浅谈紫砂《三友壶》的创作与内涵

2022-03-03 02:29许超翔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22年1期
关键词:文人雅士三友匠人

许超翔

宜兴紫砂艺术的起源要追溯到宋朝,经过明朝与清朝两个时代的演绎,经过两代紫砂艺人的传承与文人雅士的加入,都让紫砂艺术与紫砂文化日益成熟。从古至今茶文化和紫砂文化一直都是相辅相成地存在,紫砂文化随着茶文化的重视日益变得重要起来,作为泡茶茶具深受文人雅士的青睐,逐渐就登上了历史舞台,也逐渐从家里的常见实用器演变成了独具特色的手工艺术品。文人雅士的加入让紫砂器成为雅俗共赏的作品,也成为了一种文化输出的载体,可以将中华文化上下五千年的悠久历史都融入其中,是历久弥新的存在。紫砂壶经过几百年来的不断变化,造型题材也非常丰富,紫砂壶的创作数量也是不计其数,而且加上其独树一帜的实用性与观赏性更是让紫砂文化有着很高的艺术地位。在众多壶型中花器的创作构思是最广泛的,可以用自然界中的万物景观作为创作源泉,不仅展现出紫砂泥料的可塑性,也展现出造型艺术的独特性,造就了紫砂壶型的多样化。

今天欣赏的这件紫砂《三友壶》是以自然界中最常见的松、竹、梅为创作题材,松、竹、梅被称之为“岁寒三友”,所以这件作品的取名也就由此得来,言简意赅,直达主题,紫砂匠人通过“岁寒三友”这一主题借物抒情,表达出匠人对大自然的喜爱以及对生命的热爱与赞美。同时松、竹、梅这三种植物都有着独自的魅力与高尚的品质,从古至今都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代表,这件紫砂《三友壶》还是以传统文化作为基础的同时也可以在新的视角与情感上重新了解这件紫砂《三友壶》。在紫砂市场中关于“岁寒三友”这一主题的紫砂壶是数不胜数的,相同题材由于制作技艺不同、审美眼光不同、紫砂匠人的不同都会在造型上有一定的出入,那就更加考验紫砂匠人对紫砂艺术和紫砂文化的创作与技艺的表现了。这件紫砂《三友壶》壶身线条圆润清晰,整个壶型呈扁圆形,与常见的岁寒三友壶不同的是这件作品紫砂匠人将壶身造型以几何图形为基础,在整体造型上没有选择过多的造型,整个壶型拿捏得恰到好处,把握得当,在几何造型的基础上再在细节处和壶身进行松、竹、梅雕塑及贴塑的艺术装饰,一繁一简,形成对比,让整件作品充满了层次感,不会觉得装饰过多有累赘感和笨重感,让这一整件作品更加具有灵气,干净利落、古朴自然。

这件紫砂《三友壶》给人一种大自然悠然自得的惬意感,在壶嘴的装饰上采用了“梅”的造型设计,梅花在寒冷的冬天独自盛开,成为这冬日里唯一的一抹红,从来不与其他花朵争奇斗艳,足以见得梅花谦逊低调的高贵品质;壶把是松的造型,松四季常青,是健康长寿的代表,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也是有着吉祥寓意,是一种美好的寄托;壶盖是竹节造型,竹子从古至今就是君子的象征,文人雅士都喜爱将自己比作竹,竹外直中空,坚韧不拔、顽强高洁的品质,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这件紫砂《三友壶》蕴含了很多激励感人之情,紫砂匠人想要表达出这高贵的品质和信念,想要通过这件作品传递出顽强拼搏、永不服输的精神,将这些美好的品质都融入到这件作品中来,对于匠人技艺、雕塑、贴塑方面的技法都有着极高的要求。

“岁寒三友”从古至今一直以来都是我们雅俗共赏的植物或图案,这已经成为了每一位中华儿女心中的图腾,是一种象征,随着时代的变化,社会的发展,能够将中国传统文化依旧保留至今这都与每一位传承中华文化和紫砂文化的人们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作为当代紫砂匠人,我们也要不断传承,不断学习,不断创新,让紫砂文化和紫砂艺术更上一层楼,让紫砂文化能够延绵下去,让更多年轻人了解其中,参与其中。

猜你喜欢
文人雅士三友匠人
流动的壁画 匠人的传承
冬日争鸣——《三友百禽图》
当代诗词史稿(八)——“三友诗派”给我们的启示
歲朝图 文人雅士篇
古代文人雅士的合称
关于诗界“三友”
赵海棚绘画作品
青年匠人
汽车匠人
“神级”匠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