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讲 进取篇
——摒弃浅俗

2022-03-03 00:47张见素
新作文·中学作文教学研究 2022年6期
关键词:匾额欧阳修时代

◎张见素

首创新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匾额是古建筑的必然组成部分,自有匾额以来,它就与我国人民的文化生活密切相关,反映着劳动人民的欣赏趣味和美好愿景。我们看留存下来的古代民居屋舍的匾额,“耕读传家”“德馨”“心即是天”“顺理则裕”“荷风竹露”……而今天,走在街上,我们看到的是“家兴财源旺”“大展宏图”“生意兴隆”“财源广进”……

这一现象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结合自身体验,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明显;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精准解析

“匾额”是一个文化符号,包括对联、家训、商号、商标等,它是民族精神的外显,反映着民众的追求和信仰,也反映着时代的脉搏和气息,它的变迁,其实反映着人意识形态的流变。这些事物就在我们身边,随处可见,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与每一个人息息相关。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德是做人的根本,青少年又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在多元的文化背景中,德育渗透尤为重要。这些常见的事物,既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又切合学生实际,容易引发学生的深入思考。

材料的切入点是“匾额”,倾向于过去和现在的对比,意图是让大家察觉,在社会生产力低下、生产水平落后、物质贫乏的时代,民众却有朴素而崇高的信仰,品德优先,尊重劳动,乐于读书,情趣高雅,精神丰厚而健康。但今天,耳闻目睹,全是世俗和铜臭,这一方面反映了人认知的浅薄和精神的空虚,另一方面反映出追求的错误和信仰的危机。材料意在引导学生从现象入手,深入思考民族文化所传达的民族精神,以及对时代精神和自我追求的思考。

可以从如下几个角度立意:匾额是一个文化符号,能反映出一个民族的精神和面貌,可以探讨文化的意义以及文化对人的精神的塑造。匾额反映了民众的追求和时代的特征,比较不同的追求,不同的信仰,不同的认知,不同的底蕴,学会辨析,做出取舍。可以从一个角度切入,着重探讨古今现象所反映出的我们今天的功利和肤浅,看到不足,指出危害,以期警醒。以上立意都可以升华,揭示个人与时代的关系。

具体写作时有三忌,忌浅:匾额是一个代表性事物,其中寄寓着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忌就匾额写匾额,既不做拓展,也不做挖掘,停留在表面。忌偏:材料本身存在对比关系,写作时应观照古今,但要突出现实意义。只谈古不论今,或者只谈今不论古,或者脱离材料,大谈精神与物质、追求与理想,都属偏题。忌空:脱离具体现象、具体事例,泛泛而谈文化的意义,就会大而空,不走心。

秘籍快递之说理突破法

议论是写作者思想深度和思维品质的体现,是作文考查的主要目的。议论深刻,可以展示作者的认知水平,提升文章的格局和境界,是议论文成功的重要保证。要使议论深刻,可以从以下三个角度来突破:

1.分析原因。方法之一是追根究底,谓之挖掘。通俗地说,就是多问几个为什么。曾国藩怎么样?很厉害。为什么厉害?文足安邦,武能御侮,深谋远虑,鲜有匹敌。为什么能做到这样?人格修炼。厉害是结果,人格修炼是原因。追到这里,自然就深刻了。

2.揭示事物的本质。2002年北京市高考以“规则”为话题作文。看到话题,我们首先想到的是白纸黑字的法律条文和挂在墙上的各种规章制度,认定它们是用来约束、限制人的自由的,当然也能认识到它们对于维护良序公俗的重要性和遵章守纪的必要性。但有的学生就洞穿了它的本质:

规则的产生来源于人类对集体的认识,来源于对公共利益的尊重,因此规则是于人有利的,但绝不仅仅是于私有利的。规则摈弃了人性中的偏狭与丑陋,它是在极力弘扬着平等和无私。

这样文章出类拔萃、大放光彩,作者思想的深邃得到了充分的展示。

3.揭示事物的普遍性。例如《我们应该追求什么》的结尾:

每一个人都应该这样反思,只有每一个人都做好了自己,才能更好地去迎接属于我们的时代。

个人和时代的这种关系本来就是客观存在的,但人们习惯了索取权利,忽略掉义务。这样结尾,拓展了个人追求的意义,起到了唤起责任担当的作用,推而广之,更普遍,也更深刻。

教练下水

我们应该追求什么

先来做一个选择题:一个知识渊博、举止优雅、深明大义的人,一个不学无术、举止粗俗、蛮横无理的人,你愿意成为哪一个?

只要思维正常,只要不是杠精,不用说,肯定毫不犹豫选择前者。这是因为美的东西赏心悦目,令人向往;丑的事物谁都厌弃,避之不及。(运用起兴手法,提供选择,让自己代入,明确认识我们应该追求什么)

人的高贵在于有思想,但思想是抽象的,所以聪明智慧的人类祖先发明了文字,辉煌灿烂的人类文明得以传承。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匾额、对联、商号、商标等,作为一种文化符号,既是家族或个人的名片,反映着一个家族的追求信仰和精神面貌,也是时代的封面,反映时代特征,代表了时代的审美和品位。(观照材料,并揭示事物的内涵)

翻开封面,我们可以看到历史的气度和厚重感。(过渡)

乔家大院“在中堂”大门的阁楼上,悬挂的是“履中蹈和”,意为走路不偏,处世平和;筒楼院二楼悬挂四个篆体大字“为善最乐”;祠堂门楼对联为“百年燕翼惟修德,万里鹏程在读书”;最著名的是乔家的家训,“有补于天地者曰功,有益于世教者曰名,有学问曰富,有廉耻曰贵,是谓功名富贵”。(举例论证)

生活在这样的大院里,被这样的家训熏陶、濡染,人怎么可能浅薄无聊、浮躁空虚?怎么可能狭隘猥琐,没有格局和胸襟?(针对论据进行议论)

同样,我们也看到了现实的庸俗和浅薄。问候,恭喜发财;养个宠物,唤作“珍珠”“元宝”;孩子满月,用百元钞围起来;情人节送花,用钞票做造型;衡量成功的标准是年薪和职位,仰视的是老总和权威……鄙弃平凡和劳动,追逐金钱和权力,我们成人打造了这样一个世界。有学生作业要求:春节,请送上对家人的祝福。他们的祝福是:祝爸爸妈妈工作顺利,万事如意;祝各位叔叔伯伯姨姨伯母大财小财财源滚滚,官运财运运运亨通……孩子懂什么呢?是这个恶俗的世界,从小就给了他们这样的认知。(由面到点,列举现象,揭示现实问题)

物质世界没有穷尽,当精神被弱化,每一个人都成为物质的奴隶,一切都以利益为中心、以升官发财为追求的时候,这个社会就到处都是欲壑,一不留神就会掉到坑里,不只是变得无情、功利,甚至会被物质吞噬。这样一来,无论我们的物质生活多么丰腴,内心都会不安,甚至恐惧,这是我们不缺吃不少穿,但每一个人都深感焦虑的原因。(指出危害)

所以,当我们走在街上,看到被灯红酒绿裹挟着的这些符号时,它们正好启发我们去思考一个问题:人应该追求什么?当我们目光向内,认清本质,明辨是非,洞悉美丑,做出正确选择的时候,就不至于眼花缭乱,迷失自己,我们的内心就有了足够的底气。(照应材料和题目)

每一个人都应该这样反思,只有每一个人都做好了自己,才能更好地去迎接属于我们的时代。(升华主旨,揭示个人和时代的关系)

写作素材

1.后生才锐者,最易坏事。若有之,父兄当以为忧,不可以为喜也。切须常加简束,令熟读经学,训以宽厚恭谨,勿令与浮薄者游处。自此十许年,志趣自成。不然,其可虑之事,盖非一端。吾此言,后生之药石也,各须谨之,毋贻后悔。

——陆游《放翁家训》

2.吾人只有进德、修业两事靠得住。进德,则孝悌仁义是也;修业,则诗文作字是也。此二者由我做主,得尺则我之尺也,得寸则我之寸也。今日进一分德,便算积了一升谷;明日修一分业,又算余了一文钱;德业并增,则家私日起。至于功名富贵,悉由命定,丝毫不能自主。

——曾国藩《曾国藩家书》

3.欧阳修出身于仕宦家庭,其父欧阳观是一个小吏。在欧阳修4岁时,父亲就离开了人世,于是家中生活的重担全部落在欧阳修的母亲郑氏身上。欧阳修的母亲郑氏出生于一个贫苦的家庭,只读过几天书,却是一位有毅力、有见识、又肯吃苦的母亲。她不断给年幼的欧阳修讲如何做人的故事,每次讲完故事都做一个总结,让欧阳修明白做人的很多道理。家里穷,买不起纸笔,她就用荻草秆在地上写字,教欧阳修练字。欧阳修长大以后,参加进士考试,连考三场,都得到第一名。欧阳修长大做了官以后,母亲还经常将他父亲为官的事迹讲给他听。她对儿子说:你父亲做司法官的时候,常在夜间处理案件,对于涉及平民百姓的案宗,他都十分慎重,翻来覆去地看。凡是能够从轻的,都从轻判处;而对于那些实在不能从轻的,往往深表同情,叹息不止。她还说:你父亲做官,廉洁奉公,不谋私利,而且经常以财物接济别人。他的官俸虽然不多,却常常不让有剩余。他常常说不要把金钱变成累赘。所以他去世后,没有留下一间房,没有留下一垄地。

她告诫儿子,对于父母的奉养不一定要十分丰盛,重要的是要有一颗孝心。自己若没有财物,不能布施到穷人身上,但一定要心存仁义。

猜你喜欢
匾额欧阳修时代
让我受益匪浅的一本书
明镜自高悬,一块匾额的多重解读
画眉鸟
乃琼寺旧藏匾额“灵口远徼”考释
璿题云榜 景以名传 清代避暑山庄里的匾额与楹联
欧阳修快马追字
匾额下的刺猬
勤奋的欧阳修
e时代
e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