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研究生教育管理的精细化模式探究*

2022-03-03 01:45刘大俊陈怡宁史龙梅王燕
关键词:导师精细化研究生

刘大俊 陈怡宁 史龙梅 王燕

(1.安徽工程大学数理与金融学院 安徽芜湖 241000;2.安徽工程大学校长办公室 安徽芜湖 241000)

精细化管理的概念最早出自美国著名科学管理之父泰勒的著作《科学管理原理》,是一种强调社会分工精细化、以及服务质量精细化的先进管理文化和管理方式。此后,精细化管理被引入政府和企事业单位的行政管理、城市立体化开发的规划、大数据网络平台的创新与维护以及国际金融中心的风险防控等各个方面。在高校研究生领域引入精细化教育管理,目前在我国并不多见。高校研究生教育管理的精细化是指更精准的培养方向、更精确的评定标准、更精心的管理服务、更精细的教育质量。

一、高校研究生教育管理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目前,我国对于高校研究生的管理绝大多数采用学校研究生部负责统筹协调,根据国家对于相应专业研究生的总要求,制定学校自身的规章制度,确定高校总的教育管理方向。学生所在学院是完成研究生教育管理的主要单位,全面负责学生日常管理、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就业指导等工作。学生的日常管理则包括招生、复试、培养计划制定、日常教学、论文开题、论文答辩等工作。这样,高效、完美的研究生教育管理则要求学校各部门与学院之间密切配合,学院内部的负责学生管理的书记、研究生教学的院长、研究生科研的院长,研究生秘书以及研究生辅导员之间的密切配合。因此,大多数学校均存在以下问题:

(一)缺乏合理的培养和定位目标

随着研究生的规模和队伍在不断地壮大,很多高校都在追求研究生的人数,而忽视了研究生掌握的本科专业知识能力以及研究生是否在该领域具有创新思维和创造新价值等问题。同时,高校针对研究生教育的管理工作没有合理的、明确的人才培养和人才定位目标。此外,部分学院由于师资力量的限制,不能做到学硕专硕分开培养,很多课程在开设过程中存在学硕专硕学分一致,评价标准一致等问题,且无法做到制定专人的实习计划、培养计划、毕业方案。

(二)教育管理模式陈旧单一

目前,大部分的地方高校管理部门在研究生扩招之前都通常采用的是比较单一、陈旧的教育管理模式,这种教育管理模式会加大研究生主管部门的工作量,大大减弱了其原有的宏观指导价值。陈旧、单一的研究生教育管理模式在实际工作中主要表现为惩罚性和束缚性的教育管理模式,缺少一定的激励、鼓励、服务性的教育管理理念,进而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规范了研究生的创新与独立。此外,若校研究生主管部门大量放权至学生所在学院,很多学院未能根据实际情况及时作出反应和调整,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责任不清,权限不明,相互推诿等情况;

(三)信息化和网络化的管理方式不够完善

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网络化和信息化的教育管理模式已经成为目前教育事业中的重要手段和措施。但是由于我国研究生规模的增长速度比较快,研究生的教育管理工作的网络化和信息化管理不够完善,部分院校(特别是刚刚拥有硕士点非双一流高校)不能及时引进相对应的教育管理系统,进而大大降低了研究生管理工作的效果和质量。

二、高校研究生精细化教育管理模式

正如前文所述,精细化教育管理模式应从研究生进入学校开始一直到其毕业离开学校的各个方面体现“精、细”。所谓的“精”,其本质就是专业化。研究生毕业应当具备掌握其所在领域的基本知识,了解其学科的前沿发展,能够在其领域的部分知识当中做出合理的评价、适当的推广。而“细”字,则是对管理者所提出的要求:在日常生活当中细微化、体现无微不至的管理。精细化管理高校研究生也是响应国家政策,适应高校改革需求。随着高校研究生的不断扩招,教育部门对于高校研究生的管理工作越来越全面,高校为了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不仅要重视本科工作的管理,研究生工作也是高校管理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将精细化管理模式引入到研究生工作之中,能够将研究生工作进行更加细致的划分,从而将工作精细化,提升工作落实质量和工作完成效率,提升研究生工作质量,将学校的保障工作进一步稳定升级,这样高校在改革的过程中能够更加具有稳定性。

(一)精细化教育管理应体现更精准的培养方向

与本科生的教育管理不同,高校研究生的精细化教育管理应体现更精准的培养方向。培养方案或者个人培养计划是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实行教学管理、教学进度、教学质量和对培养过程进行监控的主要依据。研究生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学分设置、学习年限、研究方向、毕业条件、学位论文诸多环节无一不体现其中。因此,制定科学、规范、合理的培养方案制,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各高校应立足本学科实际情况为每位研究生量身打造一份属于自己的培养计划;应提前谋划,在学生进校之前就明确本学科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只有从宏观上把握学生学习的方向,调研当前社会的发展与学科之间的动态联系,开设与之相应的课程,才能培育出更优质的学生。以专业型、学术性研究生培养为例:专硕的学生培养方向应明显区别于学术型研究生,其中包括他们的课程数量、实习时间、参加学术报告次数以及毕业条件等等。除去必要的学科知识外,高校可以通过聘请校外企业型专家的方式,配置企业中拥有丰富实践经验专家,和校内导师共同制定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更好提升研究生的必备的专业素养及实践能力,提前学习本专业的工作要求、工作内容,以及将来从事的工作和专业知识之间的联系,这对于专业型硕士走上工作之路有着很好的缓冲作用,提高他们的招聘成功率、企业适应力以及行业竞争力;同时,学术型研究生应更加倾向于牢牢掌握本学科的基本知识,各学科之间的交叉串联,前沿学术动态,发表相应的学术文章,为以后读博或者工作做好必要的知识储备。

(二)更精细的评价标准对于学生的评价具有导向、鉴定以及改进作用

另外,更精细的评价标准也是贯穿于高校研究生学习期间重要的教育工具,对于学生的评价具有导向、鉴定以及改进的作用。众所周知,研究生由于各个专业方向的不同,无法通过以往简单闭卷考试进行横向比较。因此,制定更精细的评价标准是引导、评价学生在校期间行为的重要一环。学术型研究生与专硕型研究生的比较,学术型研究生与学术型研究生的比较等无疑牵动所有学生的心。制定更多精细化的评价标准需要深入学生所在学科,了解学生所获得各类奖项的“含金量”,了解学生发表论文的期刊权威性,把握各学科之间的差异性,深刻认识到国内国外同方向同专业的评价标准(如毕业条件、奖助学金设置等级,各类奖项、证书、活动所占比重)。除满足国家在学科的导向性要求外,各学院自己应制定符合本学院、学校自己的评价标准以达到促进学校优势学科、优势人才发展。

(三)更精心的管理服务则体现管理者无微不至的关心

首先是解决服务人员的问题。校研究生部、教务处、财务处等部门应安排专人对接学院,这样可以保证学校各部门与学院处理研究生事务的机构信息流畅。不仅如此,学院负责研究生工作的科研院长、教学院长应保持稳定,主动承担全面指挥协调的作用;学院的研究生辅导员、研究生秘书必须设立专职的岗位,让专业的人才解决相关问题可以避免研究生教学管理人员轮岗、换岗带来的混乱。频繁的工作交接活动无疑降低了研究生教育管理的连贯性。其次是解决服务系统的问题。根据研究生数量的发展,及时更新、引进电子服务系统,打破常规的纸质盖章、签字流程,节省领导、教师、学生“路上跑”时间,全方位提升管理服务水平。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国内许多高水平院校都已设计出适合本院校自身管理需求的电子系统,早已取代单一的、与本科共用的教务管理系统,这样在保证顺利开展各类教学管理维护正常教学秩序的同时,要求在学期初、期中及期末对学生的学习、教师的教学等情况的各类数据的采集、存储,数据的整合、分析与挖掘等进行大数据分析,整理后及时交给学院相关领导及部门进行分析研判,从而保证各个教学环节处于良好的衔接状态,保证教学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同时也为下一学期教学工作的改进及教学改革提供数据支撑。

彻底解决研究生教育管理与本科生教育管理界限不明的现状。这个问题的本质是强调责任的明确,避免学校各部门找不到学院,学院领导找不到专人等情况的出现。部分学院在日常事务的操作中,为了节省人力、物力、时间的投入,将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部分教学活动简单地与本科生相关工作放在一起,这与研究生教育显著区别于本科生的本质相背离。简单合并处理直接导致服务水平的下降,教育质量的降低,学生浪费了宝贵的时间,对学校的归属感、认可感也会下降。

将各工作环节进行进一步的细分,各部门人员能够对自身的工作职责更加明确,对自身的岗位职责具有更加清晰的认知,岗位工作流程更加标准化,在工作过程中便会具有明确的工作目标和责任感,从而提升服务水平;其次,精细化管理将各部门之间的职责和工作内容也能进行有效的划分,这样在工作配合上能够更加有效,且执行效率高,有效降低搪塞推责等情况发生,从全方位将研究生工作的管理服务水平进行提升。

(四)更精细的教育质量是研究生精细化管理的核心,是高校专业化深层次的体现

导师是对研究生学习能力、科研水平、学习成果产生决定作用的关键因素,严格遴选硕士生导师,选出一批素质过硬、在相关学科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导师是提升专业化的重要手段。优秀的导师往往能够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在人格魅力、专业知识、为人处世等各方面影响学生,从而提升研究生的教学管理。明确导师责任:导师及其团队老师负责在校研究生学习期间及时给予建议;对于研究生的在校学习和专业研究工作进行有效、深度的监管;和研究生及时交流,就学习现状做出适宜指导;对于研究生现阶段发展情况开展评价。而对于导师而言,高校为了确保导师可以掌握本专业领域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进行导师任命过程中一般会设置严格与系统的标准,日常工作同样需要接受监督以及审查。因此,保证硕士生导师与研究生之间交流的时间是学院工作的重要一环。同时,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让学生浸润在知识的海洋里吸收营养,是必不可少的条件。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本学科相关竞赛、知识讲座,学术会议从而达到高质量培养研究生的效果。

结语

深化学校学院内部的协同工作,大幅提高研究生的精细化管理效率,调动学生组织、研究生导师、行政管理人员的多方面积极性,有效提升研究生管理工作的实际水平。深切落实以上几点,将有助于:①重专业,谋职业发展。以高层次应用人才培养为目标的工程类专业硕将以职业需求和职业胜任力为导向,立足国家需求、区域特色及工程类院校专业特长,在培养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同时,更特别注重提高研究生的就业适应性能力,有助于职业规划的准确把握与完善,为其未来职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②搭建“学校+实践”双平台培养模式。以高层次应用人才培养为目标的工程类院校将把原本单一的培养主体转变为“学校+实践平台” 的模式,加强科研院校与企业等实践平台的建设,不仅配备学术导师,更强化实践导师队伍的完善,为学生深入生产一线、找准兴趣、发现与解决实际问题提供了条件,为研究生应用能力的培养与职业定位提供了保障,提升了其职业胜任力。③培养过程个性化。以高层次应用人才为目标的农科专业硕士培养模式首先根据职业需求与个人兴趣实行了培养目标的个性化定制,因此培养过程也是因材施教。首先课程体系设置实行多学科综合、宽口径原则,在研究生选课上更具有自主性;其次改革与实践环节配套的学位论文形式,凸显实践环节,充分体现其人性化的管理。

猜你喜欢
导师精细化研究生
执着创新 坚毅豁达——追忆我的导师郭景坤先生
探讨市政工程的精细化管理
精细化管理的企业管理模式探讨
“精细化”全方位培养好参谋
V eraW an g
导师榜
开启精细化监督新模式
爱情导师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幸福院里出了个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