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后教育更要走正道

2022-03-03 10:54谭旭东
新教育 2022年6期
关键词:应试双减课外

文/谭旭东

“双减”政策出台后,各地中小学减少学生作业,而且开始整顿课外培训,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过热的课外培训,让学生的学习负担减轻了很多,但“双减”也并不是否定课外作业的重要性,更不是完全要取缔教育培训。“双减”政策的最终目的,还是要让学生回到素质教育上来,让社会、家庭和学校结成共育的联盟。

那么,“双减”政策后,中小学教育应该怎么办?今后的路应该怎么走?这些问题是值得深思的。减少学生作业,规范课外培训,表面看是减少学生的学习压力,给应试教育降温,同时也减少由于社会、家庭和学校不协调而产生的教育“内卷”,但实质上是为了营造良好的教育大环境,让学校、家庭和社会各司其职,最大限度地实现教育公平,实现教育治理的现代化。

因此,“双减”政策出台后,社会应该为少年儿童营造更好的成长环境,尤其是社区要建立儿童友好型社区,比如:社区图书馆、社区亲子教育空间等。学校要打造书香校园,要让学校成为学生最爱读书,最会读书的地方,而课堂也要变成最能发挥教书育人作用的场所。学校里,教师的教育主导者的角色扮演好了,学生才能成为学习的主体。所以,中小学校要下大力气提高教师素质,抓好课堂教学,让课堂变成有效课堂,让课堂真正有助于学生学科知识的掌握和综合素养的提升。而家庭呢,也要由物理空间变成情感空间和文化空间。家庭不能简单地给孩子吃喝玩乐,还要担负起孩子教养提升的责任,因此家长的教育智慧和教育能力非常重要。

在这种情形下,中学教育更要正道,不可沿袭传统的应试教育思维。目前,衡量一所初中的办学质量,很大程度上就看普通高中升学率。如果不抓中考,不提高普通高中的升学率,初中学校就会面临办学危机,而狠抓,则可能导致回到应试教育上来。怎么破解这种难题,兼顾应试教育?需要各方面的智慧和努力。

按照应试教育来设计教学,最终,学校难以形成自己的育人模式。因此,应试教育不是现代学校教育的最佳选择。对教师来说,应试教学就是按照“考点”教学,这种教学首先从价值观上就错了,它是功利性的,对学生的导向就偏了。而且应试教学也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因为学生学习程度不同,课堂上的应试教学既难以提高部分学生的应试能力,对突出学生的能力的提升也是有限的。

因此,“双减”政策之后,教育只能走素质教育之路。素质教育要求课程改革、课堂改革、教材改革,还需要教师自我改革,同时,还需要家庭教育改革和社区教育环境的优化。不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简单地以应试教育来取代学校教育,也等于放弃了“立德树人”的价值坐标。相信,“双减”之后,中小学教育会真正迎来它最适度的变革,还教育以真正的位置和价值。

猜你喜欢
应试双减课外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2021年高考《选修3—4》考点预测及应试策略
小满课外班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体育课“大翻身”须警惕陷入“应试”误区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分析磁场应试中的四个易错点
错别字先生
课外实践丰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