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麟经济复兴思想研究

2022-03-04 17:47陈心雨
西部学刊 2022年4期
关键词:贺麟民族复兴经济建设

摘要:近代中国危机深重,贺麟同当时的有识之士一样,踏上寻求国家重建与民族复兴之路。学贯中西的贺麟认识到实现民族复兴的关键在国家物质经济建设,而物质经济的建设在于参与经济运行之人的教育与培养,人之培养重在道德,道德培育主要在于儒学复兴。贺麟希望通过复兴与重新解读儒学,重构儒学中有关经济的道德思想,以此现代化新道德约束参与经济生活中的人,使得经济成果有利于国计民生,最终实现民族复兴。

关键词:贺麟;道德重构;经济建设;民族复兴

中图分类号:B261;F0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6916(2022)04-0050-04

近代中国经历了向西方学习的三个大阶段,即器物、政治制度与思想文化。贺麟(1902—1991)四川金堂人。中国著名哲学家。他成长于向西方学习的第三阶段①。这一阶段,思想文化上求民主与科学,社会政治上求民族生存与复兴。此两种诉求相互纠缠,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现象,由此而引起思想界学派林立,提示了社会政治与思想主张之间、民族复兴与社会政治之间的互动关系。贺麟作为一个学贯中西的知识分子,以其独特的儒学视野,在空前民族危机下,抱着国家必胜的信心,探索新中国的蓝图,思考国家治理与民族复兴之路。其中,贺麟通过对国家经济建设的思考,探索道德与经济及民族复兴的关系,体现出贺麟经济建设思想中独特的道德理念和民族复兴视野。

一、贺麟经济建设思想的背景

西方文化上的渗透,致中国传统道德意识受到挑战,引发知识分子对中国主流思想即传统儒学的维护。张君劢②指出,“吾国数千年之政体为君主专制,而近代西方则为民主宪政。社会上吾国为男尊女卑与一夫兼有妻妾,而近代西方则为男女平等为一夫一妻为妇女参政,近年更有苏俄之无产阶级专政,并西方平日所信守之制而推翻之。国人因此心中起种种疑讶而有‘戊戌‘辛亥‘五四等改造运动。此形成吾方道德意识之动摇者一也”[1]。中西交通以来,国人视野大开,看到自己确有不足之处,而产生向西方学习的热潮。在此之中,不乏有因中西经济、军事、文化、政治上的差距心生自卑,觉得自己处处不如人,需“打倒孔家店”“全盘西化”。向西方学习优秀的文化知识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一竿子打倒确属文化不自信的表现。传统儒家道德思想有不足之处,如男尊女卑与重农抑商。但儒家道德理念本质是善的。道德意識之来源,可以追溯到生命之初的人之本能,基于人之良知与义理以判断善恶是非,故所谓人之四端。以进化论观念来说,道德理论上也是可以进化的,剔除儒家道德上不适应时代发展的细枝末节,而把握儒学的本质,以传统儒学为本,儒化西洋文化,重新解读儒学,以培育适合国家现代化需要的新经济道德伦理。如此,中国在对待各国文化上则是自主吸收,而非被动地接受文化入侵。如果中华民族能以儒家思想或民族精神为主体去儒化西洋文化,维护中国文化上的自主权,则中华文化将是独立而自由的,独立而自由的文化会培育出独立而自由的灵魂,能让五花八门的思想,不同国别、不同民族的文化,在儒家思想的指引下,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地输入中国,而我们能在对各种外来思想加以陶熔统贯的基础上,担负建设新民族、新文化、新国民的责任。

传统儒学认为士农工商,以商为末。小农经济下的重农抑商观念有利促于社会稳定,却不适合日新月异的近代化社会的发展,加之强烈的民族危机感促使中华民族需提高国力以谋求自身独立,而强盛的国家离不开繁荣的经济。在贺麟看来,有利于国计民生的经济方是真正的经济,只有真正的经济才会促进国家经济繁荣,而此等经济的培育离不开对经济生活中的人之教育。

贺麟提示中国人对物质建设的心理方面的抵触,以及中国物质文明不发达的原因在于几千年深入人心的重农抑商的旧观念。旧观念认为四民以士为首,农次之,因此耕读传家历来极受推崇,而认为经商为可耻之事。概因为农人安土重迁,自食其力,在传统的道德文化的维护方面颇有力量。农人生于斯,长于斯,历世不移的现状,使得他们在熟人社会长大,邻里之间的熟人关系,不言自明的亲属关系,使得他们更重视对人与人之间的礼节与道德关系的维护。而儒家素来是极重道德与礼节的。乡土社会的稳定性,给好静而守旧的农人恰好提供了儒学传承的基础。传统儒学自小农经济中孕育而来,又进一步推崇农民职业,二者的互动影响加重了重农抑商的旧观念。不可否认,在古代不发达的信息环境下,安土重迁、累世而居的农人更利于国家的管理。商贾大都比农人好动,远离乡土,旅行冒险,一方面人口的流动在信息传递缓慢的时期极不易管控,另一方面商人游历的地方多,见闻亦多,故乡的风俗习惯并不能对其有效束缚。因此商人具有打破旧风俗习惯的风险度,不被传统社会所接受。然近代以来,我国在与西方各国的碰撞中证明,传统的小农经济无法与发达的商品经济相较量。如果传统的轻视工商的心理不改变,视发展商业、从事商业经营为可耻,工业化的新道德与新立法建立不起来,则民族复兴道阻且长。贺麟正是在如此社会背景下关注中国当前最迫切的人生问题和民族问题,倡导道德复兴、经济复兴与民族复兴。在贺麟看来,此三者相互交叉而不可分,道德复兴是经济复兴的关键,经济复兴的目的是民族复兴。因此,贺麟思想本身就具有时代性与民族性,此种思想从其主张的国家经济建设中比之传统儒学忽视经济建设的理念可以清晰地理解。加之,儒学本质上是关于人的学问,以人之才能解决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难题。而且,儒学倡导“内圣外王”“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极重道德修养。受儒家思想影响深远的贺麟自然以儒学为切入点,思考道德对经济的影响力。因时代特性而产生的重视经济物质建设的观念与贺麟学贯中西的现实基础结合,贺麟的经济思想不仅具有实现中国现代化的旨趣,更有为民族复兴培育具有民众现代化道德的视野。也即是说为了调动经济建设的积极作用,向有利于国家建设与民族复兴的方向发展,贺麟关注经济生活中人的影响力。在贺麟看来,有道德的人会使经济向有利于国家与民族的方向发展,反之同理。可以发现,贺麟重视经济建设背后的道德因素这一思想,即体现在他认为国家经济建设与治理上应极具德性,即儒家特色以德治国,延申至经济上便是以德治经济。

总之,一方面,中西文化的失调冲击了中国主流思想,而中国文化本位的缺失则易使中华民族丧失文化自主权,而沦为外国思想的奴隶。所以,贺麟希望通过对传统主流思想即儒学的复兴,培育中华民族独立而自由的文化。另一方面,有着西方学习经历的贺麟看到了商品经济发展的优势,与之对比,也洞察到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关经济发展的偏见。所以,贺麟试图重新解读传统儒家思想,使之与时代发展相适应,提出通过新解儒学中有关经济的思想理念,为发展有利于国计民生的经济提供心理支持与道德规范。

二、道德重构与经济发展、民族复兴的互动关系

贺麟提示以重构新经济道德以规范经济生活中人之品德与行为,使经济成果有利于国计民生,进而促进经济发展与民族复兴。

回顾当时贺麟所处的民族危亡、知识分子意识混乱的时代背景,或可理解其着重强调道德对经济约束的原因。贺麟点明“一个经贺氏意图通过警醒民众重视道德的力量济破产民生凋敝的国家,亦可以产生具有真正道德的人,创造并利用经济的力量,以达到经济的复兴”[2]34。点醒那些或不重视道德或轻视经济的人,以此提高国家社会对经济与道德的重视程度,以为抗战建国与民族复兴奠定心理基础。因此,在经济建设方面,贺麟既注重经济背后道德的影响力,又肯定具有道德的经济于建设现代化国家中的积极作用,指出新经济道德的建设是时代要求,是民族复兴的旨趣。贺麟认为“天地间没有纯粹的经济;换言之,没有与别的东西绝对不发生关系,离开一切而独立的‘经济自身,经济不能自来,不能自去,不能自己发达,不能自己活动。惟有有理智的、有善恶观念的人方能使之来,使之去,使之活动,使之发展。简言之,经济是人造的。经济不是自然的产物,而是人力征服自然的收获。”[2]34因此,经济本质上是道德努力的收获,是道德和理智的产物,代表着经济背后主人公的意志。而经济背后主人公意志的善恶对国民经济与社会民众产生深远影响。例如,清代之和珅,民国之四大家族,无不是家财万贯,为常人所不能及,然在贺麟看来这种经济是无道德的经济,属于剥削范畴,有害于国计民生。此外,没有道德约束经济,即没有道德规范掌握经济、参与经济运行的人之行为,则经济竞争易于失去规范,经济化的新都市将会充满市侩,如此生活在经济化社会的人们会趋于逐利而缺少道义,此种情形下,社会运行一旦脱轨,国家政令不显,则背信弃义、泯灭良心之行为将明眼可见的发生。城市充满文明的罪恶,而寻找不到丝毫中国文化的美德,则距儒家所倡导的大同社会远矣,民族国家更是会因之衰败。

是以,贺麟引“真正的经济”一概念,认为任何资财的积累或增进,应是出于理智和道德的努力,则该项资财和物质才具有真正的经济价值。反之,即便一时取得经济成果也非是真正的经济。也即是说,贺麟在客观的经济结果中加入的道德的评判因素,认为“真正”的经济是有益于国计民生的经济。贺麟提示经济行为是代表其背后的主人公的意志、思想或者道德观念,若经济背后的主人公的道德不善,则所取得的经济成果因其初始目的为谋取私利,其手段为无道德的剥削,其所取得的经济成果则因其目的缺乏道德性而不宜于大众、有害于国计民生。经济背后主人公受道德的约束,因之所产生的经济结果才会宜于民族复兴。

不难看出,贺麟对经济行为背后道德的强调,对有利于国计民生的真正的经济的重视。基于此,贺麟一方面通过破除传统的认为经商可耻的旧观念,重新解读传统经济理念,指出“农人与商人皆是良好的公民,皆是组成健全的社会国家所不可缺的中坚分子”[2]40,以提醒人们认识到这种旧观念不利于工业化的建设与经济的发展,以及有碍于现代化新道德建设的前途,以期为现代经济建设提供良好的社会心理。贺麟另一方面借助新解的儒家经济道德理念,提出培育工商业者的儒者气象,为经济发展奠定心理基础。他希望在工业化社会中应有更多的有学问、有修养的人参与到物质生产及销售中去,应该由多数的儒商、儒工以作经济发展的柱石,使商人和工人的道德水准和知识水平皆大加提高,进而为建造现代化、工业化的新文明社会提供有力支持。换言之,贺麟希望今后新社会中的工人、商人,皆成为品学兼优之士。如此,有道德的工人及商人参与到经济发展中去,所取得的经济成果有益于国计民生,有利于现代化社会的建设,有促于民族复兴,进而得到国民的认可,则此经济方为真正的经济。

贺麟认为近代中国经济落后主要在于掌握经济命脉的人缺乏道德,加之传统儒学没有顺应时代发展,致儒学没有像新教一样,为近代资本主义奠定精神基础。因此,贺麟力指传统儒学僵化,不适应时代需要,主张重新解读传统儒学,所为不过是希望把中国人民的生活大规模转变为合理、合时。他希望重新解读的传统儒家有关于经济的理念与道德,能起到同新教经济伦理相似的作用,使新解的儒学经济道德能有效教育、训练民众,使其适应近代经济发展的需要,使中国经济得以有效发展,最终实现民族复兴。总而言之,贺麟指出具有道德和理智的经经才是真正的经济,希望通过约束经济背后主人公以培养有利于国计民生的经济,体现传统儒家的施政特点,即在国家政治问题上不是直指国家上层建筑,而是视野向下,侧重于教化民众、培育民众。

结语

贺麟作为现代新儒家的一分子,以承续中华民族文化为己任,出于对中华民族危机的担忧,民族文化命运的关注,坚持从民族文化中寻求民族前进的出路。西学的传入与传统儒学的僵化使得贺麟思考“儒学向何处去”的文化问题,然而自19世纪末以来,任何思想的創新与发展都无法回避“中华民族向何处去”的政治问题,更何况是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20世纪中期。因此,贺麟的文化探索与政治思虑不可避免发生碰撞,体现在民族问题上便是期许中华民族的民族复兴。然民族的复兴离不开民族物质经济的发展。贺麟多年的西方求学经历不仅使得他发现商品经济的活力与农耕经济的僵化,还使得他看到中国传统经济思想观念与现代化社会发展的不匹配以及过度繁荣的商品经济带来的道德沦丧问题。因此,他通过提出“真正的经济”这一观念,主张以道德约束参与经济生活中的人之行为,引导经济向有利于国计民生的方向发展,试图以道德为制约因素在二者之间寻求平衡。总的来说,贺麟倾向于以民族文化上的重新解读,在道德伦理与文化理想之间,描绘民族国家的蓝图。

注释:

①近代中国在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经历的三个阶段是:第一阶段:“师夷长技以制夷”、洋务运动,侧重于学习西方科技(器物);第二阶段:维新变法、辛亥革命,侧重于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制度);第三阶段:新文化运动、马克思主义传播,侧重学习西方思想文化(思想)。

②张君劢(1887—1969),原名嘉森,字士林,号立斋,别署“世界室主人”,笔名君房,江苏宝山人,中国早期新儒家的代表之一。

参考文献:

[1]张君劢.哲学与人生[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20:421.

[2]贺麟.文化与人生[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9.

作者简介:陈心雨(1995—),女,汉族,河南信阳人,单位为吉首大学,研究方向为专门史。

基金项目:本文系吉首大学校级科研项目资助“湖南省民族学研究基地开放基金项目”(编号:20JDZB028)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贺麟民族复兴经济建设
“新心学”人生哲学体系何以可能?
——贺麟人生哲学的困境及其出路
贺麟:在历史的洪流中
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特”在何处
做好青少年人生扣子的“五道题”
经济新常态及深化改革浅析
传统射箭复兴中的民族主义
浅谈高中数学学习在经济建设中运用的设想
贺麟人生哲学的精神向度
关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问题的若干思考
供电企业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