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中康复课程融入高校体育的可行性探究

2022-03-04 08:29尹默林冯琳琳张文佳徐悠然
当代体育 2022年6期
关键词:康复运动体育

尹默林 冯琳琳 张文佳 徐悠然

水中康复是缓解人体运动功能障碍的一项非常科学有效的康复性运动,适用人群和病症类型较为多元,对骨关节损伤、肥胖及体质较弱无法进行高强度运动群体有着积极地缓解和康复作用。研究得出,水中康复课程符合高校体育保健班学生的体质健康发展需要,其理念和目标定位对高校体育保健课程的发展有著较强的促进作用,高校的体育场地设施和教学资源具备开展水中康复课程的条件。通过水中康复课程在高校体育保健班中的开展,进一步拓展高校体育保健类课程的范围和类型。将水中康复发展成理论基础与教学实用性相结合的高校体育保健类课程,不断探索更加科学有效的运动康复方法和实施方案及其对不同类型病症的康复效果。

1 水中康复的概念及其发展

1.1 水中康复的概念

水中康复是一种以水作为媒介,利用水的特性让患者在水中进行运动治疗,以缓解患者症状,帮助机体重新获得功能的一种特殊物理治疗的方法。水中康复将体育、健康、医学、运动人体科学等等多个学科知识融合在一起,提升人体体质健康、促进伤病康复及塑造形体,被认为是缓解人体运动功能障碍的一种非常科学有效的方法,在世界范围内有着较强的影响力。作为大众游泳的重要组成部分,水中康复在欧美及日本等发达国家已经开展了数十年,深受认可和喜爱。国际水中康复协会作为世界水中康复领域的权威机构,致力于全球水中康复治疗的兴起与发展。在我国,水中康复还是一项新兴运动,2016年国际水中康复协会中国分会(IATA-CHINA)成立,致力于中国水中康复专业人才的技能培养与认证。

水中康复的适用的人群和病症类型上较多元,通过水中康复的训练,可以对于轻度运动损伤进行治愈恢复。其对于身体素质较差或因某些身体疾病而无法正常进行体育锻炼的学生有着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能够使他们健康水平基本满足成长要求。尤其适用于患有骨关节疾病、肥胖及心肺功能较差无法参与高强度体育活动的群体进行学习。有着很高的应用价值和运动特色,可以称得上是一项非常科学、安全且有效的康复性运动。

目前,国内对于水中康复这一领域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仍处于探索阶段,市面上鲜少有专门针对水中康复的书籍和教材,文献研究也大多侧重于运动医学和人体科学的范畴,而在实际运用方面的内容却很少。对于其作用原理、教学实践、练习方法及技术动作方面的研究非常少,总体来说理论性较强,实用性偏弱。因此,水中康复在国内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需要不断的进行探索和提高。

1.2 不同类型的水中康复

现阶段国内外普遍采用的水中康复方法主要有格拉斯环、水中太极、水中放松、水中健身操等。水中康复的练习方法多,包容性较强,不同的水中康复方法都有其相对应的适应人群和适应病症,以及对身体的影响和益处以及科学的练习方法。其对于练习过程中的环境把握,如水深、水温、辅助器材以及练习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有着明确的标准。以水温为例,不同类型运动者在水中康复练习过程中,对水温的要求也有所异同。这些科学系统的参考标准,非常便于初学者根据自身体质状况来选择适合的水中康复练习环境和方法。

2 水中康复课程的特点

2.1 适应范围广

研究发现,水中康复课程对于身体和心理健康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适应人群范围较广。而且水中康复运动通过利用水的浮力和阻力,在运动中大大减少骨骼、肌肉、韧带以及关节的冲击力。对于身体肥胖和膝、踝关节有损伤的学生来说,在水中进行慢动作的练习,可以对伤痛处起到按摩的作用,达到一定的缓解和康复的同时又具有一定的健身塑身效果。除此之外,水中运动疗法兼具了水上运动的特性,同时又是一项具有团体性的有氧运动,能吸引大家来参与,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着非常积极的促进作用。其次,水上运动疗法将陆上运动与水的特性很好的结合在一起,能够充分缓解人体运动功能障碍,是一种非常科学新颖的水上运动方法。

2.2 具有较强的康复治疗作用

水中康复可以通过温度刺激的突然程度、水温和体温之间的差异、被作用的面积、刺激强度、作用的持续时间都会引起机体发生不同的反应。因为温度对机体的生命活动过程有很大影响。根据不同的水温,分为热水、温水、不感温水、凉水和冷水。通过水的喷雾、冲洗、摩擦、涡流等方式碰撞身体表面产生机械效应,主要包括静水压、浮力和水流冲击作用。因此水中康复运动具有多种治疗作用,对神经、肌肉、骨骼损伤及烧伤康复期等患者,均可极大地缓解各种症状或改善运动功能。

2.3 课程类型丰富多样

水中康复课程的类型丰富,包括水中健身操、格拉斯环、水中搏击等等,皆为团体性的水中有氧运动,适用于各类人群、各种年龄段的人群参与。由于水的独有特性,充分将热身运动和精神放松运动相结合,方法多样,动作简单易学。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通过使用音乐伴奏,在水中运动更加的轻松自如。通过水中的浮力和阻力,降低对肌肉关节的负担,比起单一的练习方式更容易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

3 常用水上康复课程练习方法

3.1 水中健身操

水中健身操是热身运动和精神放松运动的一种结合形式,能够起到塑形美体、缓解压力的作用。在音乐的伴奏下结合不同的身体动作和舞蹈步伐进行锻炼和放松全身的运动。对于身体(关节、肌肉及皮肤等)受过伤的人群也可以起到一定的帮助康复作用。水中健身操还可以全面带动身体各部位的肌肉群,运动强度小但效果明显。目前,水中健身操练习主要包括:伸展运动、力量操、放松操、灵敏训练、柔韧训练等。其形式有池边垫上操、水中有氧操、水中塑形操和水中伸展操等,形式丰富多样。水中健身操在水中运动疗法的练习方法中体系最为完善,应用范围最广。

3.2 格拉斯环

格拉斯环是一种用于水中康复和促进感觉、神经、肌肉(PNF)体系的水疗技术。最初由瑞士拉格斯地区的物理治疗师研究开发,是一种使用水的物理特性,加强和调动水中浮力与阻力,并结合人体运动的治疗方法。拉格斯环中的“环”是指一种相对独特的辅助器械,被用于支持水疗的对象在水上漂浮与活动。通过辅助器材提供了颈部,骨盆,手臂和腿部的额外浮力,以提供更稳定的支撑,便于患者在水中维持仰卧姿势。而治疗师站立在水池中,髋关节和膝关节略屈曲,并对患者进行具体的动作练习指导。这种技法的重点在于增加关节活动度,增加神经及肌组织的敏感性,并改善肌肉功能。

3.3 水中搏击操

水中搏击操主要是将拳击、搏击操以及舞蹈动作融合在一起并配以强劲音乐进行的健身康复运动,在水中搏击练习过程中不仅充满了乐趣,同时也锻炼了身体,起到了调适身心、缓解压力的作用。同时还可以利用水中环境减少剧烈运动带来的运动损伤。需要注意的是,运动前应充分做好热身运动,让关节、肌肉放松后再开始进行正式练习。

3.4 水中瑜伽

水中瑜伽是一项利用水的特性,巧妙结合传统瑜伽练习方法的创新运动形式。在水环境的保护下,水中瑜伽练习更不易使身体产生损伤,同时也可以帮助减轻传统瑜伽带来的身体疼痛。水中瑜伽还能帮助锻炼身体内部器官以及韧带肌肉,进而重塑身体、强身健体,同时还能起到愉悦身心的作用。水还可以起到镇静的作用,能使呼吸和身体联系起来,这是很多陆上瑜伽课程都不太可能做到的。水中瑜伽保留了传统瑜伽的精华,它也包含冥想、呼吸和肢体伸展等环节。即便是瑜伽的初学者也会自然、轻松地完成那些在地面上难以完成的动作。

表1水中康复课程内容及适用范围

4 水中康复课程融入高校体育的可行性分析

4.1 水中康复在高校体育中的实践和应用价值

水中康复的方法和内容丰富,其适应人群范围较广,适应症多。不同的方法对应不同的人群和适应病症,这极大地增强了水中康复的实用性和针对性。

格拉斯环在肌肉放松和疼痛控制上有显著效果。水中健身操在国内发展时间较长,技术方法运用较为成熟,对于肥胖、腰椎及膝骨关节疾病、下肢平衡功能障碍都有着积极的影响,能够有效缓解关节炎症,多被用于骨关节损伤患者。有着较强的塑形康复作用,对中老年女性心血管系统康复也有显著的效益,适用于不同年龄段的人群进行练习等等。

水中康复通过其不同类型的练习方法,探索其对于人体健康、骨关节损伤、肥胖及心血管系统等多类病症的缓解和康复作用。通过一套系统科学的水中康复方法,能够对于不同体质类型的人群进行有针对性的康复治疗,非常适用于高校中保健班学生体质提升及部分病症的促进恢复。

4.2 符合高校学生的体质健康发展需要

水中康复课程在高校的开展,一定程度上打破了目前国内高校体育在水上运动类的课程形式较为单一,大大降低了部分因陆上体育课程会带来的关节损伤风险的学生,扩大了学生的体育课程选择范围,切实增强了学生的体质健康发展需要和学习兴趣。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根据国内外常用的水中康复运动方法的教学,针对高校学生的体质类型和特点,形成一套新颖和完善的体育课程体系,并将其融入到学校体育课程的教学实践中。帮助患有骨关节疾病及肥胖症等病症群体的大学生进行一定程度的病症缓解及康复性治疗。

4.3 高校体育场地设施具备开展水中康复课程的条件

高校体育课程是大学生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通过合理的体育教育和科学的体育锻炼过程,从而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和提高体育素养的目标。目前,国内有相当一部分的高校都配有游泳场馆,部分高校拥有国际级竞赛标准的游泳池,在教学活动的开展上也有着规范明确的标准。在场地及运动器材等方面的配备优质齐全,对游泳池水温和水质有着严格检测和控制,完全能够满足水中康复课程的需要。总体来说,具有良好的教学环境和硬件条件,这些都为开设水中康复课程打下了坚实硬件基础。

4.4 水中康复对高校体育发展的促进作用

从高校的角度上来说,水中康复课程在高校中的开展能够充分的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学生能够更好的根据个体的健康状况,掌握有效提高身体素质的方法。自觉地通过体育活动改善心理状态,克服体质上的障碍,进而形成并树立成熟的运动价值观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在水中康复课程的学习过程中,体会个体因运动而产生的变化及对不同病症缓解和康复效果,从中获得水中康复课程带来的乐趣和成就感。对于高校体育课程在教学理念、方法、目標以及学生体验感等方面都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5 水中康复课程融入高校体育的对策建议

5.1 重视游泳场馆建设及器材维护,满足教学需要

尽管大多数的高校都有游泳场地,具备开展水中康复课程基本的条件。但仍有部分学校没有游泳场馆或者是场地不标准的学校,受到经费上的限制和环境的影响,无法开设水中康复课程。高校应当给予高度的重视和支持,加大经费支出,完善和修建场馆及器材设施,以满足教学的需求。对于部分没有游泳场馆的高校,可以采用与邻近高校合作教学或场地租借等形式,共享游泳场馆和教学资源,满足学生对体育保健课程的学习需要。

5.2 加强教师专业知识技能的培养,提升教学质量

国内目前仅有少部分高校开展了水中康复课程。大部分高校都是因缺乏相应人才进行课程开设。因此高校应提供教师进行培训、交流的机会,提高教师的资质,壮大师资队伍。水中康复教师不仅本身的专业能力要强还要对心理学、教育学以及运动康复、保健等方面的知识进行涉及。因此,这就要求高校体育教师要具备丰富的知识和完善的结构体系,提高综合素养和业务能力。

5.3 提高学生水上运动安全和康复保健的意识

开展水上运动类课程来帮助学生们掌握水的特性,不仅可以使学生们的身体素质得以提升,还可以减少溺亡事件的发生。水中康复由基础开始,由浅入深,让学生体会到运动康复对于身心健康的巨大好处。这种保健意识是在水中康复课程的教学中需要传授给学生的非常重要的知识之一,只有形成这种意识,才能让学生从生活的方方面面,长期系统的改善身体素质。

(作者单位:1.上海大学体育学院;2.同济大学体育教学部)

猜你喜欢
康复运动体育
康复护理在脑外伤后遗症患者康复中的应用
脑卒中早期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疗效分析
康复护理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
不正经运动范
我们的“体育梦”
“十二五”期间3.6万贫困孤独症儿童获得康复补助
古代都做什么运动
疯狂的运动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