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关于意识形态话语权的重要论述探析

2022-03-04 08:28杭姗姗
兵团党校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意识形态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建构工作,阐述了一系列新论断、新理念、新举措,审时度势地把握世情、国情、党情三个全局作为战略背景;凸显出以人民为中心、明确问题意识、善用群众语言、遵循辩证法的鲜明特征;为话语主体、话语载体、话语内容、话语监督等指明路径方向,一要建设多主体参与的意识形态话语权主体队伍,打造传播合力,二要构建新媒体与传统媒体有机融合的传播平台,拓宽话语空间,三要创新多元化的意识形态话语主题设置,丰富话语内涵,四要健全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营造风清气正的话语空间。

[关键词]意识形态;意识形态话语权;传播合力

[中图分类号]D261;D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274(2022)01—0005—05

[作者简介]杭姗姗,女,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研究生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所谓意识形态话语权,是“一个社会组织、团体或政党,为确立其自身形象和社会地位,以及组织目标的实现,通过话语体系建设,将其世界观、价值理念及政治信仰传播于社会,并作用于人们思想意识的一种影响力”[1]。新时代,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其关乎旗帜与道路、关乎国家政治安全与党的前途命运。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建构工作,审时度势地阐述了一系列新论断、新理念、新举措,是发展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内容的理论之要,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时代之需。

一、习近平关于意识形态话语权重要论述的战略背景

思想来源于实践,实践依附于社会,伟大思想的诞生离不开特定的社会条件。习近平关于意识形态话语权重要论述的形成有其独特的战略背景,这是习近平总书记高瞻远瞩、审时度势地把握世情、国情、党情三个全局所做出的战略性的思想创新,把中国共产党的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一)“世情”论:百年之变的时代需要

古人云:“以不变应万变”。当今世界的发展,从宏观体系的全局来讲,时代发展的主题未变、经济全球化进程未变、世界多极化趋势未变、文化多样性走向未变。然而,中国与世界层层交织、相互激荡,纵观世界形势,其看似不变,实则正处于百年之未有的大变局中。中国站在新时代发展的路口,积极把握世界百年大变局所带来的机遇;同时也正在敏锐应对百年变局伴生的挑战。百年之变主要体现在国际秩序的革新,资本主义制度和社会主义制度两种国际理论的相争,除此之外,在国际上,国家与国家之间在文化思想领域的较量从未中断过,尤其是资本主义国家对社会主义国家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涉足与侵犯行为已经屡见不鲜。而且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正在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话语资源的优势,居心叵测的释放“共产主义失败论”的话语陷阱信号,鼓吹“普世价值论”的优越性,将其作为自己在意识形态领域谋私利的工具,试图以“全球文化霸权”的身份稳固其国际地位。习近平总书记以其战略性的思维和深思熟虑的谋略,观国际风云之变化,要求中国共产党要从“西强我弱”的话语背景下积极开展意识形态领导权和话语权工作,要“努力争取国际话语权,增强文化传播亲和力[2]。”

(二)“国情”论:由富到强的形势预判

当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中国也迎来由富变强的最好发展时期,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各方面都进入了新阶段,但是我国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建设工作同样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首先,经济市场化的运行容易使利益主体的思想异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呈现了中国经济发展的新风貌,给人们带來了公平、平等、诚信等良好的价值观念,但同时也诱发着人们产生了一些自私自利、低俗狭隘的思想倾向。分配差距大、利益不平等化的现象频发致使利益主体的思想产生异化,个人主义冲击着集体主义,功利主义冲击着公平正义,拜金主义思想盛行,这些思想观念和话语行为无时无刻不在削弱着主流意识形态话语的凝聚力。其次,非马克思主义社会思潮的蔓延容易使人民群众的主流价值观念动摇。新媒体环境下,多元化的社会思潮利用网络传播的便捷性,大批量地涌入我国人民群众的视野中,众多社会思潮纷繁复杂、良莠不齐,一些反马克思主义社会思潮横行霸占在网络媒体中进行传播,同主流意识形态抢占阵地,争夺话语权,力图获得广大社会民众的认同。该类社会思潮如果长期对社会群体的思想进行侵蚀,一定程度上会动摇人民群众的主流价值观念。面对中国在改革发展深入推进中出现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审时度势,认真研判形势走向,以提高党的意识形态话语权为着力点,号召全党共同凝聚主流意识形态话语的无穷力量,展现马克思主义的全新魅力,丰富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关于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内容。

(三)“党情”论:执政建设的适时谋划

党的执政建设离不开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建构工作。当世界面临百年大变局、国家经历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时,中国共产党也在时刻注重树立良好的政党形象,高度重视自身建设。因为在新时代的发展进程中,伴随涌现的是执政建设中的新问题。首先,政府遭遇信任危机,公信力下降。当前我国正处在全面深化改革深入推进的进程中,利益分配不均、贫富差距大等各种矛盾不可避免地被频频激化,但是相应的利益协调和矛盾化解机制又不成熟,政府的解决方法或者行为如若不能达到群众的预期效果,便会质疑党的执政宗旨,对政府及相关部门产生不信任,政府公信力必然下降。其次,党风廉政建设如若得不到强化,民心资源必被耗散。古人云: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虽然党的执政建设一直在有序进行,但是避免不了个别领导干部出现思想及工作作风问题,比如理想信念淡薄、共产主义信仰不坚定、贪污腐败及以权谋私的行为等。这种思想和行为如果不能立即加以根除,便会失去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认同和支持。习近平总书记怀着坚定的政治责任和强烈的忧患意识,带领全党上下进行自我革命和自我建设,从严治党,坚持走群众路线,强调中国共产党将意识形态话语权紧紧抓住自己的手中,对意识形态话语内容做到全面和绝对领导。

二、习近平关于意识形态话语权重要论述的鲜明特征

面对世情、国情、党情下的新形势和新挑战,习近平总书记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发展的前沿,以全局的视野和创新的思维,从认识论的高度和方法论的角度出发,在对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作出重要论述的过程中凸显出鲜明的特征。

(一)价值归依:以人民为中心

以人民为中心是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的思想理念,这也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在中国共产党人身上留下的深刻烙印。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一切历史伟业的创立离不开人民群众的奋斗和选择。中国共产党正是坚持顺应民意、赢取民心,才能成功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取得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胜利。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将“以人民为中心”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方略,强调要将其贯彻至国家发展的各项工作和领域中,尤其是意识形态领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成为贯穿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意识形态话语权重要论述的核心理论和实践依据,而且在意识形态工作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主张,也是对“我是谁,依靠谁,为了谁”这个问题的真切回答。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3]站在意识形态领域的角度,这就说明了意识形态话语权工作的谋划与开展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目标,并在意识形态话语权工作的推进过程中始终关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并以是否能够满足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来检验意识形态话语权工作的成效,从而实现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归依,这也是贯穿于习近平关于意识形态话语权重要论述的价值底线。

(二)问题意识:明确工作导向

问题是实践的源泉,是反映时代发展最有力的声音。正确的科学的意识形态话语应该紧随时代,直面问题,在实践中解决问题。新时代,我国意识形态话语权工作的开展都是以问题意识为导向的。习近平总书记审时度势,全面把握意识形态领域出现的问题与不足,有针对性地对问题的产生作出有效应对,并开出了一剂剂良药。比如:国际领域下的意识形态领域斗争极具复杂性,西方国家从开展的“和平演变”策略已经放肆到通过高价培植国内的亲美反华力量,试图制造虚假信息,抹黑丑化中国形象。针对“意识形态领域斗争依然复杂,国家安全面临新情况”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要“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4]、“不断增强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和话语权”[5]。深刻认识、慧眼辨识西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歪理邪说,坚决抵制、强烈反对西方错误理论、思想的侵袭,面对披着美化外衣的西方文化、价值观,要頭脑清醒、意志坚定,与西方资本主义的侵蚀作坚决的斗争。比如:国内领域下的意识形态话语问题频频出现,少数党内领导干部政治纪律差、信仰缺失、信仰西方政治话语和理论,自然而然地陷入西方所谓普世价值的陷阱里,最终成为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吹捧者。针对政治纪律问题,党中央高度加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领导,强化“两学一做”常态化学习,并把坚持主流意识形态纳入党的政治纪律之中。除此之外,习近平总书记在互联网传播信息多元化、错误社会思潮泛滥成灾等都作出有针对性的实施方略。这些新思想、新策略是习近平总书记高瞻远瞩站在问题意识的前沿上,把握意识形态话语发展的脉搏,所作出的最具有现实性和前瞻性的科学谋略。

(三)话语表达:善用群众语言

所谓“群众语言”,即源自群众,创造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实践中的一种语言形式。它深入群众生活、把握群众思想脉搏、集中人民群众智慧,运用群众语言是意识形态话语宣传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毛泽东同志指出:“群众观点是共产党员革命的出发点与归宿。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想问题从群众出发就好办。”[6]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意识形态领域的系列重要讲话的诸多表述,往往采用通俗明晓、生动活泼、感情强烈的群众语言表达思想,这是我们学习群众语言的思想灯塔和生动教材。比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强调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目标时,他深入浅出、直指人心地把共产党的奋斗目标同人民的美好生活联系起来,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7],这不仅拉近了党和人民的距离,还激发了人民群众对渴望美好生活的强烈愿望。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意识形态领域的重要论述总是运用群众语言巧譬善喻、旁征博引,把政治讲话打造成为人民群众想听、爱听的群众语言。比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发表讲话时指出:“使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8]习近平总书记在意识形态领域中的论述在善用群众语言的同时还将群众语言表达得更加新颖别致,推陈出新。比如,在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问题上,习近平总书记简明扼要的用“三化”和“三失”高度概括了在一些学科或者思想领域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习近平在意识形态话语表达善于运用群众语言,表现出了强大的话语底气和话语自信,极大增强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四)方法遵循:唯物辩证法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意识形态话语权工作,在系列讲话中,强调了意识形态话语权工作的重要性,着眼于意识形态领域存在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提出了做好意识形态话语权工作的指导方针,特别是将唯物辩证法贯穿于其中,全面把握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这对党的意识形态话语权工作的认识和创新,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指导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既重视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工作,又坚持做好经济建设工作,“经济建设是党的中心工作,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9]这是对从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层面坚持意识形态工作和中心工作相统一、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的唯物辩证高度概括,“党性和人民性从来都是一致的、统一的”[10]。这体现了全面和局部、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党性就是人民性,党来自人民,服务人民,党和人民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坚持一元主导和多元并存相统一,在意识形态领域,社会思潮的涌现和相互斗争从未停止过,党在意识形态话语权工作中要把握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坚决不放弃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一元主导地位,与错误、落后的社会思潮予以坚决的斗争,坚守好马克思主义的红色地带,对中性、无危害性社会思潮采取包容性态度,提倡意识形态领域的社会思潮多元并存,形成既有“一枝独秀”又有“春色满园”的生动景象。习近平总书记的每一对辩证法论述都体现了对意识形态话语权工作的战略指导性和现实针对性的紧密结合。

三、习近平关于意识形态话语权重要论述的路径指向

习近平总书记在“8·19”讲话中指出:“宣传思想工作创新,重点抓好理念创新、手段创新、基层工作创新。”[11]这为新时代下做好意识形态话语权工作提供了思路和方向。

(一)话语主体:建设多主体参与的意识形态话语权主体队伍,打造传播合力

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针对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主体如何建设的问题从不同主体层面出发提出不同的要求,并强调不同主体之间要相互协作和配合,这是在启示我们建设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主体队伍要突破传统的单打独斗的工作模式,引导动员多元主体共同发力,进而“形成党委领导、政府管理、企业履责、社会监督、网民自律等多主体参与”[12]的传播合力。第一,提升各级领导干部的意识形态工作能力。提升各级领导干部对意识形态工作的认识和水平是当前一项重要且紧迫的任务。各级领导干部应加强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武装自己的头脑,加强对非主流意识形态的认知和鉴别能力,审时度势,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辨识和判断意识形态话语权的问题,强化和落实好领导主体责任,敢于担当,牢牢地坚守住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立场。第二,打造一支高标准、高水平的意识形态工作人才队伍。一支优秀的人才队伍是做好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工作的重要保障。意识形态话语权的竞争终究是人才的竞争。要汇聚人才资源,为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培育一批政治鲜明、业务精湛、作风良好的人才队伍。第三,发挥人民群众主体的建设力量。多元主体协调建构意识形态话语权离不开人民群众的主体力量,要充分发挥他们在意识形态工作各个环节的监督作用,通过对群众满意度和主流意识形态内容的接受度的调查检测意识形态话语权工作的成效。

(二)话语载体:构建新媒体与传统媒体有机融合的传播平台,拓宽话语空间

新时代,提升意识形态话语权需要传统媒体主动拥抱新技术,充分利用互联网渠道,构建新媒体与传统媒体有机融合的传播平台,助力主流意识形态的有效传播,拓宽主流意识形态的话语空间。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13]其一,依托大数据技术,掌握新媒体传播的主控权。新媒体传播有其独特的优势和长处,传播速度快、互动性强等,通过大数据技术它可精准获取信息传播的数据,为主流意识形态传播提供科学化分析和预判。新媒体传播媒介的所有者、掌控着传播什么内容,何时传播,如何传播,这就意味着想要使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在新媒体传播平台上发声,拥有话语权,就需要主动掌握新媒体传播的主控权,同时也要发挥传统媒体的权威、官方等优势,与传统媒体内外联动,建构全方位的综合性的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传播平台,扩大其信息辐射力和影响力。其二,树立大宣传理念,多主体、各战线、广领域开展思想宣传工作。我们要充分发挥互联网、党、政府、社会、公众、智库多主体的联动优势,有效整合优质资源,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之间建立一個有利于主流意识形态全方位传播的平台,创造双向互通、齐抓共管的大宣传工作格局,拓宽意识形态话语传播的空间。

(三)话语内容:创新多元化的意识形态话语主题设置,丰富话语内涵

新时代,提升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要创新和丰富意识形态话语主题和内容设置,增强主流意识形态吸引力,为做好主流意识形态话语宣传工作提供内核保障。其一,科学设置话语主题,增强主流意识形态话语引领力。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传播过程中难免会产生部分质疑的声音,科学设置话语主题,要敢于回应这些质疑的声音,坚持正面、正确、正向的价值宣传和舆论引导,澄清虚假信息,对恶意攻击和诽谤意识形态的观点加以反驳和制止,采用科学且有效的方式引导群众对意识形态话语内容的理性认知,并在不同场合科学设置正能量的话语内容,统一人们的思想价值观,加强群众的思想凝聚力。其二,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主流意识形态话语凝聚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今天,我们提倡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从中汲取丰富营养,否则就不会有生命力和影响力。”[14]博大精深、辉煌灿烂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为创新主流意识形态话语奠定了深厚的文化基础。提升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就要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价值追求,汲取其精华和养分,力争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传播过程中筑牢人民群众的思想堡垒。

(四)话语监督:健全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营造风清气正的话语空间

提升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离不开党和国家正确制度和政策的指引和保障,健全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能够有效地规范、制约和促进意识形态话语权工作地开展。其一,切实履行加强意识形态阵地管理之责。严格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提出的新要求新任务,“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加强阵地建设和管理,注意区分政治原则问题、思想认识问题、学术观点问题,旗帜鲜明反对和抵制各种错误观点”[15],做到对意识形态阵地管理的有责、负责和尽责,开展意识形态工作的有关部门对各类阵地的管理都采取毫不放松的态度,做好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思想传播的“把关人”,坚决制止各种错误思想的传播和泛滥。其二,切实完善好知责明责的责任体系。有责必履、失责必问。提升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就要制定意识形态话语权工作的责任细则,并进一步明确意识形态工作领导主体的责任要求,将知责明责贯穿至意识形态工作的全过程,“加强对意识形态领域重大问题的分析研判,加强对重大战略性任务的统筹指导,推动重大部署、重要任务的落实。”[16]只有这样,在落实好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的基础上,各部门协调一致,巩固强化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激浊扬清、正字当头,发出党和国家的清晰的正能量声音。

参考文献:

[1]聂筱谕.西方的控制操纵与中国的突围破局——基于全媒体时代意识形态话语权争夺的审视[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14(3):69-83.

[2][16]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年版)[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210,195.

[3][4][5][15]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7:21,4,23,42.

[6]毛泽东文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71.

[7][8][9][10][14]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1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4,165,153,154,170.

[11]学习习近平总书记8·19重要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34.

[12]习近平新闻思想讲义(2018年版)[M].北京:人民出版社,学习出版社,2018.131.

[13]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378.

责任编辑:杨伟民

猜你喜欢
意识形态
官方微博舆论引导方式探究
刍论“意识形态终结论”的本质及危害
网络空间无政府主义思潮审视
新媒体时代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创新路径研究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红色文化的价值诉求
伊格尔顿意识形态理论存在合理性解析
意识形态、文艺、宣传与百姓生活
文化软实力发展与我国意识形态安全
二胎题材电视剧的多维解读
西方涉华纪录片意识形态的建构与展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