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化学课程思政的教学实践探索

2022-03-04 21:22牛之欣杨杰程全国林静雯魏建兵
西部学刊 2022年4期
关键词:教学实践课程思政

牛之欣 杨杰 程全国 林静雯 魏建兵

摘要:环境化学课程是结合地学、生物、医学等交叉学科技术,以污染物为研究对象,进而达到控制污染解决复杂环境工程问题的一门课程,也是支撑生态文明建设、保护人体健康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学科。环境化学课程思政教学实践:(一)针对教学中涉及的大气、水、土壤等内容进行思政融入;(二)教学方法作为思政元素融入的主要途径;(三)注重教学成效。专业知识植于中国国情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发展观,利用启发与隐性教育方法避免了思政内容的突兀性,使专业思政更加鲜活生动;学生在专业理论学习的过程中明确了学习目的,坚定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心,增强了解决当代环境问题为己任的使命感、责任感。

关键词:环境化学;课程思政;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X13;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6916(2022)04-0124-03

引言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对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发表的重要讲话中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1]。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2]。在思政会一周年之际,《人民日报》发表头版文章《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召开一周年——思政工作在高校牢牢扎根》,总结各地各高校“大力提升教师思想政治素质”方面的重要举措,旨在推动并实现全方位德育与智育相统一[3]。

基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课程讲话及环境学课程思政内容改革新理念、新形势、新要求,本文以沈阳大学环境化学课程教学为思政载体,结合课程内容特点,深入挖掘理论与实践中的德育内涵,持续开展思政内容建设,将思政教育融入课程教学的诸多环节,在提升专业基础理论教学效果的基础上,鼓励学生自觉把个人理想与追求融入到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以解决当代环境问题为己任,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教学效果看,本课程中思政元素的融入既紧跟了环境保护新形势与动态,又激发了学生专业学习的热情与积极性,实现了价值引领和知识传授的相互融合。

一、课程内容与思政教学融合的架构

环境化学是环境工程专业基于OBE①理念课程体系中很重要的一门专业课。目前,全国普通高校建有环境类本科环境化学专业点700余个,每年招收新生数万人。该课程的质量和内涵建设的推进符合一流本科教育的时代需求及生态文明建设所需高水平创新型人才的国家需求。环境化学虽主要是基于化学的理论和方法,但又有别于传统化学课程的教学重点。该课程是结合地学、生物、医学等交叉学科技术,以污染物为研究对象,注重将化学理论应用于解决复杂环境工程问题;研究污染物的甄别与表征、生成与释放、环境赋存与归趋、转化与代谢、毒理效应与健康影响以及污染控制原理与技术的一门课程[4],同时,环境化学也是支撑生态文明建设、保护人体健康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学科,其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1)多介质体系,涉及气、液、固等不同形态与尺度的污染物;(2)多专业覆盖,涉及农业、冶炼、化工、交通等不同行业所导致的污染问题;(3)潜在危害性,涉及影响人体及生态健康的污染物的暴露,污染危害性和风险性评价、预测与防治;(4)复合性,资源—经济—社会多系统融合,复合污染及多样化解决手段;(5)区域性,污染问题的地理空间差异,区域的环境、生态污染差异;(6)全球性,污染物跨媒介、跨界和跨区域迁移,影响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和谐与可持续发展。

环境化学以化学理论为主线,涉及普通化学、大气污染控制、水环境污染、土壤污染、绿色修复等诸多学科与方向,从环境、环境污染问题、环境污染治理三个方面为切入点,培养学生理论与原理的掌握、理论应用于解决复杂环境工程问题的实践能力以及环境可持续发展思维的培养,这些都为生态文明建设可持续科学发展观[5]等思政元素的融入提供了有效载体与实践途径。

二、环境化学思政教学实践

本课程基于“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全方位将思政内容融入教学实践。采取课堂理论授课与学生课外拓展学习并重的模式,将生态文明建设、可持续发展内涵作为主旨思政内容与环境化学基本理论、原理与方法进行有机结合,实现以下思政目标:首先是在专业理论知识的历史沿革与发展中体会文化自信;在案例教学和拓展自主学习中了解我国对环境问题基础理论的持续探索和伟大实践,深刻体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在专业领域深刻领悟并践行生态文明建设,培养高度的人类环境忧患意识、环境保护责任感和正确的环境伦理观;并能够基于环境化学的新方法、新理论的拓展学习,对经济—社会体系的可持续发展内涵和系统分析,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教学内容的思政融入

环境化学主要内容包括,大气、水体、土壤环境中化学物质在环境中迁移、转化和归宿规律及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有机毒物的归宿模式、金属存在形态及生物有效性、化学物质结构与毒性关系、污染物的生物效應和生物浓缩机理以及温室效应、酸雨、臭氧层破坏等环境问题[4]。通过气—水—土圈层环境化学基本理论教学过程,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判断、知识综合运用和思维创新能力的同时,结合实际案例将生态文明建设核心理念与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等思政元素流畅引入,部分切入点举例如下:

1.绪论部分,系统讲授环境化学的特点、由来、分支、内容,让学生了解我国环境化学研究的历史传承及现代环境问题研究进展与新理念、新方法,明确学习环境化学的目的与意义的同时,体会并增强学生文化自信。通过开展分组讨论交流与课后资料查阅的拓展学习,激发学生热爱环境、保护环境的责任心,充分理解我国在环境科学领域中研究的持续探索、环境保护政策保障和符合中国国情的伟大实践成就,进而深刻体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提升学生投身于环境保护工作的热情和情操。

2.大气环境问题,对大气环境中的基本规律的学习与主要污染问题化学机制的剖析,重点以光化学烟雾、酸雨、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等普通民众关注的大气污染治理问题为切入点,在进行成因系统分析的同时,将节能减排、清洁生产、源头控污理念融入教学内容中,通过典型案例分析,使学生了解我国在大气环境污染问题的研究进展与治理方面取得的成就,尤其是对全球大气环境而言,温室气体减排所作的巨大贡献与大国担当。让学生深刻体会人类命运共同体内涵的同时,引导学生从可持续发展角度培养减排理念及社会责任感,从个人做起,拓展视野、着眼大局,将爱国、敬业的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体现在学习与将来的工作中。

3.水环境问题,通过水体的基本特质,重要的水体污染物的形态及分布,污染物迁移转化基本原理等的传授,结合目前的热点水环境问题,如水资源短缺、地表水的富营养化、河流的污染事件等,让学生意识到加强水环境治理,改善水生态环境质量是生态文明建设重要突破点与抓手,事关振兴发展与子孙后代。通过课内讲授与课外拓展学习,引导学生从生态文明建设的维度对环境污染问题如何产生、如何治理进行深入思考;让学生了解我国“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方针,以及在水污染防治攻坚中取得的成就。鼓励学生秉持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中民主、文明、和谐的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把绿色协调发展理念贯穿于学习与未来的环境工程实践中,大胆创新、学以致用,为国家环境保护事业作出贡献。

4.土壤环境问题,基于土壤介质中基本组成与规律、重金属与有机污染成因的讲授,结合目前全球范围内的土壤污染研究与治理进展,让学生牢固树立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6]。契合本專业的污染场地修复的培养特色,采取实际案例分析,重点介绍目前污染场地土壤的修复研究进展,使学生切实意识到土壤环境现状、土壤资源保护的重要性,了解先进成熟的修复技术工艺与特点。通过讲授、课堂讨论等形式,让学生真正理解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与我国在社会、经济、环境统一协调发展的卓越成果;潜移默化地强化学生以践行生态文明建设思想为根本目标的专业理论学习意识,鼓励学生将理论应用于实践,寻求实现人民福祉的高效途径与方法。

(二)教学方法作为思政元素融入的主要途径

通过案例授课、课内讨论、视频教学、课后拓展资料查阅等形式将专业理论与习近平总书记的“生态文明建设”“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6]“人类命运共同体”[7]等思想相融共进。一方面,进行教学大纲及教学方案的修改与完善,教学设计中因地制宜地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教学内容,另一方面,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启发学生能够基于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结合具体的案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个人见解;鼓励学生在课外拓展资料查阅过程中,及时了解我们国家在环保领域的新动向、新政策、新思维,培养学生以生态文明的格局思考问题;课堂讨论中,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从专业知识学习延伸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我国环保产业的成果、经验、问题、挑战到自身的专业素质提高与未来从事环境工程工作的展望,充分发挥隐性教育的作用,引领学生胸怀家国,拓展视野,自律严谨,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让学生认识到作为环境工程师的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三、教学成效

环境化学基础理论内容比例较大,相对枯燥。多元化方式教学提高了课程的趣味性与接受度,教学过程中学生参与度的提高为思政元素的有效融入提供了良好的土壤。学生在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过程中,不知不觉中树立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刻理解并置身于生态文明建设事业中。通过期末的环境工程专业学生的匿名调研发现(表1),学生对环境化学课程的思政内容兴趣浓厚、接受度高,深受学生欢迎。

项目调查结果(%)您认为课堂讨论效果如何?效果非常好效果较好效果一般9010您认为课后拓展资料学习是否有必要?非常有必要比较有必要没必要8911是否喜欢本课程中涉及的生态文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内容?非常喜欢比较喜欢一般955您认为在哪个教学环节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较好?课堂讲授课堂讨论课后拓展资料学习702010对于生态文明思想理解在哪个环节学习得更多?651520是否理解环境工程师责任感和使命感?完全理解比较理解一般982您是否愿意投入祖国的环保事业,践行生态文明建设理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非常愿意比较愿意一般100其他建议略四、总结

环境化学课程在深入剖析教学内容与特点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和文明、国家建设成就与发展战略,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生态文明建设等思政元素有效地契合于专业理论教学中,形成了专业与思政教育同向而行的协同效应。专业知识植于中国国情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发展观,利用启发与隐性教育方法可避免思政内容的突兀性,使课程思政更加鲜活生动;学生在专业理论学习的过程中明确了学习目的,有利于学生坚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生态文明建设决心,增强学生解决当代环境问题为己任的使命感、责任感。

注释:

①OBE:(Outcome based education,OBE)教育理念,又称为成果导向教育、能力导向教育、目标导向教育或需求导向教育。OBE教育理念是一种以成果为目标导向,以学生为本,采用逆向思维的方式进行的课程体系的建设理念,是一种先进的教育理念。

参考文献:

[1]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EB/OL].人民网,(2016-12-08).http://jhsjk.people.cn/article/28935836.

[2]郑佳然.新时代高校“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探析[J].思想教育研究,2019(3).

[3]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召开一周年——思政工作在高校牢牢扎根[N/OL].人民日报,2017-12-08(001).http://www.moe.gov.cn/jyb_xwfb/moe_2082/zl_2017n/2017_zl83/2017_zl83_05/201712/t20171208_320956.html.

[4]戴树桂.环境化学(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1-17.

[5]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EB/OL].人民网,(2017-2-10).http://theory.people.com.cn/n1/2017/0210/c148980-29072607.html.

[6]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引领美丽中国建设——深入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EB/OL].人民网,(2020-8-14).http://theory.people.com.cn/n1/2020/0814/c40531-31821860.html.

[7]习近平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EB/OL].中国共产党新闻网,(2018-10-17).http://cpc.people.com.cn/n1/2018/1017/c64094-30345410.html.

作者简介:牛之欣(1976—),男,汉族,黑龙江哈尔滨人,博士,沈阳大学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污染场地修复与治理。

杨杰(1979—),女,汉族,辽宁沈阳人,沈阳大学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

程全国(1966—),男,汉族,辽宁鞍山人,博士,沈阳大学教授,研究方向为环境管理与污染场地修复。

通讯作者:林静雯(1965—),女,汉族,辽宁大连人,博士,沈阳大学教授,研究方向为大气污染控制工程。

魏建兵(1972—),男,汉族,山西汾阳人,博士,沈阳大学教授,研究方向为环境生态工程。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0年沈阳大学教育教学改革重点项目“43号—四层次一体化”的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编号:SD2020-A2)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教学实践课程思政
基于OBE理念的航空医学课程思政教育改革探讨
学好质量管理,锻造品质人生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湘绣专业实施课程思政的可行性研究
基于三维软件和云班课APP的机械设计课程教学实践
中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反思
中职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改革与反思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测量平差课程教学改革探讨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