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引领 体系支撑 聚力打造人民有感的冷链物流体系

2022-03-04 22:22
中国经贸导刊 2022年1期
关键词:冷链全省物流

近年来,浙江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冷链物流创新发展,围绕补短板、促升级、增后劲、惠民生,以人民需求为导向,坚持系统谋划、体系推进,加快实施冷链物流创新发展行动,打造形成布局合理、智慧互联、便捷高效、绿色安全、人民有感的现代化冷链物流体系,推动冷链物流实现高质量发展,为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提供有力支撑。

一、主要做法及成效

坚持从人民群众的需求出发,突出早谋划早部署早行动,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率先在省级层面部署开展冷链物流“五大创新行动”,取得“五个新”的发展成效。

一是开展冷链物流网络节点布局创新行动,整体发展呈现新格局。通过“实地调研+书面问卷”形式对全省11个地市、670余家冷链重点企业和1300余个冷库进行摸排,将全省冷链相关的场所设施统一纳入冷链物流功能节点,统筹谋划全省冷链物流体系,围绕重大國家战略需求和重点产业平台布局冷链物流骨干基地、园区,印发实施《关于加快推进浙江省冷链物流骨干基地和冷链物流园区创建的工作方案》,创建完成首批7个省级冷链物流骨干基地和16个省级冷链物流园区。同时,加大对冷链物流跨部门、跨区域、跨层级、跨环节事项的统筹协调力度,着力破解“用地难、融资难、路难行、车难停”等问题,实现多部门政策要素优化配置。

二是开展冷链物流装备和技术升级创新行动,技术装备实现新进展。全省冷链物流智能化、信息化和标准化水平不断提升,物联网、RFID、全自动控温系统、智能化管理和结算系统等先进技术在冷库管理中加快推广,展翼保温箱式车、GPS、温湿度传感器、记录仪等设备在冷链运输环节加快应用。星星冷链应用重力识别、图像识别、“重力+多种叠加算法”等技术开发满足社区需求的冷链智能售货柜;舟山国家远洋渔业基地联合中国移动、浙江大学、浙江大洋兴和公司启动全省首个“5G+智慧水产”应用,实现安全识别、多重避障、智能决策等多种功能;浙江英诺绿能科技的二氧化碳高效水产速冻技术可实现长时间保鲜,并在解冻后不改变水产品风味和鲜度。

三是开展冷链物流产业链补强创新行动,综合效能得到新提升。加强冷链物流与农业、制造业等实体经济融合发展,推动冷链物流设施装备制造企业做大做强,将冷链产业链向制冷先进设备、核心元器件制造领域延伸。大力发展冷链物流相关服务业,培育“冷链仓储—电商—冷链配送”融合产业。围绕果蔬、肉类、水产品、乳制品四大典型生鲜农产品物流,聚焦全链条系统分析,选取代表性企业梳理生产流通工艺流程,深入剖析冷链物流发展的堵点、卡点、难点,有针对性地制定扶持政策,实现分类施策、精准帮扶。

四是开展冷链物流业态模式场景创新培育行动,数字赋能迈出新步伐。组织开展农产品直供冷链物流试点,推广“网络化冷库+生鲜加工配送”“生鲜电商+冷链宅配”等新型冷链物流企业模式。探索发展“海运+冷藏班列”“空运+冷藏班列”“中欧冷藏班列”等业务。加快推广冷链物流共同配送,为群众提供多品种、小批量、多批次的精准高效共同配送模式。有序推进冷链物流夜间配送,提高作业标准,减少夜间配送噪音扰民,提升配送效率。同时,围绕冷链物流技术短板,应用大数据、区块链、物联网、5G等新技术积极开展一体化冷链集成方案、冷链技术装备升级、冷链质量追溯等场景应用创新。

五是开展冷链物流全链条创新监管行动,闭环管理取得新进展。实行冷链物流功能节点挂牌管理,成熟一个挂牌一个,冷链物流骨干基地由省政府批准挂牌,冷链物流园区由省发展改革委会同市政府批准挂牌,冷链物流分拨中心、配送网点由各市发展改革委会县(市、区)政府批准挂牌。在全国率先上线“浙冷链”系统,依托全省数字化改革平台,利用数字化手段,创新打造数字化管控、集中监管仓、省际检查站、核酸检测站“四道防线”,构筑以“溯源码”为核心的全链条管控体系,形成进口冷链食品精准定位,做到逆向追溯、即时获得结果、及时核查处置,同时拓展上线“浙食链”系统,进一步扩大食品安全监管范围。

二、主要经验

充分发挥浙江在数字化改革、市场经济、营商环境等方面优势,探索形成“一个坚持、三个发挥”的经验做法,聚力打造人民有感的冷链物流体系。

一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聚焦“三个导向”谋定发展路径。以提升人民群众对冷链物流的幸福感获得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坚持问题导向补齐关键短板。通过深入调研,梳理出当前浙江省冷链物流发展存在重要性认识不足、基础设施发展不平衡、设备技术水平不先进、监管体系不完善和政策体系不健全等问题,找准工作发力点和突破口。坚持目标导向确立发展方向。按照“跳一跳、够得着”原则确立发展目标,力争到2022年底前,全省“骨干基地—物流园区—分拨中心—配送网点”四级网络节点体系初具规模,主要冷链产品实现即产即冷,形成城市半小时、城镇1小时、农村3小时送达的冷链配送网络。坚持结果导向提升发展质量。加强省域顶层设计,打造系统重塑、全链协同的“创新链”;深化夯实精密智控冷链物流防线,构建多跨协同、全链追溯的“数字链”;开展省级冷链物流骨干基地、冷链物流园区创建工作,谋划布局优化、做强补短的“示范链”;围绕冷链物流发展核心业务,做实精准施策、闭环管理的“保障链”,体系化推进冷链物流创新发展。

二是发挥数字化改革优势,体系化推进全省冷链物流发展工作。以全省数字化改革为契机,打造冷链物流发展“四个体系”,推进冷链物流实现高质量发展。构建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指标体系。从冷链物流设施设备水平、物流服务水平和产业辐射能力等三个方面细化明确综合流通率、流通环节腐损率、全流程追溯系统覆盖率、百强企业数量、星级冷链物流企业数量等方面共18项具体量化指标和10项重点工作。构建省市县三级联动的工作体系。坚持“专班运作、协同推进、清单管理”,充分发挥省现代服务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的作用,建立省市县三级联动的工作机制,在摸清全省冷链物流底数的基础上,加强对全省冷链发展工作的政策指导、协调推进以及重大问题的研究,切实保障冷链物流相关工作落地落实。构建部门分工明确的政策体系。围绕用地、用能、信息化、标准化等方面出台一系列降低成本、提质增效的具体举措,去年以来先后出台《关于推进“互联网+”联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的实施意见》《浙江省冷链物流创新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关于推动浙江省乡村物流补短板强弱项工作的意见》和《关于支持冷链物流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政策文件,为冷链物流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政策支撑。构建实时量化的评价体系。以数字化改革为契机。在物流降本“e本账”应用场景中设计冷链物流模块,依托指标体系,梳理冷链物流发展成果成效的量化评价指标,并通过省大数据局公共数据平台、系统对接等方式归集各部门数据,实现成效实时测算和评估,精准发现冷链物流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三是发挥市场主体创新优势,提升冷链物流行业整体竞争力。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充分激发市场主体在设施建设、技术模式创新等方面的主力军作用,不断提升冷链物流市场活力。培育壮大一批全省冷链物流行业领军企业。协同发挥省级部门、行业协会等各方作用,加强企业联系指导,推动企业在冷链物流综合服务、冷链仓储、冷链设备等各领域创新发展生态,培育形成包括浙江大洋世家股份有限公司、杭州五丰联合肉类有限公司、浙江统冠物流发展有限公司等一批代表性企业。引导企业推进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布局。积极引导企业参与全省冷链物流骨干基地和冷链物流园区创建工作,持续推动“骨干基地—物流园区—分拨中心—配送网点”四级功能布局体系建设,全省拥有1000m3以上库容的重点企业超过640家,拥有各类冷链仓储数量近1700座,冷库容积超1000万m3。引导企业加强冷链物流技术研发应用。省级有关部门积极开展冷链物流创新发展试点,总结推广一批冷链物流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积极鼓励冷藏车生产企业研发冷藏车整车制造先进技术,支持企业自主研制推广纯电动冷藏车、无人冷藏智能售货柜等设备。

四是发挥营商环境开放优势,加强冷链发展政策保障力度。坚持以体制机制建设为重点,不断改善冷链物流行业发展环境。以数字化改革为牵引提升政府协同管理效能。强化省现代服务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的统筹协调,重塑全省冷链物流发展多跨协同工作推进新格局。强化冷链物流行业发展政策保障,研究制定《关于支持冷链物流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从项目用地、设施建设、标准化改造、主体培育、企业减负、车辆通行等方面持续推动冷链物流行业提质增效。把冷链物流创新发展作为构建现代流通体系、畅通国民经济循环、推进乡村振兴和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重要战略抓手进行推动落实。

(浙江省发展改革委供稿)

猜你喜欢
冷链全省物流
山西省全省域开设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收入保险试点
中国冷链物流:应对冬奥的技术大考
物流线上的毒品追踪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 《“十四五”冷链物流发展规划》
重庆市冷链物流共同配送模式的研究
重庆市冷链物流共同配送模式的研究
忻州市:光伏扶贫总量全省第一
前三季度山东县域经济生产总值占全省94%
2009年本刊重点关注之物流展会、交流会
山西:2003年GDP增长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