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构建农村流通生态系统破解农村物流难题

2022-03-04 22:22刘伟
中国经贸导刊 2022年1期
关键词:工业品流通城乡

刘伟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农村寄递物流体系建设的意见》以来,作为“国家队”的央企中国邮政率先垂范,推出快递包裹“村邮达”服务产品,对破解农村物流难题发挥了重要作用。由于民营快递企业占有农村快递80%以上市场份额,对农村物流的运行具有重要影响,需要通过市场化和政策双重作用,不断提高网络运行效率与效益,实现农村快递全覆盖。针对我国幅员广阔不同地区农村快递“到村到家”服务边界存在的巨大差异,农村物流的解决方式必须进行流通生态重构,将农产品进城和消费品下乡商贸物流资源有机整合,推动城乡产供销精准适配,构建双向循环流通新生态,从“分段取利”转向整体利益合理分配,长久性破解农村物流难题。

一、重新审视农村物流“瓶颈”问题,找到打开农村流通大门的钥匙

(一)共同富裕、消费升级的机遇和“瓶颈”在农村

我国农村人口规模依然庞大,近年来虽持续推动农村土地流转、开展农业合作社等种植模式创新,但小作坊、各守一亩三分地的种植模式依然普遍存在,部分山区受限于自然和生产条件,可能永远也无法改变这种模式。2020年,我国农村常住人口超过5亿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588元,与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27540元相比相差一半多。进入新发展阶段,城市居民对农产品消费数量和质量升级明显,农村居民对工业品的消费能力和规模持续提升,双向规模化物流供需适配格局正在形成。推动共同富裕短板和“瓶颈”在农村,农产品提质增效和工业品扩大销售的希望也在农村。山村小规模特色农产品需求强劲,无论是企业还是政府部门,都必须调整以应对为主的农村物流解决方案思维,从城乡生产、消费、流通大循环层面,抓住新的发展机遇,从城乡产业链供应链一体化运行层面寻找答案,探寻农村、城市共同走向富裕的新路径。

(二)破解农村物流面临物流配送网络密度低、成本居高不下难题,需要创新城乡一体化物流运行模式

我国城市快递配送密度快速提升,推动国内快递物流成本(除顺丰、邮政外)单票已降至2021年上半年的2.3元左右,由于规模经济使得大部分快递企业依然能够实现财务正收益。正常情况下,农村物流尤其是中西部农村快递,县域非城区全部乡镇平峰期每日到发量仅1万单左右,快递配送到乡镇、部分到村的每票综合成本较城市高0.5元左右,单独核算此类业务已处于亏损状态。若快递企业在农村全面实现“到村到家”,避免会进一步增加快递企业全网运行成本,快递企业难以承受。即便有一定的政策支持,也因为达不到规模经济而无法长期维系。近年来,高品质特色农产品在城市受到的欢迎程度远超一般农产品。这些产品成为农村上行物流的重要组成部分,既为农民带来了巨大的收益,为城市居民追求美好生活带来了快乐,也为流通企业带来了新利润增长点。但快递企业却较为困苦,而快递又是实现快乐的重要支撑。“三乐一苦”的巨大反差,迫使政府和企业必须要积极寻求新的解决之道,从“分段取利”转向整体利益的合理分配,加快城乡生产、消费、流通、快递的一体化发展。

二、加快农村快递物流与现代流通体系融合,重构农村物流新生态

(一)理顺农村快递物流、农村流通关系,提升产业链供应链整体运行效率与效益

当前,农村快递物流与流通涉及电商、快递、第三方物流、农资流通、农产品流通、邮政、工业品流通等多方经营主体。各经营主体在快递层面开展合作,总体延续的是城市物流非紧密型的产业链供应链运行模式,难以适应农村物流分散和低密度运行的现实需求。对于农村物流而言,运行方式无法像城市物流形成规模经济和较高网络配送密度,单纯以物流资源整合为方向也难以从根本上破解农村物流难题。必须寻求适合在农村物流、农资、工业品与农产品流通等方面形成发展合力的新模式,即城乡一体化的农村产业链、供应链协同新模式,提高农村物流及流通合作共赢能力。

(二)加快形成农村现代物流与流通发展合力,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农村现代流通体系建设新路

积极营造农村物流与流通主体创新合作的环境,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推动企业向低网络密度的农村物流供应链价值生态创造转型,实现整条产业链供应链利润的合理分配,打造以“链”为中心维护物流运行稳定性和降本增效的现代农村流通新生态。首先,农村应跳出种养殖、流通和消费各个环节各自为战的落后生产、流通思维,加大农村物流与流通体系重构的改革力度,为农产品生产深度嵌入城乡流通与现代物流体系奠定生产组织基础。其次,服务农村物流与流通的各类企业,在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的同时,要尊重农村物流发展和运行规律,走产业链、供应链协同盈利的新路,创新全链条运行技术、业态和模式。通过整合各类企业网点设施资源,共建共享共用农村物流运行服务和基础设施,最大限度优化农村物流网络结构,提升农村物流全网运行效率。第三,统筹下行农资和工业品物流,加快与上行农产品物流网络运行共享,提高双向物流运行效能和密度,从而走出一条既能适应大农场、大生产物流与流通需求,又能匹配山区小农业、小作坊的精品农产品生产与消费需求,形成与我国城乡生产消费升级、推进共同富裕以及农业农村加速现代化相适应的新路。

(三)调整政策思路与手段,创新农村物流政策支持方式

当前,我国支持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的市场化手段依然偏少,应创新农村物流、流通市场化政策支持方式,形成政策合力。一是多渠道合作开展共同配送。针对农村物流与商品流通上下行特点,鼓励快递及工业品下乡和农产品进城双向流通渠道合作,大力发展农村共同配送。加快整合乡村地区快递物流和商贸流通资源,引导邮政、供销、电商、快递、第三方物流、农产品流通、工业品下乡等各方開展基于产业生态和股权层面的合作,大幅提高农资、工业品和消费品下乡及农产品进城物流配送密度,降低农村物流综合成本。二是鼓励加快重构农产品流通模式创新。我国幅员辽阔、农产品种植地域分布广、季节性变化较大,农产品流通又具有时效性高等特点。为适应电商、直购、直播带货等农产品流通新模式发展需要,可以地级市农产品种植规模大、交通相对便捷的区县为主体,政府主导建立集农产品预冷、包装、拣选、电商孵化、快递物流等功能于一体的农产品流通组织中心。主动对接龙头电商、社区团购、连锁商超等资源,强化对周边地区农产品资源的吸引整合,通过快递物流规模化运作重构农产品流通生态,提升农产品流通组织化水平。三是加强农村交通、物流、商贸、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补齐农村物流进行产业链供应链深度合作的设施网络短板。突破行业、部门、企业界线,完善和创新设施资源共享共用补偿机制,强化分散网点设施的整合共用,提高农村地区物流基础设施的利用效率,有效降低设施布局成本和防止新的重复建设。四是搭建农村物流、流通资源整合与共享信息平台。以该平台为基础,推动城乡、供需信息高效匹配,引导工业品和农资下乡、农村快递物流与农产品上行共用农村物流等设施和网络服务资源,加快形成城乡双向相对均衡的物流运作,系统提升农村物流运行效率,有效降低农村物流成本。

(作者单位:国家发展改革委运输所)

猜你喜欢
工业品流通城乡
预计到2050年中国城乡消费水平将无明显差距
如何做工业品营销,让企业不缺客户
如何做工业品营销,让企业不缺客户
我国流通产业现代化的路径思考
当前我国工业品营销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关于PPI对威海市经济影响的分析与思考
国家十项举措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
The Japanese keiretsu system
7月份工业品出厂价上涨6.4%
城乡一体化评估指标体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