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呼伦贝尔地区高校蒙古族体育文化现状研究

2022-03-04 22:39闫照亮
当代体育 2022年8期
关键词:呼伦贝尔体育项目蒙古

闫照亮

蒙古族的传统体育文化拥有着独特的价值观念与理想,其既是人类文明创造力的还原再现,同时也是中华文明多样性的生动表征。通过深入挖掘蒙古族体育文化的科学内涵,融合先进的体育文化,提炼体育精神与民族文化精神,我们可以进一步探索如何在高校体育教育中传承蒙古族体育文化精髓,让宝贵的民族文化永久流傳。从蒙古体育文化内涵入手,以呼伦贝尔地区高校蒙古族体育文化发展为背景,分析当前蒙古族体育文化传承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高校蒙古族体育文化传承策略。

潜移默化的长期濡染便沉淀成了“文化”,而民族体育相较于世界范围内主流的现代体育来说,是一种“亚体育文化”。地方民族体育是全人类体育文化的重要构成,并体现出了民族文化中的“横向”继承关系。新时代的高等教育院校不仅仅是知识传播的主要场所,也是优秀文化传播的主阵地,承担着人类文化遗产传播与可持续发展的责任。尤其是一些具有少数民族特色的高等院校,更是应肩负起民族文化创新与传播的使命。蒙古族传统体育在呼伦贝尔地区有着悠久的民族历史,长期迎合地域内大众的文化心理,被大众所喜爱,已经成为了人们健身、娱乐的主要形式。特别是在区域内高校中,传统的蒙古族体育项目深受师生喜爱,具有广泛的学生基础。研究高校蒙古族体育文化现状,探讨传统体育文化在高校传播的问题,摸索呼伦贝尔地区高校传统体育文化传承的有效路径,既是蒙古民族体育文化事业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对于民族文化遗产传承发展要求的切实响应。

1 蒙古族体育文化概述

1.1 文化起源

蒙古族的文化历史悠久,以“文明进步状态”的蒙古文化最早可以追溯到13世纪。成吉思汗统一了草原各部落,并建立了蒙古帝国,同时以国家概念整合了各方力量,将部落与民族文化融合推进,形成具有鲜明特点的民族文化雏形。随后,成吉思汗的后人建立了“元朝”,虽然元朝已经在历史的长河中消亡,但是蒙古族群体留存下来,并成为了这一脉文化的继承者。蒙古族文化从根本上来说,仍属于游牧文化范畴,具有浓郁的草原文化特点。通过上千年的转变演化,城市与后工业文化的基因逐渐融入,形成了独特的民族地域生态文化。作为蒙古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蒙古族传统体育应运而生,它是在蒙古族民众生产与生活实践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民族文化形态,与蒙古族的语言习俗、生活习惯、宗教信仰、价值观念、情感态度等是紧密联系起来的。在多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蒙古族传统体育随着时间推移而进化,逐渐形成了其独有的民族体育形式,并得以发展和推广。

1.2 进化过程

文化是人类在进化过程中衍生出来或创造出来的产物,这是文化的根本特征。蒙古族体育文化也是如此,在蒙古高原残酷的自然条件下,蒙古人征服自然的天性与顽强的生命力凝结出巨大的生存意志,用顽强的意志力、矫健的身体素质抵抗着大自然中威胁他们生存的一切因素。在早期与野兽的搏斗中,蒙古人通过经验进行了总结,并由此形成了射箭、布鲁、骑射、搏克等有关狩猎的活动。这些运动在此后的几百年时间里不断进化,逐渐成为了有组织性的文化活动,如“那达慕”大会。生存的威胁不仅仅来自于自然,战争的出现让骁勇善战的蒙古人将“骑射”等运动作为军事技能加以训练,助推版图的扩张,蒙古铁骑声名鹊起。宗教活动、大众娱乐的需要进一步为民族体育项目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至今每次的“敖包”仍会有很多传统的体育项目呈现,这些体育项目满足了人们对于精神生活的需要,也促进了社会的稳定,加深了民族的凝聚力。

1.3 文化含义与特点

从某种意义来看,蒙古族传统体育是复杂抽象概念的物质符号形态,是对蒙古族的深层文化给出的简明、直观而全面的诠释。蒙古族体育文化具有鲜明的特点,具体体现在:

(1)竞技性与大众性。蒙古族的传统体育活动包括搏克、赛马、骑射、马术、射箭、马上技巧、蒙古象棋、蒙古族舞蹈等多个项目,这些项目不论从规则和体育的表现形式来看,都具备竞技性的特征,简而言之就是以获得“胜利”为目标的体育活动。蒙古族人对于民族项目喜爱,不仅体现在体育技能的掌握,还体现在对于项目的参与度,这些项目对于参赛选手几乎不设限制,全民参与成为了蒙古体育运动的显著特点。

(2)健身性与娱乐性。蒙古族体育的项目内容决定了其健身性的特点,在参与这些活动的过程中,实现了健全人的身体、增强人的体质的运动目的,与推进全民健身的目标不谋而合。同时,作为蒙古族的传统娱乐性形式,其娱乐性特点为民族人民的生活增添了色彩,进一步丰富了蒙古族人民的业余文化生活。

(3)发展性与传承性。蒙古传统体育文化形成于蒙古族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其起源、进化、发展都离不开蒙古族的文化,蒙古体育文化的传承是蒙元文化传承的内在需求,在新时代发展蒙古体育文化是民族文化发展的重要内容,更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精神传承。

2 高校蒙古族体育文化传承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 呼伦贝尔地区高校蒙古族体育文化传承现状分析

呼伦贝尔市西和西南部同蒙古国交界,北和西北部以额尔古纳河为界与俄罗斯接壤,东部以嫩江为界与黑龙江省为邻,南部与兴安盟相连,是全世界“土地管辖面积”最大的城市,蒙古族在这片沃土上广泛聚集。

呼伦贝尔地区蒙古族常住人口占总人口的10%以上,其境内的呼伦贝尔草原是世界四大草原之一,可以说,呼伦贝尔是极具民族特色的地级市,是蒙古体育文化传播的天然沃土。研究和传承蒙古族体育文化,尤其在“新常态”下,抓住地域环境优势,更好的在高校中传承体育文化显得尤为重要和必要。

从文献资料来看,对于蒙古传统体育文化的研究还比较少,在已有的文献研究中,大多是从蒙古体育项目、蒙古体育起源和文化变迁、蒙古族传统体育文化、蒙古族传统体育流变四个方面进行研究。在高校对于蒙古族体育文化的传承方面的研究少之又少。基于已有文献研究,我们从高校体育专业学生、高校非体育专业学生、体育教育人员及高教相关行业从业人员这四个维度,对呼伦贝尔地区高校在蒙古体育文化传承方面的现状进行了访谈调研。通过深入调研与资料分析,我们认为蒙古族传统体育在呼伦贝尔地区有着十分广泛的群众基础。随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深入以及推动民族文化发展措施的实施,搏克、象棋、沙力搏尔式摔跤、布鲁、驼球等蒙古族传统体育项目融合在高校体育教育中。以民族体育文化传承为理念的体育活动也逐步在高校开展,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而以传统体育文化精神促进高校体育文化建设,也成为了学校文化建设和社会文化建设的有效衔接点。但在取得了一定成绩的同时,蒙古族体育文化传承所暴露出的问题也不容小觑。正如吉如河发表的论文《蒙古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的现状及其对策研究》中所阐述的观点,他认为在高校对于蒙古体育文化的传承方面,存在开展广泛性不足,蒙古族体育应用学校体育不够,理论研究落后等问题。而这些问题在访谈调研中也得到了进一步的验证。

2.2 呼伦贝尔地区高校蒙古族体育文化传承存在的问题

通过调研,我们发现在高校蒙古族体育文化传承和发展过程中,暴露出了民族体育应用不够、硬件设施建设不到位、教学理论体系不完善、体育活动开展单一等方面的问题。这些都是对高校蒙古族体育文化事业发展产生阻碍的因素,教职人员必须认真分析问题,查找原因,才能迅速解决问题,从而促进民族体育文化在高校中的传承。

2.2.1 蒙古族体育在高校中应用不够

蒙古族体育项目众多,既有以搏克、赛马为代表的竞技表演类项目,又有以蒙古象棋、鹿棋为代表的棋类项目,还包括以布鲁、马术表演为代表的娱乐健身项目。搏克是呼伦贝尔地区比较具有优势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具有深厚的民族文化印记,也是高校中应用最为频繁的蒙古族体育项目。然而,仅仅应用单一的体育项目,是很难发挥传统体育在教育中的文化传承作用。究其原因,一方面,我国的体育文化格局越来越清晰地以西方竞技体育文化为主导,民族体育项目正逐渐被现代体育项目所取代,剩下的一席之地也只能满足诸如“搏克”这样比较有影响力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另一方面,高校还没有将传统体育文化教育摆在重要位置,缺乏对于传统民族文化价值的审视,以至于专业民族体育教师配置上存在差距,人员数量有待增加、专业化程度难以支撑民族体育项目在高校教育中的开展。

2.2.2 蒙古族体育项目设施建设不到位

蒙古族体育项目需要专业场地、器材来满足实施需要,比如布鲁需要有宽敞的当地、搏克需要专业的服装和垫子、蒙古舞蹈需要专门的舞蹈服装等。但通过呼伦贝尔地区高校当前的实际配置情况来看,并不理想。一方面,学校总体经费有限,在体育项目投资不足的情况下,民族体育项目投资更无法满足。另一方面,学校对于民族体育运动的重视程度不足,经费安排倾向于现代体育项目。

2.2.3 蒙古族体育教学理论体系不完善,文化精神有待挖掘

研究是实践的基础,课程体系的设置及文化内涵的发掘都是在教学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实施的。在蒙古族体育教学方面,大多缺少教学所必须的理论研究。从体育教育设计、体育活动开展、体育精神传达等方面来看,还不够系统。在应用的教材或教学资料方面,也存在不系统、不专业的问题,有待完善。

2.2.4 蒙古族体育活动开展单一

全国和自治区民族运动会、“那达慕”大会是大众所熟知的蒙古族体育活动传播途径,在民族文化传承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很多高校却没有在校内活动中举行传统民族体育项目的比赛,普及范围过窄。此外,学生受时代主流体育及娱乐思想的冲击,对于蒙古族传统体育兴趣度不高,久而久之接触的越来越少,从主观上就不再参加这些项目。而脱离了体育项目的支撑,体育文化更是空中楼阁、水中之月,成为空谈。在体育教学开展中,教育部门虽然颁布了鼓励开展民族特色体育活动的政策,但在实际教学中仍然是“现代体育”独行其道。

3 高校蒙古族体育传承发展的策略

3.1 匡正蒙古传统体育文化,增强民族文化自信

在现代性与传统性对立统一的当今社会,体育文化价值取向也呈现出了多元化的特点,现代体育项目和蒙古族体育项目呈现出的对立统一并不是一种极端状态,而是二者契合发展的体育文化形式。高校体育教育不应厚此薄彼的以现代体育取代传统体育。一方面,高校要发扬传统体育文化资源作用,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融入蒙古族传统体育文化建设,在线上(微博微信、易班网络平台等)、线下渠道(学校宣传栏、宣传手册等)做好蒙古族文化理念的宣传。另一方面,借鉴民族文化体育建设优秀院校的先进经验,通过学习、交流等方式,精准制定高校文化建设的策略,推动学校民族文化建设取得更好的效果。

3.2 加强蒙古族体育项目在高校中的应用,打通文化传播载体

一是从学校建设角度来提高对于传统体育文化的重视,加强对于专业民族体育教师的配置。除发挥搏克、赛马、射箭等比较著名的蒙古族体育项目优势外,还要将其它蒙古体育项目纳入到学校体育教育中来,最大程度保持民族体育项目的完整性;二是加大民族体育项目在硬件设施方面的投入,配置民族体育项目建设所需要的场地、器材、服装等,为体育项目开展提供所需支持。通过丰富民族体育项目和提高项目设施配置的方式,进一步打通文化传播载体,切实加强蒙古族体育项目在高校体育教育中的应用。

3.3 優化体育课程体系,构建特色民族课堂

蒙古族体育具有强烈的民族性特点,在课程体系建设和课程培育上必须遵从其民族性,为民族文化的传承注入新鲜的血液。在蒙古族传统体育课程体系的建设上,可以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作为体育理论课程的一部分纳入到教学任务中。让学生们在了解传统体育项目的同时,吸收、理解其文化内涵,最终从知识体系构建上植入民族体育文化。另一方面,借助呼伦贝尔地区民族人文氛围的优势,建设特色民族体育学科,成立民族体育文化研究基地,提高民族体育学术研究水平,促进民族体育文化建设。

3.4 丰富蒙古族传统体育文化活动形式,拓宽文化传播渠道

高校教职人员要充分发挥呼伦贝尔地区蒙古族体育文化具有广泛社会基础的优势,开展丰富多彩的蒙古族体育文化活动,如“那达慕”大会,民族传统节日庆典活动,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等,让活动走进校园。同时,还要联合社会机构、社区、家庭的力量,让更多的学生走出学校去参加丰富多彩的蒙古族传统体育活动,进一步加深学生的民族情结,拓宽蒙古体育文化的传统渠道。此外,正所谓“民族的也是世界的”,在民族体育教育上,不仅仅是面向少数民族学生开放,更应面向全体师生,真正做到传统体育与现代体育共同发展,各民族学生共同传承的教育目标。

4 结束语

民族体育文化蕴涵鲜明的民族特色,具有悠久的历史,作为高校应当承担起祖国悠久文化传承的重任。民族体育文化传承已经进入到了内涵发展的新时代,追求内在品质成为了民族文化传承的目标归宿。蒙古族体育文化作为对其悠久体育历史发展的内容凝练,应被高质量、高标准的传承下去,并不断促进民族体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本文系2018年内蒙古大学满洲里学院科学研究基金资助项目:内蒙古高校蒙古族体育文化传承发展研究—以呼伦贝尔地区为例(编号:MYKZ1802)。

(作者单位:内蒙古大学满洲里学院)

猜你喜欢
呼伦贝尔体育项目蒙古
呼伦贝尔大草原,值得你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蒙古靴
来到这里,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自由
成语魔方
农村中小学如何开展传统体育项目
蒙古正式废除死刑
闫锡聪
农村小学如何开展传统体育项目
学生穿汉服展示传统体育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