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自主探究活动促进高效课堂构建

2022-03-04 09:21江苏苏州工业园区第二实验小学
小学科学 2022年2期
关键词:科学情境探究

◇乔 薇(江苏:苏州工业园区第二实验小学)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科学教育观念已深入人心。在当前教育过程中,小学阶段的科学教学越来越受重视。对于科学教育本身来说,科学活动不受人的年龄的限制,在实践过程中天马行空,人们可以尽情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为人们的实践提供思想指导。小学阶段的科学教学,重在养成学生认真务实的学习习惯,帮助学生掌握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科学知识和生活常识,并通过科学教学的不断深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及自主学习能力。本文将从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入手,分析小学科学教学中自主探究活动促进高效课堂的实践意义,基于其实践意义讨论在小学科学教学中促进自主探究活动的实践方案。

一、以自主探究活动促进高效课堂构建的意义

(一)改善课堂环境

促进自主探究活动,能有效改善小学科学教学课堂环境。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没有充分尊重小学科学课程的实践特点,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仅仅将小学科学教程作为一门理论课程进行教学,这使得学生的动手能力没有得到充分的锻炼,科学教学的效果也就大打折扣。相比而言,如果在小学科学教学中促进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活动,就能有效改善课堂环境。我们要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拥有自我展示的舞台,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这样就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一些简单的科学活动而言,教师要把这些活动作为实践教学内容,而仅靠教师一个人的努力是完不成的,因此需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主动地配合教师的教学。只有这样,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将教学主体分配得当,使教师和学生两种角色达到相辅相成的效果。

(二)提高教学效率

从自主探究活动在课上发挥的实践效果来看,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感。随着学生主体地位的逐渐凸显,教师的作用应从主导转向对学生的协助和引导。自主探究活动的开展,为课堂教学面貌带来了一系列变化,潜移默化地提高小学科学课堂的教学效率。从受教群体分析,小学阶段的学生是乐于进行探究活动的,相比于大人,他们更拥有“天马行空”的思想,虽然有时可能不切实际,但猜想中或许蕴藏更多的可能性。对于教师而言,不能限制学生的想法,而是要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去验证自己的猜想,为自己的猜想赋予可能性和可实施性。围绕小学科学的教学目的,自主探究活动的不断开展,能用实践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以达到教学目的,这也就潜移默化地提高了教学效率。

(三)顺应时代发展

从时代特征上找原因,随着当下科技不断进步。科学发展逐渐进入人们的生活,并得到人们的认可,人们深刻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道理。因此,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都更为重视小学科学课程的教学。而小学科学课程本身,也在教学活动的开展中不断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培养学生适应时代发展的综合素养和必备的动手能力。小学教学的过程,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要顺应时代的要求,不断发展和改革,为学生铸就良好的学习基础,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动手能力,帮助学生形成以实践探究为基础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以自主探究活动促进高效课堂构建的方法

科学课程本身而言,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实践探究课程,具有思想启蒙的意义。因此,小学科学教育的开展就要培养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实践情感,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进而逐步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促进自主探究活动的实践策略,大致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结合教学情境,帮助学生分析问题;将理论知识付诸实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联系生活,提高学生的自身感悟。

(一)结合情境,帮助学生分析问题

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帮助学生更快地进入课堂教学,也帮助教师对学生进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在很大程度上需要依赖学生对学科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因此在课前进行情境引入对后续教学而言至关重要。教师可结合合适的情境,迅速将学生带入课堂。要以合适的事例作为依托,帮助学生分析问题以及问题背后的原因,将学生一步步带入科学情境,最终完成教学过程。因此,科学情境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具体应用,首先可通过例子引入,将学生带入实践教学,其次,教师可通过对例子解析,帮助学生分析问题,将学生带入实际问题的解决情境。这样,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学生就能跟随教师的脚步,一步步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方便教师的讲解和引导过程。

例如,在《浮力》的教学中,教师可在课堂上引入《鲁滨孙漂流记》里的故事,提出人为什么能漂到荒岛上这样的问题。在教学引入过程中,有学生说是因为人能够漂浮在水面上。那么人为什么能够漂在水面上呢?这就是学生后续提出的问题。通过问题引入教师,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解决思路以及新的专有名词,这就是“浮力”。到此教师可以继续进行引导,如果人可以一直漂在水面上,那么为什么还会发生那么多的溺水事件?这与水的浮力大小也有一定关系,淡水的浮力远比海水要小,这是由于海水具有一定的盐分。此时,教师就可以引出密度的概念,并一步一步深入教学。由此观之,通过合适的教学情境,能够帮助教师完成实践教学,通过分析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的思想,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二)付诸实践,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在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所有的教学最终都需要有一个检验成果的实践平台。对于小学科学教学而言,教师需引导学生进行实践,通过课程设计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具体而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课外实践活动,让学生深入自然环境,感受科学活动具有的魅力,并在实践过程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样,就能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使学生在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以理论知识为指导,从实践出发深入探究。

例如,在《生物与环境》这一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可先引导学生在校内进行观察,让学生在苗圃边缘寻找即将发芽的种子,并通过观察周围的环境,寻找种子发芽所需的条件。在具体实践过程中,学生不可避免地会提出一些问题,教师可通过归纳和总结,帮助学生找出种子发芽所需要的必备条件。这样,教师就可以在实践活动的基础上,将实践过程的内容压缩成自主探究活动,让学生具体进行种子发芽的实验,以此完成科学教学过程中的引导部分。通过实践教学,学生能够近距离触摸到实践科学的核心,并通过实验过程不断探索,寻找和发现实验过程中所需的条件,并在具体实验过程中创造所需条件,进而完成实验。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需要学生不断思考,在思考的同时,还要不断动手进行实践操作。这样的教学,才真正符合小学科学的教学目的,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三)联系生活,提高学生自身感悟

小学科学的教学内容来源于生活,教师可通过生活中的实际例子,提高学生的感悟。生活和科学活动是息息相关的。对于小学科学课程而言,学生能够学习的时间只有课上的40 分钟左右,如果教师能够利用好实际生活和科学教学之间的联系,就能够大大增加学生的学习时间,让学生在生活过程中不断思考有关的科学知识,并通过自己的思考去提出问题。因此,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可联系生活,提出疑问,让学生在实践生活过程中提高自身的感悟。

例如,《光与影》的教学过程,教师可运用生活中的例子,帮助学生提出问题。教师可通过教学内容让学生思考光是怎样传播的,在学生看向镜子时,有时为什么能看到太阳所反射出来的光线而感到刺眼?在早上晒太阳时为什么能够感受到温暖?通过这样一个个具体的问题,让学生在实际生活过程中进行思考。这样的思考是需要触发条件的。比如为什么早上晒太阳时能够感受到温暖,在学生上课过程中不一定能晒到太阳,但是学生在早上晒到太阳时,一定能够想起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并加以思考。因此联系生活进行教学,能够触发学生的感悟条件,提高学生的自身感悟,通过联系生活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三、总结

综上所述,科学是培养小学生科学探究精神、拓宽其对世界认知程度的重要渠道,对小学生的未来发展有重要意义。自主探究能力作为小学生重要的科学素养,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课堂学习科学知识的效果。因此,教师要不断丰富科学课堂的内容,积极开展生动化、趣味化的科学实验活动,借此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科学授课内容,进而使其将自身的科学探究能力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构建高效课堂。

猜你喜欢
科学情境探究
不同情境中的水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