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具洗涤那点事

2022-03-04 09:00马万群
质量与标准化 2022年1期
关键词:洗涤剂洗碗餐具

文/张 念 马万群

不少人饱餐一顿后,有点满足,有点慵懒,可面对眼前一堆要收拾的“残局”,亦有点无奈,更有点抓狂,但这似乎是每天必修的“家庭作业”——清洗碗筷盘勺等餐具(以下简称“洗碗”)。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宅家常态化让洗碗的频次明显上升,可在洗碗的时候,有时会发现碗里的残渣已干硬,很难去除。有油渍的碗,选用餐具用洗涤剂(以下简称“洗涤剂”)加大量水冲洗,有时还是那么油腻,费水,费力,更费时间。洗涤剂产生的泡沫,去除起来好费劲!买来的洗涤剂有时稀薄,有时浓稠,该选哪个?有不伤手的洗涤剂吗?洗碗后,下水道怎么又堵住了,双手皮肤还那么不堪……就洗个碗呀,怎么有那么多烦恼?如何才能轻松地将碗洗干净,省水、省电、省力,还不伤手呢?其实,洗碗也是个技术活,本期来聊聊洗碗那点事。

顽渍的成因

的确,洗碗机的出现,似乎能让很多人从洗碗的烦恼中解脱出来,但因小型家庭的生活模式或厨房空间的局限,更多的家庭还是以人工手洗为主。

一般小型家庭常常是吃了早饭,上班来不及了,把碗往水槽中一搁,留到晚饭后一起洗,以为放一段时间再洗没问题;或直到碗不够用了,再洗吧;亦或晚饭后需要发一下呆,看一会儿电视,刷一下手机,才想起来该收拾洗碗了,此时已过了数小时……这时你会发现,那些被搁置久了的餐具已变得很难刷,食物残渣又干又硬又有异味。有的人就将餐具浸泡在水中,软化食物残渣,但如此操作留给自己的会是一池的油腻,尤其是在夏天,时间一长,水槽中的污水发酵发臭了……洗碗程序真难开启。

其实,这些拖拉的洗碗模式,都会让洗碗的难度再升级。残存在餐具中的由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或)油脂组成的熟食本身已是清洗的难点,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水分的挥发,食物会变得很硬,并紧紧地黏附在餐具上,进一步加大了清除的难度;而在气温较高的夏季,食物容易发酵,会滋生细菌,清洗就更难了。

操作误区

遇到顽垢,有些人会试着用钢丝刷或不锈钢勺去铲除,操作了老半天,在除去了部分顽垢的同时,也把餐具表面划伤了,让其变得粗糙,由此又加大了今后的清洗难度。

有的人直接在餐具上涂一层厚厚的洗涤剂,然后再冲洗,感觉不油腻了,便以为是洗干净了。其实,这种操作易导致洗涤剂残留,尤其是易吸附材质(木质、竹子)的筷子,不仅费水、费力、费时间,还会伤皮肤。

有的人洗碗后,会有擦干这一操作过程,然而这可能会让餐具受到二次污染。有相关研究显示,厨房抹布曾被检出有近20种致病菌。

去污垢好帮手

大家都知道,洗碗仅靠水的冲洗和擦拭是无法做到清洗干净的,而洗涤剂是其重要的帮手之一,因此了解洗涤剂质量并正确选购是关键环节。

1. 洗涤剂质量

① 涉及标准与种类

市场上的洗涤剂产品有很多,其成分包括各种表面活性剂、防腐剂、着色剂和香精等。洗涤剂可分为手洗餐具洗涤剂和机用餐具洗涤剂两大类,涉及标准有:《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洗涤剂》(GB 14930.1-2015)、《手洗餐具用洗涤剂》(GB/T 9985-2000)、《表面活性剂 家庭机洗餐具用洗涤剂 性能比较试验导则》(GB/T 24692-2009)和企业相关标准。其中,GB/T 9985-2000对洗涤剂的原材料、理化指标、微生物指标和定量包装等提出要求。

②监督抽查不合格项与分析

洗涤剂的质量一直比较稳定,不合格的情况较少出现。2020年国家市场监管部门抽查了23个区域195家企业生产的203批次洗涤剂,其中有8批次产品不合格,不合格率为3.9%。此次抽查重点对总活性物含量、pH值、荧光增白剂、甲醇含量、甲醛含量、砷、重金属(铅)、菌落总数、大肠菌群、总五氧化二磷含量、有效酸的质量分数、腐蚀率和总碱的质量分数等13个项目进行了检验。不合格项目为总活性物含量、砷、菌落总数、大肠菌群。

总活性物的作用是产生泡沫,乳化清除污垢和油脂,在一定含量范围内总活性物含量越高,去污力越强。

如果洗涤剂中的各种原料、生产设备、输送管道、存贮容器等存在质量问题,就有可能在成品中带入重金属。

微生物指标直接涉及人体健康。若洗涤剂在生产、包装、储存和运输等过程中存在环境污染、消毒不彻底、包装材料灭菌不完全等情况,都易造成微生物超标,形成二次污染。

2. 选购

选购洗涤剂时,除在正规经营场所购买产品外,消费者应该注意查看标识标签是否完整,即标签(或瓶身)上应有生产许可证号、生产日期、生产者名称和地址、使用说明、执行标准、净含量和保质期等内容,要了解清楚是机洗还是手洗洗涤剂(前者去污力更强,但易伤肤)。

3. 误区

①洗涤剂越稠洗得越干净

其实不然,因为洗涤剂的去污能力与总活性物含量有关,与稠度没有必然联系。它的黏稠与否主要与3个因素有关:第一,表面活性剂,它的特性会直接影响到洗涤剂的稠度;第二,加入适量无机盐,可使低稠度溶液的稠度增大,但无机盐对去污力是没有明显帮助的;第三,环境温度的影响,温度升高,洗涤剂的稠度会降低,温度降低,稠度反而会相应升高。

②洗涤剂泡沫越多越好

有些洗涤剂在使用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泡沫,而泡沫量与洗涤剂配方息息相关。目前,很多洗涤剂使用的是阴离子表面活性剂,起泡性良好,能产生较多的泡沫,但泡沫多和去污能力不一定成正比。

另外,从节水的角度,也不是泡沫越多越好,因为泡沫过多,漂洗起来就需要大量清水,会造成水资源浪费。温度升高也可加剧泡沫的产生,因此,用温水清洗,既能达到良好的去污效果也能节约用水。

人工洗碗流程再造

逃避洗碗,不太现实,升级、优化洗刷刷流程,可避免上述烦恼,轻松应对整个洗碗过程,省时、省水、省力,且安全。

1. 清除残渣+及时浸泡

饭后应及时清除碗中的残渣,无油腻的可直接浸泡在水中;油腻的应尽可能清除掉油脂后,再将其浸泡在含有洗涤剂的温水中(洗涤剂用水稀释约200倍)。到想洗碗时,餐具的残渍已软化、乳化、水解,便于清洗。

2. 擦拭+流动温水协同

戴上乳胶手套,用洗碗布擦洗已浸泡多时的餐具,等所有餐具都经洗涤剂处理后,再用流动温水(35 ℃左右)将其冲洗干净,放置在沥水架上沥干后,再入柜存放。

气温较低的季节,若来不及清洗,建议先清除餐具的残渣,再浸泡在用水稀释过的洗涤剂中。有可能的话,可先清洗易吸附材质的筷子。若真的忘了浸泡程序,也不可野蛮操作,应用60 ℃左右的热水将其浸泡至污垢软化后再清洗,避免损伤餐具表层。

气温较高的季节,如春末、夏季和初秋,不及时清理餐具食物,会引来蟑螂等害虫。故建议尽量及时清洗,或将餐具浸没在含洗涤剂的水中。

专家建议

在清除荤菜残汁(如清蒸鱼的汤汁)时,不可直接倒入下水道。这是由于此类汤汁在较低温度下易凝固,会堵塞下水道。

洗涤剂是日常的生活清洁用品,应注意避免在高温条件下保存。这是因为高温会导致洗涤剂产品氧化,使颜色变深,功效降低。若家中有儿童,消费者应尽量选择带有安全防护盖的产品,并将其放置在远离儿童视线和不可触位置。

洗碗一事虽繁杂,但只要餐后及时完成清除+浸泡小程序,即可让洗碗变得轻松些、优雅些、环保些。水的流动声伴随着餐具的叮当声,奏响洗碗新旋律,也开启了今年居家洗刷刷新程序。

猜你喜欢
洗涤剂洗碗餐具
全球洗涤剂及洗涤剂用表面活性剂专利布局分析
I Helped Mum
气相色谱内标法测洗涤剂中的甲醇
餐具叮咚
省心的洗衣篮
洗碗记
洗碗记
第一次洗碗
有趣的西式餐具
不用自带餐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