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农民画的活化传承研究

2022-03-05 06:07顾春华史灿方
美与时代·上 2022年1期
关键词:创意创新

顾春华 史灿方

摘  要:非遗农民画的传承保护,关键在于做好“活化”工作。在保留本色原味的前提下,赋予其新的文化语境和时代土壤,使其融入现代生活,并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和服务职能,借助市场机制激活创新能力,固本培元,释放能量,使之步入可持续发展轨道。

关键词:江苏农民画;活化传承;创意;创新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开放大学十三五规划课题“江苏农民画类‘非遗’的现状考察与活态传承研究”(17ssw-r-y-010)研究成果。

江苏农民画,列入江苏省非物质文化保护名录的有南京市的六合、徐州市的邳州、鹽城市的射阳三地的农民画。江苏的农民画和全国许多地方的农民画一样,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当初为了贯彻毛泽东同志1942年5月23日《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落实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方针,建设新型农村文化阵地,以替代旧社会腐朽落后的封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文化艺术,所催生出的新艺术形式。毛泽东在1953年10月15日中央第三次农业互助合作会议期间同中央农村工作部负责人的谈话中说:“对于农村的阵地,社会主义如果不去占领,资本主义就必然会去占领。”这话同样适合于农村的思想政治文化阵地建设。农民画的出现,就是顺应了当时农村新思想、新经济、新文化等意识形态领域的政治宣传需要而应运而生的。江苏邳县、陕西户县等率先成为全国农民画的排头兵,由此传播到全国各个乡镇,“乡乡村村有壁画,家家户户画满墙”,农民画在农业合作社、人民公社、大炼钢铁、赶超英美以及后来的文化大革命中充当了时代弄潮儿、文化战士的角色,在社会主义新农村政治思想宣传工作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1]。直到了上世纪80年代,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随着广播电视等新媒体以及方便快捷的横幅标语载体等新形式的出现,一度作为农村舆论宣传主力军、轻骑兵的农民画在农村文化市场渐渐褪色,失去了光环。

虽然农民画属于新崛起的艺术新军,但经过了近三十年的发展,其艺术样式已甄于成熟。现在,农民画入选非物质文化遗产,又再度迎来大发展的良机,如何让江苏农民画这个新艺种获得可持续发展,并且发扬光大,这是当下我们在非遗传承保护方面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

传承保护的关键在于切实做好“活化”工作。活化,从化学意义看,是“使物质的分子或原子能量增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农民画而言,之所以要“活化”,是由于原有的农民画和许多传统文化一样,植根于原有的文化语境和时代土壤,一旦时过境迁,如果不能与时俱进,就会渐渐失去活力,从市场上消退,成为历史文化的记忆。所以,复兴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使之活在当下,因习以崇之,赓续以终之,施与后世,就需要“激活”它,在保留原有风貌特质的前提下,赋予新时代文化语境和使用场景,使其融入现代生活,重获新生,与现时代兼容,相得益彰,这便是非遗农民画之“活化”之脉理所在。

一、营造活化语境:政府搭台,市场唱戏

20世纪50年代的农民画,是那个年代特定的政治和社会语境下的产物。如今,21世纪20年代,我们已经从计划经济转入市场经济,从社会主义建设初期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新时代,政治语境和社会语境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今天要“活化”非遗农民画,必须营造农民画生存发展的政治语境和社会语境,通过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并引入社会力量参与,构建新发展格局,共同推进非遗农民画的“活化”工作。

南京六合区各级政府在“活化”非遗农民画方面,充分发挥政府的领导力和引导力,以政策支持和管理服务为抓手,为农民画的生产发展提供支撑保障。1985年在地方政府指导下于六合农民画所在地冶山成立农民画协会,健全农民画组织机构。之后政府积极推动农民画的“入流”“入列”工作;1988年六合农民画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首批“中国现代民间绘画之乡”;2008年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2016年,六合农民画被列入江苏省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冶山街道政府投资500多万元新建2000平方米的“六合农民画艺术中心”,还建立了“江苏省社会科学普及示范基地”。这些群众性组织机构及其相关荣誉为农民画的自身发展提供了基础条件,科普示范基地的建立为农民画的宣传和传承教育提供了资源平台。此外,还把优秀农民画作者组织起来,特聘农民画传承人进入六合农民画艺术中心潜心创作。通过举办2001年中国农民画精品邀请展、2012年第二届全国农民画展,组织编写娃娃农民画校本教材等,不断扩大了六合农民画的社会影响力和知名度。

邳州市委市政府于2005年组办了首届“邳州·中国农民画艺术节”,还举办了“邳州农民画50周年回顾展”,编辑出版了《邳州农民画集》。此外组织农民画参加各种高级别展赛活动,如“全国农民画展”(1978)、“全国美术展览”(1980)、“江苏省农民画展”(1983)、“第六届全国美术展览”(1985)、“首届中国农民书画展”(1991)、“江苏省画乡作品联展”(1994)、“全国亿万农民庆国庆书画大赛”(1997)、“第七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2005)等,通过各种书画展赛,邳州农民画影响力不断扩大。近年来,创作成果丰硕,在省级以上展赛中获奖和省级以上报刊发表的作品有1000多幅,国内外展品达万余幅,展品远赴英、法、美、德、日、意大利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取得了很好的宣传效果。2010年8月在宁夏银川举办的首届中国农民画展中,邳州选送的农民画13幅作品全部获奖,包括1个金奖、2个银奖、2个铜奖和多个优秀奖。由于政府部门的主动作为、主动服务,为江苏六合农民画、邳州农民画的精品力作“走出去”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为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非遗农民画的活化,仅靠政府的政策和服务还不够,还需要市场机制的推动。市场是激活非遗农民画的原动力。射阳农民画在政府的帮扶下走出了产业融合新路子。政府主动助力,牵线搭桥,把农民画产品拿到苏州推销,吸引外贸公司订购。产品有了市场,有了销路,反过来带动农民的就业,周边农庄在家妇女都到绣品厂领原料回家刺绣,带动了千余名农村妇女劳动力的就业。射阳政府出台政策扶持农民画,还新辟了射阳农民画创业一条街,对农民进行绣画技术培训,同时政府对合格绣品以500元价格进行收购,包装成旅游品、装饰品,由专门的销售商销售,或通过淘宝等网络平台销售。此外还组织农民画参加各种展销会,提高品牌知名度,增加农民收入。这种政产销一体的农民画发展模式,促使农民画在市场竞争机制下获得了可持续发展的强劲的“活化”动能。

二、打造活化复合体:融合创新,释放能量

非遗农民画,如果一味因循守旧、原汁原味,不一定能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趣味。要能够赢得消费者认同,获得市场青睐,就需要推陈出新,在创新上花功夫。有创新才有新市场,农民画的生产和经营,一旦注入创新元素,就能释放出巨大能量,激发起市场活力。射阳农民画的市场成功就是很好的例证。射阳农民画着力于产品创新,其创新思路是广告创意上常用的“二旧化一新”思维,即通过融合两种不同的元素,形成新的产品复合体。射阳县农民画的做法是,把具有乡土气息的农民画与苏绣结合起来,绣画联姻,融合为农民画绣品,并使之产业化。产品赢得苏州客商高度赞赏,许多外贸公司纷纷上门订购农民画绣品,使农民画绣品一举走红,除了打开了国内市场,还远销日本、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家。

六合农民画,重视融合时代元素,与时事紧密结合,所推出的新型宣传画,宣传的艺术效果极佳,深受政府和民众的喜爱。六合区冶山农民画创作,积极与六合警方合作,把法制宣传和本地农民画有机集合,用农民画的形式宣讲法制和安全防范知识。农民画家结合警方提供的防电信诈骗、防火防盗、禁毒等素材,用农民画特定形式创作出的宣传画,画面简单而形象,活泼而有趣味,很接地气。2015年,结合春节宣传需要,农民画家将“喝酒不开车、不乱放烟花爆竹、防购物陷阱”等内容制作农民画挂历6000份,宣传效果出色。借力农民画载体进行治安宣传教育,农村居民的法制意识得以明显增强。据统计,几年来治安案件和刑事案件持续走低,刑事案件下降43.6%,治安案件下降了13.6%[2]。在廉政宣传中,冶山党政机关利用农民画形式,把廉政文化内容融入其中,以廉入画、以艺传廉,使农民画成为廉政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在村居、企业、学校设立廉政农民画墙画廊,创建廉政农民画一条街,打造出以画颂廉品廉促廉的独特文化景观。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六合农民画同样起到了普及疫情防控知识、传递社会正能量的积极作用,实现了政府治理和农民画发展双赢。法制农民画宣传成了南京法制宣传的特色平台,廉政文化宣传画墙、疫情防控宣传画廊成了南京社区宣传的特色阵地。

三、创造活化精品:创意突出,特色鲜明

农民画作为民间绘画的一个画种,植根于乡村土壤,受众系广大农民,题材多为乡野田园风光、农家生活、劳动场面和节日庆典,受农民喜闻乐见的,不只是内容的质朴、亲切、接地气,还在于形式的朴实、天趣、率真,艺术风格与内容浑然一体,自然谐和。

非遗农民画,和其他艺术作品一样,其生命活力源于创意和特色。打造富有创意和特色的精品力作,是江苏非遗农民画在“活化”方面的重要目标。近年来,江苏非遗农民画在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不断推出优秀作品,获得众多的奖项荣誉,极大提高了非遗农民画的产品附加值。

(一)精心创意,使“活化”充满张力

江苏非遗农民画,十分重视作品创意,特色打造、借助于現有事物元素,或变形、或重组、或改造而赋予新寓意,独出心裁,表现奇特,诙谐幽默,谐趣有味。

江苏农民画重视技法上的创新,以创意求特色,求发展。邳州农民画《磕芝麻》,表现一家人在暖秋傍晚收获芝麻的劳动场景,作者张士彩在技法上采用民间剪纸和刺绣的手法,对芝麻和人的关系进行夸张表达,很好地传达出恩爱夫妻对丰收的喜悦之情和对幸福生活的由衷赞美,而“芝麻”的意象还隐喻了农民小康生活如“芝麻开花节节高”一般幸福美好。

农民画的创意不只是农民画家们的事,政府等部门单位也可大有可为,2018年六合区人民政府冶山街道办事处和金陵科技学院动漫学院联合举办了六合农民画文创产品设计大赛,面向全国的设计师与设计院校师生,征集以六合农民画为主题元素的文创产品创意设计。这让六合非遗农民画有机会融入工艺品、旅游伴手礼、日用品、服装服饰以及农副产品外包装等,获得巨大市场。通过设计师对农民画主题元素的再创作再创新,使农民画在新载体上获得新生,“活化”了产品市场,同时使得这些文创产品嵌入农民画元素后,平添了收藏价值和纪念意义。

(二)贴近时代,使“活化”富有生机

“活化”非遗农民画,关键在“固本培元,做足特色”。固本是固农民画的本色,色彩鲜丽、夸张手法、风格质朴等这些农民画的本色必须固守,培元就是与时俱进培植新的绘画元素。比如六合农民画家胡斌,曾创作一幅《弹棉花》的作品,其题材选择极富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弹棉花”元素,这幅作品记录了弹棉花的整个过程,既是传统文化元素的艺术表达,又是文化历史记忆的艺术再现,2016年8月作品在加拿大蒙特利尔市和魁北克市举办的六合农民画精品展上,赢得加拿大观众的高度关注和好评,还获了奖项。

江苏非遗农民画,这些年创作出了许多特色鲜明的精品力作,这些作品中绝大多数把笔触伸向了熟悉的现代生活。农民画家们遵循文艺创作的“三贴近”要求,即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植根于农村生活,在农民生产生活中挖掘素材,汲取营养。邳州农民画家张士彩,其作品多以农民为主角、以农村生活为题材,“画身边发生的事情”。作品紧扣时代脉搏,合为时、合为事而作,有反映齐心合力抗疫的,有反映运河美丽风貌的,有反映农民美好生活的,等等,丰富多彩、生动有趣。张士彩所生活的家乡银杏树种植历史悠久(最早的银杏树可追溯到北魏时期),她生于斯长于斯,对银杏树有着特殊而深厚的情感,她习惯在银杏大道散步,寻找创作灵感,她的创作多源于银杏主题,作品富有浓郁乡土气息,反应农家生活的变迁。2015年张士彩创作的作品《晨曲》,灵感来自银杏树下的散步。她大清早在路上看到银杏树下很多环卫工人带着工具,冒着寒冷去清洁城市,深受感动,兴所至而毫生辉。该作品获得了江苏省第八届农民画大赛金奖。非遗农民画的土壤在农村,根基在农民。农村生活是非遗农民画创作取之不尽的源泉,也是非遗农民画“活化”用之不竭的源头活水。

参考文献:

[1]陆厦伟.农民画创作发展路径探析[J].民族艺林,2017(1):106-108.

[2]腾讯视频.《六合警方》冶山法治农民画,普法宣传新思路[EB/OL].[2017-09-06].https://v.qq.com/x/page/l05479ju1o9.html.

作者简介:

顾春华,江苏开放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

史灿方,江苏开放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

猜你喜欢
创意创新
试谈美术教学中的创意作画
广告招贴设计中的图像创意
广告图形设计教学之创意性思维研究
基于创意的对口单招色彩课程改革突破点研究
平面设计的创意与审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