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情境下技术转移研究热点及展望
——基于Citespace的可视化研究

2022-03-05 08:40杨亚平
科技与经济 2022年1期
关键词:数字情境经济

杨亚平 可 星

(昆明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昆明 650093)

技术转移概念于1964年在第一届联合国贸易发展会议上被提出。当前,新一代数字经济和人工智能技术不断创新和突破,世界经济加快了向数字化转型的脚步。2018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提出“数字经济是亚太乃至全球未来的发展方向”。在“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中国与世界各国全球性的技术转移已成必然趋势。数字经济情境下技术转移不仅受国际营商环境、数字技术和对外关系的影响,更与经济发展、科技目标和社会进步的需求密切相关[1]。研究通过科学图谱技术对数据进行挖掘,以客观、直接地呈现某一研究领域的热点话题及发展前沿。

1 数据来源与方法

德雷塞尔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陈超梅副教授开发的Citespace可视化软件在国际计量领域具有着重要影响[2]。本文将CitespaceV作为研究工具,分析数字经济情境下技术转移的研究现状。在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的1996—2020年的所有文献中,利用ts=“technology transfer×and digital econmy”检索出75篇、ts=“technology transfer×and big data”检索出598篇,共计673篇研究文献作为记录来源,所下载文献集首先使用CitespaceV的数据去重功能“Remove Duplicates”进行处理,共得到670篇研究文献。对记录中的关键词、来源期刊及作者机构等进行文献计量分析。

2 数字经济情境技术转移研究现状分析

2.1 出版年分布

数字经济情境下技术转移问题的研究经历3个上升阶段。1996年,Don Tapscott在《数字经济:智力互联时代的希望与风险》中首次提出数字经济的概念。1996—2009年,数字经济情境技术转移问题处于萌芽阶段,研究普遍较少。2010—2015年处于摸索阶段,《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2015)最新修订,以信息技术为主要支撑的新技术革命浪潮兴起,以发达国家为中心的世界各国均把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作为产业战略调整的方向[3],数字经济情境下技术转移研究保持平稳上升。2016年至今为发展阶段,随着《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行动方案》(2016)的出台和2017年9月《国家技术转移体系建设方案》中加强国内外技术转移机构对接以形成全球技术转移通道等诸多思路的提出[4],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和5G通信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全球技术转移生态体系建设使得数字经济情境下技术转移研究蓬勃发展起来。受新冠疫情影响,2020年成为全球数字资产发展的关键转折点,特定领域的文献在一定程度上呈现出下降趋势,符合事态的发展[5]。相信2021年全球数字经济产业系列大会召开及经济环境改善必然会使得技术转移的研究反弹增长。

2.2 主要国家分布及合作现状

2.2.1 高频国家分布

在CitespaceV软件中,选择“Councry”数据抽取结果显示:中国、美国、印度、英国、德国是数字经济情境下技术转移研究的最重要国家。排名第一位的是中国,其发文量为193篇,领先于其他国家;美国紧随其后,发文量为129篇;印度排名第三,发文量为51篇。可见,在数字经济情境下技术转移研究领域,中国是目前最活跃的国家,欧洲发达国家也是该研究领域的重要力量。2012年,在国际技术转移领域,中国发文量为127篇,距美国1 258篇具有较大差距[6],而目前数字经济技术转移中国排名赶超美国跃居第一,说明我国越来越重视数字经济发展和技术转移方面的研究,学术界和产业界都需要加快在数字经济领域的学术研究和应用步伐[7]。

2.2.2 国际合作网络

在生成76个节点、221条连线的合作网络图谱中,中美两国在全球数字经济背景下技术转移的研究论文数量最多,但与其他国家的合作并不密切。美国仅与巴西和墨西哥形成较小的科研合作网络,中介中心性为0.12;中国仅与澳大利亚、孟加拉国开展合作研究,中介中心性仅为0.04。显然,瑞士和意大利与其他国家的合作更为密切,中介中心性分别为0.64和0.58。总体来看,技术转移研究的活跃地区集中在英国、加拿大、德国等西方国家,以合作联盟体的形式共同发展[8]。因此,未来各国尤其中国作为世界大国,在数字经济赋能产业创新的市场背景下,必然需要提高开放式创新能力,与诸多西方国家通力合作,吸取先进思想经验,全面融合科技赋能,实现数字化创新。

2.2.3 机构及来源分布

国内外高校约占研究机构的66.7%,是数字经济情境下研究技术转移的主体,科研院所以及特定的产业机构是重要组织。按国别来看,美国能源部和加州大学系统共发文33篇,技术转移体系趋于完善,将大学、机构、政府实验室和产业紧密结合,促进了知识、技术和人才的流动。德国的亥姆霍兹联合会在能源、关键技术、航空和交通、环境、健康卫生、实验物理学等六大领域愈加重视数字经济与技术转移的结合聚焦未来应用前景研究。国家科学研究中心及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及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形成的中国大学集合,共发文30篇,侧重于科学技术进步,致力于解决社会及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引进可再生能源开发的先进知识[9],通过航空航天高新技术共享创新成果,推动工业经济持续发展,增强一国的技术创新能力,对实现全球经济与社会可持续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 数字经济情境下技术转移研究热点与趋势

3.1 数字经济情境技术转移研究热点分析

关键词是文献的总结和精炼,因此可以通过对文章的关键词的解读来分析该研究领域的热点。在CitespaceV中,网络节点选择“关键词(Keyword)”,间隔期限为1年,运行生成577个节点,1 071条连线组成的网络时间线图谱(见图1)。图中的每个圆形节点环的颜色越深,表示该关键词出现的年份越近。高频关键词包括大数据(big data)、物联网(IOT,internet of thing)、云计算(cloud computing)、知识转移(knowledge transfer)、创新(innovation)、管理(management)、安全(security)等。结果表明,数据云海的信息挖掘、物联网的综合应用、云技术的创新、过程管理和信息安全等均是数字经济情境下技术转移研究中需要探讨的话题。

图1 关键词共现图谱

为了让研究结果更加完整,研究在关键词频次的基础上,结合中心度对数字经济情境下技术转移的研究热点进行分析。按照关键词中心度排序总结整理前32个关键词出现的频次(见表1)。可见,安全(security)、云计算(cloud computing)等词的中心度均高于0.1,可以将其视为数字经济研究热点关键词。通过对关键词共线图谱、高频词表及其中心性的整合,可以直观地看出,数字经济情境下,技术(知识)、创新、学科综合和数据安全以及后发影响在技术转移过程中至关重要。其中,深度学习(deep learning)和迁移学习(transfer learning)等具体转移技术的研究备受关注。1993年Lorien Pratt在机器学习领域提出了迁移学习和大数据环境创造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深度学习,可以通过过程监测有效识别技术转移受体的技术需求,从而缩小技术转移主体和受体双方之间的距离,提高供需匹配程度实现技术转移高有效性的转化。

表1 关键词中介中心性排名及共现频次

3.2 前沿与趋势分析

3.2.1 基于重点关键词的突现探测

对于学科前沿的追踪有助于捕获学术研究团体关注的学科发展和未来研究趋势。在CitespaceV中,利用“Detect Bursts”功能,基于高突现性的专业术语来确定研究前沿。通过top10突显词视图(见图2)综合分析,2014—2018年突现出“分布式计算系统(mapreducee)、云计算(cloud computing)”等词,这些高突现性的关键词持续的时间长达5年,从而反映出技术变革不仅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也是人类物质生活不断进步的基本条件[10]。进入信息时代以来,人工智能、云计算和大数据等高新技术的出现,颠覆了传统的生产经营模式[11],加快了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增长迈进的步伐。

图2 top10重点关键词突现图谱

而2016—2018年突现出“挑战(challenge)、平台(hadoop)、性能(performance)”等关键词,研究热点平均持续时间约为3年;2017年至今,“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深度学习(deep learning)、迁移学习(transfer learning)、区块链(blockchain)”等关键词相继突现,反映出这几个关键词相关研究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仍可能是数字经济情境下技术转移研究的热点。区块链和物联网在技术上有高的契合度[12],从应用集成的角度,物联网可以为区块链应用提供落地环境,反之区块链的技术特性为物联网的安全问题提供了一定保障,两者可以通过优势互补实现技术融合,促进数字经济的发展。

3.2.2 基于重点关键词的聚类分析

本文对关键词知识图谱进行聚类分析,探讨数字经济发展的不同时期技术转移的研究主题和演进趋势。可以发现,形成的类团以高频标题词为中心聚集,截取前10个关键类团组成的时间线图谱,如图3所示。分别为:b2b营销(b2b marketing)、企业家特质(entrepreneurial trait)、数字平台(digital platform)、技术驱动研究(technology-driven research)、膝关节假体(knee endoprostheses)、增量学习(incremental learning)、远程医疗系统(telemedicine system)、诊断平台(diagnostic platform)、核心技术(key technologies)和高效的数据存储(efficient data storage)。通过整合,将10类团划分成4大前沿。

图3 关键词时间线图谱

数字技术创新,包括数字经济、创新生态系统、数字平台组织、云数据中心、智慧城市及自主创新等,重点探讨数字经济背景下影响技术转移的创新因素。随着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产业技术转移有助于形成全球价值链[13]。增加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程度和研发投资可有效缩小技术转移主受体双方的技术差距以促进技术转移[14],并集聚产业创新资源、加快共性技术的研发、推动重大成果的应用。校企联盟共建的产业园、实验室、科技工业园区,越来越多地把企业追求的先进技术作为研究方向[15]。因此,各类企业需要加强合作,推动产业链的创新和融合。在技术转移的发展过程中,畅通的技术转移渠道不仅保证了技术的持续转移,而且对国民经济的发展水平有着更加积极的影响。

跨学科综合应用,包括知识转移、生物医药、能源、燃煤电厂、智能电网、全球卫生、传感器数据、食品供应链、行业合作模式等。在数字经济框架下,相应的文献分析了学科融合在技术转移中的活动脉络。知识转移作为技术成果转化的最重要形式,可以增加知识存量,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促进知识经济的发展。在国家战略的推动下,多学科与多技术交叉融合,不断衍生出新的前沿学科以及新技术领域的创新形态[16]。就卫生医疗行业来说,数字经济在我国应对2020年突发新冠肺炎疫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精准抗疫及健康码技术输出来保障经济社会有序运转[17],从而促进在线教育、在线办公、智慧零售等新业态发展。

技术转移过程管理,包括产学研联盟、数据监管、隐私保护、数据安全、可回收能源等,重点研究数字经济背景下技术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科技成果管理。作为技术转移过程中的第三方媒介,技术转移办公室可以通过数字化平台实现高校、科研机构、企业和消费者的无缝连接,通过技术转移最优渠道的把控以保证结果的最优,从根本上提高技术转移的成功率。结合政府作用,构建集项目资金、技术突破研究、人才、成果孵化、市场于一体的创新性产业资源链[18],可以实现技术转移的规模效应。随着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国际贸易新形式的日益兴起使得数据安全性面临着极大的挑战。

技术转移有效性,包括社会资本、跨国公司、B2B营销环境、冲击、企业家特质、科技成果产业化、绩效评价及可持续性发展等。在技术转移过程中,因文化差异等因素导致的破坏性冲突对技术转移受体的突变式创新绩效具有一定影响[19]。转移主体、转移媒介、转移对象、转移受体和数字经济环境等诸多因素均和技术转移有效性息息相关。同时,出于各个要素的影响效果和考察角度,可以由“走出门”原则、市场影响、经济发展、政治考量、科技人力资本、机会成本和社会价值标准等维度全面衡量技术转移有效性[20]。数字经济情境下,提高技术转移有效性主要可基于新兴技术从内部管理简化和外部网络构建两个方面入手[21]。内部管理简化可降低管理复杂性与不确定性,构建跨越边界的外部网络可以克服资源和文化障碍,在有效获取外部资源的同时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4 结论及展望

首先,从合作联盟角度看,数字经济需求环境下,技术转移呈现全球化、跨学科、综合化、系统化的必然趋势。总的来说,全球数字经济背景下技术转移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已取得初步进展。美、英、德等西方发达国家呈现出显著优势。中国科研院所及高校在研究成果数量上占有一席之地,未来有望在国际舞台上发挥更大作用。今后要进一步开阔视野,与不同国家(地区)和不同研究机构之间密切合作,充分利用数字经济的优势,以战略联盟体的形式通过国际交流与合作促进全球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是该领域仍需深究的关键问题。

其次,从技术创新角度来看,国内外学者对数字经济情境下技术转移的研究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一是内容单一,缺乏对数字技术与产业贸易交叉机制的研究;二是结构分散,政府、企业、项目之间尚未形成高效的合作体系。目前,数字经济背景下,技术转移研究的视角需要在着眼于“共享经济”“区块链+”等新兴商业模式的基础上不断拓展,有必要通过学科整合进行综合系统研究,从单一的技术、企业和研究,到特定地区和国家的创新生态系统研究,甚至是跨国界全球技术转移范式的研究,推动全球数字经济的科技创新与发展。这些都将是数字经济情境下技术转移研究的重要突破口。

猜你喜欢
数字情境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借助具体情境学习位置与方向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答数字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数字看G20
成双成对
数字变变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