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精准资助路径研究
——以山东华宇工学院为例

2022-03-05 04:36邓晓雯张义皓
黑龙江科学 2022年7期
关键词:资助困难应用型

邓晓雯,张义皓

(山东华宇工学院,山东 德州 253034)

自2007年开始,国家推行实施了新的资助政策,探索新的资助模式,高等学校资助体系已基本形成,即国家—学校—社会—学生四位一体的资助模式构建完成。高等院校是精准扶贫的重要阵地,需要解决资助工作中存在的认定不够精准、重物质资助轻资助育人、资助育人体系不够完善等问题。在新的资助政策的引导下,如何丰富资助工作的形式和方法并推进精准资助已经成为应用型高校学生资助工作亟待思考与解决的问题。

1 应用型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精准资助的必要性

2015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提出了“精准资助”这一概念,对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提出了新的要求,即在确保资助数量的基础上追求资助质量的飞跃。

1.1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平等接受高等教育的需要

有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为了帮助家庭减轻负担,辍学去外地打工,而精准资助则能够帮助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经济负担,将精力投入到学业、就业、个人发展上,有利于自身素质的提高,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平等接受高等教育创造了条件、提供了机会。

1.2 应用型高校教育教学健康发展的需要

我国应用型高校发展时间不长,在家庭困难学生资助工作方面可借鉴的经验不多,而精准资助融入了更全面、更有效的资助形式和方法,有助于进一步完善应用型高校资助体系,有利于应用型高校的健康持续稳定发展。

1.3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需要

通过精准区分和认定建档立卡、低保等特殊困难学生群体,推进教育公平,让资助资源到达真正需要的地方,让资助能始终沿着有情怀、有温度的方向稳健前行是未来之需、国家和民族之需,更是助力乡村振兴战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经之路。

2 应用型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精准资助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 现状

部分应用型高校在建设发展过程中将主要精力放在了探索人才培养模式、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上,专注于学生教育教学和提高专业应用能力,资助资金也多来源于政府拨款,尚未形成具有应用型高校特点的资助体系,且资助队伍人员不足,专业能力相对较弱,资助工作经验少,流动性比较大。此外,没有将资助工作融入应用型人才培养中,对学生的帮扶更多停留在直接的物质输送上面,精神层面的帮扶渠道有待进一步拓宽,资助水平需要进一步提升。

2.2 存在的问题

调查发现,约有72.73%的家庭经济困难同学希望在校期间能够获得学业指导,72.73%的同学希望获得就业指导,66.67%的同学希望获得技能培训,43.94%和37.88%的同学希望获得心理辅导和精神关怀。由此可以看出,应用型高校在困难学生资助过程中,忽视了对受助学生的思想引导、精神关怀和心理辅导,缺乏学业、就业及技能培训等方面的指导。学校除了简单的经济资助,更需要改变措施去满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学业指导、就业指导、技能培训、心理辅导等方面的需求。

3 应用型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精准资助路径

针对应用型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精准资助的现状和问题,在横向上构建了“校内资助+校外资助”“无偿资助+有偿资助”的全方位精准资助模式,在纵向上通过开展丰富的资助育人活动、开辟心理帮扶通道和搭建精准资助育人成长平台构建了全过程精准资助模式。

3.1 应用型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全方位精准资助模式构建

3.1.1 完善“校内资助+校外资助”模式

当前,学校建立了奖、助、贷、勤、补、免六位一体的校内资助体系,不断完善资助形式,丰富资助内容,在运行和实施过程中增设社会及学校的助学和奖励机制,设立专项基金,鼓励和吸引地方企业、社会组织来校设立奖学金。山东华宇工学院各二级学院分别与青岛、济南、淄博等多家企业签订合作协议,设立学院专项企业奖学金,用于奖励品学兼优、勤奋刻苦的学生,进一步拓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受资助面。

3.1.2 推进“无偿资助+有偿资助”的有机结合

学生资助不仅仅只是简单满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基本生活需求,更要在此基础上提高他们的素养,强化他们的心智,使他们能够解决专业问题。要在无偿把各类奖助学金、困难补助、学费减免等资助资金发放给学生的基础上,结合助学贷款、勤工助学等有偿资助形式,发展“无偿+有偿”有机结合、“资助+育人”相互助力的新模式。

助学贷款就是一种有偿资助,改变传统直接获得资助的方式,让学生珍惜来之不易的资助和学习机会,教育引导他们从思想上对国家怀有感恩之情。学校要主动在贷款学生和银行之间搭建起桥梁,做好助学贷款的政策宣传、预申请、贷款回执录入、毕业确认指导等服务工作。每年学生资助管理中心都会帮助贷款学生办理预申请、回执录入等工作,督促应届毕业的贷款学生完成毕业信息确认,教育学生诚信还贷,珍惜自己的征信,推进助学贷款工作的顺利进行。

勤工助学也是有偿性质的资助模式,是学生在校期间培养职业素养、锻炼职业能力的有效途径。学校深入开展勤工助学岗位调研工作,提高了勤工助学学生的薪资水平,新增设校长办公室、科研处、智慧教室、信息技术中心、财务处等知识和技能含量较高的勤工助学岗位40余个,不断提升勤工助学岗位的质量和水平,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有机会参与到能力锻炼型、知识运用型的岗位中去。

3.2 应用型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全过程精准资助模式构建

3.2.1 开展丰富的资助育人活动

以开学季、毕业季主题教育为契机,深化诚信教育和感恩教育,通过开展主题班会、育人活动等,宣传国家、学校的资助政策,引导学生诚信做人、自立自强、懂得感恩、回报社会。通过“十大优秀学生”“十大自强之星”评选和“榜样的力量”“五四表彰”“学子论坛”等形式开展励志教育,利用网络平台宣传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中的道德榜样,从思想上引导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树立自尊、自强、自立的意识,帮助他们形成积极、乐观、自强不息的生活态度,提升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品德素养,促进其全面发展。

3.2.2 开辟心理帮扶通道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往往内心较为敏感,承受着一定的心理压力,需要被关心。学校建立了“1244”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制,“1”是坚持1个目标,引导青年学生形成积极阳光、健康向上的良好心态,营造理性平和的校园氛围;“2”是依托心理健康教育月和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月两大载体广泛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活动;“4”是学校、学院、班级、宿舍4级预警机制和心理普查、心理排查、个体咨询、团体辅导4个途径。此外,还会定期开展学生座谈会,通过交流了解学生的困难、心态和心理动向,找到帮助学生解决困难的方法。

3.2.3 搭建精准资助育人成长平台

A.实践活动育人平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充分利用勤工助学这一渠道获取合理合法的报酬,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状况;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组织社区福利院助困帮扶、敬老暖心、献血等活动,收获参与社会实践的经验与服务社会的责任担当意识;以暑期大学生社会实践为契机,鼓励学生到历史文化古迹、名城参观学习。

B.技能大赛育人平台。制定《大学生学科和技能竞赛组织管理及奖励办法》,搭建学科和技能竞赛平台,鼓励学生参加学科和技能竞赛,形成了赛前—赛中—赛后的统一流程管理,打造宣传发动、调度督促、总结表彰相结合的科学高效的竞赛过程管理机制。2021年,学校竞赛参与人数、竞赛获奖质量和数量均显著提高,有效推动了学生资助与学风建设的有机结合。

C.就业和创业指导服务平台。除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必修课之外,学校另开设创新创业类、职业素养类公共选修课模块,要求学生至少选修2学分。立项的创新创业类选修课有8门,如大学生发明创造与专利申请、AI创新工程实践、网店运营与管理、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解析与指导等课程;职业素养类选修课有20门,如走近招聘、社交礼仪、公文处理与实训、趣读财务报表等课程。通过深层次地输送就业和创业知识,极大地增加了学生的相关知识储备,激发了学生的就业和创业热情,更好地促进其就业发展。

D.校企合作交流平台。学校结合区域当前社会经济发展情况,扩大政府、企业的交流协作,推动校企合作和产教融合,为学生提供更多、更高水平的专业实训和实习实践机会。例如,举办的“就选山东”高校毕业生省级集中招聘活动涵盖了智能制造、信息技术、教育培训、文化传媒等行业门类,包括中国化工集团第三建设公司、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等国有大型企业,为毕业生提供就业岗位13 000多个,为不同专业的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择业就业搭建了平台。

3.3 完善应用型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精准资助模式运行保障

3.3.1 推进资助信息化,提高精准资助水平

一方面,根据山东省学生资助管理中心要求,及时更新维护全国资助信息管理系统、山东省建档立卡信息系统等学生信息,提高学生信息的时效性和准确性;另一方面,依托学校学生工作系统,完善家庭经济困难认定、奖学金、助学金、勤工助学这些模块,开展线上的认定—奖助—发放工作,优化资助流程,实现动态监测,利用大数据信息化分析,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精准识别、精准认定和精准管理奠定基础。

3.3.2 加强专业的资助工作队伍培养

随着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体系的日益完善,国家对资助精准性也提出了更高的新要求。前期,学校设立了学生资助中心,资助工作由两位专职人员负责。调查数据显示,有36.36%的同学认为资助管理人员在解决学生问题的能力方面需要提高,33.33%的同学认为工作效率需要提高。由于资助人员少,工作量又大,在执行过程中容易存在纰漏,而频繁的人员调动又不利于对精准资助进行深入理解。为进一步加快学生资助队伍建设,学校组建了一支由学院辅导员组成的七人资助联络员队伍,并定期组织线上线下培训,着力提高资助管理人员素质,做到及时了解资助政策,不断提升业务能力,有效推进资助政策的全面落实。

4 结语

高校作为学生资助的基础阵地,需要重视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帮扶,并不断创新资助理念和模式,根据不同学生的类型、需求、能力的差异实施精准资助和帮扶,一方面,提高了资助的有效性和针对性,推动资助工作的全方位、全过程开展;另一方面,满足了大学生对于资助的需求,调动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积极性,为增强资助效果奠定了基础。

猜你喜欢
资助困难应用型
困难中遇见团队
困难我不怕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高校资助育人成效的提升路径分析
“隐形资助”低调又暖心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选择困难症
2600多名贫困学生得到资助
基于应用型的成本会计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