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工科背景下环境化工类“双创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22-03-06 11:18吴春英白鹭谷风魏薇刘虹赵延辉
当代化工研究 2022年3期
关键词:双创型工科化工

*吴春英 白鹭 谷风 魏薇 刘虹 赵延辉

(吉林化工学院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吉林 132022)

由于延续几十年传统工科教育对于新时代工业工程发展需求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特别是体现在就业、创业,及就业后工程实践能力上。尤其是目前本科就业难,竞争压力大,人才市场竞争激烈,所以近几年来本科毕业生就业率呈现出逐年下降趋势,这些也都迫使现行工科教育和毕业生出路问题亟待解决。恰逢2017年“天大行动”开始以来,国内新工科教育的兴起和落实成为我国适应全球化教育和满足现代化人才需求的一种高等教育改革运动,逐渐形成了“新工科建设”“复旦共识”等行动[1-3]。新工科教育旨在培养现代化复合型、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具有适应和引领新经济、新时代发展的工程实践能力,具有多学科交叉与行业企业相融合的特质,所以新工科教育方式也具有多元化、实践性与国际化特色。

培养新工科背景下个性化应用型创新人才是改革教育教学模式,比如慕课、翻转课堂、课堂讨论辩论,非课堂操作实践等,实行校企合作、校校联合培养,国内、国际交换留学等。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创新创业新机会,包括选专业与选课机会、跟名师学习名课的机会、参与创新创业实践和到名企实习的机会、跨校/跨国交流与到名校深造的机会、高质量就业与高起点职业发展的机会等。为新一轮高等教育改革和新兴产业化人才培养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对于高等院校特别是地方工科院校发展具有划时代意义。随着高等院校“四新”教育教学改革的提出和发展,“双创型”逐渐成为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方向[1-3]。高素质人才也是支撑我国经济建设的关键,如何培养新工科背景下环境化工类“双创型”人才问题是当前高校所面临的严峻问题,“双创型”人才培养的优势在于理论与实践相融合[3-6]。重视“双创型”人才培养是发达国家综合实力遥遥领先于世界的重要原因之一,当今世界国家之间博弈背后实质上是人才之间的较量。近年来,高等院校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卓越工程师教育等都在逐渐改革高等教育,市我国人才培养逐渐适应国际化人才的需求。但部分高等院校尤其是地方工科院校的人才培养和国外人才培养相比,仍然存在很大差距,包括课程体系设置,学生主体个性表达和适应性,学生的工程实践,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这一方面,国外发达国家高等教育普遍实行的人才培养模式具有很多可借鉴性。例如,哈佛大学的校训是“实现自我,服务社会”,显然表明哈佛大学是以学生为本,从学生出发,把培养学生的个性化能力作为首要问题[12-15]。我国高等教育在个性化人才、及复合型人才培养方面还仍然有局限性,没有彰显出个性化人才培养的特性。使得学生就业后,不能突出个性化,工作中不能人尽其才,没有把社会需求和个人爱好兴趣联合起来因材施教、有目的性培养。国外发达国家的教育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5-7],像美国、日本人才培养的目的性非常强,从大一开始直接接触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但我国一些地方高等院校,英语、高数、哲学等基础课占有大量学时,大二学生仍在学习外语、政治等,这样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甚至主干专业化学时非常少,这样培养出的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工程适应性难以满足人才市场需求。因而,为新工科建设提供战略型环境化工类人才支撑,探索和研究能够适应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双创型”人才培养模式已势在必行。本文针对新工科背景下大化工环境工程专业在人才培养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建立新的改革方案和培养模式,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

1.新工科背景下,制约环境类“双创型”人才培养的瓶颈问题

新工科建设是培养应用型、复合型人才需要,高等院校教学改革的重大举措,在这个背景下,环境话题仍是热点问题,制约我国“双创”人才培养的一些突出问题不得不让国人深思。我国许多高校近年来也在学生个性化培养方面做了许多尝试,如按大类招生、校内实行转专业、双学位、双专业和辅修专业等方式,但成效不够明显。不仅影响教学质量和效果,还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兴趣的开发,制约了个性发展。

缺乏长远规划。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有目标,方以至千里。在环境化工“双创型”人才培养过程中,虽然全社会一片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呼声,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缺乏“双创型”人才培养规划前瞻性,有些领域创业创新存在盲目性、不客观性,所以往往是得不偿失,劳民伤财,未达到预期效果。“双创型”人才培养应该根据环境及化工专业特点,结合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科学规划,列出时间表、路线图。教育观念不能与社会和经济的发展相适应。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人才的需求呈现多样性,使得人才竞争性也日益激烈。教育观念和经济发展,导致高校环境化工人才培养和社会需要之间的供求还不够协调。

培养机制不健全。我国改革开放40载,很多领域的发展从摸石头过河阶段逐渐步入正轨。高校的“双创型”人才培养也不例外,长期以来具有专业性、优质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尚未形成有效的培养机制、激励机制和创新机制。没有形成一个系统化、常态化、专业化、科学化的培养体制。针对于我国当前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把对教师岗位考核或年终考核方式,转变成工程认证内容的以成果为导向的过程考核,和相应教学质量评价及实施办法。

环境类“双创型”教育轻摸描淡写。当前,在新工科背景下,“双创型”教育是对高校人才培养提供新的机遇,但在个别教育领域里,“双创型”教育未被足够重视,有的执行部门认识不清、不深、不透,培养方式方法缺乏操作性、实践性,未形成广大共识,没有形成“双创型”人才培养的合力。所以在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环境化工“双创型”人才培养全社会应该形成普遍共识,为“环境双创”人才培养提供思想支撑、资金支持、政策优化等等,创新培养土壤,深化培养理念,力争多出人才,出优质人才。开放型实验项目等教学环境和条件不能满足个性化培养需求。

2.新工科背景下环境化工“双创型”人才培养的改革与实践

在新工科建设背景下,环境化工“双创型”人才的培养是新时代适应大类人才需求的主要培养模式;基于环境类“双创型”人才的特征,实践教育和校企联运教育机制将在人才培养中发挥主导作用;“双创型”人才质量评价标准体系和考核方式也将随之改革。环境化工“双创型”人才培养模式首先应是多样化。满足“双创型”人才培养的需求,即使在一个专业内也应有不同定位的培养模式。

环境化工“双创型”人才培养计划首先应该改革培养方式。首先大力推行完全学分制,将修业年限的弹性落到实处;其次,改革和优化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和主干专业课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加大选修课程的比例,培养学生个性化发展;完善弹性学分制下的学籍管理制度,使学生选课、选实验、选课程设计题目、毕业设计题目、选老师等各方面都能享有充分的自主权。

“双创型”个性化人才培养教学方法应适当外校及外国方法和手段,比如国外很多大学的课程没有统一教材、学生没有统一教室和班级,多是以学习心得或科研成果作为主要讲授内容,并且课堂气氛活跃,讨论、演讲、辩论等多种形式进行,强调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从兴趣出发,设计教学内容,包括以什么样的问题开头,如何联系实际;设计讲授方式,包括怎么样互动,如何使学生能够主动地发起讨论;设计多媒体课件,围绕怎样激发学生兴趣,如何来提高教学艺术,如何巧妙引用最前沿知识,使学生对教学内容、课堂氛围产生兴趣。

同时实行开放式教学,给学生提供条件并引导他们广泛阅读所学领域最前沿资料和文献,了解教科书之外相关领域的知识,拓展对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新材料新工艺的学习和掌握;同时要有条件有序打破课堂教学制,给学生创造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允许和鼓励他们提出想法并大胆去尝试;教师把科研项目、实验实训等所有的知识点综合化、并应用于实践,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充分发挥他们课外技能和实践训练,逐渐拓展到工程实践应用当中。

(1)优化教育资源,构建环境化工“双创”培养机制。优化师资队伍建设,打破部门之间、编制之间、地域之间等固定界限,实施人才共享、资源共享的战略,优化人才资源模式,扬长避短,整合队伍,为“双创”人才培养融入创新活力。联合多学科,环境工程、环境科学、化学工程等多专业专业的师资资源,建立双创型师资共同体,从多角度、多方位构建双创型培养机制。

以特色求发展,以品牌争优势。进入21世纪以后,环境化工“双创型”人才培养越来越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所以要紧紧围绕当今世界发展趋势和人才需求,明确人才的培养目标和导向,以高校为阵地,依托各校专业优势特点,打造各自人才品牌,培养出更多专业素养和道德素质高的一流人才。

加大教师培训力度,提升师资水平。尽管目前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系师资队伍不足,但不断引进优秀人才,并定期对教师进行专业知识和职业素养培训,提升教师业务水准。让教师掌握前沿教学理念和教学手段,鼓励教师同学生一道开展“双创”活动,同时引进具有工程实践经验的工程师定期给学生作报告,提高师资队伍建设。

(2)加大投入,改善环境化工“双创型”培养的硬件设施和软件环境。争取政府资金的更多投入。高校按照国家扶植大学生“双创型”培养的相关政策,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完善环境化工“双创型”所需的软硬件设施建设。对“双创型”人才培养加大政策资金投入力度,改善“双创型”基地的办学条件。根据学科特点,科学合理、全面布局,为“双创”人才培养提供机遇和平台。加强政策扶持力度。依靠政策招才引智,紧跟政策运行发展。通过政府补贴、资金奖励、人才引进等人才兴业政策,进一步优化环境化工“双创”人才培养机制。

(3)吸纳社会资本力度,加快环境化工“双创”人才培养步伐。采取有效措施促进高校多渠道融资。有的放矢地进行创业创新人才培养,促进学校与地方的高度融合,学校和用人单位的融合,为企业“量身定制”培养专业人才,开展多种形式和多个领域的合作。根据人才市场需要,合理配置专业,开发课程,为企业提供和培养人才,活化“双创”内容、意义和实质。

(4)强化实训教育,教学与实践相蓄并长。进一步改革教学方式和方法,改变教师为主导,学生为教育主体的僵化教育模式。理论与实践并重,在实践训练中体现教学思想,达到教学目的,进一步活跃课堂教学,把化工企业工程实践引入课堂,课堂实验引入车间,让广大学生在广泛应用中得到实践操作的愉悦,把理论变成生产实践。

(5)推进强强合作,拓宽环境化工“双创型”人才培养多元化领域。“双创型”人才的培养是为科技、智能新时代培树更多实用型人才。所以加强校校合作、校企合作会使“双创型”人才培养有的放矢,目标更加精准、更有方向性。校企间有效对接,对“双创型”人才的培养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一方面促进企业参与人才调解,客观体现人才供需。另一方面,学校可以根据自己所拥有的专业特点,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与相关企业进行深度合作。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把学校的实训实习基地建在中石油吉林石化等化工企业企业,把企业的环境化工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和培训基地建在学校,充分利用校企合作的中试项目、示范工程项目,让学生参与整个完成过程。建立“引校进企、引企进校”的深度融合发展模式,实现校企共赢,构建校企合力育人局面,从而推进环境化工“双创型”人才培养进一步深化。

(6)倡导主动实践,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实践,而环境化工个性化创新人才的培养的教学方式主要是通过实践表现出来,这一过程不仅能激发学生对理论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更重要的是要倡导“主动实践”,在“主动实践”中,学生的个性才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这也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关键。在毕业设计选题上与工程实践相结合,针对难降解有机废水、高氨氮废等化工废水污染特性、PM2.5等大气污染特征因素、污泥等化工污染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处理等,结合工程实际,在实习实训基础上设计出针对性强、处理效率高的工艺工程,让学生尽可能真正作为主体参与实践活动的各个环节通过营造主动实践的环境,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使学生的个性化创新意识得到发挥和提升。

实践应用,本课题改革方案应用于我校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环境工程专业2013级、2014级、2015级学生培养方案中,随机抽取学生数的20%作为实践对象,针对水污染控制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等专业课程、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教学过程中进行配套实践,经过一年的因材施教,及毕业后就业情况随访见表1,实践证明,此方案对于提高学生自主创业、自主择业、分析和解决工程实践问题能力有明显效果,学生就业率明显提高。

表1 课题实施的效果比较

3.结束语

“四新”教育教学改革的实施,对于我国拓展战略机遇期、谋划发展新格局,顺利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十分关键。本课题分析新工科背景下对新工科环境化工“双创型”人才的需求,以及地方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等存在的问题,通过查找原因,探究改革教学方法和实践教育等新思路,建立了新工科背景下环境化工“双创型”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并应用于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专业进行为期一年的实践及就业后随访,取得很好的效果,为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提供新思路。

猜你喜欢
双创型工科化工
中粮工科机械技术(无锡)有限公司
《化工管理》征稿简则
《化工管理》征稿简则
《化工管理》征稿简则
《化工管理》征稿简则
“新工科”和OBE模式下的车辆工程实践课改革
新工科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探索
新工科背景下项目推动式教学模式的探索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工作现状及“双创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基于“双创型”人才培养推进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