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石,就是一场断舍离!

2022-03-06 07:25陈智byChenZhi
宝藏 2022年10期
关键词:藏石断舍观赏石

文/陈智 by Chen Zhi

现代都市人提倡“断舍离”法则,卸下不必要的包袱和负累,为自己的生活做减法,将繁杂的生活简单化,尽可能让自己时常保持空杯心态,回归生活的本质,关注内心最真实的需求,对各种无用的物件进行断、舍、离。

“凡所执念,皆成束缚。”欲望太多,执念太深,自会变成负累,束缚着你我前行。如今的许多人之所以烦劳、心累,不过就是想要拥有的太多,而肯放手的太少。此时,我们是否应该停下疲惫的脚步,慢慢地卸下肩上的包袱,学会舍弃,懂得舍弃,这才是人生的大智慧。放弃并不意味着失去,而是另一种获得,做到了舍弃,才能收获更多的美好。

断舍离,最早是由日本作家山下英子提出的一个概念。她曾说过:“不用的东西充满了咒语般束缚的能量”。她希望每个人都试着从扔掉身边“不需要、不适合、不舒适”的东西开始,在逐渐放下的过程中,弄清楚自己到底想要的是什么,让生活变得简单轻松,拥有更多的时间与精力,享受自由舒适的人生。

人生需要懂得取舍,观赏石收藏也是如此。老子有言:大道至简。一个人的层次越高,也就越简单。可是,我们很多藏石人却做不到这一点。面对家中、馆里满当当的石头,有的已在床底静躺了数年;有的则早已被遗忘在藏柜的最深处;更有甚者还被随意地堆放在库房或门前……看着这些“蓬头垢面”的石头,不免有些心疼,亦有些无奈。它们本该拥有更好的归宿,或置于案头,光鲜亮丽的供人欣赏;或落叶归根,与清风为伴,躺卧在山野河滩之上。可等待数载,却因曾经的有缘人,造出了一段“孽缘”,被孤独地禁锢于一隅,这真是猜到了故事的开头,却没猜到故事的结尾。

收藏一事,是千万年来人类无间断的心灵活动,有人快乐似神仙,有人终生执物所困。物因人贵,人因物雅,倘若没有正确的收藏观念,充其量也不过是一个货物集散场罢了。在观赏石进出,得失之间,几番不舍,几多惆怅,岂是痴迷两个字可以调适,而为外人所道也。

题名:【守望幸福】 石种:怒江石

收藏本是基于人性物欲占有而使然。其实人是永远不会满足的,只会在喜欢——习惯——厌倦中不断循环,你会不断陷入“喜欢,想要,不满足,还想要”的轮回里。

所以,我们常常可以听到这样一些矛盾的声音,“石头太多了,都没有地方放……”“这块是我早期玩的石头,虽然品相不行,可是有点纪念价值,没舍得丢……”“我也想走点东西,但价位没到,所以……”

在很多时候,我们对于物品的需求与执着皆是源于内心的匮乏,借口说没时间整理,让物品继续堆放在那,隐射的是对现实的逃避;而在筛选时的犹豫不决,觉得有朝一日能用得上,暗藏着我们对未来将至,内心的不安;留下那些曾经的回忆、荣誉,又何尝不是沉溺于过去的一种表现。

我们在玩石的路上不管走多远,都不该忘了初心,就是为了拥有快乐、享受快乐。如何能够让自己快乐,就是缩小无谓的“应该圈”,让能够羁绊你的事情少一点。放弃,其实就是生活的选择,也是收藏的选择,只有在不断地断舍离中,才能轻装上阵,才能在收藏路上走得更从容、更长久。

情歌王子张信哲多年来热衷于明清织绣服饰的收藏,可是对于自己喜欢的物件他却并不执着于长期的占有。在别人看来有些残忍的“断舍离”,在他眼中却是一种收藏境界的提升。他表示:“因为这些东西年纪比你大多了,严格来说,你只是暂时保存它们的一个人而已。所以当你很清楚这些状态的时候,就不会有那么不舍。拥有过,学到了,就可以把它卖掉。用卖掉的钱,去买其他想学的东西。”这种舍与得的哲学思想,似乎可以给心怀执念的你带来某些启示,避免自己在泥潭中继续深陷。

收藏绝不是简简单单的收,还要量力而行的藏。我们大多知道收藏有四项原则,分别为真、精、稀、绝。任何门类的收藏都有一个共同的市场规律:精品的价值攀升永胜于普品。收藏,本就贵精不在多。关于藏石,我们首先应该提升对观赏石的审美与鉴赏,丰富自身的赏玩阅历,然后再学会去芜存菁,精益求精。

题名:【神牛】 石种:邕江石

数量的多寡绝对不是衡量收藏水平的唯一标准。数量多而不精,未能达到收藏的水准,那就不能称之为收藏品,而更适合叫囤积品。与其让那些无用的、无趣的、不合适的、不再需要的、被你遗忘的石头占据你的收藏空间乃至心灵空间,不妨大胆的、义无反顾地舍弃,通过“断”,改变固有思考认知模式;通过“舍”,抛弃牵绊自己前进的东西;通过“离”,放下对观赏石占有的执念。

对于藏石的整理不在于贴标签式的整理本身,而在于是否真正能够静下心来审视自己,想清楚什么是适合收藏的?如何才能做到更精致的收藏?自己真正需要的是怎样的藏品?这才是“断舍离”的精髓所在。

而如何进行断舍离呢?我们可以尝试使用“三分法”。将自己的藏品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比如说:按观赏性质可分为:造型石、画面石、文字石三大类,而造型石则可分为:大化石、来宾石、都安石,大化石又可细分为彩玉石、梨皮石、摩尔石,以此类推下去,会越分越细。不断地重复三分法,可以让你的藏品变得井然有序,当你熟悉、了解它们时,才有可能将它们实现末位淘汰。

其实,在断舍离中还存在着一个有趣的“七五一总量限制原则”。就如同衣柜、橱柜等看不见的空间,要遵循“七成收纳原则”,切记不能全部塞满,要有三成的留白。这三成的留白空间将成为物品进出的通道,会让人产生一种想收拾和整理的心情和欲望。

我们在收纳自己的藏品时,可以考虑借鉴这一原则,既要充分利用有限的储藏空间,又不可摆放地太满,太过拥挤会让你的收纳空间显得局促而杂乱。

而在看得见的收纳空间里,比如玻璃柜、展柜等处,既要遵循“五成收纳原则”,如果超过五成,便会严重影响美观和心情。收藏展示也需要“看菜吃饭”,根据收藏空间的实际大小,给自己的藏品间保持一定的“社交距离”,而不是让其拥挤呆板的陈列。这不是超市商城买卖商品,不需要饱满的陈列,营造出“货卖堆山”的饱满有量感。

对于装饰性的展示空间则有必要采用一成收纳原则,也就是要尽量少地放置藏品。当然,这种收纳形式更适合博物馆、精品展或者高水准的私人藏馆。

题名:【图腾】 石种:莱芜文石

比如说,有很多画作,单看是美的,但如果将它们无节制地挂满一墙,看上去就会显得杂乱不堪,瞬间失去了美观。此时,如果适当减少画的数量,一种高级的品位感就会油然而生。

“石非石——中国生活艺术展”就给我们带来了距离产生美的优质观赏体验。偌大的展厅内,每一件藏品都拥有自己独立宽松的展示空间,观众走进来,不自觉地会被独特的艺术氛围所感染,移步异景,在书斋、茶室、厅堂、禅房等空间中自由游走,做着文化的深呼吸。

少并不意味着寡淡,因为物质、精神上的减负,反而会让我们对当下的物和事更加的专注,更能够丰富我们的心灵,提升收藏乃至人生的品质。

与其纠结于藏品的存留与否,不如在断舍离的进行曲中,去尽情地享受与观赏石难能可贵的短暂相遇,让每一方石都能在恰当的位置绽放它特有的美感。在断与舍的交替里,放下对物的执念,让自己达到轻松自在的“离”人生状态。

猜你喜欢
藏石断舍观赏石
今天,你断舍离了吗?
旧物,可以不是断舍离
断舍离 给你的人生做减法
观赏石产业化和金融化初探(一)
周惠忠 藏石欣赏
杜文经 藏石欣赏
刘连贵 藏石欣赏
关于开展观赏石鉴评专业人员申报的通知
中国观赏石协会2017年大事记
龙园观赏石交易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