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指导学生写作考场作文

2022-03-06 19:30陆峰
语数外学习·高中版中旬 2022年11期
关键词:箴言考场审题

陆峰

写考场作文不同于平时的写作,学生没有时间反复思考和修改。他们如果不能按照题目的要求去写作,将难以得到满意的分数。对此,笔者认为指导学生写作考场作文有一定的必要。那么,我们具体该如何做呢?

第一步,我们可以列出一些要点,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如:

(1)全盘考虑,对各种类型的材料均要涉猎;增强审题、立意、构思的能力,明确写作的核心要求;熟悉各种文体的写作。

(2)关注热点,聚焦时代,关注与家国情怀、社会责任、时代使命等相关的热点,积累并灵活运用各种素材来论证自己的观点。

(3)审题是写作的第一步。只有弄清楚题目的要求,才有可能写出合格的文章。比如,要确定文章的体裁,看是写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还是应用文;又如,要确定写作的对象,看是写人、记事、写景还是状物。

(4)巧妙构思,灵活布局。增强思维能力,灵活运用总分总、层进式等结构。

(5)锤炼语言,强化表达。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使文章的语言更加流畅、得体,为文章打造“亮点”。

第二步,我们可以结合具体的题目来指导学生写作。

示例: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言必信,行必果;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行成于思,毁于随;绝知此事要躬行……古人留下了许多关于“行”的箴言,至今对我们仍有价值。

行者常至,为者常成。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更需我们踔厉奋发,笃行不怠。

以上论述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拿到这道题,学生需先审题,再立意,最后构思。

首先,要审读材料。材料比较短小,只有三句话。第一句话列举了古人留下的一些关于“行”的箴言,并指出其对当代青年仍然有学习的价值。这些箴言均与“行”相关:“言必信,行必果”,强调说话一定要守信用,做事一定要善始善終,言行须一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强调人应该从点滴小事做起,逐步前行;“行成于思,毁于随”,强调行动得以成功源于进行了深入的思考;“绝知此事要躬行”,强调行为不能脱离实践。这些箴言从态度、策略等多个角度强调了“行”的作用和影响。第二句话指出努力前行的人常会到达成功的彼岸。第三句话则呼吁青年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奋发前行。读完材料,考生需思考这样一些问题:这些与“行”相关的箴言是什么意思?其中蕴含了哪些道理?有什么价值?作为当代青年,我们应当怎样看待这些箴言?应当怎样做?

其次,要准确把握“行”的内涵:“行”有行动、行为的含义,与努力行动、奋发有为、亲身实践等密切相关,展现出一种积极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无论阐述什么内容,落点均应强调“起而践行”,绝非“坐而论道”。要当“行动队”,不做“清谈馆”;清谈只能误国、误己……以下立意可供参考:信念决定行动,行动贯彻信念;行动,才能改变世界;空谈误国,实干兴邦;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绝知此事要躬行……以下拟题可供参考:筚路蓝缕启山林,栉风沐雨砥砺行;笃行于大道,做“赶考”青年;笃行不怠行;以躬行之态,笃行于当下;灯火不灭,行者不息……当然在选好角度后,需重点抓住“行”的一个方面来写,切忌面面俱到,蜻蜓点水。

最后,在构思行文时,可以按照“引——点——析——联——结”的思路,先提出问题(由头+过渡+直接而鲜明地提出中心论点),再分析问题(从内涵、现象、原因、条件、影响等方面设置分论点),并联系社会现实(时代、社会和个人),最后解决问题(再提中心论点,从多个层面有针对性地提出建议)。

第三步,鼓励学生写作,并结合他们的习作提出相应的建议。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文章中的闪光点,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扩大优势。

示例:

荀子有云:“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成功源于每一次的行动。筚路蓝缕,以启山林。躬行实干的精神始终贯穿于华夏大地,厚植在每个中华儿女的心中。

“行”的对立面是空谈、空想。试想一下,如果我们整天都在空谈、空想,对于追求的目标,只一味停留在嘴里、脑中,再美丽的目标也终究是一场泡影。蓝图虽美,需要亲手一笔笔绘就;征途漫漫,需要我们一步步前行;志向再远大,也离不开一点点的行动摸索。

用长年的坚守与付出让山区人民摆脱贫苦的“太行山上的新愚公”李保国;一心为油田,“宁愿将心血熬干,也要让油田稳产再高产”的新时代铁人王启民;在“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沙地上实现“荒原变林地”人间奇迹的塞罕坝林场建设者……无数先行者在祖国的大地上耕耘。他们把真干作为本分,把实干作为责任,把苦干作为追求,奉献自我,哪怕“青丝”变“白发”,仍行走在岁月的征程上。

“行”似乎很简单,只要愿意投入时间和精力,做到“今日事,今日毕”,并持之以恒,就会有一定的作为。其实,“行”也不简单,它不是简单地迈步前行,而是经过博学、审问、慎思、明辨之后的“笃行”……

建议:

该生从“行”本身出发构思行文,写出了自己独特的思考和感悟。但是,文章的结构不够清晰,建议分别从“行之前”“行之中”“行之后”三个阶段阐释“如何更好地行”,并补充相应的论据。

第四步,展示优秀的考场作文,鼓励学生点评。

比如,教师可以展示某考生的考场作文:

行走在时代的大道上

行动,是走向成功最为关键的一步。

有多少次,我们踌躇满志却又不敢向前;曾几何时,我们惧怕失败,急于收回向前迈的脚步……

如今,我们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崭新时代,理应抬头挺胸,大步地向前走。

行动的前提是敢于行动。我们要抓住机会,要有不怕失败的勇气,要有迎难而上、直面挑战的胆识。在冬奥会上,“刷屏”的18岁女孩谷爱凌在女子大跳台决赛的第三跳中拒绝“求稳”,一举挑战自己从未公开表演过的1620度左侧转体,成功夺得宝贵的第三金。她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自己这么做不是为了夺金,而是为了能够“滑到自己的最好”。她不求名利,只愿意用实际行动挑战自我,何尝不是行走在时代的大道上?

其实,于我们而言,也是如此。行动了,努力尝试了,失败又有何可怕的?在跌倒处爬起,掸尽身上的尘土,坦然面对自己的过失,为日后的成功蓄力,不也挺好吗?

然而,我所说的行动并非漫无目的地游走,也不是摇晃不定地乱走,更不是一意孤行地奔走,而应该是认准方向,坚持到底地走。这个过程应该是充满乐趣、令人享受的。我们不能非把自己逼成“苦行僧”。

因为行走的过程重在“行”。找准了方向,坚持不懈地走下去,我们才能欣赏路边不同的风景。

泱泱大国,蓬勃发展。我们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作为国家未来的脊梁,更应不断前行,走好脚下的每一步,行走在时代的大道上。

教师可以以此文为例,引导学生发现并学习文章中的闪光点,弥补自己的不足。

学生点评:

文章的立意、结构、用词都可圈可点。首先,这位同学按照题目的要求,围绕“行”明确了“理应抬头挺胸,大步地向前走”的观点。文章的立意非常鲜明。其次是结构:文章开篇点题,表达观点;在阐述“行”的内涵时,以事例佐证,尤其可贵的是用辩证的语言点明了行动的方式;接着宕开一笔,由个人转入国家层面,内容丰富而饱满;随后讨论青年该怎样“行”,层层推进。最后是用词。全文用词妥帖典雅,显示出作者较好的语言功底。

总之,在指导学生写作考场作文的过程中,教师既可以先提建议,再组织学生进行实战演练,又可以先组织其开展写作训练,再带领他们总结写作经验。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吴江中学)

猜你喜欢
箴言考场审题
箴言
精审题,明立意,读懂童话
牵牢平移手 考场稳稳走
“三招”学会审题
生活家箴言
画中的箴言
考场上怎样才能写好记叙性散文
期末小考场
考场借笔
七分审题三分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