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 time,正好的惬意

2022-03-06 03:42一草林以昼早早清香木乌咪
好日子 2022年12期
关键词:公婆婆婆生活

文:一草 林以昼 早早 清香木 乌咪

编辑:檀静

近年,Me Time(独处时刻)一词在全球流行。它被频频提起的原因是,女性在忙碌的生活中,越来越需要有一段时间能专属于自己,免受工作和家庭的打扰。本期我们将关注享受独处时刻的女性们,她们中有只想一天工作两小时的20+单身女孩,有初为人母喜欢去剧场放松的30+上班族,有为了争取个人空间而努力搬家的40+二胎妈妈,有爱上恋爱甜宠小说的50+活力阿姨……在生活中尽量多偷一点独处时间,是她们普遍的心理需求。

看到她们的故事,你会发现,她们真正选择的不是“娱乐”,也不是“无所事事”,而是疲惫生活里,正好到来的一点惬意,那是一份让肉身从负重现实中挣脱出来、令灵魂轻盈起来的美好期待。

主角档案:

林以昼 我是“孤独”的网红经纪人

● Soho工作者。

● 一个间歇性踌躇满志、间歇性想躺平的网红经纪人。

以前,我一天中最放松的时刻,就是加班回到家,甩掉鞋瘫在沙发上长长地出一口气,仿佛只有家是最最安静的地方。现在,我做了某“美妆大V”的经纪人,终于能天天待在家了。

世界终于清静了

我离职的时候,有些不舍,但更多是舒了一口气:再不用像聒噪的超市喇叭那样,没完没了地汇报工作了。

无事一身轻的日子真爽,无需与人社交更是前同事眼里的神仙生活。但半年后,面对大把的空闲时间,人不可避免地无聊起来。

就在这时,一位远在长沙的网友问我有没有兴趣给她做经纪人。她是网上小有名气的“美妆网红”,需要人帮忙做品牌对接直播工作。反正闲着也是闲着,我就答应了。

喧嚣背后的社恐们

我擅长用文字来沟通,口头表达能力一般,成为经纪人后,这个缺陷变得不值一提,仿佛是行业里的默契,能打字沟通的事儿,没人会打电话。我一度怀疑这个喧嚣产业链上的人们(包括能说会道的品牌公关们),大多有社交恐惧症。

这份工作给了我渴望的生活:和世界交流的需求、不用说话的自在、想在哪儿工作就在哪儿工作的自由。一年多下来,我和网红老板见面不超过五次,与99%的客户素未谋面,但这并不影响大家合作。经常凌晨一点我还在为产品在视频中的排序、品牌Logo 出现秒数是否足够等琐碎问题而扯皮,通常只要我打字的速度够快,条理够清晰,基本都是以胜利姿态结束“战斗”。床上、沙发上,甚至马桶上,都能成为我的工作地点,反正一部手机就能把所有的项目对接好,自由省力,所有人都满意,这可是我以前当乙方从没有过的工作愉悦。

睡懒觉的自由

说到收入,去年我拿到四十多万分成吧,比不上大厂高管,但胜在赚得舒心,每天工作时间合计不超过两小时,剩下时间写童话、做饭、发呆,想干嘛都行。如果没什么意外状况,我一般睡到九点半才醒,以一杯温水开始新的一天。别和我说一日之计在于晨,如果连睡懒觉的自由都不曾拥有,独处的意义何在?

二十出头的时候,我喜欢热闹、喜欢赶酒局,灯红酒绿的世界中满是野心和鸡血。后来我逐渐意识到,如果生活的时间都不是自己的,人生的胜利只是错觉。杨绛先生在《一百岁感言》中说,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明年我就30 岁了,希望日后的人生中,大部分时间依旧是自己的。

主角档案:

早早 独自去剧场“偷欢”

● 文化工作者,资深反复减脂专家,戏剧迷,嗑颜十级学者, “总说读书但永远在刷手机”的阅读爱好者。

女儿一岁后,我和老公达成了默契,轮流带娃,交换玩儿的时间。他打球时,我带娃;我看剧时,他当奶爸。如今,在工作家庭之外,我还是一个小小的戏剧公众号博主,戏剧滋养了我心,并让我从另一个角度拓展了自己的价值。

已婚女孩的观剧初体验

曾经,我的生活中只有白天忙碌工作、晚上照顾孩子这两件主要“事项”。不是我不想有娱乐,是基本没时间。即便挤出休闲的时间,最多就是看个电影。当时我对舞台剧的认知,还停留在有钱有闲的人的消遣上面,那是我有一次经过一处公交站广告牌,看到开心麻花的看家剧目之一《乌龙山伯爵》的海报时,脑海里产生的念头,那时还不知道“开心麻花”是做什么的。

一成不变的生活里,好奇心会带你进入不同的世界。某天下班路上,我看到一条新闻,说孟京辉导演的《活着》话剧来我所在的城市巡演。《活着》是我非常喜欢的一部小说,也看过电影版,很好奇话剧版是怎样的。尽管票价对当时的我而言有点小贵,但还是狠狠心买了。我把孩子交给老公,独自一人踏上去看剧的路程。

我现在还记得当时的情景,随着人流,我第一次走进陌生的剧场,一个人置身于黑暗中,既是一种包裹,也像一种阻隔,把平日里的琐碎都挡在了剧场外。

“启蒙场”就直接看以“先锋性”著称的孟京辉的戏,其实有点“没学会走就跑”的意思。无论是舞台置景,还是表现手法,孟导的戏对“萌新”来说,都有点难理解。当然,好处也有,就是反正我啥也不懂,一张白纸,就照原始理解去看。

比如舞台的设计就令我很惊讶,不是常规的平面,而是有高有低的“沟壑”,场景的切换、演员的走位,都在沟壑间进行。最令我震撼的是黄渤饰演的福贵,在儿子死去后,他跪在地上怒砸水瓶,飞扬的水花在红色灯光的映照下四处飞溅,那种愤怒和绝望,透过狂乱的肢体动作和呐喊,毫无遮掩地直撞进我的心里。借着黑暗的遮掩,我的眼泪控制不住地涌了出来……

那一刻,我平生第一次体会到了戏剧的魅力。那是一种近距离“路过”他人世界,在别人的故事里安全宣泄情绪的私密体验。这样的体验就是艺术美感本身,是我一直在寻找的释放心灵的方式。

观剧是私人生活的乐趣

那之后,便一发不可收,舞剧、话剧、音乐剧……我时不时就“偷”一个机会,独自去刷剧。

我喜欢的话剧作品《杏仁豆腐心》,全剧只有一个场景,就是男女主的家。平安夜,既是两人共度的节日,也是分手前最后的相聚。当两人跳出爱情关系,才发现对方眼里的自己和自己眼中的对方,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这部剧为我提供了一个自省的视角,也带给我一些反思自己婚姻关系的契机。还有《永不消逝的电波》《演员实验教室》,从艺术设计和人生解读上,给了我不一样的启迪。

戏剧不仅滋养了我心,还让我从另一个角度知晓了自己的价值。因为我不时会写剧评发自己的公众号,引起了当地一些戏剧团体、机构的注意,有时他们的媒体首发场会邀请我去观看。日子依旧在一成不变的工作和家庭生活中慢慢滑过,我的心境却已经截然不同。

我和戏剧的关系,怎么说呢?就像电量即将耗尽,怀着期待的心情去充个小电,然后再度对生活满腹热情,饱满地开启每个晨昏的充盈和愉悦感。

主角档案:

清香木 为了独处,我从婆婆家搬了出去

● 自由工作者,二胎妈妈,断舍离不彻底执行者,边断边买,边买边后悔。

网上有一项针对已婚女性的调查:婚后要不要与公婆共同住?结果显示,97%的女性拒绝与公婆同住。但为了方便孩子上学,我选择性相信“一起生活方便”的美好蓝图,带着俩孩子和老公搬进了公婆家,结果,自然是十分后悔,生活的确便利,却几乎没有了独处的空间。

寄人篱下的委屈感

时间倒回2020 年8 月,那时我家老大面临幼升小,经历过没考上心仪私立小学的挫折,我们最终决定让他上片区小学。那所小学距婆婆家五百米,也曾是我老公的母校,但离我们的房子略远,公婆力邀我们住到他们家,一是房子够大,二是住一起生活方便。

其实我有想过在学校附近另租一个房子,这样会有彼此的空间,但最终迫于经济压力以及住一起生活方便的“蛊惑”而搬进了公婆家,我们自己的房子则租了出去。很快我就后悔了,虽然生活上有诸多便利,却有个致命缺陷,相信所有和公婆同住过的儿媳都有类似困扰,那就是几乎没有独处的空间。

首先,和很多跟公婆“同居”的儿媳一样,我经常觉得不自在。日常洗澡,住自己家时,我洗完只需裹一条大浴巾就可以满屋子晃荡;在公婆家,洗完澡必须穿戴整齐得像要出门上班一样,不然总觉得哪里不舒服。以前我没事特别喜欢翘着二郎腿在沙发上刷手机,与公婆同住则很少那样,因为觉得当着公婆的面不得体。在我家我是非常放松的,想干嘛就干嘛;在公婆家,我会有很多顾虑,有时甚至产生一种寄人篱下的委屈感。

其次,生活习惯不同,我被迫扮演起勤快儿媳。必须说明的是,我公公婆婆人都很好,即便这样也会因为生活习惯不同产生一些不可避免的矛盾。比方,我习惯把脏衣服放脏衣篮里,集中一块洗,但婆婆从来不攒脏衣服,看到我们的脏衣服会唠叨,我只好也养成每天洗衣服的习惯。但实际上,每天洗衣服明显比两三天洗一次更浪费时间。再比方,刚从外边回来,我习惯休息一下再做饭做家务,婆婆的习惯却是到家后马上做饭做家务,回家后看到婆婆在做饭,我只好去做家务。

说白了,我比较懒散,婆婆比较勤快,她不爱攒活儿,凡事喜欢马上做,这无形中给了我一种压力,有时明明很累,也不敢给自己喘息的机会。

记得一次我买菜回家,发现客厅一地棉签,我知道是女儿扔的,但因为提了一大堆菜回来我特别累,于是想趁着家里没人先休息一会儿。结果几分钟后公婆也回来了,婆婆见状让公公去扫地,我忙说我来,婆婆指责公公啥也不管,家里她早上走啥样回来还啥样,也许是我多心,怎么听都像在批评我。天地良心,我承担的家务并不少,那天我真的很累,只是想晚点儿再收拾而已。

房子很大,却没有一个人的空间

我以前听过一句话:“人的一生不是在争取自己的空间,就是在适应别人的空间。独处是将自己无限放大,相处则是尽可能地缩小去适应别人空出来的位置。”住到公婆家后,我发现这话太在理了。

首先,独处太难。公婆家的房子不算小,只要不是睡觉时间,家人一般会在客厅,我想独处,只能回卧室,偶尔想关上卧室门安静一会儿,两个孩子却轮番来敲门,我只好又把卧室门打开。

其次,没有私密空间。我几乎不进公婆的卧室,不得不进他们卧室时会提前打招呼,但婆婆进我们的卧室却比较随意。某次我正在换衣服,婆婆突然推门进来问我中午想吃啥,真的是巨尴尬。

最后也是最压抑的一点,当我心情不好时,只能压抑自己。比方被老公和小孩气到时,在自己家我可能想吼就吼了,想吵就吵了,但是,在公婆家,能随意数落老公么?教育孩子时,公婆能忍住不掺和视若无睹么?也有些时候,我会什么也不想做,只想静一静,但大白天躺在床上“静静”,公婆八成会劝我去医院看医生。

事实上,搬去公婆家一个多月时,我就想搬出去了,我老公却顾虑重重,说我们搬出去公婆会有想法,住一段时间再说。

因为家中没有独处的空间,我只能向外寻找。有段时间我喜欢上了户外跑步,跑步最令我惬意的地方在于,可以离开公婆家,享受一小段高质量的独处时光。跑步时我的心情是放松的、欢畅的,虽然身体很累,满头大汗,心里却很自在,它是我苦闷生活中的一道光。

人只有在自己的“地界儿”里,才会格外自在

在公婆家住了将近一年,我们的房客因为工作原因突然退租,我回去收房,打扫完卫生,倚在我精挑细选的大沙发上,舒服得完全不想起来,更不想回公婆家。那一刻我下定决心要搬出来,因为我太需要这种不装不拿捏的舒适感了,独处真的太爽了。

有人说独处是陪自己一会儿,和自己促膝长谈,而我,已经好久没有这样的机会了。于是我开始悄悄看房子,正好看到学校附近有个小房子出租,我毫不犹豫付了定金,稍微收拾一下就入住了。

搬出来后,我才意识到在公婆家,我一直将自己当“客人”。我原先很喜欢花花草草,可是在公婆家近一年,我从来没侍弄过花草,大概因为从心理上觉得那不是我的地盘儿吧。

在我们的小家,我又开始折腾了,不但在阳台上养了很多绿植,花瓶里也时不时插上我喜欢的鲜花。我也深深地明白了,人只有在自己的“地界儿”里,才会格外自在。我猜我们搬出来后,公婆应当也有这种非常自在的感觉,毕竟每个人都是有独处的需求的,老人也一样。

现在两个孩子入睡后,我偶尔会坐在阳台的吧椅上,喝上一壶花果茶,四周很静,我能感受到窗外的风,忙碌了一天,终于得到了喘息的机会,这对我来说是个自我疗愈的时刻。独处时,我可以拥抱内心深处那个疲惫不堪的自己,安慰自己,没关系,歇一歇。

当然也得承认,和公婆一起住,我们有很多受惠的地方,首先完全不用操心做饭,因为婆婆一直是主厨;其次,因为家里人多,小朋友不会黏住某一个人。搬出来后,做家务和做饭的压力都增加了,小朋友需要陪伴时不是找爸爸就是找妈妈。

可是,有得有失,不正是生活的常态吗?

主角档案:

默笙 她在甜甜的世界里,重新做了一回自己

● 热爱霸道总裁文的老阿姨,热心的基层工作者,永远的活力爱心妈妈。

年初我看过一项调查,说某阅读平台的“数字阅读报告”显示,50 岁以上的中年女性正在爱上言情小说。那时我还不知道,我妈也是其中的一员。

休年假回家的时候,我发现妈妈在日复一日给外婆换尿片、翻身、擦身、做复健的间隙,居然于《重生八零:媳妇有点辣》《腹黑总裁与小冤家》之类的甜文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快乐。

让人目瞪口呆的奇幻文

我工作在外地,因为隔着安全的距离,我得以专注自己的工作,至于喧嚣的一地鸡毛,都留给了我妈。她用什么方式来排解自己的压力,我并不知道。所以,当我休年假回家,我妈居然主动问我哪儿有免费资源看“生活小说”时,我是有点意外的。打开她手机上的小说APP,基本都是《总裁的三十三日索情》《废柴三小姐》之类的霸道总裁型小说,也有一些奇幻玄幻一锅炖的网文,我都……目瞪口呆了!这还是我上学时禁止我看“富少爷骗穷姑娘亲嘴儿”偶像剧的我妈么?

愿你永远是女孩

好多小说看一半就要收费,但我妈坚信,年轻人有办法破解这些“氪金”系统,非让我找免费资源。我一边说好,一边默默给她充了全年会员。充值的时候,发现她的网名叫“默笙”——言情小说《何以笙箫默》里女主角的名字。

我爸对我妈的变化一无所知,他只是说我妈这半年来老在手机上看小说。后来趁着我妈的老姐妹来探访,我装作不经意地提了下她的这个新爱好,她的老姐妹一语道破:你妈呀,每天累得要死就是想图个轻松,谁不想遇到个少爷总裁超人的,把生活里的麻烦事儿都揽了,留给我们女人一个清净。还是阿姨看得通透,话说得我瞬间眼泪直打转。

从小到大,长姐的担子不曾轻松过,但妈妈很少提及,每天打起精神做事。没人知道她有什么精神领域的兴趣爱好,直到我发现,在霸道总裁的世界里,她可以获得短暂的、自由的忘记“长女”身份的机会。

曾经的小姑娘已经被时间折磨老了,但她还有一颗少女心。我希望妈妈能一直在网络甜文里找到乐趣,未来,哪怕她75 岁迷上公主动画片、85 岁想去迪斯尼,我也要带她去实现“重新做一次女孩”的愿望。

你的独处时间,都去哪儿了?

明明一天有24 小时,可一个人待会儿为啥总那么难?以上这组调查会为你解答这个困惑。其实,时间并没变少,只是人们为了更好的未来,不得不在个人时间上做出一些折衷。未来是美好的,但也要为了当下的幸福,留给自己一些余裕的时间空间哦。

中国人日均休闲时间2.42 小时

《中国经济生活大调查》公布,勤劳的中国人确实比以前更忙了,日平均休闲时间是2.42 小时,有59%的人觉得自由支配时间不够。64%的人觉得生活枯燥。繁忙的代价是,有64%的人认为自己的生活略显单一枯燥。

在恋爱/单身/已婚人士中,已婚人士的“个人时间”更稀缺

同为忙碌一族,但单身、恋爱、已婚人士的生活感触还是不太一样的。其中,已婚人士的个人时间最稀缺,有部分人表示自己根本没有私人时间。

非单身人士们,下班后的时间多数用来做家务

?

一旦你有了稳定的感情关系,时间将会被陪伴家人、做家务和看电视刷手机逐渐占满。 另外,根据国家统计局2019 年公布的一项数据显示,我国女性用于家务劳动的平均时间是男性的2.5 倍,所以女性的个人时间更稀少。

留给自己的独处时间,一般都在干无用的事

看得出来,多数人理想中的独处时间并不复杂,就是想一个人待着,哪怕干点无用的事情。正是这种无用的时刻,让我们忘掉效率、KPI,获得放松感。

一个人的好时光

我一个人待着的时候,喜欢找生活里的数字。早晨起来,到阳台数数花盆里又新长出了几根小辣椒,坐在厨房里回忆自己最难忘怀的童年片段——六岁时跟着外婆去田地中摘绿豆,距今已经有二十一年了;中午,煎一个鸡蛋,吃一根黄瓜、两片面包、半根玉米;下午,到超市买水果,每样三个,回家后一个放在果盘里,两个放进冰箱。还时不时会念叨家中的三个马桶是三种不同的类型,需要备三种配件;全家每一个成员,都有一个只属于自己的独特人生;距离爸妈从外地旅行回来还有十一天。

——@小雨

我爱一个人散步,散步的精髓其实是散脑子。戴上耳机,挑一张音乐专辑顺序播放,要是这张专辑听得喜欢,我会走得很远,困扰脑子的烦心事儿也跟着散没了。不带目的的散步路上,总能有崭新的发现,我曾在一个天桥下遇见一位在路边摆摊剪头发的大爷,5 块钱剪一次,我尝试了一下,大爷理出来的短发,比托尼老师收费120 元的款要活力四射多了。

——@刘小岛

吃火锅、洗衣服、打理我仅有的几盆小花草、听一些特别特别老的歌,这就是我的Me Time。有一点讨好型人格的我,喜欢和朋友相聚,人人说我是小太阳,但每天我也想当半小时月亮,有一段只有自己的时间。

——@娅娅

大约每个月有两天,我会告诉家里人自己要去加班,然后找一家离家稍远的酒店看看书、喝喝茶、躺着休息或者集中刷一遍平日落下的电视剧,我愿意花点钱来换这三四个小时属于自己的时间。即便我是个精力旺盛的人,持续一段时间跟二胎娃斗智斗勇后,还是需要一个释放的出口。

——@Lincy

作为资深游戏宅,我的周末是在游戏中度过的。出门放风并非我生活的必需品,打开游戏中心,开始自己喜欢的游戏才是给心灵放个风。游戏在每一个我需要独处的夜晚,提供安静又有趣的陪伴。

——@凛酱

一个人的时候,我喜欢喝一点低度水果酒。小酌的微醺时刻,我能暂时抛开日复一日生活的束缚,可以完成一种可控的放纵。

——@coco

受到动漫《摇曳露营》的启发,我也喜欢上了露营。搭帐篷、燃篝火、烤制食物,自己动手的乐趣谁尝试谁知道。而在野营地中伴着漫天繁星入睡、迎着第一缕朝阳醒来,也能最大程度地让自己忘却疲惫与烦恼。

——@思谷猫

猜你喜欢
公婆婆婆生活
恩怨如污垢
烦恼,公婆搬过来住了
烦恼,公婆搬过来住了
两公婆之间的暴力
别把婆婆当成妈
生活感悟
无厘头生活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
献给婆婆
风婆婆来照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