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诗歌学习与写作的桥梁

2022-03-07 23:18曾琴
快乐学习报·教育周刊 2022年8期
关键词:写作诗歌

曾琴

摘 要:引导学生阅读大量诗歌,指导学生学会欣赏诗歌,激起学生创作诗歌的欲望,进而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写作水平。

关键词:诗歌;写作;激发冲动;丰富语言;创新素材

语文课堂中的阅读与写作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尤其是写作教学。但是,无论对老师还是对学生来说,写作教学都是一件令人头疼的事。诗歌具有饱满的情感,凝练的语言,丰富的内容,教师多引導学生朗读诗歌,可以激发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的写作冲动,学习诗歌对于学生的写作能起到示范的作用。

一、激发写作的冲动

诗歌是一种抒情艺术,有着强烈的情感表达,可以充分的打动学生的心灵,满足学生的情感需求。歌德说“情感衰退使杰出的人失色”,没有充沛鲜明的感情,是不可能成为一位诗人,学习一首诗歌就是经受一次感情的熏陶和洗礼。初中生的情感细腻、丰富,也渴望能够表达,学习诗歌有利于学生在诗歌中感受作品的艺术之美和情感表达,如果教师加以引导,就能激起学生的创作冲动,促进学生被动的“要我写”转向“我要写”的创作冲动。在此基础上逐步培养对写作的兴趣,正如美学家朱光潜说:“诗歌是引发趣味的最好媒介”。

艾青说:“所谓灵感,无非是诗人对事物发生的新的激动、突然感到的兴奋、瞬间消失的心灵的闪耀”“所谓的灵感是诗人的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最愉快的邂逅”“灵感往往是表达的突破口”。在诗歌的王国里,我们会发现异彩纷呈,各式各样的内容,诗人或是关注自我生存,或是关注自然风光,或是关注社会现实,能为学生的写作做好示范,提供列子,找到灵感。如席慕蓉在《乡愁 》 写道:“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离别后/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诗人将乡愁化作“清远的笛”“雾里的回首”“没有年轮的树”,写出乡愁的缠绵缭绕和永恒不变,化乡愁为具体生动的事物,能够引起学生对家乡的回忆,找寻有关家乡的记忆,激发创作的灵感。如《未选择的路》一诗中写道,“黄色的树林里分出两条路/可惜我不能同时去涉足 /我在那路口久久伫立。”在朗读诗歌中,学生能够体会到在路的岔口自己也会有踌躇和犹豫的时候,这是真实的感受和体验,更够触动学生回忆自己的生活经历,提供创作的灵感。学生一旦有了写作的灵感,就不会变成“无米之炊”,学生就会拥有创作的冲动。

二、丰富写作的语言

诗歌是“文学的文学”,诗歌在表情达意时是最凝练、最贴切,诗歌的语言高度凝练的,以一当十,剩下的留白需要读者去填补和想象,学习一首诗歌就是对强大的语言的学习,是一次理解力和感受力的学习。如舒婷的《路遇》:“凤凰树突然倾斜/自行车的铃声悬浮在空间/地球飞速地倒转/回到十年前的那一夜/凤凰树重又轻轻摇曳/铃声把碎碎的花香抛在悸动的长街/黑暗弥合来又渗开去/记忆的天光和你答的目光重迭/也许一切都不曾发生/不过是旧路引起我的错觉/即使一切都已发生过/我也习惯了不再流泪,”这首诗歌调动了诗人的多种感官,将跨越十年的时光浓缩在一条长街,语言贴切生动,将诗人的思念表达得刻骨铭心,又留有余白,诗人和友人之间的美好回忆需要读者运用联想和想象去填补,从而获得丰富的审美享受。赏析这首诗歌之后,学生可以仿写,模仿诗歌的语言特点进行诗歌的创作,用以诗为文的写法,增加文章的美感。

同时鼓励学生大胆的运用诗化的语言表达他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将诗化的语言运用到平时的写作中,这样既培养了学生感悟能力,又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能力,长期坚持不懈,一定会提高写作水平。虽然现在中考的写作中,不提倡创作诗歌,但诗性的语言是受欢迎的,大大提高的文章的美感。之外,将标题拟得富有诗意的话,就会让人眼前一亮,文章又多了一层风韵。

三、创新写作的素材

中学生的情感比较单一,生活局限于学校和家庭,缺乏对生活的深入的体验,自然、社会和人生并没有成为他们全力感悟的对象。每次写作无外乎千篇一律的考试的失败、妈妈雨中送伞、怀念去世的爷爷奶奶的故事,这和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写作“有真情实感,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能抓住事物的特征,有自己的感受和认识,表达力求有创意”是相违背的。诗歌中有盎然的情趣和丰富的想象,学生在朗读赏析诗歌的时候,也是跟着诗人的笔触领悟诗人笔下的生活,感受诗人笔下的意象。意象是诗歌中描绘的具体形象,是融入了诗人感情的具体物象,是诗人表达情感的重要载体。比如戴望舒的《雨巷》:“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诗人有太多的情绪寂寥、彷徨、惆怅、但他都寄托在一个核心意象——丁香之上。赏析这首诗歌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留心身边的事物来寄托自己的情感,校园里的一棵白玉兰、一株凤凰花、一只流浪猫也能成为学生笔下的素材。

那一篇篇充满灵性的诗歌,是诗人自我的抒发、人生的书写、多学习诗歌,与诗人对话,定能构建诗歌学习与写作的桥梁,让写作熠熠生光。

参考文献:

[1]周仁旺.诗歌笔调是通向作文的成功路[J].语文教学之友.2001.37

[2]柳阳.让诗歌鉴赏进入作文训练[J].. 中小学教学研究 2008

[3] 王冬平. 赵书平. 作文课应该要质量不要数量[J]..作文教学

[4]田中楼.诗歌学习与作文[J]..教学新视点

猜你喜欢
写作诗歌
访谈:和诗人一起进入诗歌的梦
少年总有一个爱上诗歌的理由
诗歌不除外
七月诗歌
诗歌的奇怪队形(一)
试论中专语文教学中的写作教学
中国古代与现当代语境下的语文写作教育观比较研究
浅论小学写作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
如何让小学生写作返璞归真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