态度系统视角下的中西体育文化差异

2022-03-07 00:11陆也
体育时空 2022年2期
关键词:评价理论生态建设体育文化

陆也

摘  要  本文选取北京和伦敦申奥发言作为语料,以Martin评价理论下的态度系统分支框架进行话语分析。研究发现,中西方体育文化存在一些共同点,但仍然存在着一些差异,如主体位次以及对自然的重视程度。本文旨在塑造并传播我国所倡导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体育文化理念。

关键词  评价理论  体育文化  中西差异  生态建设

中图分类号:G81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22)01-009-02

一、引言

随着“全民健身”口号的打响以及个体和社会需求的不断增加,体育运动被人们及社会广泛接受和推崇。由于中国民族体育文化和西方体育文化的众多历史因素,两者形成了两种截然不同的价值体系和文化形态(宋亨国、李瑜,2004)。认识自身的体育文化,理解所接触的多种文化,才有条件在正在形成中的多元文化融合的奥林匹克运动中确立自身体育文化的位置(郑国华、薄雪松、肖正等,2007)。本文从系统功能语言学角度出发,使用James R. Martin提出的评价系统包括三大子系统,即介入、态度和级差。本文仅用其三大子系统中的态度系统分支框架对北京和伦敦申奥发言进行话语分析,讨论中西方体育文化差异。

二、态度系统下的申奥发言分析

(一)态度系统下的北京申奥发言分析

依据评价系统中态度子系统中的情感、判断和鉴赏次子系统,对北京七个申奥发言人的发言文本分析整理,统计出文本(共计5500字左右)态度系统中情感、判断和鉴赏次子系统词汇使用情况。如表1所示。

通过表1可以看出,在北京申奥发言中,表达态度的词汇、短语共有114个,出现频率最高的是情感系统占了46%,其次是判断系统和鉴赏系统,分别占30%和24%。这说明比起描绘美好愿景,中国更强调成功申办奥运、举办奥运是一种义务和责任。情感资源所占比例较大,是因为情感是作者主观态度的直观体现,申奥代表人发言时需要代表中国及全国人民表达了自己对举办奥运会的强烈渴望和积极的态度。例如,我代表中国政府再次确认,中国政府坚定支持,北京申请举办2008年国际奥运会的立场。中国政府尊重并赞赏国际奥运会评估团所作的评估报告。其中“坚定支持”“尊重并赞赏”在态度系统中属于情感子系统,且动作的主语为“中国政府”,这表达了从国家立场出发,中国政府对申请奥运会对极力支持且对国际奥运会评估团队的高度配合。

判断系统主要评价集体组织和个人,即国家、政府及其领导,是他们带领人民进行全民运动,体现了判断评价所包含的“行为规范”、“做事才干”和“坚韧不拔”,反映了我国政府及领导人的优良才干。例如,北京采取了许多措施,尽管我们还需要不断努力,但是我们在包括改善空气质量等方面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这句话中“许多措施”“不断努力”和“实质性的进展”在判断系统中属于积极的判断词汇,主语为北京。这呼吁全体人民行动起来,为改善环境做出行动,也充分表达了北京近年来在环境盖上方面所取得成就的积极认可以及对绿色环保发展理念的认同。

鉴赏系统主要是对申奥过程中对种种现象和过程的评价,表达了中国在申奥过程中所体现的社会价值,与对未来的美好愿景。

“我们的口号是‘新北京 新奥运’”,表达了我们在新世纪,由一个既有古老文化传统,又具有现代化魅力的国家来举办这届奥运会。

这句话的主语为“我们”,是个集体性名词。其中“古老文化传统”和“现代化魅力”在鉴赏系统中属于积极的鉴赏词汇,体现了中国的魅力来自多方面,既有上下五千年古色古香的历史,又发展着现代科技,两者的结合更能中国独特的文化融合。

(二)态度系统下的伦敦申奥发言分析

依据评价系统中态度子系统中的情感、判断和鉴赏次子系统,对伦敦八个申奥发言人的发言文本分析整理,统计出文本(共计3700个单词左右)态度系统中情感、判断和鉴赏次子系统词汇使用情况。如表2所示。

通过表2可以看出,在伦敦申奥发言中,表达态度的单词、词组共有113个,出现频率最高的是依旧是情感系统占了42%,其次是鉴赏系统和判断系统,分别占39%和19%。这说明英国伦敦更愿意来描绘美好愿景和当前伦敦的举办实力,而非把此当作义务和责任。伦敦申奥代表发言时依旧发表了自己对举办奥运会的强烈渴望和积极的态度。例如,I was delighted to welcome Evaluation Commission to Buckingham Palace earlier this year and I very much to to welcome you to the palace in 2012.这里动作的主体为“I”,是个人的邀请,并没有说代表国家或任何集体。其中“was delighted to welcome”“share a desire”为情感评价,也就是从个人角度出发,表达了个人对评估委员会到白金汉宫的欢迎。

倫敦申奥发言中的判断系统占比并不高,并不像中国那样强调判断评价所包含的“行为规范”、“做事才干”和“坚韧不拔”。例如,Each of the venues has an agreed and long-term future.这句话中的“agreed”和“long-term”是判断子系统中表达积极意义的词汇,用来表明所有的场馆都会在未来有个明确的、清晰的用途,充分合理的利用好每个奥运场馆场馆这是政府的职责所在。

伦敦申奥代表团用了大量的鉴赏词汇,以此来描述伦敦目前的准备状态以及对未来成功举办的信心及美好愿景。例如,We want to deliver a magical atmosphere and an electrifying experience for competitors and spectators.这句话的动作主题为“我们”,是个集体性名词。其中“magical atmosphere”和“electrifying”在鉴赏系统中属于积极的鉴赏词汇,体现了伦敦希望呈现给观众和参赛选手的奥运会是奇妙且振奋人心的,是对奥运会举办过程的美好展望。

三、讨论

从北京和伦敦申奥发言分析来看,中西方体育文化理念具有一定差异。最直观的从数据上来看,中方的评价判断词汇不管是从数量还是占比来说都高于西方,而西方则是表示鉴赏的评价词汇略多。此外,中方十分强调国家和集体,从上述分析中也可以看到,中方的主语多为“中国”“中国政府”“北京”“我们”“我代表...”等表示集体和国家的词。经统计,“中国”有37此被作为主语,“中国政府”7次,“北京”29次,“我们”36次。虽然也有“我”,但相比之下的占比及数量不多,仅21次。然而在伦敦申奥发言中,多以“我们”,“我”和作为主语,其中,“我”作为主语出现了98次,“我们”作为主语出现了22次。虽然提到伦敦共有44次,但在主语位置上的仅有18次,提到“英国”这个国家概念的甚至全篇只有2次,且都不在主语位置上。

主语的差异说明了中西方在主体位次上的差异。主体可分为个体主体、社会主体和国家主体。中国文化强调“家庭”。在中国,“家”与“国”关系密切。“家”与“国”之间是可以平滑过度的,强调“家”的观念,就是强调“国”的观念。西方文化是以个人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的,它注重个人的意志和权利,国家只是有益于个人成就的工具。在西方文化中“个人主义”并非贬义,它是个中性词。西方将体育比赛看作运动员之间的个人较量,而非国家之间的影响,且体育的商业化也日渐增强,所以社会主义甚至高过了国家主体。

此外,北京和伦敦在申奥发言中均提到了“绿色”、“环保”等话语,强调绿色发展,人与自然的关系。但中方用了大量的篇幅来叙述对自然的重视与和谐共生,共计260字。而西方虽然也提到了绿色奥运的部分,但仅仅一句话带过了“The park will be an environmental showcase”。

对环境的重视程度不同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中西方对体育竞技观念上的差异。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文化人文传统最显著的特征。中国文化主张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与天地万物和睦相处,即“天人合一”思想是中国人文精神的重要内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治国理政的重要内容,在体育建设理念方面也不例外,是对生态文明建设规律的科学把握,人与自然、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与现代化,深刻揭示了人、自然、现代化建设的辩证关系。中国从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两个层面”,提出了构筑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体育生态体系和构建清洁美丽世界的目标。

四、结论

本文以评价理论为框架,分析北京和伦敦申奥发言,定量分析了中西方体育文化差异。研究表明,中西方体育文化存在一些共同点,如在发言中都大量使用了情感评价。但仍然存在着差异,如实施情感评价的主语,体育文化中主体位次以及对自然的重视程度。得出中国体育文化中将国家主体排在第一,并且主张尊重自然,顺应自然;西方将个体主体排在第一,并且没有如此强调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本文对中国体育文化的绿色理念推广有一定积极意义。在全球体育文化交融的时代,中国应该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推进绿色发展,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要继承和发扬优秀文化传统,传播我国所倡导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体育文化理念。

参考文献:

[1]Martin, J. R. (2000). Beyond exchange: APPRAISAL Systems in English. Oxford: OUP, 2000.

[2]Martin, J. R. (1998). MA Lectures of Academic Register and Genre. Department of Linguistics, University of Sydney, 1998.

[3]宋亨國,李瑜.中西体育文化比较——兼论“入世”与我国民族体育文化的发展[J].体育文化导刊,2004(02):41-43.

[4]郑国华,薄雪松,肖正,等.中西体育文化价值选择的差异[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7,22(04):314-317.

猜你喜欢
评价理论生态建设体育文化
探讨生态堤防的现状与建设思路
克拉玛依城市园林绿化与生态建设思考
地方高校对宿迁生态建设影响之研究
He For She演讲中的态度资源分析
试析我国体育文化产业的发展
高校学生体育比赛与校园体育文化内涵建设研究
评价理论视角下《香水》中格雷诺耶的人物塑造
评价理论及其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