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科技创新的评价与分析研究

2022-03-07 10:49闫志刚
科技资讯 2022年1期
关键词:技术指标熵值法协同发展

闫志刚

摘要:地區间发展不平衡,特别是增长极之间出现的 “空心化”区域发展动力严重不足,是我国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最现实的问题。营口市处于五点一线的经济发展辐射带动边缘地带,经济发展陷入动能不足、环保约束大的困境,亟需寻找新的路径解决发展难题。为避免这些欠发达集中连片区域失去创新发展动能,陷入发展滞长陷阱,拉大区域发展差距。该文提出通过建设区域科技创新中心的思路,扶持一个新的有一定辐射能力的次增长极,与主要增长极呼应驱动,增补区域经济发展活力和新动能,实现新旧动能转换,协调推动区域发展。通过构建区域科技创新中心评价指标体系(共三级包括20项指标),应用熵权法对营口市及周边六地级市进行定量分析,分析有利条件与制约因素;同时应用定性分析,论证营口市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可行性及路径并提出对应措施。

关键词:区域科技创新中心 协同发展 技术指标 次增长极 熵值法

中图分类号:F0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22)01(a)-0000-00

Evaluation and Analysis of Region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 Taking YingkouArea as an Example

YAN  Zhigang1.2

(1.Panjin Institute of Industrial Technology; 2. Liaoning Key Laboratory of Chemical Additive Synthesis and Separation, 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anjinLiaoning Province, 124221China)

Abstract: The imbalance of regional development, especially the "hollowing out" regional development power between growth poles, is the most realistic problem in China's regional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Yingkou city is at the edge of five-point and one-line economic development driven by radiation, and its economic development falls into the dilemma of insufficient kinetic energy and great environmental constraints. It is urgent to find a new path to solve the development problem. To prevent these contiguous underdeveloped regions from losing momentum for innovative development, falling into the trap of development stagnation and widening the development gap between regions;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idea of building a region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center, supporting a new sub-growth pole with certain radiation capacity, driving in parallel with the main growth pole, supplementing the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vitality and new driving force, realizing the transformation of old and new driving force, and promoting regional development harmoniously. By constructing 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region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center (a total of three levels including 20 indicators), the entropy weight method is applied to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Yingkou city and six prefecture-level cities around it, and the favorable conditions and restricting factors are analyzed. At the same time, qualitative analysis is applied to demonstrate the feasibility and path of constructing Yingkou region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center and put forward corresponding measures.

Key Words: region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center; Coordinate development of technical indicators. Sub-growth pole; Entropy value method

城市综合实力是指一个城市在经济、社会、环境、基础设施、科技、文教等各个领域的综合发展状况、发展水平和发展能力。其强弱是根据评价指标体系计算分析得出。区域科技创新中心是区域内在经济、社会、环境和科技等各方面都具有显著优势的区域增长极。具体表现为:经济方面经济规模大,经济结构合理,增长速度快;社会方面综合服务功能强,资金流、货物流、信息流等的密集程度高;环境方面包括硬件上城市绿化率概率高,空气质量、居住条件优越,基础设施完备等,软件上如社会治安状况稳定,政府廉政高效,市场信用制度完备等;科技方面包括研发投入、专利授权量、高校和科研院所数量等都具有处于区域内一流地位,文化方面具备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人文景观丰富等特点。

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因为汇集了区域内众多高质量创新要素,拥有大量科研机构,高等院校,高新技术企业,是区域创新网络中技术、信息、人才、资本的联系与流动的重要枢纽,不仅具较强大的知识、技术生产能力,同时具备较强的知识、技术输出能力,向其他地区提供技术和产品输出以及研发服务。它在区域创新网络中占据最高的结构地位,对区域内创新资源具有较强的引导、组织和控制能力。

作为区域内带动产业发展的增长核心,科技创新中心必须具有较强的科技凝聚力。具体来说,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必须具备研发能力强劲的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能够解决地区发展中的技术难题;并且具有优越的政策环境聚集科技创新人才和企业,为区域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吸引科创资源。区域科技创新中心不仅要有强劲的创新能力,还要有充足的科技发展潜力,能够在未来的竞争中保持科技创新优势。这要求区域科技创新中心拥有众多的高等院校及人才储备,尤其是在校大学生数量和优秀科研人员要具备一定规模。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就其对社会的作用和功能来说,指向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各个领域。

1 营口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分析评价

1.1区域科技创新中心指标体系建立

在研究建设营口市区域科技创新中心的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是通过一套科学合理的指标体系对营口市及其周边地级市进行评估,来验证选择营口市进行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可行性和合理性。并应用评估结果,对该地区在经济、社会、科技、人文和环境方面有全面系统的掌握,了解自身优势与不足,明确今后工作的重心,让规划方案更加科学、合理[1]。

1.1.1 区域科技创新中心评价指标体系设计原则

区域科技创新中心作为结构复杂的综合系统,形成的影响因素众多。因此,区域科技创新中心的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应当以“全面考虑、突出科创”为指导思想,合理选取相关评价指标。具体遵循以下原则。

第一,层次性原则:评价指标体系不能将指标简单堆积,而应该建立层次体系,逐级分析,科学评价。第二,科学性原则:指标选取应全面客观,被量化的影响因素的相关信息不能遗漏和偏颇。第三,可计算原则:指标的选取应当与实际情况相结合,口径统一,便于计算。

1.1.2初始指標的获取

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建设需要有一套能科学客观的评价指标体系和定量研究方法进行研究。作为一个涉及各种影响因素的复合系统,根据前文指标体系建立原则,该文选取了经济、社会、环境和科技这4个主要方面进行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2]。

第一,经济指标:经济总量及增长、经济结构、经济效益三方面来体现。第二,社会指标:选取人口发展指数、社会基础设施两个二级指标,包含的次级指标主要有人口密度、人口城市化水平、医疗卫生机构数及交通运输条件指数。第三,环境指标:包括园林绿化覆盖面积和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3]。第四,科技指标:科技指标要体系区域创新能力、地方科技投入产出收益以及科技创新资源储备。因此,从科技实力入手,通过设置科技投入、科技产出、科技发展潜力三个二级指标来反映,指标包括R&D经费支出、R&D经费占GDP比重、地方财政科技拨款、年申请专利数、技术市场年交易额、R&D活动人员及在校大学生数[4]。

1.1.4 初始指标体系框架

1.2 主要指标解释

1.2.1 地区生产总值、人均GDP、GDP年增长率

作为既能从整体上涵盖各经济部门,又能比较全面反映经济发展水平和增长幅度的数量指标,我认为地区生产总值最为恰当,该指标是一个便于比较的综合性经济发展指标,同时运用GDP增长率反映一定时期里经济的增长幅度[5]。

1.2.2 经济增长波动系数f

计算公式为:f=√((∑(GDP年实际增长速度-GDP平均增长速度)^2)/n(年) ),主要用来反映经济增长波动状况,f越小,经济增长稳定程度越高。

1.2.3 产业结构相似系数Sij

该指标是作为比较两个区域之间产业结构相似程度的一个综合性指标。设x.j.k为i区域第k产业的比重,x.j.k为第j区域第k产业比重,则Sij的计算公式为:

s_ij=(∑_(k=1)^3▒x_ik ·x_jk)÷√((∑_(k=1)^3▒x_ik^2  ∑_(k=1)^3▒x_jk^2 ) )

当其为1时,表明两种结构一致,为0时表示完全不同。这里各地级市与全国的三大产业结构相对比。

1.2.4 资金禀赋系数

资金禀赋系数等于某区域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占全国的比重与该区域GDP占全国比重之比。该指标是一个相对指标,两区域的资金禀赋系数相比较,其值越大,表示该区域资金状况越良好[6]。

1.2.5 区域经济发展总体水平指数q

设λ1为人均GDP指数,其值为某一区域内人均GDP与全国人均GDP之比;λ2为GDP密度指数,其值为某一区域GDP密度与全国GDP密度值比,则经济发展总体水平指数q=√(λ_1·λ_2 ) 。

1.2.6 交通运输条件指数JT

设万人交通线路长度指数为W1,综合运输网密度指数W2(=运网长度/行政区面积)。

则 JT=√(w_1·w_2 ) 。较小区域交通线路种类一般选取公路交通运输。

其余与区域科技创新中心评价密切相关的各项指标都可通过各省统计年鉴直接或简单计算得出。

1.3 数据分析与处理

1.3.1 原始数据展示

通过查阅辽宁省统计资料以及简单计算,各地级市相关指标数据如下表2所示。

1.3.2数据的无量纲化方法及应用

相关区域科技创新中心指标收集完成后,由于各个指标意义不同,单位不同,表现形式不同,无法直接操作计算,需要通过科学的数学方法把量纲不同的指标转化为可以进行综合计算的相对化数值,这样的过程称为无量纲化处理。

无量纲化方法有很多,本次评价选用极大值法。利用指标的极大值计算指标的无量纲值x_i^'。另外,正向指标和负向指标代表的含义不同(正向指标数值越高越好,负向指标数值越低越好),因此对于正向负向指标需要采用不同的算法进行数据标准化处理,计算公式为:

正向指标:

x_ij^'=(x_ij-min⁡{x_1j,…,x_nj})/(max⁡{x_1j,…,x_nj }-min⁡{x_1j,…,x_nj})

负向指标:

x_ij^'=〖max⁡{x_1j,…,x_nj }-x〗_ij/(max⁡{x_1j,…,x_nj }-min⁡{x_1j,…,x_nj})

经过计算,各市区相关指标标准化处理结果如表3所示。

1.3.3 各指标信息熵计算

设各项指标无量纲化数值为r_ij,则根据熵值计算公式:

E_j=-k∑_(i=1)^n▒p_ij  ln⁡(p_ij)

其中常数k=1/ln⁡(n) >0,使0≤E_j≤1,即E_j最大值为1。p_ij=r_ij/∑_(i=1)^m▒r_ij 。另外,由于该公式中涉及对数运算,故笔者采用将无量纲化结果中的0值近似为1×10-9来处理。

计算出区域科技创新中心评价指标指标的熵值如表4所示。

1.3.4 各指标信息效用价值计算

某项指标的信息效用价值取决于该指标的信息熵E_j与1之间的差值,它的值直接影响权重的大小,信息效用值越大,对评价的重要性就越大,权重也就越大。计算公式为:

D_j=1-E_j

计算出区域科技创新中心评价指标的信息效用值结果如表5所示。

1.3.5 评价指标权重计算

利用熵权法估算各指标的权重,其本质是利用该指标信息的价值系数来计算,其价值系数越高,对评价的重要性就越大。第j项指标的权重为:

W_j=D_j/∑_(j=1)^m▒D_j

计算出区域科技创新中心评价指标的权重结果如表6所示:

1.3.6 计算评价结果

采用加权求和公式计算各市地区域科技创新中心评价结果,计算公式为:

U=∑_i^n▒r_ij  W_j*100

计算出各市区域科技创新中心评价综合得分结果如表7所示:

该文通过选取辽宁省六个地级市作为微观样本进行实证研究,可以看出,营口市综合得分居于六市榜首,并且优势较为显著。具体来说,在科技实力的相关指标中优势巨大,基本处于六市区领先位置,而经济实力和社会势力也处于该区域前列;尽管环境实力与其他地市相比稍显不足,但总体来说整个营口自然环境都十分优越,环境问题不足以成为区域科技创新中心的限制性因素。通过以熵权法为核心的定量分析,证明以营口市作为该区域的次增长极,进行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是合理的。

2 营口市建设科技创新中心的措施

2.1 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完善交通网络体系

通过对营口地区交通条件分析可以看出,公路网体系建设已经基本完成,应加大高速公路网络系统的运营、维护和管理,保障区域内资源要素顺利流通。

铁路方面:目前到沈阳与大连的高铁每天的数量非常多,但是去其他地区的高铁或者铁路方面还,还需要进一步发展。

航空方面:营口民用机场规模较小,航空周转和吞吐能力还较弱;航线条数较少,与全国发达地区的联通还不足。因此应继续加大航运交通投入,扩大机场规模和运营能力,增加航线数,提高营口市与全国各个地区之间的通达度。

2.2 挖掘历史文化资源,提升城市吸引能力

营口市历史文化资源丰富,境内人文景观众多,但开发力度和知名度还有待提升。针对此问题,应该加大历史文化遗迹保护力度,丰富文化景观内涵,尤其是通过电视、网络等现代信息传播途径,加大营口市历史文化宣传力度,打造具有特色的城市名片,提高城市影响力,为吸引创新要素提供必要条件。

2.3 推动教育领域发展,培养科技人才储备

营口市在教育资源上已经拥有比较优势,目前营口理工学院、营口职业技术学院、辽宁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大连理工大学科学研究院,為营口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提供了人才、技术、理论等方面的支持。下一步,应加大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支持力度,完善科教创新人才管理与激励措施,在住房、医疗、税收等方面予以支持,积极引进杰出科研人员、教授等人才,促进高水平大学建设,培养科技创新人才储备。同时,基础教育领域也要予以重视,在教育资源分布、境内师资实力、基础设施配备等方面统筹配置,培养出具有扎实文化基础的优秀学子,巩固科技创新发展潜力。

2.4优化内部产业结构,着力打造创新产业

通过对比营口市与全国产业结构,发现营口市存在产业结构不合理,传统发展模式尚未转变,创新驱动能力不足等问题。针对此问题,应当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发展以创新驱动为核心的高附加值产业部门,不断巩固综合实力,为营口市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提供必要条件。

2.5顺应创新发展趋势,提供政策环境保障

目前,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已成为区域发展的主旋律,营口市地方政府的积极响应已经为建设区域科技创新中心赢得了比较优势。因此,在规划的落实和实施过程中,应加大督查力度,保证规划建设质量。同时,应继续加大金融、土地、税收等政策支持力度。营造积极宽松的科技创新发展环境,简化优化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流程,为高新技术企业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2.6转变传统发展模式,突破现实困境制约

营口市区域经济发展中的虹吸效应在短期内客观存在,为了避免虹吸效应和生态红令对营口市经济发展的影响,营口市应当转变发展思路,通过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形成区域次增长极,在未来营口地区城市的科技迭代中,为营口市率先接收人才、资金、技术的转移提供条件,通过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模式,环保政策已经成为建设区域科技创新中心的积极因素,因此应当继续加大生态治理和环境保护力度,努力形成生态环境高地。最后,应积极引导本地区人民和企业树立创新意识,开拓发展思路,增强创新动能,在各方面对具有创新能力的个人和企业予以支持,为营口市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培养创新活力。

3 结语

通过对营口市建设区域科技创新中心的分析,在营口市面临的现实条件下唯有通过以科技为核心的发展模式才能实现追赶超越,而其内部的地理位置、文化环境、科创资源、和基础设施,是建设区域科技创新中心的理想之地。因此,针对以上具体情况,分别了提出不同的针对措施,以保证营口市区域科技创新中心的顺利实施。营口市区域科技创新中心的相关措施。具体包括:(1)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完善交通网络体系;(2)挖掘历史文化资源,提升城市吸引能;(3)推动教育领域发展,培养科技人才储备;(4)优化内部产业结构,着力打造创新产业;(5)顺应创新发展趋势,提供政策环境保障;(6)转变传统发展模式,突破现实困境约束。

参考文献

[1] 蔡晓琳,刘阳,黄灏然.珠三角城市科技创新能力评价[J].科技管理研究,2021,41(4):68-74.

[2] 杨中楷,高继平,梁永霞.构建科技创新"双循环"新发展格局[J].中国科学院院刊,2021,36(5):544-551.

[3] 刘峰,曹文君,张建明,等.我国煤炭工业科技创新进展及“十四五”发展方向[J]. 煤炭学报,2021,46(1):1-15.

[4] 原珂.构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創新生态链[J].前线,2021(5):78-81.

[5] 吴海南.马克思科技创新思想的要义探微[J].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35(2):20-24.

[6] 庞训胜,李灿,王淑娟,等.区域协作构建肉羊繁育体系试点之思考[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21,161(4):1-5.

猜你喜欢
技术指标熵值法协同发展
应用型高校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技术指标选股
技术指标选股
基于改进突变级数的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绩效研究
灰色关联模型在白酒企业财务竞争力评价中的应用
山东省旅游产业与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协同发展探析
技术指标选股
技术指标选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