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体育志愿服务体系建设研究

2022-03-07 05:47牛彦龙
科技资讯 2022年1期
关键词:服务体系志愿志愿者

牛彦龙

摘要: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很大程度上推动着人们对高品质生活的追求,在基础物质得到满足的同时,对健康、文化、精神方面的追求愈加强烈。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体育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参与,尤其是在“体育强国”“健康中国”等战略加持下,相关服务需求急速扩张,人才缺口逐步扩大。该文首先就大学生体育志愿服务相关进行了论述,其次分析了现阶段大学生体育志愿服务体系建设实践,最后基于问题导向,对大学生体育志愿服务体系建设策略展开了讨论。

关键词:大学生体育志愿服务问题策略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22)01(a)-0000-00

Research on the Construc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Sports Volunteer Service System

NIU  Yanlong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City College,Xi'an,ShaanxiProvince,710018 China)

Abstract: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ocial economy greatly vibrates people's pursuit of high-quality life. While the basic material is satisfied, the pursuit of health, culture and spirit becomes stronger and stronger. In this era background, sports have attracte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and participation, especially under the strategic blessing of "Sports Power" and "Healthy China", the demand for related services has expanded rapidly, and the talent gap has gradually expanded. Firstly,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related issues of college students' sports volunteer service, then analyzes the current practice of college students' sports volunteer service system construction, and finally, based on the problem-oriented, discusses the construction strategy of college students' sports volunteer service system.

Key Words: College students; Sports volunteer service; Problems; tactics

时至今日,体育志愿者的发展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其本身的活动意义不断发展,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认可与支持。尤其是随着人们生活品质的大幅提升,体育运动需求不断扩张,大学生志愿服务迎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并因此创造了社会价值、经济价值以及教育价值等,事实上亦是取得了显著收效。但是客观来讲,在多重因素的交织影响下,大学生体育志愿服务仍旧存在些许问题,未来可期。

1 大学生体育志愿服务概述

大学生体育志愿服务是一种社会性、公益性行为,且伴有明显的动机性,包括荣耀动机、成就动机、发展动机以及交际动机等,利用课余时间完成力所能及的志愿服务的活动。同时,受制于有限的时间和经历,大学生体育志愿服务亦存在一定限制,但由于其身份特点,往往能够输出较高水平的志愿服务。因此,大学生体育志愿服务体系建设,有助于加速我国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对实现“体育强国”“健康中国”等国家重大战略部署有积极意义,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繁荣社会文化、营造和谐社会氛围的重要表现[1]。另从教育层面上讲,大学生作为成长中的一代,高等院校的最终任务指向是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大学生体育志愿服务,搭建了更加丰富的成长平台,基于多样化的实践活动,有利于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通过深入群众生活,锤炼高尚的意志品质和精神追求,并潜移默化中培养他们的各方面能力素质,包括思维能力、合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

2现阶段大學生体育志愿服务体系建设实践

2.1成果

时至今日,体育已然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标志性事业,得到了党中央的高度重视与大力支持,加之“健康中国”的战略推动,人们的参与热情高涨,相关服务需求缺口扩大,奠定了大学生体育志愿服务体系建设的现实基础。作为育人主阵地,高等院校的职责核心在于全面发展学生,并由此积极反馈社会,助力中华民族复兴的中国梦。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大学生体育志愿服务体系建设有着巨大的可为空间,事实上现阶段亦是取得了显著成效。简单来讲,大学生参与高校青年志愿者组织的总体水平较高,尤其是体育专业学生占比达到了76%,并且还有较大的增长空间。在关于“志愿者服务是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的问卷调查中,完全认同占比为53%,基本认同占比为33%,仅有8%的学生不认同,集中显示出了当代大学生对志愿者服务的认知水平,并且有91%的学生不同程度地参与过志愿者服务,为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体系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实践层次上亦是取得了显著成绩,达成了多方共赢的局面。据北京冬奥会组委会相关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12月已有来自全国各地的2.7万名志愿者向组委会提交了志愿服务申请,其中不乏大学生群体[2]。而在2019年山西省承办的第二届全国青年运动会上,忻州师范学院更是直接以招募、选拔 的方式,选派了136名大学生参与了忻州赛区的志愿服务工作[3]。

2.2问题

现阶段而言,大学生体育志愿服务体系建设整体形势向好,在欣喜即取成果的同时,需加以客观、辩证地分析,其受多重因素的交织影响,部分问题仍旧存在,并未达到尽善尽美的状态。上述调查结果表明,虽然多数大学生认可体育志愿服务行为,但仍有少数说不清或不同意,尚未具备全面铺开的条件,高校相关宣传工作还有一定的强化空间。事实上,大学生体育志愿服务较多寓于高校青年志愿者队伍中,专业指向性不明显,尤其是“健康中国”“全民健身”战略视角下,群众的运动需求增加,并对相关服务的专业性、品质性提出了较高要求,大学生体育志愿服务必将从志愿服务大类中分离出来,成为一个全新的闪耀光点。同时,由于大学生体育志愿服务与青年志愿服务相混淆,专项研究不足,尚未形成一套科学、有效的管理机制,朝向对象过于宽泛,组织形式偏于单一,限制了其多重价值创造,造成一定程度的资源闲置。另外,支撑大学生体育志愿服务的资源来源单一且有限,往往需要大学生自己去拉赞助,加之相应的激励机制缺失[4],降低了大学生的能动性,阻碍着该项工作的持续性进展。

3 大学生体育志愿服务体系建设策略

3.1提升认识

思想认知是行为实践的先导,架构起了事物可持续发展的坚实基础。因着对大学生体育志愿服务体系建设多重意义的考量,应当引起高校的足够重视,尤其是各级党团组织,将之作为促进社会主义和谐关系、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载体,通过实际行动给予支持,包括经费、交通、场地、舆论宣传等,并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系列可行性规划,引导一步步实现。同时,关注大学生体育志愿服务体系建设即取成果,筛选优秀项目,树立榜样典范,并对之社会价值、个体价值等进行宣传,固化体育志愿服务的积极印象,继而及时发布相关活动信息,刺激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情绪。在此过程中,高校可通过电台、广播电视等多种形式对大学生体育志愿服务进行跟踪报道,升级校园文化内涵,扩大在大学生群体中的影响力和感染力。高校还可利用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扩大体育志愿服务宣传,如微信、微博等,让全体学生进行动态体验,积极影响周边群体行为。另外,高校亦需组织多样化的大学生体育志愿服务体系建设实践活动,将“社会贡献”思想通过研讨会、报告会、文艺演出等方式[5],在理性与情感的冲击下升华大学生认知,最大限度地释放其能动积极性。

3.2丰富形式

社会经济的高速、高质量发展,使得大众的需求不断发酵,在基本物质得到满足的基础上,向往更加健康、多彩的生活,体育运动独有的魅力呈现出爆发式增长态势。大学生体育志愿服务的根本输出点在于需求,是其朝向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因此,大学生体育志愿服务体系建设实践中,应当深入、细致、科学地展开调研工作,精准对接体育赛事的总体需求情况,并以此为依据针对性地编制大学生体育志愿服务政策、方案等,保证供需对等性,提升活动质量。在此基础上,全面了解报名体育志愿服务大学生的素质情况,了解他们的优势特长和个性特征,秉持自愿原则,帮助其做好角色定位安排,明确岗位任务要求,并制定周密的培训计划,使之个体价值得到极尽释放[6] 。同时,为增强大学生体育志愿服务的吸引力、感召力,除了继承和发扬活动中的传统做法外,更重要的是不断汇入创新因子,大胆拓展大学生体育志愿服务项目及形式,充分利用大学生厚实的专业知识和优良的专业技能,鼓励大学生尝试新的领域,从而提高活动的档次和内涵,为之打开更加广阔的“成长之门”。

3.3完善组织

大学生体育志愿服务有赖于完善的组织实现,是一项团体性活动。对于此方面的建设,应当逐步完善大学生体育志愿服务招募流程,涉及项目内容包括申请人报名、材料审核、工作预分配、面试定岗、发送录用通知等,按照宽进严出的原则,朝向全体大学生,为之提供公平参与的机会,以此来扩大组织影响力。在此基础上,为了满足不同赛事需求,还需在尊重大学生个体需求的前提下,针对不同专业大学生志愿者,成立专门的培训工作小组,助力组员技能升级,实现个体发展目标。在此基础上,信息化时代格局下,充分耦合“互联网+”理念,建立大学生体育志愿服务信息库,并根据大学生的日常动态表现进行信息更新,保证供需适配性,减少人员流失,推动大学生体育志愿服务体系建设的常态化、长期化以及专业化。另外,在大学生体育志愿服务组织结构中,每一位志愿者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彼此间又紧密关联,唯有无缝配合才能输出更高品质的服务。对此,要着力加强大学生体育志愿服务组织文化建设,努力营造团结、友爱、和谐的氛围空间,增强团队凝聚力,加深成员对体育志愿服务的认同感、归属感以及责任感。

3.4加强保障

大学生体育志愿服务具有明显的社会属性,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治理结构下,政府及院校的行政力量参与,给予充足的引导与支持,是该项活动持续进展的关键一环。实际践行过程中,应摆正政府及高校的行政定位,关注服务职能建设,充分尊重大学生体育服务志愿者的主体习惯,适时恰当地加以引导,不断深挖活动本身的内涵,为大学生体育志愿服务架构起坚实的保障基础。基于此,通过系列优惠政策,引导社会力量的参与,丰富大学生体育志愿服务体系建设资本来源,减轻学校单方面的财政压力,以活动储备基因的形式,并建立相应的三方监管机制,真正用到大学生体育志愿服务上,提振大学生的能动信心及情趣。同时,全面依法治国战略视角下,探索建立完善的法律制度,明确大学生体育志愿服务的合法社会地位,通过订立契约的方式,明确大学生的权利义务,要求为之统一办理人身安全保险,彰显人本主义关怀。另外,重视体育志愿服务中大学生个体的身心健康成长,制定完善的激励机制,树立榜样典范,提供心理咨询服务,通过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结合的方式,擴大大学生的参与范围。

4结语

综上所述,大学生体育志愿服务体系建设,符合国家“体育强国”“全民健身”等战略规划要求,并且有利于大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作为一项系统化工程,其在当前阶段的实践成果累累,但是部分问题突出。该文以问题为导向,结合实际情况,从提升认知、丰富形式、完善组织、加强保障这4个方面探究了大学生体育志愿服务体系建设的未来。作者希望学术界大家持续关注该类课题研究,从不同视角切入针对性地提出更多有效举措建议。

参考文献

[1] 倪方隅,杨明.大型体育赛事志愿服务地方标准实施绩效评价基础理论研究——以首创标准《大型赛会志愿服务浙江地方标准》为例[J].浙江体育科学,2021,43(5):19-24.

[2] 王译.体育志愿者助力乡村振兴的可行性研究[J].内江科技,2021,42(08):86-87.

[3] 支强,杨运超.大学生参与“二青会”志愿服务的理性思考[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37(4):99-102.

[4] 周成.2022年北京冬奥会赛会志愿者报名动机量表构建与测度[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21,44(7):66-75.

[5] 程宇鹏,徐燕霞.粤西地区大学生体育志愿服务参与动机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21,11(3):208-211.

[6] 李波,朱琳琳.基于大学社会贡献的体育特殊志愿者发展研究——日本发展实际的反观[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18,1(8):17-31.

猜你喜欢
服务体系志愿志愿者
凝聚幸福感 共绘“夕阳红” 临平街道打造全周期养老服务体系
志愿者
以志愿,致青春
基于“互联网+”的汽车养护网点服务体系
小小志愿者
志愿者精神 永不落幕
从“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到“公共心理服务体系”
“被志愿”
四川省高考志愿填报流程简图
大连成为首批国家科技创新服务体系试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