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竞技武术项目的高原训练

2022-03-07 05:50洪豪杰卢斌
科技资讯 2022年1期
关键词:耐力机体高原

洪豪杰 卢斌

摘要:采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从武术项目运动和训练特点、高原训练的特点及理论发展、武术项目进入高原训练的考量相关因素、武术项目进行高原训练所面临的问题等方面展开研究,研究认为:(1)武术项目竞技能力的提高,在无氧耐力和有氧能力上都有待于高原环境的低氧刺激,从而达到提高机体抗无氧水平,促进机体运动水平的提高。(2)高原训练练可促使机体无氧能力和有氧耐力的发展,但对其他素质项目及其训练周期和训练强度,消除疲劳及对机体的伤害等一系列问题尚未解决,大强度的训练对机体的利与弊及长远影响,高原训练后回平原的恢复训练强度及比赛日程的安排等问题也尚待解决。

关键词:竞技武术高原训练可行性问题

中图分类号:G8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22)01(a)-0000-00

On the Plateau Training of Competitive Wushu

HONGHaojieLU Bin

(Zhejiang Guangsha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University of Construction, Dongyang, Zhejiang Province, 322100 China)

Abstract:Using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and logical analysis, this paper studies the sports and training characteristics of Wushu,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theoretical development of plateau training, the relevant factors considered when Wushu enters plateau training, and the problems faced by Wushu in plateau training. The research shows that: (1) The improvement of competitive ability of Wushu, Both anaerobic endurance and aerobic capacity need to be stimulated by hypoxia in plateau environment, so as to improve the anti anaerobic level and promote the improvement of exercise level. (2) Altitude training can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anaerobic ability and aerobic endurance, but a series of problems such as other quality items, training cycle and training intensity, recovery of fatigue and injury to the body have not been solved. The advantages, disadvantages and long-term impact of high-intensity training on the body, the recovery training intensity and competition schedule of returning to the plain after altitude training also need to be solved.

Key Words: Competitive Wushu; Altitude training; Feasibility; Problem

目前,關于田径项目高原训练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颇多,而武术项目作为中国优秀的传统项目,其训练理论和实践关于高原亚环境的报道却一直尚处于空白。因此,探讨和研究武术项目进入高原环境训练的可行性有利于促进该项目训练的理论和经验的发展。竞技武术项目自身特点、训练体系及竞赛规则与人文观念等多种原因,使得武术训练体系一直处于一种周期长、训练系统化、科学化和计划性很强的项目。随着竞赛规则指挥棒向“高、难、新、美”方向发展,且各单项竞赛时间短等原因,使得武术项目的训练一直采用高强度,大运动量的传统手段,对于观念中发展耐力性的高原训练所涉及的各个体育项目的理论和实践在武术项目中,尚无尝试和报道。该文就武术项目的运动和训练特点及高原训练的理论发展现状采用查阅文献法进行探讨和研究,以促进武术项目高原训练的理论发展。

1武术项目运动和训练特点

1.1武术项目特点

由武术竞赛项目评分和技术表演特点可知,长拳整体运动为以形态舒展,动作灵活,快速有力,节奏明显为特征;整个套路以闪展腾挪、蹿蹦跳跃、起伏转折、跌仆滚翻等动作与技术为主,其动作幅度开阔,关节活动范围大,对肌肉和韧带的柔韧性,弹性较高[1]。长拳动作多为大肌肉群来进行,要求肌肉活动量大,而且速度快,肺活量也较高。南拳项目则以拳势刚烈、步法稳健、动作紧削、腿法较少、身居中央、八面进退、常鼓劲而使肌肉隆起,以发声吐气而助长发力,特别能促进人体各主要肌群的力量发展[2]。太极拳是以柔和、缓慢、轻灵为主的拳术,其身体圆活、柔美,整套动作绵绵不断,前后呼应,强调以意念引导动作,以呼吸辅助动作做缠绕,转换的动作,特别强调下肢力量的稳定和轻灵。刀术勇猛快速,气势彪悍;棍术气势猛烈,棍打一片,棍棍带风;枪术势若游龙,枪扎一线;剑术轻快矫健,富于韵律。器械动作多配合手势做跳跃和静立定势动作。散打则以踢、打、摔、拿等手段为主要特征的搏击运动,其特点是手脚并用,动作灵敏、劲力迅猛的斗智斗勇高强度搏击运动。

竞技武术运动属于技能难美类项目,竞赛中运动时间不少于1min20s,并在该时间段内演练完成60个左右不同的动静,跳跃和平衡动作,并保持形神合一、内外一致、节奏鲜明等的高标准要求,比赛过程中最高心律可达220次/min。因此,从运动强度和负荷上相比,武术竞赛项目难度系数大于其他耐力性运动项目。韩英甲等人[3]研究认为,血乳酸值的大小可以间接反映运动员机体无氧酵解能力,可以作为评价运动员机体糖酵解系统功能能力的有效指标。由此可知,武术运动项目要求运动运动员具有较高的无氧糖酵解能力,其与田径类短跑体能训练具有共同的体能要求。武术训练同其他运动项目一样,基本素质包括力量、柔韧、耐力、平衡及速度的训练等,然而,武术作为中国传统的运动项目其在发展继承的过程中沿用许多古老的训练手段,比如:马步增强下肢和腰腹肌力量、劈叉下桥训练腰胯的柔韧度、提膝平衡提高机体的平衡力,等等。同样,对于耐力训练则常常采用武术动作和套路的高难度和重复性,超负荷运动,从而达到较高的抗无氧能力。

2高原训练的特点及理论发展

20世纪50年代中期,原苏联研究者提出人到高原环境机体对缺氧条件能产生适应,而通过运动训练可获得的适应更佳,并使人体呼吸和心血管系统功能达到增强,对有氧代谢能力的提高有所裨益,对运动成绩尤其是对耐力性项目成绩的提高有促进作用[4]。高原训练在各国体育领域已经成为提升运动员抗氧压能力,突破生理极限,增进体能储备,提升竞技水平的有效手段。杨明等人[5]研究认为有必要对亚高原的专项训练进行长期和短期的周期性研究,使优秀冬季耐力项目运动员从低氧刺激中获得最大的益处。强玉婷[6]研究认为高原训练对运动员的成绩有显著的提高作用,其主要影响运动员的运动系统、呼吸系统、脉管系统、心血管系统及调节神经系统机能由此可知,经高原训练后回到平原,由于平原富氧环境有利于运动员运动后恢复,对机体影响较少,有利于运动员超常发挥。高原训练可促使机体对高原环境的一种适应,达到由低氧引起的一系列生理变化进而增加肺通气量以提高氧含量,通过增加心输出量以提高运输到组织的氧量,通过血液的重新分配以保证重要器官和组织得到充足的氧,通过改变代谢底物以减少氧的消耗,最终导致动脉血中的氧含量逐渐回升[7]。因此,伴随着高原训练的成效呈明显增加趋势,高原训练的成效明显增大,而参与的项目和人数在增多。同时,高原训练基地的数量在不断增加和完善,高原训练的理论研究和国际交流在深入和增加,高原训练方法在不断创新等形态是当今高原训练发展的共同性趋势。

3 武术项目进入高原训练的考量相关因素

竞技武术精神属于短时间、大强度的运动,其从功能分类属于无氧供能系统;但从运动特点和各项目分类上,该项目又以有氧功能为辅。 高原训练具有提升呼吸系统的机能,增进高强度运动时心脏供血能力和心血管耐力水平,改善机体生理生化抗氧化水平,促进机体骨骼肌代谢能力等等科学价值。竞技武术项目中各长拳项目,器械项目和太极,传统拳种项目及散打,均可应用高原对人体的特殊阻力,从而达到提高机体各器官的潜在能力。因此,高原训练的实质是通过环境缺氧来增加身体对负荷的刺激,从而达到提高有氧和无氧代谢的能力。这种训练方式和目的同样适用于武术项目,科学合理安排和实施高原训练对武术项目将是一种新的训练手段,在理论具有科学性和可实践性。

项目特点进入高原训练的种类和比重是武术项目高原训练的考量前提。从武术各项目特点可知,套路项目运动强度大,无氧水平要求高;太极拳项目则以有氧运动为主,运动强度中等,运动时间稍长;而散打竞技则呈现运动强度最高,运动持续时间最长,以无氧运动为主的运动特点。因此,武术项目进行高原训练应按照各项目的功能特点分别进行不同强度和手段的干扰训练。比如套路和散打项目以无氧耐力训练为主,可采用田径项目中400m,800m的训练手段和理论;太极拳类可采用类似3000m和5000m的训练手段和理论,进而达到提高运动员耐力和力量素质的目的。适宜的高度应具备两个条件,即此高度既能对机体产生深刻的缺氧刺激,又承受比较大的训练量和强度。刘娜、殷劲[8]对不同海拔梯度专项组合训练对高原耐力性运动员12 min跑实验研究发现,高原、亚高原、平原不同海拔梯度变化专项组合训练,能有效提升高原耐力性运动员12 min跑运动成绩,有效确保他们抵达平原后运动成绩的稳定性,并能够提升其运动能力,利于平原参赛。高原训练的高度都在1500~2500 m,目前认为2000m左右的中等高度训练效果较好。因此,武术项目应根据运动员性别、身体承受能力、运动水平等客观因素进行海拔高度的选择,遵循循序渐进的方法,逐步使运动员适应海拔环境的缺氧状况。

训练时间安排和运动负荷的控制是高原训练的关键。对于高原训练的时间,目前较公认的最适持续时间为4~6周,并根据训练计划可分为适应期、正常训练和恢复这3个阶段。武术项目根据各竞赛特点进行合理的训练时间和运动负荷的控制,通过生化和生理手段在不同阶段进行监控和改进。比如:太极拳类和长拳套路项目可采用2~3套连续练习,散打可对同一个动作重复练习;在训练课安排上,可分别安排不同级别的力量、耐力和速度练习,也可进行密度大的专项技术练习,通过增加间隙来促进身体的恢复。同时注意,训练强度要因人制宜。一般来讲,初回平原由于高原训练的大强度,以及人体对高原环境的适应,因此到平原亦有一个适应的过程。该阶段的训练重点也是恢复和提高运动成绩的时机,因此,保持适宜的运动强度和采用科学合理的恢复手段将有利于比赛中高水平的超常发挥。

4武术项目进行高原训练所面临的问题

未来的研究趋势向短时间无氧供能项目扩展,高原训练项目由耐力性发展到武术、赛艇、短跑、排球、冬季两项、摔跤等几乎所有的奥运会项目[9-11]。高原训练练可促使机体无氧能力和有氧耐力的发展,但對其他素质项目及其训练周期和训练强度,消除疲劳及对机体的伤害等一系列问题尚未解决,大强度的训练对机体的利与弊及长远影响,高原训练后回平原的恢复训练强度及比赛日程的安排等问题也尚待解决。因此,武术项目的高原训练尚处于摸索阶段,人们对高原训练的认识尚不深入。高原训练可促进运动员力量,耐力,专项水平等各方面素质,同时,更重要的是,高原训练可因训练场地和环境的改变,训练量和手段的变化激起运动员的训练兴趣,从而在强度与快乐中寻求提高。武术项目的高原训练更需要我们不断地深入研究,从理论和实践经验总结规律,通过科学的安排和合理的恢复手段,更加快速有效地促进我国武术项目的竞技水平。

参考文献

[1] 张山.武术高级竞赛套路汇总[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7:10.

[2] 唐黎标.“南拳北腿”的地理原因[J].中华武术,2005(7):47.

[3] 韩英甲,王焕波,张慧敏,等.男子武术套路运动员上肢无氧代谢能力的测试研究[J].辽宁体育科技,2019,41(6):37-41.

[4] 陈文聪.高原训练的起源、现状及发展方向[J].山西体育科技,2007,27(3):1-6.

[5] 杨明,史继祖,张环宇,等.我国冬季耐力项目高原训练的研究与应用[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21,44(3):48-56.

[6] 强玉婷,王雪,李恵霖,等.高原训练对运动员心脏功能的影响[J].吉林医药学院学报,2021,42(3):215-217.

[8] 刘娜,殷劲.不同海拔梯度专项组合训练对高原耐力性运动员12 min跑成绩及身体机能的影响[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9,45(6):103-110.

[9] 康亚,敬龙军.我国高原训练的前沿与热点分析[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19,38(6):73-82.

[10] 陈枭.基于知识图谱的国内高原训练研究前沿与热点分析[J].冰雪体育创新研究,2020(14):13-15.

[11] 李志刚,林文弢.国内低氧训练研究现状的可视化分析[J].体育科研,2018,39(1):56-65.

猜你喜欢
耐力机体高原
《老人与海》读后感
高原往事
迸射
高原往事
高原往事
游戏《穿越小树林》耐力跑教学设计
饲粮锌在畜禽机体中的作用
2017倍耐力年历由彼得·林德伯格掌镜
柴油机机体常见损伤的检修
倍耐力亚太赛车产品销量六年内增幅达四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