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题要准 立意要深

2022-03-07 06:38王桂云
作文周刊(中考版) 2022年2期
关键词:作文题选材审题

王桂云

准确审题立意是写好作文的先决条件,也是一项重要的基本功。面对一道考场作文题,我们只有弄清楚命题者的意图,抓住文题的主题思想,才能不偏题、跑题,顺利地完成写作。那么,如何进行审题立意呢?

一、审题要准

审题是指全面、准确地分析题意,明确题目的要求。作文题有许多类型,如全命题、半命题、话题、材料;有的有提示语,有的是独题,还有的是选题。

1.提示语

(1)如果作文题有提示语,一定要先审读、分析提示语。如下面这道“提示语+全命题”作文题:

告别是一种心情,告别也是一种决定。南飞的大雁是对北方寒冷的告别,秋天的落叶是对炎热夏季的告别,雨季是对干旱的告别,彩虹是对风雨的告别……每一次的告别,都有一个故事,或激情燃烧,或凄美动人,或惊心动魄。告别不是遗忘,而是转身;告别不是放弃,而是开始!

请以“告别”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审读提示语最重要的是抓住提示语中的关键词,看它是否暗示了选材的范围和角度,是否提供了立意的方向,有没有文体要求等。上面这段材料提示我们:①选材范围要广。不仅可以写人和人的告别,还可以写物和物的告别、景和景的告别等。②切入角度要小。“大雁”“落叶”“风雨”“彩虹”,这些都是生活中常见的物象。③文体要鲜明。“每一次的告别,都有一个故事”,提示了作文的文体,可以是抒发感情的散文,也可以是写事的记叙文。④内容要充实。“激情燃烧”“凄美动人”“惊心动魄”等词点明了写作的内容,要写出告别的心情和过程。⑤立意要积极。从“不是遗忘,而是转身”“不是放弃,而是开始”等句子,可以看出作文的立意应当是积极向上的。

(2)审读提示语时要注意提示语中的种种限定。如下面这道“提示语+半命题”作文题:

初三的我们即将离开校园,校园的一人一景、一事一物陪伴了我们三年,三年中他们见证了我们的成长。

请以“  陪伴我成长”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这道作文题的提示语不但点明了选材角度、立意方向,更重要的是对选材的范围做了限定——要写校园里的人、事、景、物。题目中还有一个限定,就是“我”,“我”是写作的主体,不能写他人。

(3)审读提示语时还要注意话题的内涵及提示语中的隐性要求。如下面这道“提示语+话题”作文题:

浩瀚的大漠、巍峨的高山、奔腾的溪流、飞悬的瀑布、广阔的海洋等,构成大自然中一道道迷人的风景;手牵幼子的母亲、树下嬉闹的孩童、漫步街头的情侣、相扶相携的“夕阳红”等,构成现实生活中一道道亮丽的风景……

请以“风景”为话题,写一篇作文,题目自拟。

对于这道作文题,我们除了要注意文题中的显性要求,还必须分析“风景”的内涵。“风景”不仅包括大漠、高山、溪流、瀑布、海洋等美丽的自然风光,还包括各种美好的感情和令人感动的人文、社会等生活画面。这些风景让我们拥有美好、温馨的时刻。

2.独题式

审读独题式作文题,首先要抓住关键词,找到写作的主体和对象,然后提几个问题,文章的选材、立意、思路就出来了。如下面这道独题式作文题:

请以“当我需要时有你”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这里有两个主体,“你”是主要的写作对象,“我”是次要的写作对象。“你”可以是同学、家人、老师、陌生人;可以是物,动物、植物、事物;还可以是抽象的目标、方向、态度。中间的“需要”是关键词,为什么“需要”?要把原因写清楚;怎么“需要”?要把过程写清楚。回答了这两个问题,我们就可以确定作文的主题:可以是帮助、友爱、立志等。

总之,审题是写作文的第一步,是重中之重。我们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抓关键词,了解显性要求及各种限定;2.多角度分析隐性要求和文题内涵;3.找出作文的主体和对象,提出问题,确定写作的内容;4.关注议论、总结的语句,抓住文题的中心主旨。

二、立意要深

立意就是确定作文的主题,确立写作的方向、题材和主旨。好的主题是作文的灵魂,是作文成功的关键。那么应如何立意呢?

1.联系生活实际,以小见大。

自然界中的一些小现象,生活中的一些小故事,虽然普通常见,却蕴含着深刻的意义。只要我们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把小题材放到广阔的社会及历史背景面前,深入拓展,就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如宗璞在《紫藤萝瀑布》中写道:

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我抚摸了一下那小小的紫色的花舱,那里满装生命的酒酿,它张满了帆,在这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它是万花中的一朵,也正是一朵一朵花,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

在写这篇文章时,作者的弟弟身患绝症,她因此十分悲痛。于是她徜徉于庭院中,看到了充满生命力的紫藤萝,因此睹物释怀,由花自衰而盛,转悲为喜,感受到了人生的美好和生命的永恒,抒发了对生命的礼赞。

以上面的作文题“告别”为例,如果我们根据提示语中的“告别是一种决定”立意,可以这样写:在初三的“紧要关头”,“我”还放不下游戏,导致成绩一落千丈。于是“我”做了一个決定:告别游戏。但“告别”并不是那么容易,在曲折反复的“告别”过程中,“我”明白了做事一定要果断、坚决的道理。

2.联想相似事物,点面结合。

生活中有很多相似的事物,我们可以抓住相似点,扩展主题,点面结合进行立意。写“点”,要突出重点,体现深度;写“面”,要顾及全局,体现广度。点面结合,能使作文的主旨由一个点扩展到一个面,既有深度又有广度,反映丰富的社会内容,揭示深刻的社会主题。

如朱德在《回忆我的母亲》一文中这样写道:

母亲现在离我而去了,我将永不能再见她一面了,这个哀痛是无法补救的。母亲是一个平凡的人,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是,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我用什么方法来报答母亲的深恩呢?

朱德不仅赞美了自己母亲的美好品质,而且联想到了像母亲一样千千万万的劳动人民,以此激励自己要像他们一样报效祖国,点面结合,自然而然地升华了主题。

以作文题“   陪伴我成长”为例,如果我们选择写“老师陪伴我成长”,可以重点刻画一个老师形象,然后联想到老师们“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无私奉献精神;以作文题“风景”为例,我们可以写出一处风景的变化过程,然后联想到全国有无数这样正在变美的风景,由此升华为对国家精准扶贫政策和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美丽中国行动的赞美,提升作文的立意。

3.变换思维角度,正反对比。

作文的立意不能只局限于一个角度,我们应当尝试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辩证思考,发掘不足之处,然后通过积极努力,表达正向的价值追求。

以作文题“当我需要时有你”为例,我们写作时的一般思维是:“我”遇到挫折,需要安慰,然后“你”来到了我身边。这样写容易陷入套路化、模式化的窠臼。如果我们运用逆向思维进行写作,效果就大不一样:“我”本身条件好,样样行,整天生活在蜜罐里,看不到自己的缺点。这时“你”——挫折来到了“我”的身边,把“我”敲醒,让“我”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这样写是不是就有了新意?但需要注意的是,“逆向思维”不是“颠倒黑白”,不能强行把坏的说成好的,丑的说成美的。

总之,审题立意十分重要,它决定了我们写作的大方向和思维高度。在平时的写作中,大家要有意识地练习审题立意,锻炼抓关键、细分析、找思路的能力,这样在考场上才不会无处下笔。

猜你喜欢
作文题选材审题
2021年《路》刊高考作文题全覆盖
考场作文选材如何“闯关”
“三招”学会审题
记叙文的选材与主旨
七分审题三分做
认真审题 避免出错
2016高考作文题:在复杂要求中寻求平衡
避实就虚,理重于情——感受2014年高考作文题
高考作文题“撞衫”说明了什么?
作文选材中的要与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