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影像的世界里高扬自己的审美追求
——评米禾禾的影片《足球爸爸》《我的三平方》

2022-03-07 09:28张永祎
剧影月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马达编导足球

■张永祎

最近看了米禾禾导演的影片《足球爸爸》和《我的三平方》,因为受邀参加专题研讨会,在看片之前,专门上网荡了一下,这才知道,米禾禾是喝着扬子江水长大的南京女孩。早在中学时代就对文学情有独钟,以后又凭着专业的修炼,在视听艺术中扬帆起航,曾获得金秋笔会大赛的三等奖,中国网络作品大赛的二等奖,学院文学作品剧作的一等奖,壹基金公益微电影入围优秀奖,全国广告创意大赛三等奖,连续两年的全军微电影大赛金奖,小小年纪,才华横溢,不可小觑,不可斗量。大学毕业后,又任职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卫视频道,研发栏目,创建品牌,做过编导,写过台本,练就了一身的功夫。

既然是有着如此丰富历练的新锐导演,那就天然地拥有锐意进取和锐不可挡的锐气,绽放着一种初生牛犊不怕虎、敢为人先越雷池的创新精神。应该说,通过这两部影片的观赏,我们已经多多少少地感受到了米禾禾身上的那种不拘一格的眼光和不同凡响的气度:让外国孩子到中国来找爸爸,让“体育废人”变成“足球军师”,让网恋成为交换条件的契机,让口吃的青年来当乡村老师等等,凡此种种,都是生活中极小概率的事件,但她却抓住不放,绵绵不绝,在某种程度上,她的这种乐此不疲的表现,却是与人们想象截然相反的情节取向。对这类影片,她不仅敢接,也敢导,更会导,好像也特别喜欢这种有点另类的豪横,在电影剪辑上也注重尝试着某种新的可能。比如《足球爸爸》的结尾情节居然夹着在结束的字幕中作了交代,就好像记叙文夹叙夹议那样作了视觉性的安排,这种做法确实是够大胆的,以前也没见过,如此潇洒地另起一行,打破了常规的套路,但从接受的角度来看,却一点也不违和,完全不显生硬!可见这么多年来米禾禾行走在影像世界之际,都在寻寻觅觅,不断地摸摸索索,逐步建立起了独辟蹊径的电影话语体系和导演个人风格。但我们也不能据此认为,米禾禾这么一头扎进光怪陆离的标新立异和极力推崇反常的格格不入,如果有人那样理解,那就方枘圆凿,大错特错了,关键这也并不是事实,一鳞半爪,一孔之见,只能说明对米禾禾的作品理解不够深入。纵观她的影片,她的创作中心始终都没有离开过对时代背景下人物命运的深切关注,特别强调对生命终极意义的追问,对繁花似锦的人性人情的深入剖析,因此最终感染我们的不仅是那些新的思路、新的方法、新的手段,更重要的还是精神层面的同频和心理感觉的共振,所以对于她的影片,我们要从历史的背景、现实的缘由这些更为广阔的视野中,来领略整体的格局和定位深层的含义,这样才能真正找准通往米禾禾心灵屏幕的正确路径。

《足球爸爸》以足球为线索,构成一个“圆”的意象,《我的三平方》以课桌为载体,是一个“方”的意象,冥冥之中也似乎暗喻着米禾禾有史以来一以贯之的审美追求。这就是说在她的内心世界里,始终蕴含着两种创作力量:一种是有棱有角冲出去的愿望,另一种是有板有眼收回来的定力。它们是同一硬币的两面,须臾不可分离;彼此不是楚河汉界,而是融会贯通。“心中有丘壑,眉目做山河”,纵然这是一条相反相成、充满内心较量的艰辛道路,常常荆棘丛生、举步维艰,但她却是一个不认输、不服输、不怕输,也不想输的人,这么多年来从未放弃过自己的创作理念,矢志不移,跋山涉水,勤勤恳恳,兢兢业业,控纵在分寸之间,拿捏在纤毫之际,全力以赴地推进许多影像的积极生成,让自己内心的审美之光不断地照进现实。

编导所关注的都是人们身边的故事,晨起暮落的生活,柴米油盐的日子,一起一落的心情,充满着烟火气的悲欢离合,还有酸甜苦辣的人间味道。《足球爸爸》讲述的是温情故事,这里有亲情、友情和爱情,许多感同身受的东西,如涓涓流淌的溪水,奔流在起承转合的情节之中。当我们透过银幕,放眼望去,好像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日子,不仅离人物越来越近,也离我们越来越近了!明眼的人可以清楚地看出,小小足球在影片中就是一条显在的引线,除了串联作用好像别无用途,但出人意料的是这里却暗藏玄机,只要深入下去,就会发现还有一个潜在的文本。这就是恨铁不成钢的中国足球,它一直都是中国人心中的痛。如何能够打破魔咒,创造辉煌,在我们看过影片之后,就能清晰地感受到编导给出的答案。影片所要表达的不仅是要从娃娃抓起的坚定理念和期盼全社会更加关注的热切愿望,还更在意于弘扬那种越挫越勇、一往无前、敢于胜利、为国争光的拼搏精神。《我的三平方》写的是乡村教育的故事,这也是后继有人的长远大计,乡村儿童应该得到更好的教育,这也是人们所关心的热点和焦点问题。编导敢于从此入手,入木三分,抓住症结,提供方案,充分体现出他们高度的使命感和强烈的责任感!

影片的冲突律就在于在困境的起结和解扣,这山过了,还有那山,“一山放过一山拦”,峰回路转,跌宕起伏,这其间的跨度越大,落差越高,带来的情感冲击力也就会越强。《足球爸爸》中罗飞和托尼以及校长和儿子的矛盾关系,都是由足球引发开来的。托尼以为自己的父亲就是足球明星,但现实却让他大失所望;校长一直认为自己儿子没有出息,热爱足球就是不务正业。这种矛盾日积月累,一触即发,不理解被堆得越来越高,只有通过成功的实践,把足球的魅力发挥到极致,这才能越过不理解的障碍看到理解的曙光。影片很善于在理解与不理解之间满布情弦,随着情节的发展,冲突的加剧,弦会绷得越来越紧,随时随地,时时刻刻,哪怕是不经意的一拨,也能弹奏出父子情深的最强音。《我的三平方》中的马达,在乡村的小学里开启了自己老师的职业生涯,他所遭遇的不仅是村长的不理解、村民的不理解,更有学生的不理解。马达那晚找到走失的张小水,把他背在自己的肩上,张小水这才深切地感受到来自老师身心的温暖,发自内心叫了声“老师”,这是他一直以来不愿启口的称呼,但这时他认为马达老师配得上这个称呼。令人没想到的是,如此轻轻的一声呼唤,就如同一线阳光穿过愁云瞬间照亮了马达的心里,他的内心顿感无比激动,这不仅代表着学生对老师的认可,化解了师生之间的前嫌,更代表着作为老师获得应有的尊严和精神的勋章。这时,一段吉他弹奏的背景音乐缓缓流出,非常美妙动听,仿佛从心灵里跳出来的快乐之声,忽然从天外飘来。

如果说电影就像一道光一样照亮人们的心灵,那么一个个如珍珠般的细节就是那种积少成多的充足光源。有的时候故事魅力并不是来自于连篇累牍的异想天开,而是来自于梦牵魂绕的完美细节。在许多影片中,细节的深度代表着作品的深度,细节的温度也代表着作品的温度。随着岁月的流逝,人们对影片本身的记忆也许会模糊不清,但对那些惊艳绝伦的细节却永生难忘。应该说,编导深谙其道,对此精益求精,非常善于取精用微、以小见大,哪怕就是一个细节的轻描淡写,也能够风生水起、狂飙突进,激发出瞬间的风光无限。《足球爸爸》中的托尼在比赛场上,冲锋陷阵,突破重围,一骑绝尘地闯到对家门前,只要飞起一脚,就可灌网进球、稳操胜券,但这时托尼却戛然而止,忽然楞在球场上变得呆若木鸡,结果功亏一篑,球又被对方抢了过去,本该赢的球却因此输掉了。在场的老师和同学不理解,在看的观众也都不理解,但托尼如此却事出有因,他在风驰电掣中突然停摆,是因为相同情景的忽然再现,猝不及防地触碰到了心灵的伤痛,他曾因疯狂射门把对方守门的同学脑袋踢坏,结果留下了终生残疾,在他的心里也留下了阴影,以致他在胜利在望之时,害怕重蹈覆辙、悲剧再生,结果只能望而却步,错失良机。机会的擦肩而过却换来了醍醐灌顶,回忆的痛楚最终被现实彻底唤醒。这个细节足以说明,足球对人物不仅是一个心灵治愈的过程,也是一个文明渐悟的过程。同样,《我的三平方》中村长把机顶盒送给学校这个细节,也非常令人玩味。实事求是地讲,这个细节多少还有点经不起推敲。因为在影片中没有铺垫学校特别需要机顶盒的前情,突如其来地送上机顶盒,一时也确实无处安放,只能待在孩子的课桌里,根本没能发挥雪中送炭的作用,只是它出现的时机比较好,这时正是村长发现马达口吃不愿留他在村里任教的当口,既然不愿留他,就应该彻底断了他的念头才对,但村长没有这样做,非但没去釜底抽薪,还把自家唯一的机顶盒给送了过去。这与他的先前将马达赶走的想法完全背道而驰,但这个举动却悄悄地泄露了他还是希望把马达留下来的内心秘密,虽然对马达的缺陷有所顾忌,但毕竟还有那么多孩子渴求上学、嗷嗷待哺,所以作为村长不能置若罔闻,应该抓住机会,留下人才,这才会有前后不一的反常举动。其实在这个时候送什么并不重要,关键是“送”这个行为本身的意思表达,似乎显得格外的至关重要!通过如此细笔的点铁成金,我们似乎也渐渐懂得了,有时看不到的确实比看得到的更有魅力,看不懂的也确实比看得懂的更有韵味。

两部影片皆为儿童题材,都是从儿童的角度来看待许多现实的问题,不谋而合的巧合背后体现着殊途同归的价值追求。编导总是希望纯净的目光和天真的情怀能够穿越整个影片,贯穿情节结构,玉汝于成地孕育和构建起那些回味无穷的审美境界。应该说,《足球爸爸》的审美点是建立在喜剧的特色上。这也就难怪编导喜欢运用误会、巧合、幽默和夸张等艺术手法,特别是把孙子兵法与足球比赛连为一体,虽属绝无仅有,非但没有弄巧成拙,反而因此出奇制胜,妙趣横生。《我的三平方》的审美点是建立在乡愁的情调上。马达没有因为别人的冷眼夺走了自己的快乐,却因为一句话的承诺,逐渐明白自己人生的信条。虽然在年久失修的教室里,只有八个学生和一个三平方讲台,但他在这里找到了自己的价值坐标,深刻地认识到提高乡村的教育质量是发展乡村的必由之路。“近处是人生,远处是风景”,编导巧妙地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不紧不慢的叙述方式和平平淡淡的散文笔调,在人生的故事中不断展现着醉人的风情:暖暖远村,高高山岗,绿绿草木,黄黄士路,曲曲折折,弯弯绕绕,炊烟袅袅,夕阳依依,时光不语,静待花开,这些美丽的风情足以让我们装下心中所有的乡愁和梦想。在这十年树木如诗如画的一片郁郁葱葱之中,百年树人也因此显得更为迫切!

就艺术的成熟度而言,《我的三平方》显然要比《足球爸爸》更胜一筹,通过有滋有味的镜头,把观众带入到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深邃精神风貌之中,让观众设身处地地去体验乡村教师短暂从教经历所能体悟到的复杂的心路历程。据说《我的三平方》(英文名MR.MOTOR),已经斩获第19届意大利伊斯基亚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奖。这是华人导演首次获得该奖项,也是这个奖项该年度唯一一部入围华语电影。作为一名年轻的导演,取得如此不俗的成绩,确实可喜可贺,可圈可点。但不容否认,这两部片子确实还有不尽如人意的稚嫩之处。比如《足球爸爸》中儿童语言成人化的问题就十分严重,成龙配套的拿腔拿调,纯粹是成人思维的结果,完全不符合孩子的心理特点和语言风格。同样,在《我的三平方》中,编导希望“卒章显其志”,把压轴戏放在大张旗鼓的“最后的一课”,通过引经据典凸显人生信仰,期盼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艺术效果。但事与愿违,反而事倍功半,因为结尾的点滴空间容不下如此长篇大论,特别是编导还要再三强调,就更显拖沓,不够简练,也不够果断,失去了“豹尾”应有的力量。其实对于影片创作来说,最直接的语言就是镜头,最真实的力量也是镜头,镜头的表达是最符合电影本性的表达,让感性力量来征服观众,肯定比理性解读效果更好。如果编导把有声的独白变成无声的镜头,不是着力在“说”上,而是着力在“看”上,不是着力在“理”上,而是着力在“情”上,也许会更能兑现我们如此喜欢与电影相遇的真正理由。

导演米禾禾

但对于米禾禾来说,这些都是“成长中的烦恼”。现有作品的脱颖而出意味着更多影片的蓄势待发。我们真诚希望米禾禾能够继续找准书写人民史诗的生活接口,押准伟大时代的铿锵韵脚,踔厉奋发,笃行不怠,专心致志,心无旁骛,朝乾夕惕,久久为功,创造出更多更好更美的电影作品,不负观众,不负韶华!

猜你喜欢
马达编导足球
不能怪我
编导:贩卖热情的人
关于艺术编导改革与创新的思考
让足球动起来
少年快乐足球
枰中侠侣
认识足球(一)
浅谈电视编导能力与艺术修养
向阳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