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朔画赞碑》《争座位帖》《中兴颂》

2022-03-07 06:36
江苏教育 2022年13期
关键词:东方朔颜真卿黄庭坚

【作品概况】《东方朔画赞碑》全称《汉太中大夫东方先生画赞碑》。晋夏侯湛撰文,颜真卿46岁楷书。唐天宝十三载(公元754年)刻立于东方朔故里山东德州,元代移至城内。清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地震,碑身半截埋入土中。到乾隆五十七年(公元1792年),此碑被热爱颜书的县令汪本庄挖出,并修碑亭保护。全碑36行,行30字,字径约10厘米。经剜刻已面目全非,现传宋拓佳本。

【观典赏析】《东方朔画赞碑》为颜真卿早年代表作之一。颜真卿书写时正值壮年,神明焕发,意气凌云。此碑雄壮厚重,峭拔开张,每一个字都有“充塞于天地之间”的气象,就像庄重的朝臣或威严的壮士,有顶天立地的气概。颜书在美学上属壮美一类,因此,许多巍峨庄严的建筑上所配书法,多从颜字取法。宋黄庭坚称此碑“笔圆而劲,肥厚得中”。苏东坡曾学此碑,并题赞说:“颜鲁公平生写碑,唯此碑为清雄。字间不失清远,其后见逸少本,乃知鲁公字字临此书,虽大小相悬,而气韵良是。非自得于书,未易为言此也。”苏轼认为此碑是颜诸碑中最为清晰的。明人赞此碑“书法峭拔奋张,固是鲁公得意笔也”。

【作品概况】《争座位帖》亦称《论座帖》《与郭仆射书》,是唐广德二年(公元764年)颜真卿写给定襄王郭英义的书信手稿,争论文武百官的座次问题。行草书,传有七纸。墨迹不传,刻石存西安碑林。该帖与颜真卿《祭侄文稿》《祭伯文稿》被称为“颜书三稿”。

【观典赏析】《争座位帖》信笔疾书,苍劲古雅,为世所珍。全篇劲挺豁达,姿态飞扬,圆劲激越,笔势与文辞显现了其刚劲耿直、朴实敦厚的人格。因是草稿,信笔疾书,许多字与行写得豪宕尽兴,姿态飞动,虎虎有生气,无意笔墨,却满纸郁勃,忠义之情、刚烈之气充之于心、赋之于文、形之于书。文中理正、词严、文厉、书愤,洋洋千文,如长水蹈海,无可阻挡,遂使历代书家无不为之服膺倾倒。宋米芾说:“《争座位帖》在颜最为杰思,有篆籀气,为颜书第一,字相连属,诡异飞动,得于意外。”清杨守敬说:“行书自右军后,以鲁公此帖为创格,绝去姿媚,独标古劲。”《争座位帖》与《兰亭序》合称“双璧”,入行草最佳范本之列。

【作品概况】《中兴颂》全称《大唐中兴颂》,元结撰文,记平定安禄山之乱、颂唐中兴。颜真卿亲历平叛之事,成为写《中兴颂》的最佳人选。大历六年(公元771年)刻于湖南祁阳浯溪崖壁之上。颜真卿63岁楷书,摩崖刻石,字径20厘米。宋代拓本,麻纸,黑墨精拓,装裱成册,共两册,共166页,每页纵29.3厘米,横15.5厘米。

【观典赏析】《中兴颂》是颜书法进入成熟时期的典型代表,“《中兴》以后,笔力迥与前异”。书法奇伟宏大,用笔健挺朴质,不屑修饰,点画圆浑厚实,粗壮而不臃肿。字形以宽阔取势,四周向外拓张,捺脚重拙含蓄,确立了格法严谨的唐楷风格。碑面大,字形大,更显正大浑阔,表现出一种气度恢宏的威武刚烈风度。传宋黄庭坚曾几次亲临学颜字,在摩崖后部位刻有黄庭坚的题字,赞叹“大字无过《瘗鹤铭》,晚有名崖《颂中兴》”。明王世贞称此碑“当是鲁公法书第一”。钱邦芑称此碑“为平原第一得意书”。伫立摩崖之前,能真切地感受到人文、风光、文学、艺术和曾经的历史风云的最佳结合。

猜你喜欢
东方朔颜真卿黄庭坚
东方朔散文赋《答客难》的文献学解读
白饭、皛饭与毳饭
颜真卿拜师
从棋品看人品
劝学诗
东方朔与元宵姑娘
东方朔割肉
树为何名
黄庭坚一夜三点灯
唐.颜真卿《勤礼碑》集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