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与服装表演策划相互融合研究
——评《服装与表演艺术》

2022-03-07 07:21王莉
毛纺科技 2022年2期
关键词:表演艺术美学服装

作 者:郭海燕 出版社: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音乐和服装表演的融合搭配是一门有理论可依但又充分考验自主创造性的工作,其要求舞美设计师具备熟练的跨学科知识糅合运用能力,在整体观照服装表演内容和音乐曲艺风格的基础上,做到“有机融合”“以形定音”,实现服装舞台表演在自然恰切的背景音乐下呈现出最佳效果。由郭海燕著写,通过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于2017年2月出版的《服装与表演艺术》一书立足于中西方服装表演、音乐艺术的美学理论,系统分析了服装表演的价值体现、美学理念和审美心理,介绍了不同艺术风格的服装表演与音乐的搭配融合方法,全方位呈现了有关现代服装与表演艺术的艺术风貌和实施细则,对服装表演艺术教学和实践具有一定实践指导价值。从全书看,主要呈现出以下几点特色。

一、基于中西方美学思想,深入挖掘服装表演艺术的理论与实践价值

服装与表演艺术不是单纯的展示性演艺节目,而是糅合了多门学科美学思想的现代艺术形式。其不仅带动了服装产业的发展,为人们的服饰装扮提供具有实际价值的信息,同时也不断深化服装表演艺术的理论研究,为繁荣服装表演艺术研究贡献力量。从古至今的美学思想是服装表演与服装设计持续发展的理论支撑,在古代中国和西方世界,美学就是一门系统独立的学科,在人文艺术中占有重要地位,系统的美学思想渗透到所有与艺术创造有关的领域中,包括音乐、美术、文学、演艺、设计等。例如中国的“意境美、和谐中庸、道法自然”等,西方古罗马、古希腊中衍生发展出来的形构美学等,至今仍对包括服装设计与展示演出在内的众多艺术形式产生影响。具体到服装设计与展示美学,该书对这些美学理念在服装设计生产和服装表演艺术中的体现进行了分类阐述,包括中国古代美学思想、近现代美学理念,西方古代美学思想、近现代美学理念等,可以说将古今中外服装美学精髓分析得十分透彻,奠定了服装表演现实价值的理论基础。

基于这些美学思想生产设计出来的服装具有丰富的现实价值,主要包括审美价值和实用价值。审美价值来看,服装表演艺术和音乐、美术、文学等许多类型的社会艺术一样,都从审美观感上给人提供不同形式的审美体验,形成不同的视觉效果。以不同艺术风格的服装来进行服装表演所传达的艺术和美学理念是不一样的,该书充分尊重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时空、不同审美场域下诞生的服装艺术,发扬兼容并蓄的编写精神,对不同时空、民族各式各样的服装艺术都进行了阐释论述,对他们所传递的审美价值特征加以分析归纳,形成了具有条理性、系统性的文字成果,以便于读者对照取用。事实上,服装表演艺术的审美价值是糅合多种艺术形式的综合体,其需要设计者对表演内容进行创新设计,还需要对舞台效果进行设计,灯光、背景音乐、人物动作、布景、道具等,涉及了音乐、设计、绘画、摄影等多个艺术领域。而该书指出,能够糅合这些艺术元素,使其在服装表演艺术中得到和谐共生式的体现,才是展示服装表演艺术的关键所在。从实用价值来看,该书则主要从服装产业发展、服饰装扮艺术发展、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以及大众审美力提升的角度进行阐释,从社会经济跨越到文化教育,从学科艺术发展跨越到日常生活,全面、深入地挖掘了服装表演艺术的实用价值,这对指导服装设计与表演实践具有实际启发价值。当然,在如此短的篇幅中,不可能将服装表演艺术的实用价值完全阐述,该书只是根据相关性的编写规律作了简要、重点性的概述,除此之外,服装表演与音乐艺术、绘画艺术、摄影艺术的关系,该书并未作深入探讨,但对服装表演艺术的丰富实用价值给予了肯定。

二、从审美体验与审美心理出发,系统探析服装表演美学法则

服装表演艺术的美学价值不仅体现在人物动作、服装形式等直观性美感上,还涉及更多更复杂的影响因素,诸如人体美学、审美心理、造型艺术等多种因素。作者本着专业科学的研究精神,从更深层次的审美心理和人体美学以及综合性美学理念对服装表演艺术的影响着手,分析服装心理学、人体美学、服装表演美学等理论产生的渊源及其特征,从而为系统探究服装表演审美体系形成的内因奠定基础。引导读者不仅要关注服装表演外在形式美,更要理清并认识到其中更为内在、关键的影响动因,从而形成对服装表演艺术审美体系的完整认知。该书认为,要系统认识服装表演的形式美法则,要将服装表演当成一个综合性艺术来看,不仅要关注服装本身的造型设计,同时要将其作为舞台艺术中的一个动态对象来看,观察服装与周围舞台布景设计、背景音乐的搭配、模特的身形动作、灯光艺术的协调性以及整体表要作品的视觉呈现效果等,以表演艺术的一般评判标准来观摩,才能对服装表演艺术的美学法则形成更清晰的认知。服装表演的美学理念则涉及更内在的形象塑造和人体美学理论,该书分形象塑造、人体美学以及美学在服装与模特造型中的渗透3个小节讨论了服装表演美学理念的形成与影响因素,讨论了模特的形象塑造对服装表演的艺术呈现效果的影响,还从人体工学的角度分析了模特肢体语言和不同服装搭配起来所产生的艺术效果,拓宽了服装表演理论研究的视野,同时显示出该书极具实证精神的编写原则。

而该书最具特色之处则是引入了“服装与服装表演的心理研究”一章。作者从服装穿着与审美心理的关系出发,探究了服装表演美感心理的产生路径及其作用机制,以及对服装表演艺术呈现施加的影响。如此解析,一方面拓宽了服装表演艺术的研究范畴,分析了观众对服装表演艺术不同审美感受形成的路径与原因;另一方面则间接对服装表演艺术的发展以及服装设计生产提供了具有实效的指导,对从业人员创新设计更多优秀的服装表演艺术、引领服饰时尚产生积极推动力。服装心理学是心理学进行分化发展之后产生的一门学科,其的存在与发展使对服饰装扮潮流的研究摆脱了社会经济研究的桎梏,转而向更加内在、深层的心理学方面纵深,这对深入挖掘服装审美心理的实际应用价值具有开创性意义。此外,该书分析了这种服装审美心理的具体作用机制,认为模特的综合素质(包括身形、外貌、气质、肢体动作、表情管理等)对服装在节目演艺中的审美效果的体现产生了重要影响。因此,成功的服装表演艺术不仅要关注服装本身的艺术设计,也要注重对其载体,即模特的综合素质予以足够的关注。

三、立足服装表演实践,分析展示不同风格服装艺术风格

服装表演艺术效果的评价依据单纯的理论分析显然难以完成,作为一项直观、感性的艺术,服装表演艺术的价值体现最好的评价方式是以演出实践为基础,根据系统的审美法则和美学理论,以及当前对服饰和表演艺术的一般要求进行分析。当然,这其中仍难免掺杂主观情感,而要最大程度地保持客观、理性,就要对服装审美原则和美学理念有一个系统深入的学习,保证评判者具有足够的美学理论素养。该书搜集整理了众多不同类型的服装表演实践案例,从多个层面(不止于服装艺术造型,而是从整体表演节目的观赏体验来看)分析了这些演出实践整体上给观众传达的艺术感受,对指导读者如何认识服装表演以及如何评价服装表演有一定启发。这其中,作者对服装表演的搜集是有选择性的,除了根据不同艺术风格进行分类,还以不同表演形式进行分类,保证了讨论分析有不同的侧重点,形成具有实践价值的观点。

具体来看,该书选择了古典风格服装、夸张风格服装、职业风格服装等3种风格类型的服装表演进行阐释解析,风格特征区分明显,跨度大,但又紧紧贴合人们对服装装扮的现实潮流需求,使分析评价成果更具实践应用价值。古典风格服装来看,该书认为古典风格服装属于非日常穿着服装的一种,通常只在特定节日和活动中才会穿上。以此类服装为主角的服装表演对模特的气质较为挑剔,需要模特具有传统审美倾向的外形与气质,如“身形窈窕”,具有“柔性美”等,当然这并非一概而论,该书也选择了不同气质类型的古典服装表演进行针对性点评,力求从个性推个性,以特殊性延伸至普遍性,使结论更符合现实规律。夸张风格服饰来看,这主要是受现代服装审美趋势影响和二次元动漫等影视元素影响的产物。该书指出,此类服装的日常性进一步减弱,常流行于喜爱多元文化的青少年人群中,对这类服装艺术进行评判,要对二次元动漫艺术有一定了解,讲究对现实世界的抽离性,又要一定程度上实现某种模仿和回归,其反映的是年轻一代追逐自由、个性解放、标新立异的处世心态。

猜你喜欢
表演艺术美学服装
中国器乐表演艺术研究的理论建构
盘中的意式美学
声乐的表演艺术与审美特征探索——基于接受美学视角
第30届 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获奖名单
外婆的美学
道具服装
第29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获奖名单
纯白美学
现在可以入手的mina风高性价比服装
“妆”饰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