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音乐文化视角下的设计思考
——以塞上老街博物馆概念性设计为例

2022-03-07 08:44内蒙古工业大学建筑学院内蒙古自治区绿色建筑重点实验室
城市建筑空间 2022年1期
关键词:蒙古族老街光影

文/内蒙古工业大学建筑学院 内蒙古自治区绿色建筑重点实验室 骆 丹

0 引言

博物馆设计场地位于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玉泉区塞上老街的尽头,周边旅游资源丰富,塞上老街位于大昭寺附近,是具有明清建筑风格的古街,既是玉泉区旅游产业聚集地,也是连接点。博物馆选址于40m×60m长方形地块,有一定倾斜度。

1 设计理念

1.1 理性思维

设计需结合人群需求对场地进行调研分析,考虑到历史与艺术可引发人们的共鸣与思考,故塞上老街博物馆选择音乐与历史结合,命名为新摇滚音乐博物馆。美国博物馆专家乔治·布朗·古德曾说过,培养和教育大众学习获取知识的能力比直接提供和给予更重要,即“博物馆者,非古董者之墓地,乃活思想之育种场。”场域理论是法国著名思想家、社会学家皮尔·布迪厄创建的社会心理学重要理论之一,其理论是指在特定空间中,人的行动、行为、动作心理皆受场域影响。场域包含的因素较多,既指动作所发生的物理环境,又包括空间环境中他人的行为及与此相关的因素。由此可知,观众在音乐博物馆空间氛围中更能感受体感交互式学习。受音乐博物馆场所空间影响,塞上老街音乐博物馆的艺术氛围更浓郁。

1.2 设计理念

艺术既简单又复杂多变,音乐亦是如此,就如同音符的跳跃感与律动感,常给人平凡之感,但深入了解后,即感受到充满活力与艺术的氛围。理性建造可作为设计切入点,但理性建造并不能排除感性成分,因为设计过程常与灵感相伴,无论是否拥有设计灵感,设计师应重视建筑设计策略。

塞上老街博物馆整体造型简单,由3个体块围合而成,中有庭院、连廊穿插,动静皆宜,色彩分明。因是音乐主题,故设计音符体块,后逐渐演变为如今模样,呈现现代美学之感(见图1)。

图1 塞上老街博物馆建筑体块生成

2 地域性与历史性

塞上老街博物馆位于敕勒川下,在呼和浩特市玉泉区内,具有极强的内蒙古地域特色。玉泉区作为呼和浩特的发祥地,有众多文化古迹,塞上老街博物馆处于大召文化旅游区境内,区位优势明显,商业、文化、旅游资源丰富。塞上老街是一条历史文化街区,其内多为仿古建筑。清末民初时,这条街的经营范围几乎囊括所有人们生活所需的用品。民以食为天,塞上老街的粮铺较其他商铺多。2000年,当地政府对塞上老街进行更新改造,塞上老街如今焕然一新,老街内的建筑得到有效保护,塞上老街也恢复了往昔的热闹场景。

3 音乐表现手法

蒙古族音乐历史悠久,种类丰富。其中原生态音乐包含文献记载的古代蒙古族音乐、以民间传承为主的古代民族音乐及蒙古族地区艺人代代相传的音乐形式等,蒙古族音乐风格贯穿古今,是影响蒙古族民族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塞上老街博物馆选择现代设计理念,设计坡屋顶以呼应塞上老街建筑。

蒙古族音乐的种类大致可分为宫廷音乐、祭祀音乐和宗教音乐3种。蒙古族音乐形式多样,有长调、萨满歌曲、英雄主义史诗、呼麦、马头琴、短调民歌等。上述音乐形式与蒙古族的历史传统和文化积淀紧密联系,既体现浓郁的草原风情,又反映蒙古族人民的日常活动。将摇滚乐作为塞上老街博物馆设计的切入点,原因在于蒙古族特有的民族乐队、摇滚乐队中蕴含蒙古音乐的多种表现形式,故设计室外舞台展现塞上老街博物馆动态文化,使来往的人们与博物馆实现交互体验(见图2)。

图2 塞上老街博物馆的室外舞台

4 材料性格表现手法

4.1 光

设计中光影的存在颇具亮点,因此,塞上老街博物馆设计了造型变化与转折,从建筑立面的4个方向看,不同光影具有不同效果(见图3)。建筑剖面效果如图4所示。

图3 塞上老街博物馆建筑立面效果

图4 塞上老街博物馆建筑剖面效果

建筑设计又可谓是光影设计,通过阳光反射与折射展现建筑的细致美。如塞上老街博物馆南立面,阳光反射对门厅、连廊、室外展厅及室外舞台等处采光具有明显作用,日间,阳光反射到建筑中,使建筑更具透明感与简洁感;夜间,灯光对室外舞台更具光影效果,聚光灯使室外舞台与整体建筑更具活力与舒适感。其他立面的门窗、连廊排布各不相同,通过不同时差角度的阳光反射呈现差异效果。建筑较为错落,具有转角与折叠:从东立面可看到南向入口及舞台部分;从西立面可看到北向窗户。不同视角具有不同感觉,外加光影效果,使建筑呈现不同的效果(见图5)。

图5 塞上老街博物馆建筑效果

4.2 材质

塞上老街博物馆选材较简单,符合现代建筑美学的简约要求。建筑外观选用简单的灰白色涂料,使建筑呈现颗粒感与磨砂感,且具有整体感、完整性。墙体材质偏静态,洞口玻璃材质活泼,材质的美感通过光影显现,中庭花园增强了建筑整体的活泼感、灵动感。

4.3 时间

时间是四维维度,体现建筑空间的存在及序列;时间是生活的一部分,是生命的存在及记忆;时间也是表现建筑最好的手段,是引起人们共鸣的介质。通过时间可看出光影的变化、材质的变化、历史的演变及建筑的生命,时间的存在使建筑更具意义,从建筑新生到没落,时间是最好的见证。

5 结语

理性建造让使用者、建筑与环境三者之间更具包容性。理性建造是一种手段与切入点,这里的理性与感性并非同一个维度的事物,理性是设计者思维与建造手段的理性,目的是让设计接近“适宜”;感性是使用者对空间的感性,建筑师往往要具有感同身受的能力。

在塞上老街博物馆设计中,对历史文脉、光影与时间、人的感觉进行分析,进而指导整个设计,这一理性思维影响空间设计,使空间更适宜。在设计建造过程中常见建筑师的“灵感”,这一灵感是在拥有扎实的专业基础与丰富的专业积累基础上灵光乍现的“点子”。“点子”建立在理性建造的基础上,表现为理性思考与灵感共同作用的产物。

猜你喜欢
蒙古族老街光影
太平老街
蒙古族风格合唱艺术的中西融合与创新
光影
光影
蒙古族“男儿三艺”传承研究
老街中飘起淡淡的乡愁
东门老街
光影之下
老街(外二首)
中国共产党内蒙古自治区第十届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当选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