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制造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答题

2022-03-07 02:24纪学成
智能制造 2022年6期
关键词:制造业高质量智能

文/纪学成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制造业是国家经济命脉所系,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中国融入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的选择,也是迎难而上、在逆风中求发展的选择。

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是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关键是要适应资源要素条件变化、经济发展趋势导向等新情况、新要求,加快探索形成以技术创新为支撑、以内生增长为动力、以品质升级为核心、以绿色智能为基础的,更加高效、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高质量发展路径。近年来,制造强国阵营均以重振制造业为核心,以智能制造为主要抓手,力图抢占全球制造业新一轮竞争制高点。“十四五”时期是中国制造业竞争优势转变的关键阶段,《“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就强调了智能制造“提高制造业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的宗旨,从“新型”向“先进”迈进的提升要求。把握新发展阶段,走深走实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赶考之路”,必须加快推进智能制造,做好“必答题”,而推进智能制造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需要把握好以下几点。

推进智能制造,必须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

以推进智能制造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要探究大背景下以智能制造应对资源利用效率的问题。在全球产业环境日趋复杂、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大背景下,我国制造强国进程向好的趋势可谓来之不易。通过长期、持续的跟踪,我们能够深刻感受到,中国制造业逐步从小到大、从大到未来逐渐变强的进程。而面对人口老龄化,劳动力供给缺口将加速制造业向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这也是中国制造业面临的全新挑战。到当前,技术变革、中国经济自身发展阶段、以及世界百年未有之变局,对中国制造进一步升级创造了新条件,也提出了新要求。而未来,我国将面临更加严格的资源环境约束,这更对通过智能制造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提出了新的要求。

以推进智能制造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要设定以制造业企业为主体的发展目标。智能制造要回到企业经营的本质,智能制造如何推进,最终还是要用来解决企业的具体经营问题。《“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指出到2025年,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大部分实现数字化网络化,重点行业骨干企业初步应用智能化;到2035年,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全面普及数字化网络化,重点行业骨干企业基本实现智能化。其中,2025年企业转型的具体目标是,70%的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基本实现数字化网络化,建成500个以上引领行业发展的智能制造示范工厂。

以推进智能制造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要追求以市场需求引导效益提升的结果。智能制造并不是追求概念和形式,而是有实实在在的实惠。智能制造工程的大力推进以来,探索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新模式推动了企业生产方式转变、制造服务化转型,带动了新型产业的加速发展。有关数据显示通过实施智能制造工程,我国已建成700多个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生产效率平均提高48%,产品研制周期平均缩短38%,产品不良品率平均降低35%,智能制造发展水平稳步提升,也足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能够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推进智能制造,必须循序渐进、久久为功

当前阶段,不同地区、不同行业的工业门类之间技术水平差距过大,“十三五”期间“2.0补课、3.0普及、4.0示范”熟悉的提法仍然要在“十四五”期间并行推进。

在需求侧、应用端,对制造企业而言,推进智能制造是一项持续提升产品竞争力、提高企业生产效率的长期性系统工程,需要循序渐进。制造企业推进智能制造范畴广、路径深、手段多、技术繁,很难一蹴而就,但有规律和模式可循,制造企业推进智能制造的实施过程中,趋向于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的技术路线,通过宏观把握转型蓝图导入新型制造模式下的管理体系和生产系统,从投资上接近于从智能单元的试点向自动化产线、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智慧企业逐级达成效益。

在供给侧、技术端,对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而言,推进智能制造不再是单一技术与装备的突破应用,更涉及系统化的集成创新,需要久久为功。促进技术与产业融合的同时,让智能制造助力企业降本增效提质,需要企业与服务商之间的融合创新,打破不同企业间的边界,培育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在一些重点行业打造标杆场景,在市场引导下,分步推广智能制造的应用。与我国制造业门类齐全、企业众多等实际情况相比,我国供应商企业从数量、规模和技术等方面尚不能完全满足市场需求,亟需引导和培育一批具有行业、专业特色和示范效益的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向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领军企业发展,打造智能制造发展生态体系。

推进智能制造,必须坚持守正创新,顺势而为

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必须坚持守正创新”,赋予守正创新在新时代党和国家各项事业改革发展中普遍性的指导意义。“守正”是“创新”的前提和基础,是不可分割、不能偏废的整体。“我们的实践创新必须建立在历史发展规律之上,必须行进在历史正确方向之上。”坚定不移的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推动产业技术变革和优化升级,推动制造业产业模式和企业形态根本性转变,就要加强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而“创新”是目标和路径,科技攻关要坚持问题导向,奔着最紧急、最紧迫的问题去,要从国家急迫需要和长远需求出发,在基础原材料、高端芯片、工业软件等方面关键核心技术上全力攻坚。

推进智能制造,坚持守正创新,要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智能制造发展的战略支撑,着力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和系统集成技术。 “十三五”期间,我国智能制造核心技术供给能力不断提升,智能制造核心装备与工业软件取得重大突破,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高档数控机床与工业机器人、智能传感与控制装备、智能物流与仓储装备等关键技术装备仍比较薄弱,数字化设计与制造等关键核心技术亟待提升,制约着我国智能制造的发展。现阶段我国智能制造在传感器、控制系统、工业软件、高端装备等方面对外依存度仍然较高。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可控关系到智能制造的健康、稳步发展,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有效保障。要通过加大技术攻关来提升智能制造的供给能力,增强产业的安全可控能力。而坚持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可控,就要加快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着力提升基础固链、技术补链、融合强链、优化塑链的能力,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增强我国产业链安全性、稳定性。

推进智能制造,坚持顺势而为,既要顺应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趋势,又要结合企业内外部的市场形势。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的逐步推进,智能制造的“创新”之路更要顺势而为。中国正致力于推动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而智能制造是先进制造技术和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近年来,新一代信息技术蓬勃发展并加速向制造业全链条、全流程渗透融合,催生了智能制造这种全新的生产方式,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对整个制造过程提出了更高的质量、效率、生产稳定性等要求。而在新一轮产业变革兴起的大背景下,加快构建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坚定自信自强,夯实核心基础产业,自主创新发展更是大势所趋。我国已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我们必须主动适应新形势新环境新路径,牢牢把握数字时代的发展特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实现经济体系的全面优化升级。

推进智能制造,必须始终紧扣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主题,增强企业市场竞争优势

我国制造业供给与市场需求适配性不高、产业链供应链稳定面临挑战、资源环境要素约束趋紧等问题凸显,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推动产业技术变革和优化升级,推动制造业产业模式和企业形态根本性转变仍然刻不容缓。在发达国家的工业化进程以及在中国工业化的大部分时间里,工业和制造业的发展主要依靠其本身技术创新持续形成的动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成为给制造业发展赋能的重要力量,数字化、服务化转型成为制造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对制造企业内部核心竞争力打造而言,智能制造要始终围绕提高企业如何打造更能适应市场、质量更高、成本更优、有竞争力的产品的主题,通过智能制造技术手段和系统构建,实现生产效率提升、产品质量提高、研发周期缩短、运营成本降低、能源消耗减少的切实目标。

而对制造企业外部市场环境而言,“十四五”时期制造业结构调整的重点将从一些特定产业部门产值比重的提高转向制造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既有数字经济的模式、业态创新,又有数字经济为实体经济赋能,利用信息技术提高传统产业的创新能力以及效率和效益,通过服务化开拓新的增长点。同时要更好地发挥政府在战略规划引导、标准法规制定、公共服务供给等方面的作用,营造良好环境,激发各类市场主体内生动力,提高企业市场核心竞争力。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凭借市场规模、产业链、供应链、人才红利的产业优势,并由技术升级加持,将拥有独特的竞争地位。加快发展智能制造,既有助于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也关乎我国未来制造业的全球地位。学习贯彻二十大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保持战略定力,把握历史主动,自信自强、守正创新,深入推进实施智能制造,做好“必答题”,中国制造业一定会构建起高质量发展的崭新格局,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筑牢根基。

猜你喜欢
制造业高质量智能
冰雪制造业的鲁企担当
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
高质量项目 高质量发展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
喜看新中国七十年突飞猛进的制造业
“三部曲”促数学复习课高质量互动
智能前沿
智能前沿
智能前沿
智能前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