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向东是大海
——东吴剧社琐忆

2022-03-07 03:38江苏鲁潜
金山 2022年11期
关键词:剧社东吴中文系

江苏/鲁潜

作为苏州大学历史最悠久的学生社团之一,东吴剧社成立于20世纪之初,是中国最早成立的校园剧社之一。苏州大学中文系1984级一群热爱戏剧的学生拾起了老“东吴”人的梦想,重新扛起东吴剧社的大旗。

——《苏大校友》

命中注定,我要上苏大!我要在苏大演喜剧!

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军第一代潜水艇水手的儿子。1981年我被南京师范学院中文系录取,但读了两个月就因健康原因退学。后打工一年,复读一年,于1983年考进苏州大学,在范小青老师关照下愉快求学。经历再次离校,返乡打工后,我于1985年重返苏大,转投罗时进老师门下,搭上了东吴剧社这艘人生幸运号,戏剧是治疗心灵创伤的良药。

1986年春天,严顺开出演《阿Q正传》,得了国际大奖。我第一次在苏大登台,就和张家浩同学搭档小品《路遇严顺开》,代表84级参加中文系戏剧小品大赛,得了二等奖。一等奖得主是82级毕业班。当时中央实验话剧团来苏州演出曹禺的《原野》,导演应邀来苏大当评委,还夸了我几句。

这场比赛,把艺术的种子点进我心中,也催生了东吴剧社。

1986年暑假后开学,中文系学生会由朱亚辉同学挂帅,东吴剧社的梦想大旗重树。银杏叶黄的时节,东吴剧社的锣鼓点敲响,缪学为老师是中文系分团委书记,点将我当东吴剧社社长,这是我人生第一次当“官”。其实,我只是负责台前风光,幕后的辛苦全让学生会的兄弟姐妹吃了。

东吴剧社艺术指导徐斯年老师,早年舞台经验丰富,又研究戏剧史。他为我们请了两位导演:苏州文联的唐明星老师,曾是南京军区前线话剧团演员,理论功底深厚;来自淮阴师专的文铁军老师,正在苏大进修,曾经是当地文工团的台柱子,演过话剧,唱过样板戏。三位老师共同指导我们排戏数月,且几乎都是在晚上和周末,不仅没有一分钱报酬,还经常掏钱请我们吃夜宵。

东吴剧社的首演是那年冬天,三场独幕剧——古装喜剧《柜中缘》、西洋经典剧目《如此无情》、荒诞喜剧《年糕案件》。83级、84级、85级都有同学参演。

《柜中缘》改编自京剧折子戏,讲述江南女子智救落难的岳飞次子岳雷的故事。85级学妹陆亦斌(何金华太太),吴江姑娘少年老成,演母亲。我演儿子淘气,一个讨喜的京昆丑角。化妆师是苏昆剧团的龚海燕老师。上彩妆后,我超水平发挥,博得满堂彩。看来,化妆对男演员也是很重要的。

第二出戏《如此无情》,主演全是中文系83级文宣班的帅哥靓妹,大多在省级机关高就。

第三出戏《年糕案件》,说是荒诞喜剧,其实正是当年中国社会的哈哈镜。江涌同学出场,饰演书记员,台词最少,犹如相声中的捧哏;我饰演法官,上蹿下跳,算是逗哏;原告、被告分别由周雯、章宏饰演;律师则由85级的王戈饰演,他是自我之后东吴剧社社长接班人;还有个诗人角色,由外语系的镇江帅哥齐伟饰演,他是我请来的外援。整部剧的呈现,有点像群口相声。

东吴剧社首演的盛况,大家记忆深刻。值得一提的是,东吴剧社的牌匾,由戏剧大师陈白尘手书。

1987年初春,东吴剧社第二季演出,还是三出喜剧小戏,却更热闹。导演团队增加了苏州京剧团的周成瑞老师,他是中央戏剧学院导演系的“学院派”,酷爱抽烟,报酬分文未取。

第一出戏《如此照相》,导演是唐明星老师。我是傻顾客,江同学是妙手摄影师,引得吴晓宁同学在台口爆笑。其实吴同学是东吴剧社台词功夫第一人,她在曹禺的《日出》中扮演翠喜。

第二出戏《乡长夜归》,导演是唐明星老师。我是乡长,江同学当我秘书,陆亦斌学妹不再做咱妈了,摇身一变成了俺媳妇。我这水货乡长,酒醉夜归进不了家门,陆学妹要回娘家,逼得俺下跪。多亏江同学思想政治工作能力强,救火成功。

第三出戏《群猴》,宋之的先生的经典闹剧,漫画式讽刺抗战时重庆的贪官污吏。吴晓宁同学最出彩,自损形象扮演跋扈的官太太。我演的吴同学的先生,也不是省油的灯。这出戏的成功,首先归功于导演周成瑞老师。

东吴剧社此时的影响力已经飞出苏大,《苏州日报》也有报道。校党委副书记顾佩兰看了我们的演出后约谈中文系学生会成员,并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

1987年夏天,文铁军导演就要从苏大专升本毕业了。他一边写毕业论文,一边筹备毕业大戏《初恋时我们不懂爱情》——当年火爆上海滩的现代派话剧、上海人艺雷国华导演成名作。我和文导赴沪讨要剧本,雷女士慷慨相赠。一个月后,此剧如期上演,可谓隆重。唐明星老师担纲总导演,文铁军是执行导演。我当副导演,兼跑三个龙套。吴晓宁是主演。该剧囊括了当年苏大人文学科的艺术精英,灵魂人物还是东吴剧社的。

1988年毕业前夕,我在苏州市委宣传部实习。罗老师、缪老师同日致电,召我返校去东吴剧社排练陈白尘的独幕剧《等因奉此》,出演茶房老王。月余,该剧在苏大彩排,朱栋霖老师让我减肥剃光头,改说镇江话。次月,导演周成瑞率队去南京大学给陈老祝寿,其实就是与南大艺术团的《升官图》打擂台。80岁的陈白尘先生首肯了我们的表演,专门请我们到他的住处省委招待所喝茶合影。

毕业后,我回到镇江侍奉爹娘。先搞了两年广播,后到电视台28年没挪窝。我干了五年文艺制片人,用镜头记录舞台;又当了十年专题外宣部主任,拍摄纪录片。我每每遇到困难,就想到母校的老师。2007年拍摄纪录片《人间白蛇》时,王尧老师帮我找到大作家李锐和国学大师钱仲联先生关门弟子陈国安博士,我还专程采访了朱栋霖老师,该片拿了全国城市台一等奖。如今退居二线,我专心做历史视频(磁带)数字化,每年制作一部纪录片。

人生如戏!人生不是戏。剧社不闭幕!

女儿2010年也有幸走进苏大,她从小喜欢围棋,在苏大拿了管理学、金融学双学士,又去港大读了工程学硕士。她的人生舞台远超她的父亲。我有点佩服她。

感恩母校这艘巨轮,把五湖四海的苏大校友带到幸福的人生彼岸!

猜你喜欢
剧社东吴中文系
白音和新中国剧社的往事
东吴·名家
中文系何为?
抗战时期战斗剧社的戏剧活动及其作用
冲锋剧社在唐县
长治学院中文系简介
东吴为何没有五虎将
当涂县“天子坟”东吴墓考古发掘取得阶段性成果
未来面临的挑战:语言学与中国——在常熟理工学院“东吴讲堂”上的讲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