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慢脚步,成就教育的自然之美

2022-03-07 14:26彭薇北京汇文中学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22年10期
关键词:扎根成就素养

彭薇 _ 北京汇文中学

如果把教育看作一段旅程,那么,慢的教育就意味着需要更多的时间:允许一粒种子从容地扎根,等待一棵小树点滴地葳蕤,陪伴一朵蓓蕾渐渐地打开。

作家毕淑敏曾感慨道:“凡是自然的东西都是缓慢的。太阳一点点升起,一点点落下。花一朵朵开,一瓣瓣地落下,稻谷成熟,都慢得很啊。那些急骤发生的自然变化,多是灾难。如火山喷发、飓风和暴雨。一个孩子要长大是很慢的。”

所以,慢的教育,并不意味着低效、延宕,而是基于对自然之道的认同与敬畏,遵循教育的本质规律及学生的身心发展路径,重视每一名学生作为个体的天赋才能和学习过程,关注其现在,亦着眼于其未来,以丰富精神、提升素养为诉求,引导其自主生成、内化、建构的育人过程。对“慢”的认同背后,是对成长的深切关怀和对教育的深刻理解——你可以慢,我愿意等。

慢的教育应该是纯粹的。排除一切功利的意图,以培养真正的、完整的、幸福的人为终极目标。教学生求真、向善、爱美,让他们认识自己、发现自己、悦纳自己,最终解放自己。这个目标无关分数,“超越”校园。慢的教育应该是宽容的。成长从来都不是直线进阶,而是在迂徐曲折中、在错误与正确的交织中一点一点完成的。承认学生有不足,容许他们犯错误,相信他们能改进,鼓励他们向前走,耐心等待属于每一名学生独有的“花期”。

“慢”将成就深度。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农业,不是工业。”我们不是要加工流水线上统一标准的产品,而是要深耕细作,进入到学生的个体生命深处,去体察、去关怀、去引导,潜移默化,润物无声。“慢”将带来温度。这是一个滋养血脉和润泽精神的过程,也是一个让素养扎根、让文化沉淀的过程,我们所呼唤的诸如爱与忠诚、责任与担当、勇气与坚持等美好的品质,其实都是在“慢”的时光通道里潜滋暗长而成的。

在“慢”的理念下,我们必然踏上这样的道路:教育教学目标契合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重视对思维的培养而非局限于知识的积累;教师致力于创设具体而真实的、富有意义的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认知、理解、运用、反思;评价方式趋于多元,更注重考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态度与表现……

在“慢”的理念下,我们必然收获这样的生态:“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这是两千多年前的曾点对自己志向的描绘,也是我理想中教育应有的模样:如此的从容不迫,如此的舒缓优雅。

让我们放慢脚步,成就教育的自然之美。

猜你喜欢
扎根成就素养
了不起的成就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失恋“成就”的CEO
回顾五年成就
一辈子扎根在农村
深入生活 扎根人民
深入生活、扎根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