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被爆添加隐秘盲水印,文青聚集地还香吗?

2022-03-08 04:00
电脑报 2022年8期
关键词:数字水印饭圈个人信息

近日,豆瓣网被爆出在页面中使用难以察觉的隐形水印,如果用户已经登录账号则在截图时就可能会包含用户账号。豆瓣添加的水印信息包括用户UID、TID及带时区的完整时间,水印信息使用的颜色与网页背景色相同难以看到。

如果使用鼠标全选区域则可以透过高亮背景发现水印,或通过调色软件对截图颜色进行调整就可以发现水印。据网上流传的信息豆瓣从2月15日开始就添加这种盲水印,当然豆瓣也肯定不会发布公告说明添加盲水印的原因。

让人尴尬的是豆瓣花费时间和精力开发这种盲水印,但却没有注意到如果用户使用深色模式那网页背景颜色会反转。

深色模式现在已经逐渐开始流行,也恰好是有用户习惯使用深色模式,于是那个和背景色类似的水印瞬间被暴露。目前尚不清楚豆瓣添加这种盲水印的原因,但显然用户在豆瓣网截图,豆瓣需要追踪截图者身份时就会非常容易。如果用户没登录则不会存在这种盲水印,话说此前豆瓣因隐私问题被勒令下架,到现在豆瓣APP还没有恢复上架。截至本文发布时豆瓣已经将这种盲水印修改,但估计后续豆瓣会开发更隐秘的盲水印让用户难以觉察和方便追踪。

隐秘的盲水印事件一经曝光便引发大众的高度关注,毕竟没人喜欢在自己不注意且未经允许的情况下个人信息被暴露出去,而针对“截图添加水印”一事,豆瓣官方回应称,这是新增的“小组内容防搬运功能”。豆瓣解释称,小组组长可以在“小组管理→小组内容防搬运设置”中开启或关闭,开启后,对该小组内容进行截图时,截图上将自动生成经加密的“图用户ID、被截图帖子ID、截图时间”信息。

已开启该功能的小组,在小组帖子下方可以看到“内容出自xxx小组,该小组已开启防搬运功能”的提示。可无论如何,这种在图片上偷偷加入用户隐私信息,让用户UID、TID 及带时区的完整时间等信息被“挂”出来,且未提前告知用户的行为真的很让人反感。

事实上,豆瓣这一次曝光的盲水印属于现代隐写术应用的一种,现在的隐写术一般把数字媒体当成载体。 常见的隐写术就是图片隐写术,把秘密信息藏到一个数字图片当中。当然,随着技术的不断更新,载体不单单限于图片。网络包、音频,视频等,都可以当作隐写术的载体。

数字隐写术利用这样一个事实:在许多文件格式中,数据是重复的,或者某些数据不重要,并且隐藏的消息不会对文件造成明显的更改例如,图形文件、HTML文件、声音文件、视频和文本文件,但图像文件更受青睐,被称为隐藏图像。数字隐写术与隐藏数字水印相关,但是水印通常使用较小的消息,并且具有不同的用途(通常是版权),尽管在某种程度上,它们是可互换的。

数字水印更多地被用于多媒体数据的版权保护,比如以前的画家用印章或签名标识作品的作者,那么今天的艺术家可以通过数字水印将自己的名字添加到作品中来完成著作权的标识。同样,影视音像公司也可以把公司的名字、标志等信息添加到出版的多媒体数字产品中。这样通过跟踪多媒体数据中的数字水印信息来保护多媒体数据的版权。这里的水印都是鲁棒性强的水印,也就是强壮性水印。因为只有采用强壮性的水印,才能保证无论盗版者怎么修改、压缩、转换数字作品,里面的数字水印信息都能尽量地保留下来,以作为版权拥有者追究盗版行为的有力证据和武器。

从版权保护的角度看,嵌入盲水印本身没有任何问题,本身数字隐写技术也是为知识产权保护服务,可问题是这一次豆瓣在未提前告知用户的情况下嵌入,且让用户诸多个人信息“不经意”曝光,让人不愉快的同时,很容易联想到豆瓣前不久因超范围收集个人信息被罚事件。

2021年12月9日,豆瓣下架冲上了微博熱搜第一,迅速获得3.5亿阅读,其原因是12月9日下午,工信部发布一则关于下架侵害用户权益APP名单的通报称,依据《个人信息保护法》《网络安全法》等相关法律要求,工信部即日起将对106款违规APP进行下架处理,豆瓣便在下架之列,所涉问题为“超范围收集个人信息”。

而这已经不是豆瓣2021年第一次因为上述的问题而被工信部通报了。11月3日,工信部就曾重点针对APP超范围、高频次索取权限,非服务场景所必需收集用户个人信息,欺骗误导用户下载等违规行为进行检查,并对38款存在问题的APP进行了通报。当时,豆瓣便因为存在“超范围收集个人信息”被要求整改,并应于11月9日之前完成。

据网信中国报道,仅在2021年,豆瓣就被国家网信办先后20次处罚,多次予以顶格50万元罚款,累计罚款已经达到900万元。对于这样一个屡犯屡罚、屡教不改的平台,当隐秘盲水印被网友和媒体曝光之后,其官方解释显然很难让网友释怀,而纵观豆瓣这些年的成长史,其问题远不止这些。

在互聯网圈子里,豆瓣是一款气质独特的产品,走着自己不紧不慢的步伐,但是近年来被饭圈粉丝裹挟着,显得不伦不类。回首豆瓣发展史,从2004年开始开发到2005年正式上线,再到今天,已经走过十余年的豆瓣网曾一度被称为文艺青年聚集地,不少用户愿意并喜爱在豆瓣网上分享自己的生活、体验,寻找志同道合的朋友。

然而,在“饭圈文化”盛行之时,豆瓣一度出现了众多的粉圈、娱乐小组,并逐渐成为粉丝们拉踩引战的重灾区。2018年,“八卦来了”小组被查封关停,小组成员集体转移到了“豆瓣鹅组”。鹅组内主要的讨论话题也基本围绕娱乐圈的八卦绯闻展开,而随着国内饭圈文化的逐渐普及,鹅组渐渐成为了粉丝之间掐架的地盘,也由于组内管理相对松散,组内也充斥着对各路明星的攻击、谩骂甚至是造谣。从作品质量到人身攻击,无不是“豆瓣鹅组”讨论的话题。

于是,这样一个带有火药味的小组渐渐成为了外界对豆瓣的唯一印象,组内对明星和娱乐圈真真假假的爆料以及后续的争吵谩骂也为豆瓣在今天频繁被监管埋下了伏笔。“饭圈·清朗”行动启动后,豆瓣小组也成为重点整改区域。据豆瓣数据,截至2021年11月26日,在整治“饭圈”乱象专项行动中,豆瓣已删除违规和不良信息42万余条,禁言违规账号近5000个,解散或停用问题小组80余个。

业内人士认为,从“饭圈乱象”到被国家网信办多次处罚来看,豆瓣网对自身的管理存在疏漏之处,有待强化且完善,同时保证平台依法依规经营也是今后想要长远发展的基础条件。而这个疏漏的显然不仅仅是“饭圈乱象”。很多年来,豆瓣评分是一部作品口碑的重要参考,但其结果也是充满争议的。2017年9月22日,毕志飞导演的《纯洁心灵逐梦演艺圈》上映,当日豆瓣评分2.0分(现为2.2分,9.63万人参评),创下低分纪录,一时成为了豆瓣上的“史上最烂电影”。遭到全网群嘲的毕志飞与豆瓣多次交涉无果后,以电影出品方的身份正式起诉豆瓣公司,并索赔1元及要求判令豆瓣公开说明情况。

豆瓣“水军”产业开始浮出水面,根据曝光出来的价格表看,买一条豆瓣“想看/想听”的价格是2元,一条“包显示短评”的价格是15元,一条包显示长评(剧评)的价格是20元,一条“点赞/有用”的价格是1元,“举报”一次的价格是3元,投票、小组发帖、开分、涨分、评分维护等情况需要具体协商。

当文青聚集地渐渐充满铜臭时,豆瓣还是曾经你认识的那个它吗?

猜你喜欢
数字水印饭圈个人信息
“饭圈”到底是个什么圈
整治“饭圈”乱象
保护死者个人信息 维权要不留死角
敏感个人信息保护:我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的重要内容
浅论非法使用个人信息的刑法规制
在疫情面前,见证一场“饭圈”的成人礼
主题语境九:个人信息(1)
“饭圈女孩”(双语加油站)
基于DCT算法的视频数字水印的研究与实现
数字水印技术及其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