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市淮安区水稻集中育秧应用现状及对策

2022-03-08 11:04陈瑞林
现代农业科技 2022年4期
关键词:淮安大棚面积

陈瑞林

(淮安市淮安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江苏淮安 223200)

“秧好半熟稻、壮秧产量高”,壮秧是水稻高产栽培的重要基础,育好秧是水稻机插秧最基础的环节[1]。近年来,淮安市淮安区水稻集中育秧发展迅猛,特别是2018年淮安区实施“党建引领、集成振兴”项目以来,村居集体领办的合作社大力发展水稻工厂化钢架大棚育秧,涌现出多种育秧模式,为淮安区水稻集中育秧工作走在全市前列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 水稻生产现状

淮安市淮安区是传统的农业大区、产粮大区、“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整体推进县”,有耕地面积8.594万hm2,属淮河水系,水资源丰富,气候温和,适宜稻麦生长,主要耕作方式为稻麦轮作,一年两熟。2020年淮安区农作物播种面积14.29万hm2,其中粮食作物面积13.10万hm2,粮食总产96.7万t;粮食作物中,水稻面积6.39万hm2,平均产量8 955 kg/hm2,总产57.87万t。种植品种均为粳稻,分为中熟中粳和迟熟中粳两大类型,主推南粳9108、南粳2728、淮稻5号、苏秀867等品种。

2 集中育秧现状

据统计,2020年淮安市淮安区土地流转面积2.8万hm2,占水稻种植总面积的43.8%;机插秧面积约2.67万hm2,占水稻种植总面积的41.8%。据2020年5月不完全统计,秧池面积243.33 hm2,育秧户数239户,其中3.33 hm2以上育秧户数5家,育秧面积最高达5.8 hm2。从表1可以看出,2020年较上年育秧户数下降,但育秧总面积在增加,其中3.33 hm2以上户数较上年增加2个,增加面积11.09 hm2。

表1 不同规模秧池面积统计

2.1 机插秧的发展过程

2003年、2004年分别受洪涝灾害和水稻条纹叶枯病暴发影响,淮安区水稻单产、总产下跌。2004年以前以水育秧人工移栽为主,由于水稻条纹叶枯病重发,2005年以后水育秧很快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塑盘旱育秧与机插秧,同时直播稻发展迅猛。尽管政府部门采取多种措施控制直播稻蔓延,但面积仍然较大,占比达67.8%,直到2014年受厄尔尼诺天气影响,水稻生长期间遭遇长期低温阴雨寡照天气的影响,直播稻产量较常年低10%~15%,导致直播稻面积有所下降(3.67万hm2左右),这也促成了水稻商品化集中育秧进一步发展,有效解决了一家一户劳力紧张、育秧难的问题,助力机插稻发展,面积达 2.67 万 hm2。

2.2 育秧主体

淮安区水稻集中育秧主体分为专业化服务型、秧粮大户型、普通散户型。其中,前两者育秧面积占比65%左右,具有一定的土地流转规模,机械与物资装备力量强,育秧水平高,托管服务能力强。通常以露天育秧为主,除承担自身的育秧、栽插、病虫防治等工作外,还为周边农户提供代育代插服务,开展统一育秧、统一栽插、统一管理的托管服务,避免了一家一户传统育秧,育秧规模相对较大,一般在2.5 hm2以上。例如:漕运镇欣农农机专业合作社土地流转66.67 hm2,集中育秧面积4.8 hm2,开展全程托管服务面积200 hm2;石塘镇飞宝农机专业合作社秧池5.8 hm2,提供代育代插服务;朱桥镇国青农机专业合作社土地流转面积24 hm2,育秧面积2.67 hm2,成立合作联社服务范围扩大至周边县区。

2.3 育秧形式

2.3.1 工厂化大棚育秧。大棚育秧不受季节、温度影响,可实现提前育秧与栽插,具有省工、省力、省时、省田、增效等优点[2],可提高边苗利用率。2018以来,淮安区围绕土地集中经营模式,新建14个工厂化育秧大棚、17个烘干中心、27个标准化农机库。土地经营由“零散”向“规模”转变,破解了小农户经营土地碎片化和一家一户粗放经营、效益低下的问题,推动了土地经营规模化、生产集约化、全程机械化,提高了土地产出效益。其中,工厂化育秧大棚均为连栋薄膜温室框架系统,面积达2 100 m2。水稻集中育秧装备水平与服务能力的有力提升,为淮安区全面推广机插秧奠定了扎实基础。

2.3.2 露地育秧。可选择十边隙地或大田就近育秧,也可利用交通便利的场地、水泥路、砂石路、机耕路等进行硬地育秧。直接在田头育秧,育秧、运秧省工省力。硬地育秧是最理想的育秧方式,配套水肥一体化微喷灌系统,具有轻便、节本、降低劳动强度、实现节水灌溉及减少用水量等优势,易大面积推广,是今后集中育秧的发展方向[3]。

2.4 不同育秧方式的成本比较

集中育秧时单纯地使用基质,势必增加成本,大部分育秧主体选择已培肥的营养土与基质掺和使用,以降低育秧成本。大田栽插按照秧盘525盘/hm2预算,秧苗价格5.5元/盘。从表2可以看出,集中育秧成本2 790元/hm2,收益510元/hm2。普通散户,取土方便,一般不用基质高成本的育秧物资,成本相对较低,育秧成本1 980元/hm2,收益1 320元/hm2。集中育秧较普通散户育秧成本高810元/hm2,差距体现在基质、人工投入上。

表2 不同育秧方式的育秧成本、收费标准及收益对比 单位:(元·hm-2)

2.5 项目扶持与成效

2020年度水稻绿色高质高效创建项目,扶持建设集中育秧点27个,秧池27.53 hm2,分布在9个镇街,由27个机插秧专业合作社负责。对项目区合作社、家庭农场、种粮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所需的育秧物资、新型肥料、农药、绿色防控产品给予适当补助(以物资形式),开展规模化、集中化服务。通过推广新型肥料和高效药剂,改变传统施肥与用药习惯,减少施肥量与用药次数,达到“双减”效果,实现节本增效7%左右。

3 存在的问题

3.1 工厂化秧棚建设成本高,利用率低,大面积推广难以实现

根据调查,2 100 m2的连栋大棚建造成本达35万元,加上配置育秧设备需近45万元,一般大户难以承受。由于投资大、成本高、空间有限,如没有政府扶持,全面推广存在一定困难。在大量建造育秧大棚的形势背后,大部分育秧大棚在每年水稻插秧后,几乎都被闲置或种植一些自给性蔬菜,大棚的实际利用率不足50%,造成了严重的耕地和基础设施资源的浪费[4-5]。另外,因管理维护不当或自然灾害因素破坏,也影响了农业生产需求,对今后的发展造成一定的制约。

3.2 技术环节复杂繁琐,管理措施不到位

一是露地集中育秧受天气影响大,风险高,易发生不出苗、烂秧、超秧龄等问题。如果大面积受灾,育秧主体不能及时提供秧苗,则会造成更大损失;二是育秧规模大,环节复杂,对育秧时间安排、物资与秧池准备工作、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难以及时处理。

3.3 劳动密集,人工成本高

水稻育秧季节性强,一般在5月底至6月中旬育秧,时间紧,任务重。虽然集中育秧比传统育秧有明显优势,但是一条流水线操作一般要6~8人[6],且育秧高峰期往往用工紧张,劳动效率降低,增加用工成本。

3.4 土地流转比例不高

一是有的农户责任田分布零散,给农作物田间管理带来不便,不利于土地集中流转。二是少部分年长的农户有土地种植情结,不愿转让,造成了部分土地流转地块不集中、不连片。

4 对策

4.1 以项目为载体,加大扶持力度

通过项目实施,鼓励多种主体开展集中育供秧服务,项目资金也向集中育供秧基地倾斜,对集中购买育秧物资给予补助或采取“先建后补”的方式进行补助。

4.2 加强宣传,开展技术培训与指导

结合项目实施要求,加强对育秧主体及栽插机手、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利用新闻媒体、网络、多媒体等手段广泛宣传,让农户认识到集中育秧的好处,提高其育秧水平。农技人员要深入田间地头开展技术指导服务,提高育秧技术到位率。

4.3 提高育秧大棚利用率

淮安区水稻育秧一般在5月底至6月中旬育秧,使用期约25 d,其他时间基本处于闲置状态。首先,政策扶持,激励育秧大棚主体主动生产的积极性和意识,特别是以村集体领办的合作社,集中土地流转建设育秧大棚,管理必不可少,需要专人负责,通过合理合规的奖补办法,提高他们的生产积极性。其次,灵活运用大棚保温增温特点,合理安排农作物轮种,通过市场调研,筛选出有市场、高产出、低投入的种植模式,有效提高土地利用率,实现大棚利用率最大化。再次,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土质、经营模式,合理利用时间差、空间差、温度差科学制定大棚休闲期二次利用方案,农技人员定期、不定期深入实地,提供全程技术服务,同时积极主动依托各级科研院所的技术支撑、项目扶持,真正提高大棚利用价值和经济效益[7-8]。

猜你喜欢
淮安大棚面积
“天下第一笋”——淮安“天妃宫”蒲菜
大棚妹子
大棚换茬季 肥料怎么选
谨防大棚房死灰复燃
怎样围面积最大
梨园寻梦淮安缘
凝眸古城淮安
喜看淮安“空中走廊”
面积最少的国家
巧用面积法解几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