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情境”之现实叩问与教学寻绎

2022-03-09 13:24金海滨
名师在线·上旬刊 2022年2期
关键词:技能运动体育

情境用于教育实践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在我国,情境教学的运用可追溯至先师孔子的课堂。情境教育在基础教育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体育学科中,运用情境实施教学也颇受认同。而如何在教学实践中真正发挥体育学科的育人功能,使体育学科不仅是强身健体的保障,还是发展思维、愉悦身心、锤炼意志的有效载体,是当下体育教育工作者值得关注和深思的话题。

一、就“实”叩问:运动情境实施的现状与简析

直击现下体育课堂不难发现,由于教师对情境认知理解的差异,对情境创设把控的偏颇,运动情境的实施还存在一些问题,大体可梳理归纳为以下三点。

(一)疏离情境,技能学习支撑了全部育人功能

部分教师尚未挣脱“体质至上,技能为本”的桎梏,“为了技术而学习技术”的现象依然存在。由于情境的缺失,运动任务呈现刻板化,运动训练流程呈现单一化。在内容的选择与设计上,教师拘泥于标准化动作技术的束缚,未能考虑学生个体差异,以“一刀切”的方式灌输知识与技能;在教学目标的反馈形式上,部分教师唯数据化、表象化,忽视了学生体育运动中的心智发展。这与核心素养背景下立德树人的教育思想是背离的。运动过程不仅要指向健体,还要融合育智、育德、育心等效能。

(二)碎化情境,散状模块割裂了运动统整体系

反观当下的课堂,运动技能训练碎片化的现象仍占一定比例,部分教师没有聚合统整课堂教学体系,无法依托完整真实的运动情境,以一定的范式形成技能勾连,使技能学练陷入“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困境。学生一旦置身于实战场景,就会乱了阵脚,失了方寸。

(三)虚设情境,牵强附会弱化了体育学科本质

这是对情境理念的曲意解读与过度盲从,视创设情境为课堂改革的一种潮流,将体育课堂附上情境的标签,偏重形式的堆砌与演绎。于是,体育课堂充斥着情节纷繁的故事,体育以外的情境泛滥植入,运动技术则被刻意淡化。殊不知,情境的创设只是教学的“源”,而不是学习的“本”。这种过度包装的情境是缺乏生命力的。长此以往,这样的“伪情境”自然会因虚而衰。

二、对“本”纠偏:运动情境认知的拨正与遵循

怎样的情境创设才具有适切性,才能与体育学科本质深度交融呢?笔者认为,体育课堂应创设有助于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真实运动情境,以问题导向、任务驱动为引领,让学生学习并掌握结构化的运动知识和技能。

(一)在优化的情境中融合知识技能

体育教学要遵守学生认知和情感变化的规律,创设科学、适度、恰当的情境,以迎合学生的心理需求和学习需要,使课堂教学成为学生的乐园。教师通过运动促进学生发展,就会涉及发展核心内容与适切度的问题。不同的运动对学生运动品质和体育品德的形成是有所侧重的。“运动情境”要探寻并构建运动项目与学生发展最具关联的环境因素,从而重点达成对学生某一方面能力或素养的培养。关于情境与知识技能的关系,有位学者曾用精辟的比喻进行了生动的阐释:如果把知识技能比作一勺盐,让学生在课堂上直接食用,自然难以接受;但如果把“盐”融入美味的羹汤,学生就会欣然地喝下且津津有味。这碗汤便是优化的情境。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创设科学、适度、恰当的教学情境,能够提高学生参与、关注活动的兴趣,引导学生沉浸于探索、发现和体验境界,促使学生在智力、心理、体能等方面均衡发展。

(二)在真实的情境中落实学以致用

有别于其他学科门类,体育学科的情境有着鲜明的标识,因为体育运动本身就是真实情境的呈现。在各门学科中,体育学科的符号性较弱,因为体育运动本身就是从生活中抽象而来的游戏,或是人为的、虚拟化的竞争活动。而每节体育课都发生在具体的直接经验中,因此有些运动技能的训练,不必刻意还原生活场景让学生去学习,如体能练习中克服困难的情境、球类活动中配合互助的情境。情境学习是学生在知识、技能的应用情境中进行学习的方式,简言之就是学以致用,这样的观点直接指向了学习的应用价值。体育课堂中的“运动情境”是运动的真实场景或是真实运动的环境渲染。相较于各类学科中惯常运用的“生活情境”“故事情境”等,它更聚焦于学生在更接近运动本质的情境中学习技能、发展能力。当然,体育运动项目分类较多,属性各异。各种项目对身体、心智的表现要求也有所不同。这就需要教师仔细地分析运动项目的特征属性,为学生创设符合项目本质特征属性的“运动情境”,让学生在特定的“运动情境”中学习运动技能和知识,发展能力。这样才能突出体现学科内容的核心价值,让学生掌握运动技能,习得运动方法,濡养运动品质。

(三)在体验的情境中建构认知系统

具身认知理论认为,思维与认知在身体肉体、身体神经、身体感官、身体运动、身体感受、体验、经历等多维层面交互中产生。这一理论突破了传统体育教学实践中“离身性”的局限。体育教学的具身性体现在三个维度:(1)人的主体性借助于身体来体现;(2)主体认知活动依托身体与外部环境形成统一;(3)主体通过身体器官及其运动能力进行认知活动。显然,聚焦“身体之重”成了这一观点之本。如何用好身体这个载体?如何让学生通过身体活动来有效认知?应该认知哪些内容?情境识别作为认知的主要策略之一,可以将这些问題打通。“运动情境”中所凸显的“运动体验”也为认知的形成提供了载体。在体育课中,教师可以通过优化的运动情境体验,增强学生对运动项目特征属性的体验,包括对运动技能与表现形式的知觉、对运动策略规则的记忆、对合作交往及适应能力的思维等。这种聚焦的运动认知要与具体的运动项目结合,运动认知内容也一定要与运动项目相关。所以,“运动情境”的设置与运动项目认知内容紧密关联,学生在“运动情境”中运动时,大脑、身体、心智统一为一个和谐的整体,如此才能更有效地建构对运动项目的全视角认知。

基于以上的分析梳理,笔者对“运动情境”的理解形成了一定的概念轮廓,运动情境应融合以下元素:(1)运动情境要具有整体性;(2)运动情境要凸显真实性;(3)运动情境要彰显教育性。

三、依“真”归正:运动情境构筑的皈依与价值

(一)真场景:项目特性为基准

运动情境的实施,就是为了实现从单一的技术教学向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培养转变。基于每种个体项目的特性,教师可以将学生、知識和器材等元素融合,生成动态的拟真场景,让身体在与认知的互动中逐步生成能力、形成素养。例如,在“排球双手正面垫球”一课中,自抛自垫、一抛一垫、两人对垫是学生经常采用的练习手段。这些手段旨在让学生熟练掌握垫球的基本技能。但这样的手段忽视了垫球技术在排球运动中的应用价值。对此,教师可以改变教学思路,在学生初步学会垫球后,让学生两人一组,在一个缩小的排球场地内进行以垫球为主的排球比赛。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设置限制条件,要求任意一方垫球不能超过三次。只有用真实的比赛场景营造出真实的“运动情境”,学以致用方能真正落地。学生在比赛中也能够巩固动作技能,从而让“运动情境”凸显体育学习的本质。

(二)真问题:任务驱动做导向

所谓任务,通俗而言即课堂上学生要完成的事情。任务的完成需要相应的技术和能力做支撑。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经历实践,方能内化认知,形成能力。任务达成的核心便是驱动,这就需要教师依托任务情境的创设,将课堂上原本生涩的知识技能学习转化为能满足学生兴趣、激发学生挑战意识的任务清单或梯度问题,由学生通过运动体验来完成相应的问题任务,将外驱力逐步转化为自身的内动力。任务驱动能让学生的运动能力持续提升,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笔者在执教水平二(三年级)“前滚翻”一课时,根据教学内容属性及学生的身心特点、动作技能水平,设计了几个任务情境:身体抱成球原地跳几跳,保持低头;团身垫上前后滚动,球形不散;在用垫子搭建的斜坡上进行滚翻,尝试翻完站起来;放平垫子,进行完整的前滚翻学练;体验在软、硬垫子上分别完成前滚翻,感受滚翻速度;给予一定的距离或面积限制,促进动作的协调连贯。学生在设置的这些情境中始终围绕着一个问题“如何做到团身低头、滚动圆滑”进行思考和行动,并通过不断的运动体验最终找到方法、解决问题。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师在设计任务问题情境时,还需体现分层架构,关注不同能力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在场景设置中安排不同的任务。这样的情境才是真正面向全体学生,才能让每位学生的运动素养都得到相应的提升。

(三)真实践:角色职责促体验

对比其他学科,显然体育教学中对个体与团体的平衡要求更高,具体表现为学生在真实学习情境中能够形成合作共同体,并在互相的磨合与学习中不断完善自我。尤其是涉及许多团队性的运动项目,如球类运动、田径接力等,除去针对“力量、速度、耐力和柔韧度的指标”,更要关注集体配合与切磋的交互性训练目标。因此,角色职责意识的培养在运动情境的创设中不可或缺。比如,教师可以模拟标准化赛事,模拟一场足球对抗赛。针对具体学情,教师可以让学生体验不同的角色职责,不仅是比赛场上的前锋、中场、后卫、守门员等;教练、裁判、第四官员、观众、啦啦队、记者团等角色也可以由学生来担当。教师可以模拟真实比赛,全方位地呈现一场完整的球赛过程。

“运动情境”贴合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征,开辟了运动技能学习的有效途径,探索了一条发展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新思路。体育教学改革之路无论何去何从,都要让学生感受“真情境”,学会“真技能”,懂得“真运动”,学会“做真人”,这是每位体育工作者的追求。

金海滨,1979年6月出生,男,江苏南通人,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小学高级教师,南通市永兴小学副校长,全国优秀教师,江苏省体育教学能手,南通市“园丁奖”获得者,南通市名师培养对象,江苏省教育学会体育专业委员理事,南京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基础教育领域行业指导教师,参加全国首届体育教学观摩展示活动获特等奖,全国第二届中小学体育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民族民间项目一等奖,江苏省小学体育教师教学能手比赛、基本功比赛、体育优课评比均获一等奖,主持或参与研究省、市规划课题10项,参与编写了4本专业类书籍,发表文章30余篇,领衔“育动体育团队”,建构“立‘体’育人”教学主张,开发全时域、全景式学校体育活动资源,团队成员9人获市、区优秀教师称号,参加全国、省、市级体育教学比赛获一等奖20余次。

猜你喜欢
技能运动体育
女生总有一些神奇的技能
不正经运动范
拼技能,享丰收
我们的“体育梦”
画唇技能轻松
小鲜肉不可不知的生存技能
古代都做什么运动
疯狂的运动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