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蜜产业”让群众日子越过越甜

2022-03-09 07:45陈曦赖彦菽
农产品市场周刊 2022年2期
关键词:柳城县蔗农柳州市

文/陈曦 赖彦菽

仲冬季节的广西柳州市柳城县各乡镇,大片甘蔗林如轻纱蔓般随风摇曳,蔗农们挥舞着镰刀砍收甘蔗,载满甘蔗的货车往来穿梭,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除去蔗种、肥料、人工等费用,种蔗纯利润能达到500 元/亩。”社冲乡仓贝村蔗农陆建方介绍说。

2021 年12 月初的一天,柳城县凤山糖厂鞭炮轰鸣,2021/2022 年榨季生产正式开始,各乡镇蔗农陆续投入榨季甘蔗砍收各项生产。

作为国家糖料生产基地县、广西糖料蔗生产重点县和广西高质量发展进步县,柳城县致力于优良甘蔗品种推广,加快机械化作业和新技术的运用,积极制定并落实政策补贴,全力推动科技成果向生产力转化,不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让群众的日子越过越甜。

收入稳定全靠甘蔗品种好

“家里的甘蔗种植规模已扩大到120 亩,预计产量550 吨,日子也过得越来越甜。”如今,龙头镇旗山村梁金芝不仅顺利还清所欠的四五万元外债,家里还用上了五菱小汽车。

2017 年,梁金芝一家被列为低保贫困户,上有七旬老母,下有两个娃,家庭经济条件十分困难。

在帮扶干部的支持和帮助下,她获得了贴息贷款,租下50 亩土地,加上自家30 亩畲地,全部种植“桂柳05136”甘蔗新品种。2018 年,靠着80 亩土地产出的480 吨甘蔗,她一年的收入就超过20 万,当年就甩掉了贫困帽。

上榨季,柳城县蔗糖稳步发展,农民种蔗总收入达到12 亿元。而种植甘蔗的脱贫户在3700 户左右,脱贫户人均种蔗收入约7000 元,成为稳固脱贫的关键因素。

“2021 年天旱,全靠品种好,管理到家,过完年再砍的话,我的甘蔗亩产也有七八吨。”大埔镇洛崖村“种蔗牛人”何其龙一脸自信。

他采用多年独创的宽行距、高培土科技方法种植的18 亩“桂柳05136”长势好、不倒伏。近期,柳州市等地的技术专家闻讯前来一探究竟。

目前,由柳城自主研发的甘蔗新品种“桂柳05136”“桂柳一号”等因适应性、抗旱性、糖分、宿根性方面均优于以往品种,已成为广西甘蔗高产高糖“双高”基地建设主推品种,在全国累计推广面积已超过400万亩。其中“桂柳05136”选育与推广应用项目荣获柳州市科技进步一等奖,每年给柳城县带来数亿元的增值效益。

2016 年以来,柳城县在全县范围主推“桂柳05136”甘蔗新良种,给予蔗农一定的种植补贴和原料蔗进厂加价政策,不仅促进了全县品种更新换代,而且为实现甘蔗增产农民增收创造了有利条件。

政策帮忙群众种蔗有动力

“2021 年,我们在健康脱毒苗、半径留种、改扩种等甘蔗产业发展的补贴就发放了652 万元。”大埔镇政府糖办主任邹湘菊说,这几年,县里扶持乡镇甘蔗生产的资金投入有增无减。

近年来,柳城县委、县政府及辖区制糖企业积极制定并落实政策补贴,以激发蔗农的生产积极性。每年,县级财政、制糖企业用于扶持柳城甘蔗改扩种、良种、机耕、机收等方面的补贴资金就达8500 万元左右。

2021 年,柳城县制定脱贫人口小额信贷工作方案,对符合申请贷款、续贷展期、追加贷款等条件的539 户脱贫户及时给予2540 多万元的贷款支持,为他们发展甘蔗产业提供了动力。

太平镇杨梅村脱贫户周广露便是其中的受益者。周广露说,2020 年,靠着家里种的29 亩甘蔗,加上水稻种植等方面的经济来源,家庭人均纯收入差不多达到1 万元。

正是得益于各项惠农政策倾斜,柳城县蔗糖业连续多年保持稳定发展,蔗农增产增收,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奠定了良好基础。

“十三五”时期,柳城县加大推进蔗区道路、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建设甘蔗高产高糖“双高”基地23.46万亩。2021 年,柳城县蔗地机械深耕深翻面积为14.25 万亩,地膜覆盖栽培11.05 万亩。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柳城县糖业发展服务中心负责人介绍,柳城县在构建蔗糖产业链向科技、生态环保方面发展做出有益探索和尝试,初步形成糖料蔗种植、制糖生产、糖蜜制酒、糖蜜制酵母、滤渣产肥等循环经济体系。同时,部分企业将甘蔗秸秆、叶子进行再加工再利用,将甘蔗秸秆“变废为宝”,生产青贮、颗粒饲料等,让每根甘蔗都被“吃干榨尽”,既拓展了蔗农的增收渠道,也实现了生态环保。

猜你喜欢
柳城县蔗农柳州市
柳州市精业机器有限公司
推行订单农业,保障原料供给
干旱致缅甸蔗农面临困难
我爱我名
柳州市常见小花紫薇品种的种植、养护
柳城县稻田地力与改良利用
柳州市:坚持问题导向 提高执法成效
胖妈妈
泰国蔗农呼吁政府阻止蔗价不断下滑
新榨季 榨新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