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对家庭农场发展的影响
——对浙江省衢州市衢江区100家家庭农场的调查

2022-03-09 08:08郑晓云王姝雅
农村经营管理 2022年2期
关键词:农场主农场家庭

◎周 晶 郑晓云 王姝雅

(作者单位:浙江省衢州市衢江区农业农村局、衢州学院、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衢江区作为浙江省衢州市传统农业产区,农特产品丰富,家庭农场的数量也较为可观。目前,全区登记在册的家庭农场有2307家,占全市总量的30%以上。为深入摸清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家庭农场发展状况及面临的困难,我们挑选了100家家庭农场展开了调研。调研发现,衢江区家庭农场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呈现出以种养为主、规模偏小、收入偏低、从业人员年龄偏大的特征。针对家庭农场面临的困难,调研组认为,还需政府优化政策体系、精准实施奖补政策、加大人才引进力度等,更好地促进家庭农场发展。

全区家庭农场发展特点

一是家庭农场主以本地男性为主,具备长期的农业从业经验。在被调查的家庭农场主中,96.20%都是本地人(本市户籍),其中,男性占比72.15%;从年龄结构来看,40~60岁的占69.62%。可见,衢江区家庭农场主多以男性中老年人为主。从农场主的受教育程度来看,高中以上占比60.4%。从家庭农场主的经营年数来看,将近70%的农场主具有5年以上的农业从业经验。

二是家庭农场主营产业以种养为主。从家庭农场主营产业来看,衢江区家庭农场主要从事种植业,占比达到72.15%,且大部分为经济作物类,其次占比较大的就是种养结合类,达到21.52%。另外,通过调研还发现,家庭农场除了从事农业生产经营外,还会积极开展农业生产相关的其他业务,诸如农业知识科普、旅游观光、电商、加工等,极大促进了三产深度融合,创造出更多的经济、社会和生态价值。

三是多数家庭农场需雇佣劳动力满足生产需要。从实际调查来看,44.3%的家庭农场是以家庭劳动力为主,但50%以上的家庭农场还是通过短期性雇佣或者长期性雇佣劳动力来解决用工问题。年轻人倾向在城市就业,家庭劳动力难以满足农场生产需求,所以只能雇佣劳动力,甚至有些农场从外地雇人。

四是家庭农场土地主要来自于流转。家庭农场经营的土地主要来自于村民间自愿流转,占比高达60.76%。土地流转合同时间跨度较大,流转期限10年以上的合同占比达43%。通过走访了解到,随着第二轮土地承包期限的接近,越来越多的农场主开始担心土地承包期限调整带来的各种不确定因素。土地流转价格基本合理,价格随着耕地等级和位置而有所差别,绝大部分在1000元/亩以下。纳入基本农田范围租金基本在500~1000元/亩之间。种植茶叶、果树等经济作物的山地租金水平基本在500元/亩以下,甚至更低,上方镇种植茶叶流转山地的租金有些只有100多元/亩(30年共4000元租金)。

疫情对全区家庭农场发展的影响

自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家庭农场面临多重困难。通过调研发现,2021年76%的家庭农场处于亏损状态,仅有16%的农场有盈利,而且盈利率不高。

一是生产经营成本高。一方面是土地租金高。以基本农田为例,租金根据不同地区和位置,500~1000元/亩。规模较大的家庭农场如果经营300亩农田,年租金就是15万~30万元。另一方面是农药化肥费用不小。据统计,近年来,水稻、小麦、玉米3种粮食,平均化肥投入约130元,占亩均生产成本的15%左右,其中复合肥占化肥成本的70%。

二是雇工需求下降。统计结果显示,2020—2021年全区家庭农场总体收入降低,增加雇工的家庭农场数量不足1/3。近40%的家庭农场是减少雇工数量的,即使不减量,也是减薪。60%以上的家庭农场反映雇工成本等大幅度增加。

三是业务量普遍下降。调查的家庭农场中,除了10%左右家庭农场没有线上业务外,59%的家庭农场表示线上业务量是萎缩的,最严重的业务下降50%以上,也有20%家庭农场业务量是上升的。经过分析,这20%的家庭农场主要供应本地市场,且以网络零售为主(如微信群、直播等)。线下的销售量也受到疫情影响,尤其是主营休闲采摘农旅融合的农场,如莲花镇的几家种植桃和草莓的农场,销售量大幅下降。

四是农场主对盈利基本持不乐观态度。柑橘、枇杷、茶叶等特色产业受冰冻和洪涝等灾害影响,产业发展态势受阻;生猪市场利润率下滑明显,也打击了主体养殖积极性,这些都降低了家庭农场主对未来盈利的期望值。

五是营业总体收入偏低。从数据上看,2020年大部分家庭农场经营收入在30万以下,刨去成本、自身劳动力等成本,纯利润不高。当然,调查中也有收入情况比较理想的,这些农场基本掌握些“独门”技术,或者存在市场利好。衢江区一个养鱼农场,每年收入相对稳定,2020年受疫情影响,猪肉涨价厉害,作为替代品鱼类价格涨得也比较快。对比家庭农场收入,大部分家庭农场投资额也以小规模投资为主,年投资在30万元以下的占40%,其中还有不少投资10万以下的。年投资在100万元以上的,占比较低,仅占16%,说明家庭农场做得有一定规模的,还是占少数,大多数家庭农场还是扩大版的“小农户”,规模小,生存压力也较大。

促进家庭农场高质量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是优化政策支持体系。通过现有渠道安排资金,积极扶持家庭农场发展,扩大家庭农场受益面。鼓励家庭农场参与高标准农田、仓储保鲜设施等各类项目和工程建设。

二是加大金融对农业的扶持力度。鼓励金融机构针对家庭农场开发专门的信贷产品,政府部门间实行主体信用共享机制,开展家庭农场信用等级评价工作,鼓励金融机构对资信良好、资金周转量大的家庭农场实行资金需求绿色通道。农业信贷担保体系要在加强风险防控的前提下,加快对家庭农场的业务覆盖,拓宽家庭农场贷款渠道。

三是吸引人才返乡下乡创业。一方面,农业农村部门要制定培训计划,在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等相关涉农培训中加大对家庭农场经营者培训力度,使家庭农场经营者至少每一年轮训一次。另一方面,加大涉农人才的培养和引导,鼓励大学生、退伍士兵以及农场主子女返乡创业。

四是支持家庭农场发展“互联网+”。支持家庭农场发展“互联网+”,推动电子商务平台通过降低入驻和促销费用等方式,支持家庭农场发展农村电子商务。通过开办学院的方式为农民主播提供全方位支持,让“手机变农具、直播成农活、数据为农资”。

五是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全区家庭农场发展处于起步阶段,大多是农场收入偏低,成本过高,急需完善农业生产性社会化服务体系,为家庭农场发展提供服务支持。

猜你喜欢
农场主农场家庭
农场假期
农场
Farmer Rescue营救农场主
家庭“煮”夫
吴灵敏:爱折腾的农场主
恋练有词
一号农场
丰收的农场
寻找最美家庭
寻找最美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