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中小学体育教育教学数字化转型的实施策略

2022-03-09 06:27李芳芳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教学研究室200004
中国学校体育 2022年12期
关键词:居家转型数字化

李芳芳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教学研究室,200004)

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是顺应新发展阶段形势变化、抢抓信息革命机遇、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加快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内在要求。自2007年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以来,2018年教育部颁布的《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提出“以教育信息化支撑引领教育现代化”,《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年)》等一系列文件的出台也表明了教育信息化对教育现代化的作用定位不断拔高。《教育部2022年工作要点》明确提出“实施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并以建设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为重点,启动实施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在助学、助教、助研上,全面探索数字教育的新机制、新模式、新形态。面对信息时代的“时”与“势”,上海市中小学体育教育教学数字化转型也驶入快车道。

一、认识数字化转型,明确教育新要求

“数字化转型是推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但它并不只是一个技术议题,而是要通过数字技术改造学习空间,做到人机协同,然后充分应用数据驱动进行决策,并渗透到教、学、管、评、测多方面。”[1]

根据《上海市教育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2021—2023)》的精神和主要任务,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数字化转型将成为中小学体育教育教学信息化的重点和未来发展方向。为此,上海市中小学体育立足新时代发展要求,坚持育人为本、全面赋能、多元协同的指导思想,提出基于学生课程核心素养培育为目标的中小学体育教育教学数字化转型,并带领上海市中小学体育教师,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更新教育理念,变革教育模式,以信息技术赋能中小学体育教育教学各环节,以大数据有效支撑中小学体育教育评价改革,以数字化支撑中小学体育教育教学品质提升,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二、助推数字化转型,探索教学新样态

随着《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和《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2022年版)》]颁布后,体育与健康课程在课程理念、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上都有了较大变化,如何将核心素养落地课堂?如何借助教育数字化转型探索中小学体育教学新样态?成为新时代体育教师需要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一)关注技术赋能,优化教学过程

在教育数字化转型探索之路上,由上海市中小学体育学科教研员带领体育教师策划、制作,并在上海教育电视台播放覆盖小初高12个学段的1621节中小学体育“空中课堂”视频课,是中小学体育教育教学新样态的初步探索。

1.技术赋能教学促进学生身心健康

在线教学期间,针对学生久坐不动、饮食不规律等现状,市—区—校合作共研,基于“空中课堂”视频课,带领教师借助家中现有的毛巾、椅子等生活器具或自制器材,设计融合健康教育、体能练习、互动游戏、“云端比赛”、课后作业等内容,进行小空间在线教学,帮助学生了解健康教育知识,增强体质、调节情绪、养成健康生活方式。

以视频课《合理膳食“巾巾”有味》为例,需要解决的居家教学中的问题如下:增加居家在线教学的互动性;增加学生的学习参与率和参与度;提高空中课堂视频资源使用的有效性;其他(如,开发生活类体育器材,一物多用)。课时教学目标为:观看《合理膳食 健康生活》空中课堂视频,树立健康意识,培养健康行为,掌握自主锻炼方法;借助毛巾进行体能练习,发展上、下肢及腰腹力量,掌握居家体能练习的多种方法;运用视频互动与游戏竞赛,培养学生敢于挑战、勇于创新、互相协作的精神。

课时关键问题为如何合理膳食,强身健体,其中,环节问题1:如何合理膳食,健康生活?环节活动1:了解一日三餐搭配原则;环节活动2:掌握自主锻炼方法。环节问题2:如何借助毛巾进行体能练习?环节活动1:上肢:“W”字形下拉、“A”字形折叠、双臂弯举;环节活动2:腰腹:卷腹、俄罗斯转体、俯卧挺身;环节活动3:下肢:箭步蹲冲拳、正踢腿+冲拳、侧踹腿+冲拳。环节问题3:如何通过游戏进行互动和挑战?环节活动1:抛毛巾球击掌挑战赛;环节活动2:抛毛巾球萝卜蹲游戏。教学流程见表1。

表1 《合理膳食“巾巾”有味》一课教学流程

解决问题的方法策略如下:利用腾讯会议,设计健康教育、体能练习、互动游戏、课后作业等教学策略,学习空中课堂视频课内容,借助毛巾生活器材,进行小空间居家自主锻炼,养成健康生活方式。

教学反思:毛巾的一物多用始终贯穿于课堂教学中,趣味性游戏能够增加学生参与度与互动性,但无法及时了解每名学生的学练效果。

2.线上线下融合促进专项教学实施

在上海学校体育小学兴趣化、初中多样化、高中专项化教学推进过程中,居家线上如何进行有效教学,返校后线下教学如何衔接好居家线上教学内容,是摆在一线教师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对此,市、区、校形成联合教研,聚焦问题解决,优化教学过程,共同探索提升学生素养的线上线下融合教学与实施,在对应《课程标准(2022年版)》“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的同时,探索基于数字化转型的教学新样态。

以《技巧啦啦操:单底座坐肩托举》为例,课例借助钉钉平台,依据线上线下教学特点,从内容、形式、程序、方法等方面进行“结构化、情境化”一体化设计。在线教学创设“树榜样、育自信,促生生互动”情境,线下教学融合在线教学内容,“重评价、练技能,促学练赛评”,构建了以学生核心素养培育为主体的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模式。

(二)发挥平台优势,促进素养融合

通过数字化教学系统平台的应用,创设真实情境,设置合理活动任务,给予学生自主学练空间,使数据驱动的因材施教更加常态化,教学模式更加灵活智能,对学生的培养方式更加个性多元,教与学方式的转变,切实提高了课堂教学实效性,有效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

1.“三个助手”数字平台,探索教与学的转型

根据《上海市教育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2021—2023)》,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教研室推进基础教育数字化转型项目试点,小学体育学科作为“开展专项应用的学科”,借助市级教学系统和“备课助手、教学助手、作业辅导助手”3个助手数字教学服务平台,开展以“篮球、足球、手球”3个运动项目为学科特色资源建设的数字化转型探索,并在做好系统升级、优化网络环境、建设保障机制的基础上推进教学应用实效。

高中体育与健康学科教学结合“双新”推进,围绕“数字化转型”,运用“备课助手”为教师提供单元教学设计资料,以及课前、课中、课后所需的即时、精准的教学指导资源,为教师备课提供助力;运用“教学助手”辅助教师课堂教学,创设互动课件、空中课堂视频资源切片、活动任务等,为教师课中教学提供资源;运用“作业辅导助手”主要针对学生课后练习进行指导和反馈,并对课内外联动练习的完成情况进行数据分析,推进信息技术与高中体育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实现教与学的转型,促进教学成效的提升。

2.自创APP平台资源库,探索居家体能在线教学

借助学校自创建设的APP平台资源库,依托资源库下设的“视频数字平台、个人体感反馈系统、体质评价及运动处方系统”,有效解决学生线上体能教学实效,为教师在线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个性化分层教学以及帮助学生了解自身体质水平提供了数据支撑。

如,上海市民立中学的教师依托APP平台资源库中设置的徒手体能、器械体能、垫上体能、椅子体能、自由力量5类视频资源的动作要领、锻炼部位、解剖图片、注意事项等,根据学生的学情,选择相关内容进行居家体能在线教学。课前引入FMS功能性在线测试,合理地评价学生现时的核心力量状态,为课中的个性化、有效性锻炼奠定基础;课中,设置活动环节一核心力量练习(跪式俯卧撑、俯卧肘支撑、单肘侧支撑提臀)、活动环节二线上“力量”比赛、活动环节三“借力”居家锻炼(椅上直臂俯卧支撑、直臂俯卧支撑抬单腿环绕椅子、肘支撑侧卧交替并腿),让学生掌握核心力量的构成,了解人体肌肉的生理解剖位置,感受准确的肌肉发力,明确核心力量的锻炼方法以及练习的运动负荷,帮助学生提高自我锻炼意识,养成终身体育锻炼习惯;课后,让学生在APP平台自主选择符合自身学练情况的锻炼内容和锻炼强度,让作业个性化、自主化、可持续化,并通过平台以视频方式反馈。

学生在完成课堂居家体能练习后,在APP平台扫描二维码进入学生个人有氧运动体感反馈界面,了解自己的运动时间、疲劳程度、最大和平均心率等反馈信息。

经过8~9周的练习后,APP平台会根据学生体质健康数据进行分析,推送给学生针对个体的运动处方,包括运动项目、目标体脂、生活方式以及营养指导等方面的建议。

三、加快数字化转型 赋能体育“双新”推进

要推动新时代上海市中小学体育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需要进一步加快学校体育教育教学数字化转型,赋能体育“双新”推进。

要加快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上海中小学体育将基于“双新”,深化“小学体育兴趣化、初中体育多样化和高中体育专项化”的教育教学数字化转型实施探索,创新上海学校体育课程特色。如,光电球数字赋能小学篮球课、线上“共舞”初中健身健美操课、3D策略让高中线上排球课“动”起来等。

要推进育人方式变革,探索素养导向的中小学体育与健康“教育教学教育数字化转型”路径。有效运用已建设的中小学体育与健康学科“空中课堂”线上教学视频课资源,为居家在线学习学生搭建“健康云梯”,为线下教学提供教学和学习的有效资源,让线上线下教学有效衔接与融合,同时推动教育资源优质均衡。如,“三段式”互动教学助力学生线上线下体育学习、结构重塑再现流程的牛仔舞线上线下融通教学等。

要坚持从应用的角度抓中小学体育教育数字化,以应用驱动数字技术与体育学习资源有机融合,有效运用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上海市学生体育素养监测、分析与智慧服务平台”,推进中小学生体育素养信息化支撑与评价。

要探索“教育教学数字化转型项目”,创设“单元教学设计”“课时设计”“作业参考”和“空中课堂”等资源,为上海市中小学体育教师进行课前导读、课中辅学和课后联动练习的教学设计与实施等提供可参考借鉴的市级资源。

要把握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时机,将“学、练、赛、评”对接学科育人、素养目标的达成。用数字赋能,用智能提质,把数字技术优势转化为推动中小学体育“双新”推进和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优势。

猜你喜欢
居家转型数字化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为您的居家健康生活 撑起一把保护绿伞
居家好物,为你打造更浪漫的家
航天器在轨管理模式转型与实践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staycation居家假期
聚焦转型发展 实现“四个转变”
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