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微空间设计改造探析
——以盐城市老城区为例*

2022-03-10 13:51李文娟
大众文艺 2022年4期

伊 健 李文娟.2 蔡 露

(1.盐城工学院设计艺术学院,江苏盐城 224051;2.武汉理工大学,湖北武汉 430070)

随着上海、北京、深圳等一线城市纷纷步入存量时代,我国城市更新的方式也从最初的大拆大建进入局部微空间微更新为主的新阶段。城市微空间的设计改造是以适度的、低碳的、温和的方式来激活提升老城区环境品质与活力,已经成为保护老城区历史文化记忆,完善城市老旧空间功能,提升城市形象,进一步增强市民的幸福感的重要城市更新方式。

盐城市在城市建设发展中因各种复杂的原因产生了形式多样的“剩余空间”“失落空间”即本文所指的“微空间”,本文首先对城市微空间改造进行了概述,在此基础上阐述了盐城市老城区代表性区域微空间的现状以及问题,最终针对现状问题提出了微空间改造的思路。

一、城市微空间设计改造概述

1.城市微空间内涵

城市微空间,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主要指城市建筑群、街道、河流等主体空间之间形成的不规则的小空间,具有不同的空间特质,拥有依附性、模糊性、可利用性的特点,譬如街头巷尾、房前屋后、凉亭廊道、公园广场、街心花园、建筑退界等。

现代城市的高速发展中,土地是最为稀缺的环境资源之一。人们不能无限扩张城市土地的使用面积:同样,也并不是城市中的每一块土地都得到了有效的规划使用。“城市开发者往往会优先选择自然条件好且土地形式完整的地块进行开发和利用,但是在完成建筑项目后遗留出部分不规则的、占地面积小的地块,这些地块由于环境的限制长期闲置、没有得到有效的利用。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受地形限制而没有被有效利用的土地、被荒废的工业用地及其所属建筑、被道路分割或阻断的不完整地块等,这些使用率低下的微小公共空间可以统称为‘剩余空间’”,[也有学者称之为“失落空间”,如罗杰·特兰西克在《寻找失落空间:城市设计的理念》中指出:“失落空间指的是未被充分利用且衰废的空间。这些空间是令人不愉快、需要重新设计的反传统的城市空间,对环境和使用者而言毫无益处;它们没有可以界定的边界,而且未以连贯的方式去连接各个景观要素。”本文融合中国城市更新发展的现状趋势即随着上北京、深圳等一线城市纷纷步入存量时代,我国城市更新的方式也从最初的大拆大建进入局部微空间微更新为主的新阶段。

在中国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中,面对城居民需求也就发生着这样或那样的城市更新,新的街区时刻在建设完成的同时,老旧城区也因为“衰老”被改造。这些过程中设计理念的落后和对当地历史文化的不了解,乃至后期维护的缺失都会产生闲置的微空间。在如火如荼的城市更新进程中,改造更新者最难以察觉的不是大型公共空间的缺失,而是微观层次的公共空间的减少,大型集聚的公共空间的需求是必然的,但街边小型微空间给予的生活体验感是难以言喻的。人们在沿袭下来的生活节奏中自觉的开展社会活动,例如在街头巷尾的报刊亭看报、在街区绿地享受阳光、在口袋公园安享片刻的宁静,在游步道散步休闲。

2.城市微空间设计改造的内涵

城市微空间设计改造的关键点在于“微”。“微”景既可以指微小空间,也可以指微小的修补改造方式。城市微空间更新改造是通过对城市中那些长期闲置、设施陈旧、场所功能缺乏维护优化的微小公共空间进行设计更新改造,以达到盘活城市存量空间、激活其新的空间价值的目的。城市微空间更新改造涵盖的类型甚广,具体包括老旧小区微空间改造、滨水微空间改造、城市街道微空间改造、公园及广场改造、老旧工业遗存改造等等。总结起来最终达到城市公共空间环境品质的提升与老旧建筑的盘活和利用。

二、盐城市老城区微空间现状调研分析

为了对盐城老城区的微空间现状以及特点进行深入的了解与分析总结,以便能够针对具体问题探索形成适合盐城城市更新发展特色的微空间改造设计方案,我们对盐城老城区进行了深入的湿地调研,调研的区域包括主要的街区、农贸市场、学校、老旧小区,对不同类型的微空间进行相对应的调研记录、分析报告和方案构思。尤其关注正在实施的微空间建设方案的施工项目,借助实际建设的原则,以本地适应为基础,进而得出普适性的方案向其他城市推广。因此,笔者及盐城工学院设计艺术学院“设计助力盐城微空间更新”大学生实践成效项目团队成员盐城市老城区的微空间的现状,开展了初步调研和分析总结,分区域进行了现状及问题的梳理。

1.盐城老城区师范学院通榆社区区域

地理位置:位于盐城市亭湖区,开发大道、建军东路、大庆东路合围之处,周围有新四军纪念馆,以及多栋居民楼。

人群特点:居民以老年人为主。

交通特点:各小区之间通过小巷子穿插,小贩摊位经常占道经营,车辆难以行驶。

调研总结:该区域中以老年居民为主,通过走访问询得知,他们日常的休闲活动大多是在居民楼下聊天,和附近商贩交流,少有场地及设施条件进行各类健身休闲活动。在盐城师范学院校门口,有一块树荫环闭的场地,它原本作为规划实完成建设的车位使用,却被商贩占用,虽然其违反了规定,但也补充了部分居民日常生活的需求。

我们对该被占用区域周边的学生、摊贩、周边居住人员和管理人员开展了询问记录。由于偏近大学小区,所以有一部分学生外出走动。其他周围的小区建成时间都比较长久,缺少相对应的休闲空间,居民多是退休老人和其亲属,他们经常走到这里互相聊天、晒太阳,他们希望可以有一些公共座椅,并且对该地的卫生环境进行清理完善。同时要是有一些健身设施或者报刊亭,能让他们在生活休闲的同时去锻炼身体,以他们习惯的方式了解外界咨询。

同时我们还了解到,因老城区大规模更新计划遥遥无期,落后的基础设施又难以跟上附近居民的实际需求,以往他们可以借助使用大学校园的设施达到需求,但自疫情开始以来,纷纷禁止外来人员进出,大型活动空间又距离甚远,周围居民一下子没有了活动的场地。对于具体的环境空间求,我们通过对该社区公共空间中遛娃的老人们的访谈,了解到的情况是:为了分担儿女的压力,老人们大多帮助辅助养育小孩,不得不选择和儿女生活在一起,他们希望居住区附近有可以方便老人们下棋、打牌的公共空间,这样的空间既适合孩子们嬉戏玩耍同时又方便老人们在视野所及之处照管、保障孩子的安全。

2.盐城老城区建军路小学区域

地理位置:该地块位于旭日路和工农路交汇处,周围以建军路小学和明达初级中学,农贸市场为主要建筑群体。

人群特点:主要人群为小学、初中的青少年为主,以及接送孩子上下学的家长。

交通特点:经过改造的校园出入口道路条件已经适应需求,具备座椅以及一定的景观设施改造。但西侧的农贸市场带来的巨大人流量给道路交通情况带来沉重的负担,容易形成堵塞。

调研总结:这个区域的公共空间人群活动主要体现在家长接送孩子上下学和购买生活物资等日常活动。小学以特殊的铺装色彩活跃了场所空间氛围,中学门前的道路改造、口袋公园的设置巧妙地缓解了人群拥堵压力,同时让原本消极、无序的空间具备了休憩、交往、散步、游嬉等日常生活功能。

在调研过程中,我们曾经对正在该条道路上慢跑的一家人进行了访谈。通过咨询了解到他们日常的生活体验、生活困扰,以及对于该片街区未来你的规划有哪些建议。最终我们了解到,该街区微型公共空间的主要使用人群主要为居住在附近小区的居民,因为临近小学、中学就读,日常交通平时方便。但遇到农贸市场集会和的孩子上下学时就会引发道路阻塞的情况。街角的公园年久失修,临近道路导致灰尘较多,空气质量较差,也时常有自行车、电动车在里面乱停乱放的现象。无论是附近的居民还是接送孩子的父母都希望这些问题能够解决,让道路空间得到充分的利用。

针对此处校园区域,我们在附近采访了在玩耍的孩子,了解到他们在这不仅仅只想要一个可以户外活动的场地,还希望其中有可以玩耍的小型设施。

3.盐城老城区育才路商圈区域

地理位置:育才路分别与文港中路、开放大道交汇为起末点。

人群特点:活动人群以学校学生与商铺工作人员为主。

交通特点:道路尺度狭窄,路面破损较为严重,还存在商铺占道经营、无停车位置、车辆乱停、卫生管理不到位等现象。

调研总结:在育才路商圈周边少有空旷场地让居民进行休息放松。几处较小空间的场地也没有得到有效利用,要么被随意堆砌杂物,要么被商户圈占私用,居民没有意识和能力去清理管理这些小空地,空间利用率较低。

4.盐城老城区农业大楼区域

地理位置:该地段位于建军中路周边,存在一些商业空间配套的广场等公共空间,但是缺乏管理维护,设施陈旧,无法适应不断发展的消费空间人群活动需求。

人群特点:活动人群以年轻的消费群体为主,老年群体较少。

交通特点:农业大楼附近以大型交通道路为主,车流量较大,而活动场地大多与道路交通流线相互交叉,车辆来来往往不利于营造空间的宁静属性。

调研总结:通过对场所附近的广场考察。其中创世纪广场虽然位于大型交通要道旁,但设施维护得当,并通过空间的分割和植物的利用创造出一片独立的宁静空间,也留有足够的空地给予大型的集会运动,如广场舞等等。趣园作为街头口袋公园,由于年久失修加上管理不当,小型公园的称号已经名存实亡,成为一些社会闲置车辆的停放地点。

三、盐城老城区微空间更新设计的思路

在对盐城老城区微空间现状调研分析基础上,我们选择盐城师范学院通榆社区区域作为微空间设计改造实践探索基地。随着城市的发展与更新,盐城城南区域成为新型的日益受年轻群体消费偏好的城市综合体聚集之地,老城区的商业热度逐渐消退。老城区相较于新城,老城区的公共空间及其设施都呈现落后、陈旧的状态。然而从环境文化层面讲,老城区拥有人们熟悉的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烟火气息,老城区保留了许多令人怀念的与人们的吃、穿、住、用、行老店面商铺以及摊位,这些老铺面赋予了老城独特的烟火气息,这是新城所没有的。

我们希望挖掘老旧城区的闲置、残旧微空间的价值,为广大居民提供各种活动的场地,特别是在人口老龄化日益严重的今天,针对老人的需求特点做出适老化的设计改造。通过对原有设施的调查和分析,更新或者更换新型设施或独立装置。让其在实现原有功能作用且不压制、影响所属空间属性的情况下,通过对当地历史的解读和利用,与环境达到有机的结合,最终体现在设计中的是用地范围、经济合理、尺度适宜。且满足不同人群在不同空间、不同需求的过程中,激活微空间的空间价值,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1.微空间设计改造的总体思路

在更新改造手法上采用适度的、低碳的、经济节约的微更新设计改造方式,如通过墙绘、陈旧标语形象再设计、变电箱改造、家庭小花园、小庭院翻新等形式开展,设计内容主体来源于盐城的地域环境于历史文化的语言符号。

为遵循普适性原则,依据老旧城区不同空间特质中有差异的建筑形式和社区受众,通过对微空间中活动人群年龄分段,设置不同模块标准高度,受众人群的年龄大,设置高墙附属报刊亭等设施分隔空旷空间、阻挡寒风,让他们有机会进行聊天、散步、晒太阳、健身等活动。受众人群的年龄小,则以较低的模块建设,分隔较大的空间满足孩子喜欢活动的特性,同时让看护者与儿童活动的区域保存视线畅通,便于对儿童安全的保护。

为了日后适应不同城市的性格差异,我们将微空间之中需要装配的具体设施上融合城市专属元素,在造型和色彩上做出特色。依据区域微空间内老人与儿童为主要空间使用群体的特征进行场地功能的设计改造,可以最大程度接近附近居民的实际需求。将不同的区域的特色建材与设施建设进行组合,形成多样化的设施类型,以适应不同场地需求。

2.老旧建筑立面的改造思路

“街道是一个场所,它将人们聚集在一起,并为人们的活动提供了环境与背景。在这个街道上,时光有着自己的步调与节奏。”对建筑立面和墙体出新和统一安装空调外机保护罩,将裸露在外的砖石结构以浅灰色真石漆涂抹完善,解决外墙饰面老旧和空调安装位置混乱的问题。对休闲空间立面的制作以网格栏栅为主,在保证视线不受阻碍的同时,以不同形式的摆列组合营造不同的光影效果。

3.老旧小区入口的改造思路

对小区入口和每个楼道口增设门禁系统;对商铺门面进行设计改造,替换更新牌照,杜绝过度追求整齐划一的设计模式,按不同行业设计专属招牌;公共空间入口设计为全开放型,不做独特标记,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

4.卫生设施的更新维护

更换或改造现有垃圾桶,在区域范围选择合适的位置设置垃圾分类设施,对生活垃圾实行分类回收;并对垃圾分类管理进行宣传引导逐步提高居民垃圾分类意识;对垃圾分类相关场地与设施进行人性化的设计;对分类收集的垃圾进行分类运输,清理堆放在公共空间的杂乱物资,维护日常区域的清洁卫生。

5.融入适老化的更新设计理念

通榆社区区域老年居民居多,以原有老墙为基体,安装报纸浏览亭,解决老人阅读需求,也合理保存了报刊亭这一事物的延续。街区在活动机械周围设置相应的保护措施并采用软质铺装。在公共空间区域设置适老化的休息设施与活动设施。

结语

城市微空间设计改造投入小,规模小,便于成批落实实施,可以针对市民关注度高、急需改造的城市“剩余空间”“失落空间”,梳理出一些典型区域进行实施,并渐进性地、可持续性地坚持下去,在这些点的带动下,老城区的空间面貌与生活环境品质必将得到有效改善,生活在老城区居民的幸福获得感,也将有效提高,而不必对面貌一新的新城区望洋兴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