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及其中介机制

2022-03-10 13:51王丹妮
大众文艺 2022年4期

王丹妮

(上海师范大学音乐学院,上海 200000)

音乐在各类文化中都具有普遍性。中国自古便有“移风易俗,莫善于乐”的说法,这反映出当政者用音乐来达到道德教化的目的。音乐的艺术功能,不止体现在政治方面。当今社会,音乐作为一种信息的载体,传播方式越来越广泛,由原来的音乐厅到现在的电子媒体。音乐俨然已经成了普通大众精神生活的一部分,它扮演着舒缓情绪、陶冶情操种种角色。

音乐自身具有其独有的价值。作为一种听觉艺术,音乐的音高、强弱、节奏等元素会影响人的认识,从而对行为产生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例如军队训练时使用铿锵有力的音乐来团结军心,校园里使用轻快舒缓的音乐来“寓教于乐”。研究表明,音乐作为一种媒体,既能对个体的亲社会行为产生一种短期效应如情绪、认知的变化,也能对个体的亲社会行为产生一种长期的效应如人格、行为模式的改变。

在心理学中,研究者发现,媒体类型会影响人的亲社会行为。亲社会行为,又称利社会行为,即为了满足社会目标而对行为者自己并无明显利益,但行为者却自觉自愿地给行为的社会受体目标带来收益的一种行为。这个概念包括帮助别人、满足社会愿望、自觉自愿等行为特点。亲社会性行为一般包含外显性的亲社会性行为和内隐性的亲社交行动。外显性的亲社会性行为一般包含了共享、合作、援助、抚慰、捐助等。内隐亲社会行为指由个体过去经验所带来的程式化的心理构架,这种心理构架会潜移默化的影响个体的亲社会行为,并由外显亲社会行为表现出来。亲社会行为具有多种因素,包含助人者特质、求助者特质、外界情境影响等。

基于此,本研究在梳理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探究音乐影响亲社会行为的中介机制。

一、理论背景

1.社会认知理论

社会认知论是社会心理学的主要理论之一,也是一个广泛用于理解人类社会学习过程的学说。Bandura指出,人们不仅从直接经验中学习,也通过观察他人来学习。按照他的社会认知学说,环境影响与社会认知因素相辅相成,影响着人的学习与活动。个体并不能自行模仿模型的动作,相反,认知过程是负责一个观察到的行为被模仿或不被模仿。在观察学习的过程中,学习者得到了示范。这个过程主要包括了四个阶段:注意-保持-再现-外化。注意过程是观察性学习的初始环节,在这种过程中,由于模范者自身的外部特征、对观察者自己的认识程度等多种原因,直接影响了学习者的成效。在保持阶段,虽然模范者已不再存在,但他的活动仍继续对学习者起着影响,并以一种符号的形式存在。观察学习的第三阶段,是将记忆中的字符和形象转换成恰当的行动,或重现过去所观测到的示范活动。最后一个过程,则是把所观测到的活动外化成实际的行动成果,行动成果又包含了外界增强、自身增强以及替代性增强。Bandura将这三个增强作用,视为是学习者再现并示范行动成果的动机力量。

2.一般攻击模型

Anderson在2002年提出了一般攻击模型,这个理论解释了暴力媒体对个人因素(如性别和个性)的影响,以及这如何导致个人内部状态的变化。例如,玩暴力视频游戏会增加人们的攻击性行为。然而一般攻击模型没有提到亲社会类的媒体对人的影响。

3.一般学习模型

一般攻击模型仅阐明了接触暴力性媒体对攻击性思维的消极影响,在此基础上,一般学习模型预测,任何刺激(包括音乐)都会通过几种学习机制产生短期和长期效应。该模型假设接受者和环境之间存在一个持续的反馈循环,并表明媒体亲社会内容可能通过改变一个人的认知、影响或唤醒来影响他或她的内心状态。这种内在状态再次影响着人们对情境的接受、解释和评价。最终,这一评估过程会导致一个人在社会中做出决定。如果媒体输入像亲社会音乐一样是积极的,那么亲社会的内部状态很可能被激活,这很可能导致亲社会行为。

4.音乐加工模型

以上几个理论都是基于在聆听过程中因素对个体的影响。Ruth提出,当研究音乐和歌词的影响时,音乐因素(如熟悉度)和情景因素(如听者的注意力)都应该被考虑进去。音乐结构本身也会起到一定的作用。音乐、人和情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导致内部状态的改变,最终也会导致亲社会行为。音乐加工模型认为当听众对这首歌很熟悉时,他们的预先知识就会被激活。这反过来又会引发积极情绪,增加听众在做决定时做出亲社会行为的可能性。音乐的类型也会对个体产生影响。音乐类型即曲风,不同曲风的歌曲表现出不同的节奏风格,也体现出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的文化特征。

二、神经生物学理论证据

1.预测和多巴胺能奖赏系统

与预测和多巴胺能奖赏系统有关的研究表明,成功的预测通过激活多巴胺能系统及相关区域(尾状核、伏隔核、杏仁核和腹内侧前额叶皮层)对大脑有益的神经元。这些区域编码能进行基本的奖赏,如食物和性,以及学习奖赏。多巴胺能奖励系统在对愉悦音乐的期待可以在人的感知过程中起到活跃作用。

催产素与内源性阿片系统(EOS)中释放的阿片类药物和催产素也是预测、奖赏和亲社会行为的机制基础的一部分,伏隔核和腹侧被盖区是多巴胺能奖赏系统和EOS之间重叠的关键区域,多巴胺被认为是催产素调节的显著性加工机制。EOS可能在与音乐相关的亲社会性中扮演一个固定的角色。对人类的干预研究表明,与安慰剂相比,纳曲酮(阿片受体阻滞剂)可以减少与他人的社会关系,以及较低的依赖行为和人际关系亲密的愿望。证据表明,催产素水平升高后,参加歌唱班或即兴演唱的集体即兴演奏会的被试同理心也变强了,对他人的信任度也增加了.在人们听音乐时,大脑内会释放催产素,多种形式的集体音乐活动比如团体演唱、即兴音乐编创会增加体内催产素的水平,并进一步激活多巴胺能通路,使人产生社会联结感和舒适感。此外增加催产素也可促进组内合作水平以及舞蹈的同步性。

2.感知动作耦合

音乐包括可预测的节奏和音调组合,激活与运动系统紧密耦合的感知神经机制。学习对这些特征做出预测会激活多巴胺能奖赏系统,使其活动与大脑的远端区域同步。关键的是,可预测性还支持其他人大脑中同源区域的同步。这种“神经共振”(个体间的同步大脑活动)通过分享经验、联合意向性和“自我-他人融合”促进了社会联系。通过产生催产素和内源性阿片类物质,神经共振还通过将有益的音乐体验与特定的共同体验者联系起来,促进亲社会性行为。与感知动作耦合相关的证据表明,听觉--运动耦合是一种关键的神经机制。节奏和节拍持续激活运动前区、辅助运动区和基底节。听觉-运动耦合在感知“高槽”音乐时最强,这种音乐会激发人们对舞蹈等动作的愉悦驱动力。“高槽”音乐通过增加听觉皮层的敏感性及其与运动皮层的耦合来激发人们跳舞的欲望。感知-动作耦合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弓状束。情感移情能力更强的人弓状束内微观结构完整性更高。

三、音乐产生影响途径

1.情感途径

一般学习模型认为,媒体的暴露会启动个体的认知和情感,后二者共同作用于个体的心理状态。音乐由于其特殊性,可以对个体产生移情,从而带来亲社会行为。Jan Stupacher在2017年的实验中显示当两个人一起伴着音乐走路时,他们的人际亲密性、对另一人的喜欢度、自我形象的幸福度要比等时节拍器和安静状态下评分要高。而且他们的情感体验,如信任和凝聚力,也变得更加同质化。与节拍器相比,在音乐情况下实验的评分一直较高,这可能是受音乐诱发的参与者积极情绪的影响。同样的,Greitemeyer也验证了情感的这种中介效应。给实验被试阅读两篇文章,第一篇文章说,作者和他的女朋友分手了,尽管他们在一起很长时间了,而且关系非常亲密。然而,最近情况发生了变化,她告诉他,她不想只局限于一个人。作者说他感到痛苦。在第二篇文章中,作者指出他在校内比赛中摔断了腿。他为这支球队效力了三年,但现在这个赛季对他来说已经结束了。除了精神上的痛苦,他的身体也受到了伤害,他真的很沮丧。在每篇文章结束后,被试自我报告他们对文章作者的同情度。实验结果表明听亲社会歌曲会增加被试对需要帮助的人的同理心。

在共情的中介效应中,还存在性别差异。将被试的组别和性别作为自变量,将亲社会行为倾向量表作为因变量。结果发现,性别的主效应也很明显,女孩的得分明显高于男孩。这说明,女孩在听了亲社会性音乐后表现出的亲社会行为比男孩更多。这可能与男女生之间的情感和个性差异有关。女孩的情感比男生更加细腻,对他人的需求更加敏感。

2.认知途径

音乐还会通过认知途径进而对个体的亲社会行为产生影响。

Ruth在2018年的实验中假设注意力在聆听过程中起到中介作用,对行为结果产生影响。接受者可以通过两种途径受到影响,即中心路线和外围路线。不专心的听众(外围路线)更有可能依赖他们的预先知识:记忆或脚本来处理歌曲的内容,而专心致志的听众(中央路线)则可以全面评估歌曲内容。描述性结果表明专心听者比不专心听者有更多的积极情绪。Greitemeyer使用词汇补全任务测量了被试的亲社会认知。给被试展示词汇的一部分,指导其将词汇补全。结果发现亲社会音乐组的被试比中性音乐组的被试补全的词汇更多为亲社会性词汇,实验结果表明,带有亲社会词性的音乐(如公平、团结)可以增强个体的亲社会认知。随后,被试被告知有一名研究生需要他们帮忙完成其毕业论文研究,并且无金钱回报。实验人员询问被试是否愿意参加这项研究并且愿意花费多少时间参加。结果发现,亲社会音乐组有68%的被试愿意参加进一步的研究,中性音乐组仅有28%的被试愿意参与,由此可见亲社会音乐确实导致了更多亲社会行为的产生。然而中介分析并未发现认知的中介效应,对此可以展开进一步的研究。

四、总结与展望

综上所述,大量研究使用GLM作为框架,探究音乐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音乐以情感和认知两个途径对亲社会产生影响。未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研究。

值得一提的是,现有研究主要通过自我报告测量参与者的被试的亲社会性情感与行为。虽然自我报告评级提供了许多优势,但它们也有局限性(例如,感受的主观性和即时性)。为了克服这些限制,未来关于情感和行为的研究可以使用脑电的方法来展开实验。

目前的研究结果仅限于短期效果:听亲社会音乐的影响是根据即时认知、情感和行为来衡量的。然而,根据GLM的研究,亲社会媒体的反复接触可能会通过知识结构的发展和构建导致人格的长期变化。其次,情绪测量没有时间限制,这可能导致他们的评级发生变化和调整。此外,这些发现是通过只听一首或是两首音乐得到的。在现实生活中,当人们反复听亲社会音乐时,对亲社会行为的积极影响可能会更明显。因此,未来的研究可以考虑纵向范式来揭示亲社会媒体对社会行为的长期影响。在动态的社交互动中展现这些效果,将会是一个更有说服力和有意义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