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地区高校开设民族传统体育俱乐部教学可行性分析
——以河池学院为例

2022-03-10 03:32罗强
当代体育科技 2022年4期
关键词:河池俱乐部民族

罗强

(河池学院 广西宜州 546300)

2002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提出,要根据学校教育的总体要求和体育课程的自身规律,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多种类型的体育课程,可以打破原有系别、班级制,重新组合上课,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水平、不同兴趣学生的需要。民族地区民族传统体育课开设俱乐部教学,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体现学生主体性的教学模式。2018年1月,国家体育总局联合国家民委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繁荣发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推进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加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理论建设等,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体育强国建设[1]。学校体育的目标是“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四位一体[2]。因此,加强民族地区民族传统体育课开设俱乐部教学研究,对繁荣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和发展民族传统体育,对促进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培养学生家国情怀以及服务“2030 健康中国”都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1 民族传统体育开展现状

1.1 民族传统体育教学情况

民族地区的学校引入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开设民族传统体育课程,对增强学生身体素质,弘扬民族传统文化、传承民族精神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3]。2007年,河池学院体育学院确定了“以竞技体育为基础,以民族传统体育为突破口”的发展思路,努力打造自己的专业特色和办学特色,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第一,师资队伍,通过内育外培方式,增加民族传统体育教师9人,通过科研、训练转型4 人,引进2 人,该校培育优秀人才留校3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3,讲师3人,助教3 人。第二,课程建设,在充分调研和反复论证的基础上,目前体育学院民族传统体育课程设置,以2018年1月30日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为指导思想,课程设置以模板划分,民族传统体育在选修行业课程模块安排在特色课程模块(任意选修)开展教学,开设5 门课程涉及14 个项目供学生选修,学生在校期间必须选修2个模块,4个学分,共64 学时。5 个模块包括以板鞋竞速、高脚马为主的民族传统体育模块一;以独竹漂、桂西北传统体育游戏为主的民族传统体育模块二;以珍珠球、绣球、抢花炮、陀螺为主的民族传统体育模块三;民族传统体育模块四(舞龙、舞狮);传统体育养生理论与养生功法模块五(导引养生、八段锦、易筋经、五禽戏)。师资力量的逐渐加强,课程设置越来越深厚,为民族传统体育发展,打造特色专业,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1.2 民族传统体育训练比赛情况

实现高质量跨文化交流的最有效手段是寻找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高质量交流的要素,只有把这些高质量交流要素做强、做大,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才能达到高质量交流[4]。而比赛是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交流的主要方式之一,也是促进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有效杠杆,四年一届的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和广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为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和发展、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繁荣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目前,该校有广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竞技项目训练基地2个(区级),桂西北少数民族传承中心1 个(市级)。近年来,独竹漂直道竞速漂训练队和三人板鞋竞速训练队多次代表河池学院、河池市、广西壮族自治区参加全国、全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比赛,成绩享誉全国。近5年的比赛获奖情况,如表1所示。

从表1数据可知,自2016年以来,该校独竹漂直道竞速训练队和三人板鞋竞速训练队队曾多次代表河池市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参加区级和国家各类比赛,获得一等奖30项,二等奖43项,三等奖27项,特别是独竹漂训练队的训练模式、技术创新等方面,在区内外起到了引领示范作用,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所取得的成绩与该校民族传统体育发展定位——“服务地方、引领广西、走向全国”发展战略高度吻合外,国家对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支持也是主要原因,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支持,如广西民宗委每年的拨款,用于独竹漂直道竞速和三人板鞋竞速常规训练和器材场地设施的更新,河池学院为了给独竹漂训练队提供更好的训练条件,对“金盆捞月”的水质和环境进行改造,为该校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

表1 近5年民族传统体育比赛获奖情况

1.3 民族传统体育科学研究情况

本着“以赛促教”“以研促教”理念,形成了“教、赛、研”三驾马车并驾齐驱的良好趋势。近年来,该校教师依托区域优势,借助“民族传统体育传承中心”“民族传统体育训练基地”等平台,秉承“融入、服务、引领”的宗旨,对民族传统体育开展现状、文化内涵、价值意义等进行了相关研究。以“民族传统体育”和“河池学院”为关键词进行高级检索,共发表学术教改论文78 篇;国家社科基金2项、省部级课题4项;出版专著8部,获区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相关研究成果为民族传统体育进驻校园更好地开展教学、为运动队训练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支撑。

2 民族地区高校开设民族传统体育俱乐部教学的可行性分析

2.1 体育文化底蕴

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对提升高校学生传统文化保护意识、促进高校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增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高校中的影响力与竞争力有着极大的作用[5]。引领文化作为高校职能之一,该校一直注重文化的建设,特别是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拥有“桂西北民族传统体育传承中心”和“广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训练基地”,有着深厚的体育文化传统根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各类比赛中多次获得全国冠军。学校领导层也非常重视校内体育教学与活动的开展,在诸多方面给予了强有力的支持,如建立体质测试中心,安排专人负责对全校学生进行一年一次的体质测试;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阳光体育活动,通过多种形式大力宣传阳光体育运动。这些不仅为建立民族传统体育俱乐部提供了良好的条件,而且为民族传统体育俱乐部的建立和持续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文化保障。

2.2 体育设施资源

随着办学定位明确、办学方向准确,学校加大了民族传统体育教学训练的经费投入,使训练场地得到改善、训练器材得到更新。河池学院现有可用于民族传统体育设施资源包括金盆捞月训练基地、民族传统体育训练场地以及综合运动馆一座、多功能器械健身室一间,能够满足学校体育教学的需求,也为民族传统体育俱乐部的建立创造了硬件条件。

2.3 体育师资力量雄厚

民族传统体育俱乐部的建立,离不开充足的体育师资力量。河池学院通过对师资的整合调配,组建了专门的民族传统体育团队。团队成员十分注重“以研促教、以研促训”,深入挖掘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内涵,对个项目教学、训练及时进行探索与总结,积极申报课题项目,师资队伍在数量和质量都有跨越式发展。科研能力的提高,为民族传统体育的创造性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专业技术的提升,为学生提供了科学的训练指导,这些都为建立民族传统体育俱乐部,提供了重要的人力资源条件保障。

2.4 建立民族传统俱乐部的强烈意愿

2007年,河池学院体育学院确定了“以竞技体育为基础,以民族传统体育为突破口”的发展思路,经过不懈的探索努力,共获得一等奖30项,二等奖41项,三等奖14 项。2019 年,独竹漂训练队,代表广西壮族自治区参加了在河南举行的全国第十一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获得5枚金牌,金牌数占广西壮族自治区代表团所获金牌的一半,运动成绩处于全国领先水平,为广西壮族自治区的民族传统体育进入全国先进行列作出了突出贡献。河池学院独竹漂项目在广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项目中建立了优势地位,同时也在河池学院师生心中确立了不可替代地位。民族传统体育俱乐部教学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而且有利于弘扬民族传统体育文化。

3 民族地区高校开设民族传统体育俱乐部教学策略

3.1 转变观念、明确指导思想

中华民族传统体育,以中华传统文化为根本力量之源,是在中华文化生态系统中产生与发展起来的,有其固有的民族性、传统性、趣味性与娱乐性,这使得我国在世界体育文化多样性体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6]。因此,在高校开设民族传统体育俱乐部,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全国教育工作大会、教育部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根据新时代对高等学校本科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坚持以本为本,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推进民族传统体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更好地培养适应新时代发展需求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3.2 加强场地设施的规划建设,提高场地利用率

场地器材是民族传统体育得以在校园顺利开展的物质基础和保障。目前,现有的场地大都以现代体育在学校开展的需要而建,而专门用于民族传统体育的场地少之又少,而很多具有教育意义和健身娱乐功能的体育项目在学校很难得到发展,因此加强现有场地设施规划及提高场地利用率显得格外重要。如按项目性质相近或者内容相似的原则,在篮球场地的基础上设置珍珠球场地,将羽毛球场地设置成毽球场地等,以此来提高现有场地的利用率。

3.3 依托区域优势,精准开设俱乐部项目

地方高校作为引领文化的高地,有责任也有义务借助高校师资挖掘、整理、保护传承具有地方特色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通过调研充分了解当下该地区哪些民族传统体育受居民喜欢,哪些更具有地方人文文化,在此基础上,结合该校的实际情况,精准开设一些极受学生欢迎,又能弘扬当地民族文化的传统体育俱乐部,以此来促进民族传统体育课程资源多样化和校本化发展。

4 结语

“三自主”的俱乐部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有着明显的区别,是一种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愉悦学生身心、使学生自主参与体育锻炼的新模式,更注重体育“三基”能力的提高和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注重学校体育教育与终身体育锻炼的衔接。民族地区开展民族传统体育俱乐部教学,有助于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提高和习惯养成,对培养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习惯具有积极作用,对促进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弘扬民族文化等具有重大的意义。

猜你喜欢
河池俱乐部民族
我爱我家
MINORITY REPORT
河池娃问鼎世界级机器人大赛 等
高考物理“电磁感应的动力学问题”探析
传承 民族 文化
被民族风玩转的春夏潮流
侦探俱乐部
侦探俱乐部
侦探俱乐部
侦探俱乐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