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兵布阵谋选题 真情实感做文章

2022-03-11 00:27彭清雯
传媒 2022年3期
关键词:军嫂杂志社军人

彭清雯

近年来,《军嫂》杂志4次参加由中宣部出版局指导、主办的“期刊主题宣传好文章”推荐活动(第二届至第五届),2018年、2019年、2021年3次获选,作品分别为2017年第9期专题报道《携笔从戎 淬火成钢》(组文)、2018年第8期专题报道《时代楷模海口舰》(组文)、2020年第3期专题报道《致敬“红旗手”,绽放“她力量”》(组文)。

《军嫂》为月刊,自2008年创刊以来重点栏目《关注》几乎每期刊发一组专题报道,以上获选作品均从当年12期专题中挑选,并以“组文”形式参报“期刊主题宣传好文章”推荐活动。接连获得活动评审专家的肯定,在“好文章”推荐中榜上有名,显示出《军嫂》有其坚持与独到之处。

一本看似“小众”“冷门”的月刊,于移动互联网时代信息过载的背景下,如何在“排兵布阵”上做文章、如何精心打磨好文章?本文尝试从刊物定位、选题策划、文字风格等方面进行探讨。

在新形势下,期刊更应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对于自身使命,《军嫂》从认识到实践有以下一些探索。

突破“局限”,积极拓展内容。如果只对《军嫂》刊名“望文生义”,这是一本专门报道“军人妻子”的刊物。对于一些“90后”“00后”年轻人来说,军嫂这个群体很陌生,有的甚至都没有听说过“军嫂”这个名词。那么,《军嫂》杂志如何打开局面?

首先,《军嫂》并不自我设限,而是主动自我解读,积极宣传办刊宗旨、刊名由来。《军嫂》以“展示军嫂风采,服务军人家庭,维护军属权益,传承红色基因,营造双拥氛围,关注国防事业”为办刊宗旨。杂志创办之始,“军嫂”“军人家庭”均是备选刊名。之所以选择“军嫂”,是因为在部队,军嫂不论年龄大小,总被官兵尊称一声“嫂子”——这既体现出在军人家庭中,军嫂通常不是“半边天”、而是“整片天”的现象,又表达出军人对妻子及家庭尊重、愧疚、感恩等交织的复杂情感。所以,如同一句诗“妈妈就是家”,“军嫂”这个词在《军嫂》所营造的语境中具有象征意义——不仅代表军人家庭,而且代表着军人、军人家庭的默默奉献精神。

其次,军嫂、军属对军人的支持,离不开他们对亲人的理解、对部队的热爱和对国防事业的关心。军嫂常说“军嫂姓军”,这超脱了军嫂在小家庭中的身份、角色,指向她们心中的军旅情怀、家国大爱。《军嫂》深谙军嫂、军属在日常生活、寻常点滴中付出、坚守所具备的大情怀,因此在聚焦军嫂群体、军人家庭之外,也报道军人(含退役军人)的工作、训练、学习、生活等。打开军嫂、军属看部队的窗口,让他们更真切地了解亲人建功军营、献身国防的作为和意义,从中受到感染、受到鼓舞,进而促进军人家庭和睦,有利于部队军心稳定。

最后,从军人视角出发,《军嫂》讲述军人的亲情、友情、爱情故事,将“高大全”的“硬汉”形象还原为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的普通人,通过引发情感共鸣,呼吁全社会尊崇军人、热爱军队,关注军人家庭、关心国防事业。

这样的定位使《军嫂》的内容不囿于狭窄的家庭空间,而是将家庭与家国相连,情感与情怀相接,以更广阔的视野紧跟国家形势,关注时政、观照当下。

顺应变化,践行尊崇军人。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改革的重要论述中要求,“既善于积势蓄势谋势,又善于识变求变应变”。面对媒体融合大势,期刊界也在做出积极应变。除了行业变革外,《军嫂》所面对的军队、国防领域的政策、形势也发生了很大变化。2017年10月,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组建退役军人管理保障机构,维护军人军属合法权益,让军人成为全社会尊崇的职业。”后续,又出台了一系列利于军队建设、军人保障的法律法规等。

《军嫂》的定位、内容等,也直接反映出这些变化。《军嫂》創刊于2008年3月,最初为双月刊;自2012年1月改为月刊,封面开始出现宣传语,“亲情、友情、爱情,做最真诚的情感杂志”;2018年8月,封面宣传语改为“军人的集体家书,军嫂的精神家园”。从宣传语可以看出,刊物早年未直接明确表达风格、定位;继而侧重讲好军人、军人家庭的情感故事,所谓“最真诚”表示,此情感并非“小情小调”,而是赤子之情、家国大义;近年在讲好军人家庭故事、写就军人集体家书的基础上,更注重军人、军属奉献精神的提炼与宣扬,打造全社会爱军、拥军人士的精神家园。

除了直观可见的宣传语(定位)改变外,自2017年底,《军嫂》杂志社响应政策号召,基于多年来“情感杂志”的经验和优长,开始在全国各地举办更多、更丰富的拥军活动。仅特色项目心理服务就使上万名官兵、军属受益,赢得一致好评;组织东风航天城师生赴广州、上海及周边地区免费研学活动,广受各界赞誉。在活动中,在与受众的密切接触中,《军嫂》杂志社打开视野、研究问题,提出“别让心事变成心病”“家庭就是战斗力”等理念,也随之更清晰了自身的使命和责任,明确了刊物在全军乃至全国的独一性特点与优势。

军队强调集体主义精神,无论军人还是军嫂,追求不畏牺牲、默默奉献,崇尚“什么也不说,祖国知道我”。但很多军人家庭“舍小家,为大家”的事迹被报道时,更多的是充分表达军人冲锋陷阵、一往无前的英勇,却无形中有所忽略后方家庭中的牵挂、不舍。《军嫂》则聚焦“小家”中的种种,持续关注习惯“沉默”的军人家庭,以真实细腻的情感,衬托出军人及其家庭崇高伟大的精神。

主题宣传反映的是党和人民关心的大事,甚至是全国上下关注的“热点”。在各媒体纷纷进行报道的背景下,如何“突出重围”,《军嫂》的经验是围绕刊物自身特点,独辟蹊径找视角、小中见大“做文章”。

储备选题,选择刊发时机。关心国家大事,努力传播正能量,紧贴受众群体开展选题策划是《军嫂》杂志多年来一直秉持的采编理念。杂志社注重考虑主题宣传、最新政策、历史事件及受众关心的话题等,在当年把下一年度的重要节日、纪念日等进行搜集、整理,据此提出、讨论、优化部分选题。一些新政策颁布、新的主题宣传开始后,杂志社积极组织学习研究,及时跟进相关策划。平时,杂志社有意识加强与以军人、军属为主的作者、受众的联系,注重热点、痛点,对于一些官兵、军属关切的“热门”问题,还会变化报道的角度,从不同侧面不断分析、挖掘。

2013年,征兵时间由冬季调整为夏秋季,为大学生报名参军提供了更为便利的时间窗口。当年10月,《军嫂》即推出相应专题报道《“2013款”新兵来啦……》;2016年6月,进行《新干部入营门》专题报道,内容与大学生入伍也有一定关联。2016年底,杂志社讨论次年全年选题,各抒己见、群策群力,认为大学生士兵群体在部队占有越来越高的比例,很受社会关注。于是决定,配合征兵工作,在2017年第9期刊发“大学生士兵”主题组稿。2017年9月23日,该期出版在即,恰逢习近平总书记给南开大学8名入伍大学生回信。这期策划与习总书记的挂牵“不谋而合”,令全社为之振奋,并将此新闻点纳入专题导语重点呈现。

看似“巧合”,但在“偶然”之中也有必然。杂志社长期关注党的中心工作,关心人民军队建设发展,关爱军人、军人家庭,因而对相关报道内容形成一定累积,对选题有一定前瞻性。

突出特色,力求推陈出新。主题宣传是一座“富矿”,如何在大家都来“淘金”时“夺宝”成功,还需要牢牢把握期刊自身特点。

海口舰是2018年全国全军重大典型,相关媒体开展了连续大规模、多角度的宣传报道。《军嫂》当时创刊刚满10年,没有老牌媒体的深厚积累,作为月刊,没有时效性优势,“推陈出新”谈何容易?

在选题策划之初,杂志社就强调:围绕杂志自身的特色、定位、风格,扎扎实实做好策划、组稿、采写、编辑等工作。2018年7月,杂志社派出执行总编在内的两名记者随记者团奔赴海口舰驻地采访,在此过程中,专题报道的组稿构架逐渐形成——有综述、有特写、有军嫂的讲述,也有各界人士的点评、分析。其中,10名军嫂的深情讲述,基本是《军嫂》的独家视角、独家素材、独家报道。聚焦海口舰官兵,则不仅突出舰上参与巡回宣讲等的典型人物,而且着墨青年男女官兵。在资料中,杂志社敏锐地捕捉到官兵为了丰富远航生活,灵活开展教育,自发制作了热门“小广播”,于是大力挖掘,用《“先锋播报”集萃》一文集中记录官兵身边的点滴新鲜事、感人事,让人读来倍感亲切、熟悉。

与时代楷模海口舰的宣传任务“不期而遇”,恰逢《军嫂》百期。基于海口舰2008年执行首批护航任务,《军嫂》2008年创刊的“巧合”,杂志社有意将“十年”作为两者结合点,并决定出版百页特刊(平时为80页刊)。最终,《军嫂》通过4个部分、24篇文章及封面、封底、《卷首语》栏目等相互配合,共45个页码,多角度、全方位展开专题报道,把真实感人的海口舰故事呈现在读者面前,高质量地完成了宣传任务。

升华主题,加强思想引领。对于“组文”(专题报道)来说,文章与文章之间有效组织、精心布排,才能相互搭配、彼此呼应,从而相映成趣、锦上添花。在《关注》栏目组稿当中,杂志社在用大篇幅讲故事的基础上,还注重配发评论性、引导性文章“压轴”,以进一步升华主题。

2017年第9期《关注》栏目收尾文章为《写在〈大学生从军报告〉之外》,作者傅宁军所著的长篇报告文学《大学生村官》《淬火青春——大学生从军报告》,分别获第11届、第13届全国“五个一工程”奖。作者熟悉大学生、关爱大学生,以激昂的笔调表达出大学生士兵“充满英雄气概的军人之魂”,这篇几经周折约来的文字为专题添彩、令读者鼓舞。

2020年第3期组稿时,杂志社提出了“我们女性特别是军嫂,在新时代该树立怎样的形象?”的话题,在妇女节之际,于“《军嫂》杂志嫂子微信群”中组织线上讨论会,并整理成《茶话会:新时代 新军嫂 新形象》一文,作为专题收尾。该文实际上变相向军嫂們提出了“如何学习榜样”的问题,同时突出了“英雄出自平凡,榜样就在身边”的主题,让读者感到当期报道的“三八红旗手”等优秀女性可敬又可爱、可亲又可学。

《关注》栏目在一系列或并列、或递进排序的故事之后,搭配具有一定点评性、思想性的文章,使整个专题更具延展性、引导性。

统筹全刊,呼应搭配文图。《军嫂》杂志不仅对《关注》栏目内所呈现的专题文章要求每篇精选人物、精选角度,文章与文章之间的组织、排序具有逻辑关系,而且要求当期的其他栏目,对同一主题进行呼应、配合。虽然报送“期刊主题宣传好文章”推荐活动的组文集中为《关注》栏目稿件,但在杂志社自身看来,相配合的封面、《卷首语》、其他栏目稿件,都是当期专题的有机组成部分,是衬托“红花”不可或缺的“绿叶”,共同使一期杂志所表达的重点内容更加丰富、立体。

《军嫂》封面人物多是当期所报道的普通军嫂。2017年第9期则打破惯例,选用了军校女学员、作者任鑫田一张洋溢着青春气息、带着浓郁校园风格的“街拍”便装照。2018年第8期,海口舰上“强手如林”,却是一名普通士兵的婚纱照登上了《军嫂》封面。这些封面给予主人公本人极大的惊喜和激励,让读者被人物的朝气、甜蜜所感染、打动,同时这样不以军衔、职务论高低的做法,也得到了部队官兵的认同、支持,让主人公收获了更多战友间、姐妹间诚挚的问候、赞许。

《卷首语》开宗明义,通常是一期杂志内容的“统领”或“解读”。近年,《军嫂》多邀请与当期专题报道内容相关的人物进行撰稿。2017年第9期《卷首语》标题为《来吧,融入我们的青春方阵》,作者刘金沂是湖南卫视《真正男子汉》(第二季)节目里的“冷面教官”,是中央军委国防动员部推出的大学生版征兵宣传片《参军报国 准备出发》中的主人公。2018年第8期《卷首语》标题为《军嫂伟大 温情如母》,作者邹琰为海口舰政委。2020年第3期《卷首语》标题为《冲锋的姿态最美》,作者孙香萍为国防大学政治学院教授,全国妇联第十二届执行委员会委员,获评全国“三八红旗手”。由于作者身份“恰当”,他们的文章都从自身角度,很好地阐明了当期主题。

《文心雕龙·情采》言“繁采寡情,味之必厌”。就《军嫂》杂志而言,策划专题、打磨文章等工作中的经验和技巧,是建立在文章写真人真事、有真情实感的基础之上的。《军嫂》文章具有纪实性,不拘泥于文体,不刻意追求华丽。从创刊之初,《军嫂》文章的基本风格是平实、质朴、细腻、真挚,力争带着真情讲好生活中的故事,希望达到娓娓道来、润物无声的效果。

鼓励作者,书写身边故事。《军嫂》更多聚焦普通军人家庭生活的日常点滴,这种“寻常”“平凡”的背景,也使杂志社要求作者在写作中挖掘独特的生活细节,表达上朴素、真诚。《军嫂》在其作者群当中以“审稿严格、发表难”著称。除了对文章内容真实性、细节准确性反复核实外,拒绝“流水账”,要求文章取材于生活中真正独特、有意义且难忘的事,使文章整体达到真实、真诚、真挚的效果。

2017年第9期《卷首语》几次大幅修改,作者刘金沂在最终定稿的《来吧,融入我们的青春方阵》中这样写到:“其实,我很普通,7年前,我也是一名青涩的大学生。”“我夜里经常会想,为什么要来吃这个苦呢?”“在异国他乡,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荣誉感,激发了我作为中国军人的血性。”这些平静的讲述,恰恰具有打动人心的力量,让读者看到了一名普通青年从大学校园到特战部队的奋斗与蝶变,他真实的迷茫和退缩反而衬托了其磨炼出来的勇敢与坚持,对同样心怀从军报国志向的学子起到了极大的激励作用。

当期组文之一《无人区,更有意义》作者栗柯这样说:“我这个大学生士兵第一次看到了边防军人的真实状态,那种艰苦条件与乐观精神的鲜明对照震撼着我的心灵,让我第一次真正开始思考自己当兵的初心和意义。”通过撰写、打磨稿件,让作者在忙碌的训练、工作之余,静心回望来路、找寻初心,总结经验、激励战友,感受成长、奔向未来,意义、效用超乎预期。

《军嫂》所要求的真情实感,实际上其中也凝结着作者、主人公超越自我的不懈追求,建功军营的远大志向,报效祖国的人生理想。这些期待、抱负、精神,也让他们本人和读者、受众产生更大的情感震荡和共鸣,使日常中的热爱更真切、情感更深沉,在他们人生中烙印下鲜明的军旅情结、家国情怀。

感染采编,共同矢志强军。《军嫂》文章所凝结的情感、情怀,同样也在杂志社人员心头震荡。

2017年第9期組文之一《青春在墨脱驰骋》,作者李驰从大学入伍、奔赴西藏,亲朋好友不理解他为何放弃回校而扎根边疆,他却“写不尽自己对西藏墨脱的不舍和眷恋”。“在紧张的工作之余熬了几个夜晚,紧赶慢赶写完初稿,却遇上有任务,一段时间不方便对外联系”,他只好告诉编辑,稿子需要修改就联系他的战友,“担心自己用心写的稿子会因还不成熟而‘流产’”……墨脱条件极其艰苦,作者和战友在这次任务中,还遭遇了落石“袭击”,造成人员受伤。西藏山高路远,邮寄缓慢,任务归来一个月后,作者收到了样刊。在编辑和作者战友反复沟通、多次修改的过程中,在李驰回忆文章诞生前后的朴实文字里,杂志社人员真切感受到,那些远在天边的年轻官兵,如何以苦为乐,如何怀揣梦想,如何在“平凡”的军旅生涯中具有“清澈的爱”,不禁被深深触动。

在2018年第8期《港湾》一文中,《军嫂》执行总编记录其赴海口舰采访的见闻。“10个月、12个月、1年多……她们淡然地‘报数’,不断‘刷新’着孕期艰难、爱人无踪的时间纪录”,“那几秒钟,我‘不敢’抬头看她们,手中的笔也迟迟落不下去,心头涌起几许酸楚、几多崇敬!”这些真实的采访经历,也转化为《军嫂》近年不断加强人文关怀,着力服务军人、军属的动力。

2020年妇女节当天,《军嫂》微信公众号推送杂志社特聘心理专家、广州某部退役女军医王允个主动请缨援鄂的报道——《武汉隔离点的故事:脱下军装是老兵,穿上防护服是战士!》,并邀请广州市妇联主席刘梅录制音频,向王允个及其团队姐妹致以节日问候。该文刊发于当期《梦回连营》栏目,主人公又被“学习强国”平台、《中国妇女报》、中国军网等媒体报道。令人没想到的是,主人公因事迹突出,后获2020年广州市“三八红旗手”、广东省“三八红旗手”等荣誉。该文内容本身及后续影响,体现了《军嫂》注重挖掘“平凡事”“普通人”的特点,凸显了“平凡孕育伟大”的时代强音,也使杂志社人员进一步认识到“好文章”的作用和自身工作的意义,深切感受到期刊在“大考”中同样职责重大、使命光荣。

好选题为“好文章”提供基础,同时,好选题靠“好文章”进行诠释。《军嫂》杂志社认为,期刊主题宣传好文章应该“有趣”“有用”“有情”。所谓“有趣”,就是文章有鲜活故事、生动细节吸引人,让人有阅读兴趣;所谓“有用”,就是文章言之有物、真实具体,对受众有启迪、能引发思考,甚至可以“按图索骥”去实践;所谓“有情”,就是文章内容真挚感人、精神催人奋进。

2022年为建军95周年,《军嫂》杂志根据新形势积极进行改版,并将继续着眼于使命、情怀,以军人家庭为切口、以军人情感为视角,践行“四力”要求,做好主题宣传工作,倡导全民关心军队发展、关注国防建设,以新的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以拥军强军助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作者系《军嫂》杂志总编,北京电影学院艺术硕士

【编辑:鲁艳敏】

3480500338293

猜你喜欢
军嫂杂志社军人
歌中军嫂分外美
军嫂
节假日时的中国军人
军嫂,强军背后的靓丽风景
军人画军机(六)
《华人经济》杂志社特别鸣谢
《华人经济》杂志社特别鸣谢
《华人经济》杂志社特别鸣谢
印度军人特写
《华人经济》杂志社特别鸣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