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是共同富裕重大挑战

2022-03-11 21:17张军红
经济 2022年3期
关键词:共同富裕财富分配

张军红

许善达

在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完成之后,共同富裕被提上发展议程,成为2021年最受关注的话题之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部署2022年经济工作时明确指出,“要正确认识和把握实现共同富裕的战略目标和实践途径。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下,既要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创造和积累社会财富,又要防止两极分化”。数据显示,2003年—2020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基尼系数均高于0.46,通常认为,当基尼系数高于0.4时,说明居民收入差距过大。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怎样才能既把“蛋糕”做大做好,又能合理地切好分好,最终实现国富民强,就此,《经济》杂志、经济网记者专访了联办财经研究院首席专家、国家税务总局原副局长许善达。

《经济》:共同富裕是2021年热议最多的话题之一,现阶段我们应该如何理解共同富裕?

许善达:共同富裕是中国发展到现阶段,党中央提出的一个新的发展目标。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就是要带领全国人民过上幸福生活的。当时我们面对的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在被剥削、被压迫的情况下,光促进生产是过不上好生活的,按照马克思主义理论,首先要夺取政权,这是实现共同富裕的第一步,也是前提。

第二步,要建立独立的工业体系。夺取政权之后,我国仍是落后的农业国,靠人力、畜力从事农业劳动,经济效率提不高,创造的财富也很少。按照世界发展规律,要想创造更多财富,就必须发展工业,尽快建立工业体系。发达国家走这一步花了很多年,很多是通过掠夺财富实现的,当时我们只靠自身,困难肯定比他们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虽然付出了很多代价,做了很多牺牲,但最终我国已基本建立了独立的工业体系,为创造财富、提高效率提供了最基础的条件。

第三步,要提高效率。计划经济时期,我们把工业体系建起来了,也发挥了作用,但是效率相对较低。要提高效率,就要让生产要素参与财富的创造和分配,搞市场经济,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生产要素创造的财富越多,所有者分配得就越多,与此同时,智力在市场经济中也能得到充分发挥,可以获得更高的财富份额。

当然,还有一些群体仍处在贫困状态。人均资源量决定收入水平,他们所获得的资源数量太少,因此国内收入差距开始拉大。从2015年开始,国家下大决心要解决这一问题,当时统计有9000多万人仍处于绝对贫困,政府采取各种办法,比如搬迁,之前山里地质很差,无论如何也脱不了贫,搬到工业区旁边后,人均资源量多了,可以打工、做生意增加收入。到2020年,我们彻底消除绝对贫困人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然而,小康只是阶段性目标,建成小康社会以后我国又进入一个新阶段,也提出了新发展目标: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2050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在国强的同时,也要实现民富,即人民共同富裕。我觉得这是下一阶段的目标和任务。

《经济》:在您看来,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是什么?

许善达:什么叫共同富裕?有专家认为,社会收入结构要形成橄榄型或者枣核型,即高收入人群少,中等收入多,贫困的也少。但在我看来,还是宝塔型比较好,底座是平的,没有下面特别穷那个尖。联办财经研究院报告显示,在消除绝对贫困人口的基础上,到2051年我们将消除相对贫困人口,也就是说实现共同富裕时,什么贫困都没有。因此,我认为宝塔型更符合共产党领导的共同富裕目标。

要想达到这一目标,最主要的在于农民,即中间人均资源量很少的群体。目前全国农民数量是7.7亿人,其中劳动年龄人口5亿人——工商业就业人口2.9亿左右,农村还有2亿人。按照20亿亩耕地计算,人均最多10亩地,根据调研,1亩地年收入约为1000元,10亩即1万元,当一个劳动力支撑两口半人生活时,算是消除绝对贫困,超过了就还是贫困。所以要提高他们的收入水平,我认为还是要把更多的中间劳动年龄人口转移到工商业就业。根据我们了解的数据,一个劳动力最多可以耕种400亩—500亩地,20亿亩需要400万—500万职业农民,加上各类服务人员,据农业农村部测算,我国农业需要的劳动力为3000万—5000万人,也就是说,还有1.5亿—1.7亿的劳动年龄人口需要到工商业就业。我觉得,这是现在我国面临的最大挑战。

到2035 年, 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到2050 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在国强的同时,也要实现民富,即人民共同富裕。这是下一阶段的目标和任务。

我们要发展要提高效率,就必须依靠机器人,但怎么解决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要想实现共同富裕,必须战胜这个挑战。未来30年,我们一方面要建立强国,一方面要实现共同富裕,两件事同时完成,最终实现民富国强。

《经济》:在您看来,围绕共同富裕目标,应该如何推进财税改革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许善达:光靠劳动是创造不了财富的,必须有资本。资本的表现形式可以是土地、工厂及各种生产要素,同时资本必须和劳动结合,才能创造财富。现在资本是稀缺的,劳动是过剩的,如何让资本吸收更多劳动创造财富,怎样对待资本,是战胜挑战的重要战略方针。

我认为,可以有一个分类和指导原则。第一,非法收入要打击。不能让一些人靠非法掠夺人民财产来达到个人资本增长目的。第二,违规所得要纠正。比如有的企业不给职工缴纳社保,运营成本降低了,利润增加了,但这部分利润所形成的资本是违规的,我们要予以纠正。第三,合法合规但不合理的收入要调节。一些企业家用企业名义进行个人消费,不缴纳个人所得税,这种现象在发达国家早就发生了,但他们已经有了新的制度,比如企业车辆企业家用、家属用、接待客户也用,既有商业性也有私人性,就需要有一個合理比例——商用占比和私用占比,前者算企业成本,后者为个人收入所得,要交税。目前我国这个制度还不是很完善。

而且我们特别提出一个观点,就是不要笼统限高。高收入没有天花板,只要来源合法合规合理,投资去向也是政府鼓励的,都可以再发展。而那些对国民经济和劳动群众造成损害的,一定要严格限制。

《经济》: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指出,要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正确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基础性制度安排。三次分配应该如何推进更有效?

许善达:所谓三次分配,就是鼓励有能力、高收入的企业家参与社会公益事业,这是很好的事情。但我认为,三次分配应该更优先鼓励投资,特别是对国民经济发展有益的、科技创新领域的投资。当然我们也鼓励公益,但是与投资相比,后者效果要好得多,企业不仅能享受政策红利、增加收入,还可以创造更多就业岗位和税收,发展空间非常大。总之,只要是合理合规合法的收入,且投入到对国家发展有利的方向,我们都应该鼓励。

3557501908224

猜你喜欢
共同富裕财富分配
Palabras claves de China
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
金湖:美丽生金,让共同富裕看得见摸得着
应答器THR和TFFR分配及SIL等级探讨
遗产的分配
一种分配十分不均的财富
绩效考核分配的实践与思考
好奇心是一生的财富
如何应对第三轮财富洗牌?
“火红财富”的拥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