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两个结合”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2022-03-11 01:22郭丁
共产党员·上 2022年2期
关键词: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特色

郭丁

一个民族要走在时代前列,就一刻不能没有理论思维,一刻不能没有正确思想指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行,就在于党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并用以指导实践”。他鲜明地提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继续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习近平总书记讲的“两个结合”,赋予了马克思主义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深刻阐明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创新发展的内在机理,为我们在新征程上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进方向。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我们党的灵魂和旗帜。习近平总书记说:“马克思主义是我们认识世界、把握规律、追求真理、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是我们党和国家必须始终遵循的指导思想。”

马克思主义深刻揭示了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类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为最终建立一个没有压迫、没有剥削、人人平等、人人自由的共产主义理想社会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指出:“马克思主义一经诞生,就犹如壮丽的日出,照亮了人类探索历史规律和寻求自身解放的道路,推进了人类文明进步。”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为人民指明了实现自由和解放的道路;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第一次创立了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指明了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的人间正道;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的理论,指引着人民改造世界的行动,为人民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始终站在时代前沿,不断探索时代发展提出的新课题、回应人类社会面临的新挑战。从《共产党宣言》发表到现在,马克思主义创立已经170多年了,但马克思的名字依然在世界各地受到人们的尊敬,马克思的思想依然闪烁着耀眼的真理光芒。其奥秘何在?因为马克思主义源于那个时代又超越了那个时代,既是那个时代精神的精华又是整个人类精神的精华。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无论时代如何变迁、科学如何进步,马克思主义依然显示出科学思想的伟力,依然占据着真理和道义的制高点”。

在近代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中,在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伟大觉醒中,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紧密结合,推动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党的先驱们在各种势力和思潮轮番登上中国政治舞台的情况下,坚定地选择马克思主义作为党的指导思想,使我们党拥有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洞察时代大势、把握历史规律、掌握历史主动,领导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改变。历史证明,什么时候高举马克思主义旗帜,正确运用马克思主义,我们的事业就能胜利前进;什么时候偏离马克思主义,党的事业就会遭受挫折。在急速变化的时代潮流面前,只要我們始终掌握马克思主义这一“看家本领”,就能够“不畏浮云遮望眼”,建设更好的新世界。

马克思主义不是书斋里的学问,而是来自实践又指导实践、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理论。恩格斯说:“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对这个理论中一般原理的实际运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马克思主义的这种特点,从根本上决定了它与社会现实生活、与广大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以及具体的时代条件的紧密联系,决定了我们党的百年奋斗史就是一部马克思主义不断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

中国共产党选择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最终目的是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脱离了中国实际,马克思主义就无法实现中国化,就必然使党的初心使命化为可望而不可即的“空中楼阁”。早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就指出,“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但是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只懂得从马列著作中摘引只言片语“裁剪”活生生的实践,醉心于以十月革命的经验为样板在城市发动武装暴动,结果给中国革命带来了巨大损失,使我们党付出了惨痛代价。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深入实际调查研究,科学认识中国革命形势,走出了一条创建工农武装、开展武装斗争、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政权的中国革命正确道路,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党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经历了“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等较为严重的挫折,走了一段超越阶段、脱离实际、急于求成的弯路,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教条式地对待马克思主义理论,脱离了中国的实际国情。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总结正反两方面经验,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切从实际出发,由此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的飞跃。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率领党中央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深刻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时代特点,深刻把握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新变化,从理论和实际相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重大时代课题,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我们党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全方位、开创性历史成就,发生深层次、根本性历史变革,成功谱写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

当前,中国面临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矛盾风险挑战之多、治国理政考验之大前所未有,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刻变化前所未有。在这种形势下,如果墨守成规、思想僵化,就不能科学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不仅党和国家事业无法继续前进,马克思主义也会失去生命力、说服力。因此,我们必须按照习近平总书记1 月11日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提出的要求,“准确把握时代大势,勇于站在人类发展前沿,聆听人民心声,回应现实需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守正创新,更好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起来,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之‘矢’去射新时代中国之‘的’,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续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

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华文明是人类历史上唯一连绵不断的优秀文明。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几千年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像“润物细无声”的春雨一样,渗入了中国人的观念、行为、习俗、信仰、思维方式、情感状态之中,融入了整个社会的文化心理结构之内,成为人们自觉不自觉地处理各种事务、各种人际关系和社会生活的基本准则,达到了“习焉而不察”的状态。“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科学社会主义的主张受到中国人民热烈欢迎,并最终扎根中国大地、开花结果,决不是偶然的,而是同我国传承了几千年的优秀历史文化和广大人民日用而不觉的价值观念融通的。”“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力量激活了中华民族历经几千年创造的伟大文明,使中华文明再次迸发出强大精神力量。”这些重要论述,指出了中国人民接受并信仰马克思主义的文化基础和心理基础,揭示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华文明的内在联系,阐明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深层逻辑。

党的十八大以来,从习近平总书记引用的大量古代典籍的名言警句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许多思想观念、价值理念与马克思主义是相融相通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表现出的许多特征,都蕴含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密码。正是这种天然的、内在的契合性,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为中国人民接受和选择马克思主义并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对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提供了重要思想文化根基。例如,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创造历史的唯物史观,与中华传统文化中“民惟邦本”“民可载舟,亦可覆舟”的观念有相通之处;共产主义的伟大理想与“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大同观念有相通之处;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人民利益、坚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与古代“仁人爱民”“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观念有相通之处;社会主义实现全面小康、共同富裕的本质与“不患寡而患不均”的观念有相通之处;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保持生态文明与古代追求“民胞物与”“天人合一”观念有相通之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发展与“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有相通之处;唯物辩证法与“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的朴素辩证法有相通之处;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与“实事求是”“知行合一”有相通之处;坚持开拓创新与“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周虽旧邦,其命惟新”有相通之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与“亲仁善邻、协和万邦”“四海之内皆兄弟”有相通之处; 坚持正风肃纪反腐惩恶、“得罪千百人不负十四亿”与“锄一害而众苗成,刑一恶而万民悦”有相通之处……从这些例子可以清楚地看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正是在堅持“两个结合”过程中,充分吸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精华,才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理论创新,成为“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

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只要我们在学习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过程中坚持“两个结合”,就一定能让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展现出更强大、更有说服力的真理力量,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胜利!

1976500520354

猜你喜欢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特色
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经验
HIP –HOP AGANDA?
关于深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深入思考
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专家笔谈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2009年热门特色风味小吃
抓普及、促提高、创特色
论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在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