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为什么要北击匈奴

2022-03-11 18:40张宏杰
南风窗 2022年5期
关键词:和亲大汉汉武帝

张宏杰

评价汉武帝的功业,肯定离不开“击匈奴”三个字。

汉武帝继承的其实是一个相当和平的国际环境。他的父亲汉景帝在位的十几年里,“与匈奴和亲,通关市……终景帝时,时小入盗边,无大寇。”也就是说,双方保持着友好的和亲与通商关系,偶有小规模游牧部落骚扰,但是没有发生过大的战争。特别是在景帝朝最大的政治危机“吴楚七国之乱”当中,叛乱势力曾经联络匈奴,希望匈奴和他们内外夹击,一举推翻汉朝,但匈奴并没有趁火打劫,表现得相当仗义。因此汉武帝即位之初,汉匈关系正处于历史最好阶段。他继承父亲留下的外交遗产,“明和亲约束,厚遇关市,饶给之。”在经济上继续给予匈奴优厚待遇,“匈奴自单于以下,皆亲汉,往来长城下。”(《汉书·匈奴传》)双方和睦相处,匈奴上下都亲近汉朝,连小规模骚扰都没有了。但汉武帝还是毅然决定,大举进击匈奴。这是由多重因素驱动的。

第一重是复仇。自汉朝建立以来,整个大汉民族面对匈奴,内心一直燃烧着炽烈的耻辱感。后来汉武帝在诏书中说,他出兵匈奴的动机是“欲刷耻改行”,要洗刷前代的耻辱。前代的什么耻辱呢?在另一份诏书中,汉武帝提到了两件事:刘邦的平城之耻,吕后的国书之辱。这刺激着他时刻想着要效法齐襄公,复九世之仇,为祖先雪耻。

按春秋之义,正常的天下秩序当然是四夷向中央朝贡。然而汉朝建立之初,四海凋敝,国力不强,当时的局面实际是汉朝向匈奴朝贡。汉高七年(前200 年),汉高祖率兵讨伐匈奴,结果却被围困在平城,不得不答应了一系列屈辱的条件:汉朝不但要把公主嫁给匈奴,每年还要向匈奴奉献大量的物品。《史记》说,“岁奉匈奴絮、缯、酒米、食物各有数”。

因此,虽然汉朝和匈奴的关系大部分时期都保持在和平状态,但是汉朝君臣心底一直埋藏着深深的屈辱感。早在汉武帝的祖父汉文帝时期,贾谊就写了著名的《治安策》,用“激将法”对皇帝说:皇帝您何忍以帝王之尊而甘心做蛮夷的诸侯,更何況即使称臣也并不能消除这个祸患。匈奴人口不过是我大汉王朝的一个大县而已,以天下之大困于一县,我实在替那些主政的大臣羞耻!

因此,笼罩在大汉君臣头上的“耻辱感”是推动汉武帝出兵击匈奴的第一重原因。

第二重是汉武帝的历史责任感。

和约订立之后,匈奴大部分时间能够守约,但是也有一些时期,比如汉文帝时期,曾经背约入侵,让整个汉朝不得安宁。为了防备匈奴,汉朝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正如贾谊所说:“斥候望烽燧不得卧,将吏被介胄而睡。”边关将士不得不枕戈待旦,整个大汉王朝也始终紧绷着神经。

在汉人心目中,匈奴这样的“蛮夷”是谈不上信义的,不能指望他们会一直守约。因此最好的办法,是以战止战,把匈奴从北部边疆赶走。

当然,与匈奴作战,谈何容易。不过汉武帝是一个迎难而上的责任心极强的君主。他的自期不止是一代明君,而是千古圣主。他认为自己能力既强,责任当然也更大。他不仅要解决自己这一代的问题,也要替子孙后代解决问题。因此当太子后来进谏反对他征伐四夷时,汉武帝的回答是:“吾当其劳,以逸遗汝,不亦可乎?”我替你解决一个难题,一劳永逸,难道不好吗?

虽然匈奴没有兴兵,但是他还是决定主动出击,永远解除匈奴威胁。他对将军李广说:“报忿除害,捐残去杀,朕之所图于将军也。”报仇雪恨、让百姓不再遭到匈奴的屠杀和劫掠,这是我对将军的期待。

猜你喜欢
和亲大汉汉武帝
大咖的替身
中国大汉
东方朔智答汉武帝
兵不厌诈:和亲公主是间谍
试析十六国北朝和亲的特点
丝绸之路上的和亲
树为何名
陪你一起读历史(6) 汉武帝竟是“玄幻控”
唐代涉蕃诗中的和亲联姻
大汉情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