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连续节段扫查法对小儿消化道梗阻病因的诊断价值

2022-03-11 01:27张茜卫建辉江小迪江楠徐海英
当代医学 2022年7期
关键词:节段先天性消化道

张茜,卫建辉,江小迪,江楠,徐海英

(九江市妇幼保健院超声科,江西 九江 332000)

小儿先天性上消化道梗阻属于临床常见疾病类型之一,具有起病早、发病急、发展快、病例类型多等特点。通常情况下,采用手术确定其发病原因,且当病症未得到及时有效治疗时可能导致患儿出现酸碱、水电解质紊乱,可能发生吸入性肺炎,甚至导致死亡[1]。消化道内容物在运行的过程中因某种原因受阻称为消化道梗阻,有潜在的危险性,该病临床体征并不明显,缺乏特异性,患者多因并发疾病就诊,小儿可合并有多种消化道畸形,早期明确病因并给予及时有效治疗能显著改善患者预后质量[2],发病早期及时采取有效的诊断措施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本研究选取2019 年1 月至2020年6月本院通过手术确诊为先天性上消化道梗阻的小儿56例作为研究对象,旨在分析超声连续节段扫查法的诊断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9 年1 月至2020 年6 月本院通过手术确诊为先天性上消化道梗阻患儿56 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29 例,女27 例;年龄0.1~2岁,平均(1.1±0.5)岁;其中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17 例,十二指肠狭窄13 例,肠旋转不良并中肠扭转15 例,环状胰腺11 例。患儿均存在不同程度呕吐、腹胀症状,且呕吐物中含有或不含有胆汁。患儿家长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方法 应用仪器:SIEMENSSequia512超声仪,探头:15L8W 线阵探头,探头频率 8~14 MHz;TOSHIBAAplio500 超声仪,探头:14L5 线阵探头,中心频率为10 MHz。超声连续节段扫查法如下:首先,帮助患者选择仰卧位,从剑突下纵向切开,从食管开始观察,依次经贲门、胃底、胃体等多个部位。如存在较多气体影响观察可通过胃管抽出气体后注入0.9%氯化钠溶液,密切关注胃肠蠕动情况与充盈状态,记录各类疾病形态相关参数。若为疑似食管闭锁患儿,则需重点暴露颈部,从上到下持续横切食管与气管,再纵切食管,必要的情况下可通过注入2~5 ml 0.9%氯化钠溶液实施食管充盈检查。完成超声连续节段扫查法检查后再实施X 线消化道造影检查。X 线消化道造影:为患儿进行平片检查及钡餐检查,钡餐检查,首先为患儿注射丁溴东莨菪碱注射液,再干咽适量产气粉,帮助胃部扩张,协助其站上检查台,诱导其吞已被钡剂充盈的胃,包括位置、形态、蠕动情况、大小,并进行摄像,根据临床表现作出判断[3]。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对各种疾病(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肠旋转不良并中肠扭转、十二指肠狭窄、环状胰腺)的诊断率与诊断准确率。以手术结果作为金标准,术前诊断结果表示梗阻则表示梗阻提示率,若报告确切指出诱发梗阻原因的疾病则表示疾病诊断准确率[4]。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种检查方法对各种疾病诊断率比较 手术结果显示,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17 例,肠旋转不良并中肠扭转15例,十二指肠狭窄13例,环状胰腺11 例。两种检查方法均可诊断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肠旋转不良并中肠扭转、十二指肠狭窄、环状胰腺,但超声连续节段扫查法各种疾病的诊断率显著高于X线消化道造影(P<0.05),见表1。

表1 两种检测方法对各种疾病诊断率比较(n)Tab 1 Comparison of the diagnosis rate of various diseases by the two detection methods(n)

2.2 X 线消化道造影与超声连续节段扫查法检查提示梗阻率和准确率比较 X线消化道造影与超声连续节段扫查法检查差异明显,超声连续节段扫查法检查提示梗阻率为98.21%(55/56)高于X 线消化道造影的82.14%(46/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166,P=0.004);超声连续节段扫查法的诊断准确率96.43%(54/56),高于X 线消化道造影的诊断准确率 71.43%(40/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974,P=0.000)。

3 讨论

小儿先天性上消化道梗阻属于一种发生于消化道中的先天畸形性急腹症,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其病理类型可分为多种,如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肠旋转不良并中肠扭转、十二指肠狭窄、环状胰腺等[5]。通常情况下,胎儿时期通过检查可以确定先天性上消化道梗阻,但仍有部分患儿会在小儿时期表现出临床症状,并快速发展,患儿确诊后需实施手术治疗,若治疗不及时,则可能危及患儿的生命安全[6]。因此,积极探寻行之有效的诊断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超声与X 线是临床常规的检查方式,超声连续节段扫查法检查在内脏结构的观察上有较大优势,尤其是对于实质器官,如脾、肝、心脏等,但在消化道的检查过程中,由于气体过多影响回声成像,因而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对幽门狭窄的患者进行诊断,疑诊主要是由于胃内滞留物影响,漏诊是由于气体干扰[7-8]。本研究肠旋转的判断中,超声连续节段扫查法可观察到螺旋环绕及肠系膜血管的环靶,造影能显示病变部位位置,能精准判断病变情况,从而提升检查的准确性,幽门管拉长变细是判断幽门狭窄最主要的依据,但并不能分析具体病因,仅从造影剂无法通过时判断为完全梗阻,这是超声检查的不足[9-10]。在肠旋转不良的诊断中,X线方式只能通过十二指肠梗阻或异常的盲肠位置间接判断,误诊率较大,其对食管裂孔疝的判断较准确,但需要患儿配合体位变化,从而仔细观察胃黏膜移行及胃与食管的夹角情况,结合疝囊的形态、体积、食管长短准确判断[11-12]。本研究提示,两种检查方法各存在优缺点,医师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结合临床经验为患者选择合适的检查方式,但X线对患者机体损伤更大,需慎重选择,且其照射剂量也应减少,同时,应注意保护性腺[13]。

本研究结果显示,超声连续节段扫查法的诊断准确率为96.43%,高于X 线消化道造影的71.43%(P<0.05),分析原因为,X 线消化道造影检查属于一种诊断上消化道梗阻性疾病的传统诊断方法,具有一定诊断作用,但X 线有一定的反射损伤性,因此,临床应用受限[14]。而超声连续节段扫查法不仅具有无创、无辐射、简便实惠等优点,且能观察胃肠蠕动及血管走行情况。此外,超声连续节段扫查法属于一种实施动态影像,能实时动态观察消化道蠕动与内容物流动情况[15]。

综上所述,小儿先天性上消化道梗阻中超声连续节段扫查法的临床诊断价值显著,可对多种疾病实施诊断,且超声连续节段扫查法的小儿先天性上消化道梗阻诊断准确率高于X线消化道造影,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节段先天性消化道
脊柱骨折患者应用短节段椎弓根钉棒固定手术的应用效果观察
精细化护理在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围术期中的应用
胎儿心脏超声检查在先天性心脏病检测中的应用
心脏超声在诊断冠心病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中的价值
腰椎融合手术后邻近节段退变的研究进展
造成颈椎及腰椎融合术后邻近节段退行性变的因素
消化道出血有哪些表现?若有这4个,是时候注意了,如何护理
带你了解消化道出血
预防消化道出血的方法有哪些
嘴和消化道(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