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党建+社建”治理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2022-03-12 00:56连娇戈英
湖北林业科技 2022年1期
关键词:党建乡村振兴

连娇 戈英

摘 要: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开启了新时代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新征程。近年来,五里界街道党工委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党建为统领,高举乡村振兴大旗,增强“红色引擎”,充分利用中国光谷旁、梁子湖畔的生态和区位两大优势,按照“农民组织化”要求,推行“组织区域化”,创新党建与社建融为一体,社区治理“1+16+N”模式,推动“发展融合化”,走出“产城融合+文旅互动+乡村振兴”的新路径,努力实现“治理精细化”,建成了乡村振兴样板街道新模式。

关键词: 党建;社建;乡村振兴

中图分类号:S76;S759.9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4-3020(2022)01-0081-03

五里界街道办事处辖区面积47.4 km2。辖8个行政村和1个社区,自然村庄共96个。有26个党支部,766名党员,其中农村党员430名。总户数7 304户,户籍人口数21 532人,目前常住人口3万多人。为了全面贯彻好党中央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落实好区委区政府高举乡村振兴大旗,实施好“两个龙头”指示,五里界街道党工委始终坚持党建引领、守正创新,打造乡村振兴街道综合治理新模式。

1 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全面推进“五化兴乡”

1.1 以双优双联为纽带,架构支部标准化体系

一是打造红色阵地,选优配强红色头雁,每村培育1~2名后备干部,形成阶梯式干部队伍结构。二是建立三级架构,以“党支部—党小组—党员中心户”的三级组织体系,形成“两委干部联小组,党员联群众”的双联机制。三是健全优化机制,全面巩固基层治理“主阵地”,及时传递党的声音,开展党的工作。

1.2 以双牵双带为组织,成立农民联结服务体系

一是经济联合,产业助农稳增收。村党支部牵头,把村集体、乡贤和在村老龄村民联结成经济利益共同体,成立武汉同舟兴农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休闲农业,带动村民致富,集体增收。二是组织联建,大事共议促管理。成立村务监督委员会,在议事监督机制上形成“亮—议—办—评”四步法,扩大村民知情权、参与权、建议权和监督权,激活社会治理“一池水”,增强义务观念和集体意识。三是党群联心。建立党员一帮三服务体系,打造“遇到困难不要怕,记得给我打电话”连心桥,带领群众共同致富。

1.3 以共建共融为一体,搭建区域化发展平台

一是成立片区联合党委。通过搭建区域化党建平台,融合8村资源,分别成立童周岭片区联合党委和锦绣片区联合党委,通过大事共议、实事共办、利益共享,真正抱团取暖。二是成立经济联合社。搭建区域化发展平台,探索成立童周岭片区经济联合社,以童周岭村为首,带动群益村、李家店村、孙家店村建立农旅互动休闲游发展。三是成立国企联村经济体。在市区组织部门指导下,与武汉旅体集团开展“国企联村”工作,双方以资源、资金、资产等入股成立经济体,以梁子湖大道、李家店大道和果林大道为依托,统筹片区内生态环境、农产品、农村闲置农房等资源,打包推介多渠道利用增收。四是形成党建引领示范带。按照“一带一品、一村一景”的模式打造,在全街范围内形成“W”形状的“众星捧月”党建引领示范带,全面提升全域旅游“新效益”。

1.4 以破立并举促民生,推进三化多措并举

一是持续开展环境整治。加大乡村建设投入建管并重,围绕“擦亮小城镇”试点,集中整治一批“老大难、小破丑”。持续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推进集中整治长效化、日常保洁常态化、管理责任网格化管理,多措并举开展生活垃圾分类。二是持续完善基础设施。疏堵结合,启用101省道集镇段交通视频监控系统,研究改扩建停车场1~2处。新建村级多功能活动中心、村级百姓大舞臺;黄鹤里片区绿化提升改造、扩建黄鹤里广场;全面完善并有效提升了界兴路及周边的市政基础设施,完善配套照明、绿化工程、交通;研究启动黄鹤里二期、福利院迁建、五里界第二小学和大型商超建设项目;完成集镇污水管网改造工程。三是持续推进国企联村行动。建设一批稳定的产业发展项目、培育一批高素质专业人才队伍、创新一批高效能乡村治理载体、健全一批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组织一批优秀的乡村文化活动。四是创新开展村社联建活动。选点布设乡村振兴服务站,将乡村服务、农产品展示、线上线下活动集于一体。

1.5 以五治联动促发展,管理精细化有成效

一是党员积分活治理。把村规民约转化为可量化、可评价的数据指标,评价结果与入党入团、评先评优等挂钩,激发村民践行社会公德、参与村庄事务的内生动力。二是典型带动优治理。开展“五美农家”“最美家庭”评选活动,树立身边先进党员模范6名,激励党员“亮身份、晒服务、促发展”,进一步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三是志愿服务促治理。组建夕阳红法治服务队、帮女郎志愿服务队等让群众参与基层治理。四是平台互动融治理。建立乡贤参事会、村民理事会、道德评议会,健全了村党组织领导下自治、德治与法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实现村民的事情自己议,自己管,着力构筑基层治理“防火墙”。五是文化提升善治理。在村湾建成图书屋阅读角,营销了良好书香文化氛围;在村湾组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点,开展一系列活动;依托老年大学、金界豆等社团组织,变送文化为种文化,提升村居民素养,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2 党建与社建融为一体,社区治理“1+16+N”模式

界镇社区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由社区党支部书记潘莉莉发起,295名社区居民牵头组成16支志愿服务队,打造“1+16+N”居民自治模式。“1”即五里界街社区社会组织联合会、“16”即党员志愿先锋队、群防群治志愿服务队、“荣誉再启航”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生态环保志愿服务队等16个社会组织,“N”即全体社区居民。

2.1 “1”是“加油站”,也是“孵化器”

在“1+16+N”居民自治模式中,五里界街社区社会组织联合会充分利用党建引领的优势,在规范各会员组织有序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的同时,发挥自身的平台作用,组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评比和培训活动,既鼓励争先创优,又支持查漏补缺,引导各个社会组织实现持续健康的发展。此外,随着五里界街社区社会组织联合会运行机制的日臻完善,其向心力正在不断凸显,越来越多的小区居民自愿报名加入会员组织,人数规模在进一步扩大的同时,更多更新的社会组织也在酝酿,社区内的志愿服务氛围日益浓厚,居民自治的自觉性不断高涨。

2.2 “16”是“宣传队”,也是“播种机”

界镇社区现有的16个社会组织涵盖了环境保护、爱老敬老、帮困助残、女性发展、儿童保护、公益性文化服务等方面,各社会组织成员根据实际情况,不定期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帮助小区居民解决了一些烦心事、忧心事、揪心事,切实提高了小区居民的幸福感和归属感。特别是在疫情防控、抗洪救灾、文明创建过程中,起到了宣传示范作用,他们通过小视频、大喇叭,让防疫知识“飞入寻常百姓家”,他们主动参与防汛排涝值班值守,守护一方居民的平安,他们访商户、进楼栋,发放文明创建“一封信”。同时,他们积极“走出去”,参加各级文艺创作大賽,对外展示五里界新风貌。当然,这16个社会组织在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时,也在播撒居民自治的“种子”,通过党建引领,大家的主人翁意识不断被激发出来,小区事从“管大家”到“大家管”,每一个人既是参与者,也是最大受益者。

2.3 “N”形成“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

成立社会组织联合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仅在于更好地发挥16个社会组织的工作合力,还在于潜移默化地激发小区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内在动力,只有全体居民积极行动起来,“自治”才能开花结果。努力实现居民利益最大公约数,“N”是不可忽视的主体,以16个社会组织为示范,引导更多居民参与社区治理,有利于破解当前小区治理困局。在社区治理中,做到居委会不唱“独角戏”,在多元共治的格局中,确保居民不缺席。团结每一份力量,凝聚每一个民心,就能画出最大同心圆,这是“1+16+N”模式的初衷,也是实现社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3 联合片区党委,农村经济发展融合新模式

3.1 童周岭片区联合党委

(1)突出优势抱团发展。童周岭村片区联合党委以“党建引领+文旅互动+乡村振兴”为模式,定位发展生态旅游和赏花经济。下辖群益村、村家店村、李家店村、童周岭村,辖区面积共计24.05 km2。统筹小朱湾、老屋穆湾、农家畈湾、胡谢李湾等美丽村湾,以及腾飞隆、虾有稻、梁湖农庄等企业资源优势,坚持集中管理、点面结合,进而实现遍地开花,推动区域内五化兴乡,深化国企联村行动,推动童周岭片区联合党委与武汉旅游体育集团结对共建,开启五里界美丽乡村“盆景”变“风景”的新局面。

(2)国企联村共建共享。2021年2月,国企武汉旅游体育集团与童周岭片区联合党委联村结对,围绕联建“五个一”目标,双方多次实地考察、商议组织开展结对具体事宜的商讨工作,于2021年3月签订“国企联村”2021年共建协议书,达成五个方面十二个项目共建项目。

(3)党组织领办合作社。2020年4月,为统筹发挥童周岭片区4个村集体的资源、资产、资金作用最大化,推动片区共建共治共享和抱团发展,童周岭片区探索成立武汉市同舟同心休闲农业专业合作社。

3.2 锦绣片区联合党委

锦绣片区联合党委以“党建引领+产城融合+乡村治理”为模式,定位发展智慧工业园区和康养产业。下辖锦绣村、唐涂村、毛家畈村、东湖街村,辖区面积22.35 km2。通过统筹区域内美好、春笋、恒大、中甄等优势企业资源,综合片区美丽乡村规划建设和产业发展项目,坚持集中管理、点面结合,推动区域内经济提档升级。

3.3 做优“三”字文章促治理

一是“三强”。强阵地:建强基层堡垒,建强党群服务中心,建强乡村振兴服务站。强队伍:打造“三雁工程”。积极发挥村党支部书记带头,两委干部主力军作用,每村培育2~3名后备干部,形成“头雁—群雁—雏燕”阶梯式干部队伍结构。强产业:坚持一村一品,发展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实现组织带头党员带富。二是“三带”。上级带下级:街党工委班子成员—驻村干部—村两委干部。书记带党员:党支部书记带党员示范。党员带群众:党员“一帮三”。“遇到困难不要怕,记得给我打电话”。三是“三会”。村民理事会:运用村规民约、家风家训,倡导良好风尚。道德评议会:实现了村民的事情自管自治。乡贤参事会:在村能人、企业家、外地工作本乡人等积极参与村集体重大事项发展和决策。

参 考 文 献

[1]刘宁.服务型政府视角下城市街道办事处职能转变问题研究[D].郑州:郑州大学,2016.

[2]李杰.加强基层党建 引领乡村振兴[J].农村·农业·农民(B版),2020(10):8-9.

[3]周海华.新时期高校基层党支部标准化建设探讨[J].时代报告,2020(12):26-27.

[4]汪斐然.社会工作机构参与社区社会组织运营的过程分析——基于赋权理论视角的实证研究[D].武汉: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19.

[5]刘红岩,苏鹏飞.“企业家型村支书”带动有效村治的整体创新模式——基于湖北省荆州市枪杆村村庄转型的驱动机理剖析[J].经济研究参考,2018(71):53-57.

(责任编辑:唐 岚)

猜你喜欢
党建乡村振兴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个抓手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浅议在党建中贯穿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关于加强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的思考
新形势下切实解决国企党建工作弱化虚化问题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