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北京冬奥会上的“黑科技”

2022-03-12 07:00晓新刘海
中国设备工程 2022年5期
关键词:超低温黑科技冬奥

晓新 刘海

2月20日,北京冬奥会圆满落下帷幕。从令人叹为观止的开幕式,到高清顺畅的赛事直播,从场馆建设到防疫防控,从衣食住行到后勤保障等,可以说,北京冬奥会是一场被科技创新成果“武装”的盛会。我们随小编一起了解一下冬奥会上的那些“黑科技”吧。

防疫“黑科技”

作为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首次如期举办的全球综合性体育盛会,北京冬奥会针对疫情防控采取一系列举措,冬奥会场馆数百个机器人承担起了防疫防控、安保巡逻、物流传递、翻译甚至是手语等服务,真正做到了科学防疫。

除此之外,设计成腋下创口贴的可穿戴智能体温计,可实现体温、心率、呼吸、血氧、运动、血压、睡眠7项监测和预警。佩戴该设备的工作人员如有任何一项指标异常,系统便会自动报警。

基建“黑科技”

冰雪场馆建设是冬奥会成功举办的重要保障,坐落于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西侧的 “冰丝带”——国家速滑馆是本届冬奥会唯一的新建冰上竞赛场馆。除了别致的外观,“冰丝带”内部充满了绿色科技元素。

“冰丝带”场馆采用全冰面设计,冰面面积12000平方米,是全球首个采用二氧化碳直冷制冰的冬奥速度滑冰场馆。该技术由总部位于无锡滨湖区的中粮工科提供。这项技术,可将冰面温差控制在0.5摄氏度内,制冷系统碳排放接近于零。温差越小冰面越平整,硬度越均匀,越有利于滑行,有利于运动员创造出好成绩。

作为冬奥会另一标志性场馆,国家跳台滑雪中心的建设也充满智慧。从空中俯瞰,该场馆外形与“如意”的S形曲线契合,因此又被称为“雪如意”。

每到晚上,“雪如意”中铺设的LED灯带就会发出不同颜色的光线。其中的电缆来自扬州的宝胜科技创新股份有限公司。该公司相关人士表示,这种电缆的铠装层使用了特殊设计,使电缆能够在寒冷的环境下保持比较好的柔韧性和强度,产品可耐寒到零下40摄氏度。

此外,冬奥会主媒体中心国家会议中心二期独特的“群鸟飞舞”外墙造型也引发众人赞叹。这种“鸟窗”珐琅板由开尔新材研发生产,每块长7.2米,重200多公斤。在制作钢板环节,该企业创新采用了汽车模具冲压技术,进行双曲面制作,经过36道工序,最终使钢结构底板达到了顶级精度。

训练场地“黑科技”

北京冬奥会采用了六自由度电动模拟体育训练系统。据仪器研发人员介绍,这个仪器可以搭载钢架雪车、雪橇、越野滑雪、冬季两项等多个冬奥会冰雪项目。

六自由度电动模拟体育训练系统完全由我国自主研发,它能够将六自由度运动系统技术、VR虚拟现实技术、数字仿真技术相结合,为冬奥会比赛运动员提供十分逼真的专项运动的训练及比赛环境。

运动员装备“黑科技”

除了打破世界吉尼斯纪录的运动员羽绒服,自带记忆的冰壶刷也是一大亮点,它会将运动员的各项指标记录下来。

另外,冬奥会记忆床,床垫中安放有传感器,集按摩、闹钟、推醒的功能于一身,能够感应到细微的声响。

冬奥冰壶

理疗“黑科技”

冬奥机器人

超低温冷疗是一项让冬奥会运动员快速恢复的黑科技。超低温冷疗全称是超低温全身冷冻治疗,是一种让运动员把全部身体暴露在零下100多摄氏度的超低温环境中的治疗方法。这个低温环境实际上是液氮和空气混合产生的超低温气体。

当运动员进入超低温冷疗舱,过低的温度使身体产生应激反应,大肌肉群力的血液将流向心脏、肝脏等内脏器官,起到快速保护核心器官的作用,2~3分钟后,人体从超低温环境回到常温环境,内脏中的血液又涌回到肌肉。这种超低温刺激让血液出现“二次分布”,加速了身体的恢复。

运动员只要在超低温冷疗舱中待上两三分钟,身体的肌肉酸痛就能明显减轻。此外,超低温冷疗还能调节运动员的交感神经,让他们晚上睡得更好。

翻译“黑科技”

本次冬奥会,约有1200台便携式翻译设备“上岗”,成为许多运动员、媒体记者和相关工作人员的“贴身翻译官”。翻译机为双屏,只需一块屏幕对着自己,另一块对着谈话者,翻译结果、提示语等会及时出现在双方面前,实现视听同步、无障碍交流,非常方便。“贴身翻译官”内置83种语言,并且针对奥运会,特意包含了运动项目、裁判专业用语,完全满足运动员、教练、裁判、工作人员的沟通需求。

餐厅“黑科技”

冬奥村的食堂后厨几乎“空无一人”。这里没有厨师和服务员,全自动无人米饭生产线、全自动炒菜机、自动洗菜机、自动切菜机、智能蒸箱等20余套设备有序运转,每天最多能同时满足1万人的用餐需求。

这些厨房设备24小时不间断地完成中餐、西餐、鸡尾酒的配置,实现了烹饪、包装、上菜一体化完成。

交通“黑科技”

本次冬奥会有3个赛区,为了方便运动员和媒体的需求,在短时间内修建了时速350公里的复兴号动车路线,最远赛场一小时就可以到达。

京张铁路是我国自主修建的第一条铁路,百年之后的今天也是在这条铁路上行驶了我国第一列无人驾驶智能列车。

冬奥会无人驾驶汽车超过100辆投入运营。中国北斗+5G能实现室外无人驾驶的厘米级精准定位,考虑到场外社会车辆违停占道、施工等情况,还推出了场外协助5G云代驾技术,这样可以使安全员介入,协助车辆,保证安全。

冬奥复兴号动车

视频直播“黑科技”

以前的视频直播是依靠卫星来实现,本次北京冬奥会采用的是云计算平台来实现。画面是以4K、8K超清模式呈现,转播总时长达6000小时,从比赛现场到数据公布,几乎所有的信息处理、交互都是通过云计算来实现,大大减少了工作流程,降低了基础设施设备的投入。

环保低碳“黑科技”

北京冬奥会还有一大亮点,就是所有建设都秉持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理念,运用大量新技术。低碳场馆建设、二氧化碳制冷技术、绿电交易等等。其中,二氧化碳制冷技术碳排放量趋于零,绿电交易可以减少碳排放32万吨,也是历届奥运会之最。另外,到2022年冬残奥会结束后,所有冬奥场馆都还会继续造福社会。

北京冬奥会上众多“黑科技”在向全世界展现中国风采和中国力量的同时,也将陆续走进寻常百姓生活。让我们“一起向未来”,用强大的科技实力成就美好未来。

猜你喜欢
超低温黑科技冬奥
浸入式超低温压力传感器的研究
冬奥进行时
我们的冬奥
喜迎冬奥
不同超低温及其再回至常温时混凝土受拉强度试验研究*
不同超低温及其再回至常温时混凝土受压强度试验研究*
悦住冬奥村,保障展新观
超低温冷疗靠谱吗?
那些仍受青睐的经典“黑科技”
VR是“黑科技”,还是科技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