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中心城区停车问题及对策研究

2022-03-13 23:14曾丽
现代商贸工业 2022年5期
关键词:问题对策

曾丽

摘 要:本文通过交通调查和融合多源大数据分析,对中心城区停车难现象开展全面梳理,掌握中心城区停车问题并分析其原因,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停车;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TB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2.05.078

1 中心城区停车问题研究

1.1 总体概况

截至2020年,中心城区汽车拥有量达180.8万辆,按照车与车位的比例=1∶1.2进行取值,则车位需求总量为216.96万个。而现状中心城区备案停车位共有201.9万个,总停车位缺口6.06万个,存在一定的供需矛盾。中心城区内环以内用地多已实施,区域建成度高,建筑增量小,未来新增配建停车位少,停车缺口较大。而内环以外区域基本按照现行配建停车位指标配建停车位,停车供需基本平衡。

1.1 重点区域停车矛盾分析

中心城区中的老旧居住区、商圈、主要医院、中小学校等区域,大多分布在2009年以前的建筑集聚区,停车位实际配建水平低于0.17车位/100m2,停车问题尤为突出。

1.1.1 老旧居住区

通过调查6个行政区发现,部分老旧居住区基本无配建停车场及公共停车场,主要在路内及小区周边停放,部分区域往往人口越集中,停车位越紧缺。同时居住区停车主要集中在夜间(18:00-8:00),白天上班时段停车量较小,有限的停车资源未能得到充分利用。

1.1.2 商圈

(1)停车位供给少。解放碑、杨家坪、观音桥、南坪和沙坪坝五大商圈面积共约5平方公里,停车位总计约4.5万个,平均配建水平约“0.4车位/100m2建筑面积”。

(2)停车位周转率低。通过调查大融城、万达广场、贝迪斯新城和贝迪龙庭4个商圈车库车辆停放时间,并计算其停车泊位周转率平均值为3.3次/日,远低于《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中的建议值(7次)。

(3)通勤停车占比较高。通过调查观音桥商圈洋河停车库和南坪大厦停车库的停车特性,大量长时间的通勤停车占据了商圈停车资源,局限了商圈停车位的周转和利用率。

1.1.3 中小学校

(1)大部分的中小学校没有配建停车位,无法满足教职工车辆停放。统计的596所中小学校,其中配建停车位的中小学239所,约占40%;无停车位的中小学357所,占比约60%。

(2)学校人流集聚性较高,接送学生车辆停放压力较大。中小学上学和放学的时期,停车达到高峰,设置的接送学生停车位有限,周边道路交通压力陡增。但接送车辆主要为短时停车,均集中在15分钟之内。

1.1.4 医院

针对中心城区内30家医院的规模、配建停车位数量、进出医院车辆、就诊人数等方面进行全面调查和统计分析发现,多数医院停车位不能满足职工的停车,占比77%。就诊人员数量与停车数量平均比值为 12∶1,个别医院比值甚至超过100∶1。

2 中心城区停车难原因分析

(1)中心城区汽车拥有量持续快速增长,停车需求逐年攀升。随着人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在不对汽车拥有进行限制的前提下,未来中心城区汽车拥有量还将持续快速增长,供需矛盾加剧。

(2)中心城区配建停车位不足尤为突出。已有建筑平均停车位配建水平低,仅约 0.19泊位/100m2建筑面积。同时老旧建筑体量大,约80%的既有建筑存在执行配建停车位标准较低的问题。

(3)人口分布與配建停车位增量在空间上存在错位,停车位供需难以在空间上平衡。现状人口仍主要集中在内环以内的中心城区,以及两路、北碚、鱼洞等老城区,其建筑年度主要集中在2010年以前,开发已趋于成熟,很多无配建停车位或配建标准较低。

(4)“单一扩大供给”的策略下,停车位供给逐年增加,但却诱增了新的交通需求,机动化出行总量逐年攀升,加剧了中心城区停车难、行车难。

(5)现行停车收费标准对车辆使用引导和调节效果甚微。一方面重要商圈内停车收费标准低,远低于北京、深圳、成都等城市,对中心区车辆使用引导作用小。另一方面路内、外停车收费标准失衡,导致部分停车不入库。重要商圈内4小时内停车, 路内、外停车收费相当,停车收费标准不能引导停车入库;重要商圈外5小时内停车,路外停车收费额度高于路内,停车收费标准更倾向引导路内停车。

3 中心城区停车难对策研究

针对中心城区的停车问题,坚持公交优先和绿色低碳的发展理念,以停车发展政策作为实施交通需求管理的重要抓手,通过停车设施供给、停车收费、停车管理等综合政策,逐步实现停车发展由“单一扩大供给”向“停车供给改革+停车需求管控双侧调节”转变,促进停车健康发展。

3.1 推行差别化停车设施供给政策

结合中心城区城市及交通发展实际,考虑公共交通服务差异,并参考其他城市停车分区经验,将中心城区分为四类区域:一类为停车管控区,主要为“四山”管控范围,实行限制停车位供给政策,减少车辆进入“四山”管控范围;二类为停车策略控制区,主要为内环以内的重要商圈和轨道站点周边500米范围区域内,实行停车位有限供给政策,结合停车需求管理,调控商业、办公等出行停车需求;三类为停车一般限制区,主要为内环以内的其他区域,实行停车位适度供给政策,结合公共停车场辅助供给,基本实现停车供需平衡;四类为停车适度发展区,主要为中心城区除一、二、三类以外的其它区域,实行停车位扩大供给政策,通过严格执行配建停车位配建指标,合理规划预留公共停车场用地,保障停车位供给。

3.2 优化调整公共停车场

综合考虑不同区域的土地开发、停车供需特性,以及公共交通发展水平,差异化规划布局公共停车场。

(1)针对中心城区中老旧住宅区、学校、医院等停车问题突出的区域,结合城市更新、用地复合利用等,充分挖潜,考虑通过高架道路、广场、公交站场、人防工程及老旧城区的学校操场、公园绿地、防护绿地等公共设施地下布局公共停车场,进一步扩大公共停车场规划供给,缩小刚性停车缺口。

(2)针对中心城区中的商业、办公集聚区,以及轨道站点周边500m范围,通过适度调减公共停车场供给的方式,调控区域停车位供给,促进居民出行向公共交通转移。

(3)对外围新区,严格执行停车位配建指标,规划控制公共停车场用地,保障停车位供给,促进停车位供需平衡。

3.3 优化路内停车方案

实行“配建停车为主、公共停车为辅、路内停车位补充”的停车供给策略,规范停车位设置,并严格控制路内停车位总量。

(1)严格执行《重庆市停车场管理办法》中禁止设置路内停车位的相关政策措施。

(2)中心城区路内停车位设置应低于停车设施供给总量的8%,主要商圈范围禁止设置路内停车位,同时定期开展路内停车位评估及优化。

(3)结合交通组织,分时段、分地点差异化设置路内停车位。通过构建单循环交通等方式设置路内停车位、通过即停即走的方式设置限时停车位等多种方式解决停车问题。

3.4 实行差异化的停车收费价格

推行差异化停车收费政策,充分发挥价格杠杆调节作用,合理引导内环以内重要商圈等区域的车辆使用,减少中心区小汽车出行。商圈范围内,全面提高停车收费价格,抑制小汽车进入商业中心区,缓解交通压力。商圈范围外,维持路外停车收费价格不变,提高路内停车收费价格,使路内停车收费单价高于路外,引导车辆入库,促进道路资源的合理利用。

3.5 加强停车信息化建设,严格停车监管

建设停车设施数据库,推广停车信息服务终端、停车信息查询及收费APP应用,促进停车规划、建设、运营管理的智能化;充分利用居住和办公区停车位使用在时间上的互补关系,積极推行停车位共享,提高停车位利用效率。 严格停车秩序管理,严管、重罚乱停乱放行为,通过电子纠违等手段,提高执法效率。

参考文献

[1]刘韧.解决城市停车难问题的对策与措施探讨[J].甘肃科技,2017,(11):62-63.

[2]2020重庆市中心城区交通发展年度报告[R].重庆:《交通年报》编委会,2021:60-61.

[3]2019重庆市中心城区交通发展年度报告[R].重庆:《交通年报》编委会,2020:11-12.

3902500338272

猜你喜欢
问题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关于职工队伍稳定的认识和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避开“问题”银行股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